「送王船」申遺成功,快來了解一下這個閩南民俗活動……

2021-02-07 城市捷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

第15屆常會於12月14日至19日召開

12月17日晚

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

「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以下簡稱「送王船」)

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你有了解過閩南地區特色的民俗活動嗎


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

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

更是我國

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

聯合申報成功

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廈門送王船」活動儀式一般是三到四年舉行一次

通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曆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

製造一艘王船

或是用杉木製成,或是紙制

把王爺請上王船

載上柴、米、油、鹽以至各項生活用品等實物

在海邊焚燒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送王船儀式活動 | 攝影:歐陽淑順


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據悉,「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也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廈門一直重視

「送王船」習俗的保護和傳承


在廈門,思明區廈港、何厝、塔埔,湖裡區鍾宅、五通浦口、枋湖村,海滄區鐘山、石塘、芸美、新垵、溫厝、海滄社區,同安區呂厝,翔安區後村等14個社區、村落等都保留著這一民間習俗。


第十屆廈港「送王船」活動


海滄「送王船」


「送王船」活動在何厝舉行


2005年12月,「廈門送王船習俗」被列入福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7年6月,「送王船」被列入廈門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6月,由廈門市申報的「閩臺送王船」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由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請

名稱為「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

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屬於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類別

思明廈港沙坡尾作為全市申報的重點社區

寫進申報文本



回顧聯合申遺之路

歷程艱辛但意義重大

凝聚著許多非遺人的智慧力量

由廈門市申報的「閩臺送王船」成功入選中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由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與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共同倡議推動送王船聯合申遺,並廣泛開展社區和宮廟間的民間交流。

中馬兩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請材料。

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秘書處將中馬聯合提名的送王船審查通過的報告呈報委員會委員。

第十五屆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投票決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

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起看看我國列入項目情況

2008年:崑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2009年: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端午節、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格薩(斯)爾、侗族大歌、花兒、瑪納斯、媽祖信俗、呼麥、南音、熱貢藝術、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藏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宣紙傳統製作技藝、西安鼓樂、粵劇

2013年:中國珠算——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

2016年: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2018年: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

2020年:太極拳、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2009年: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黎族紡染織繡技藝

2010年:麥西熱甫、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城市捷報社融媒體出品

編輯:周逸芸

來源:新聞聯播、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客戶端、海西晨報

感覺贊的話 推薦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閩南傳統民俗「送王船」成功申遺
    「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馬視為共同遺產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新聞頁-臺海網]「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臺海網12月19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
  • 「送王船」申遺成功!
    >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接下來跟著小編來了解下「送王船」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在廈舉行
    活動現場展示的民俗表演活動。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新華網廈門12月22日電(劉默涵)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舉行。活動旨在對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經驗進行總結,對申遺後閩南海洋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行探討,以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攜手共建面向海洋、面向未來的文化共同體。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和馬來西亞提名的「送王船」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成功申遺!
    昨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文化活動 「送王船」
  • 「送王船」成功申遺 助力閩南文化走向世界
    「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馬視為共同遺產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送王船申遺 藉助國際舞臺傳播閩南文化
    作為閩南古老的民俗活動,送王船是閩南沿海先民在明代創造的撫慰、祭祀海難遇難者的儀式。人們在王船騰起的火光中,寄託思念與祝福。17世紀至20世紀,隨著閩南人「下南洋」,送王船走進東南亞。該項目在中馬兩國之間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文化平臺,有利於帶動更多年輕人認識送王船,關注和參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送王船的申遺成功,無疑為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閩南文化保護發展工作注入一針強心劑。申遺成功也讓送王船未來可能成為廈門的新一張文化旅遊燙金名片,推動我市文旅事業再上新臺階。
  • 「送王船」成功申遺 助力閩南文化走向世界
    「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  中馬視為共同遺產  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送王船」成功申遺!
    昨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文化活動 「送王船」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上午開幕
    今天上午9點半,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在同安呂厝社區舉行,馬來西亞馬六甲申遺方視頻連線祝賀申遺成功創造了歷史,將共同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張道宏,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廈門市副市長林建,市政協副主席陳昌生等出席。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
  • 漳州開發區「送王船」,申遺成功!
    漳州開發區「送王船」,申遺成功! 「送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漳州開發區石坑保泉宮民俗文化傳習中心就是這項非遺的傳習點之一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在廈門...
    12月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式、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在廈門市同安區呂厝社區舉行,馬來西亞馬六甲申遺方通過視頻連線對「送王船」申遺成功表示祝賀,稱將以此為契機,共同傳承和發展中馬兩國的共同文化遺產。「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
  • 歷經五年,「送王船」成功申遺
    「送王船」活動在何厝舉行。「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馬視為共同遺產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送王船」!申遺成功,這裡沸騰了……
    送王船申遺成功!昨天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申遺成功消息傳來東孚芸美村沸騰了通濟宮理事會長陳銀卿發來消息明年大幫,一定好好籌辦將這個民俗活動好好傳承下去!百年送王船,你了解嗎?海滄芸美村的送王船活動是廈門送王船活動的縮影,在翔安後村、新店、思明沙坡尾、同安呂厝、海滄鐘山等地也盛行。民俗專家盧志明說,每個村落供奉的「王爺」不同,舉行的年份也不盡相同。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
  • 廈門首個申遺成功的項目「送王船」是什麼活動?
    12月17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稱為廈門市首個申報成功的項目,如果不是老廈門人,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送王船。
  • 「送王船」申遺成功!廈門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
    「送王船」申遺成功啦!此外,遷徙到中國沿海其他地區的閩南人後裔,也會在送王船儀式活動期間回到故鄉參與當地的相關實踐。中國福建廈門市和馬來西亞馬六甲市為集中傳承區域。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地加強閩南文化的研究,深耕社區的活動,移風易俗,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本要求,來規範我們的活動。讓我們的文化能夠在世界,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傳播,為實現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 歷經五年,「送王船」成功申遺
    「送王船」活動在何厝舉行。「送王船」是以廈門為主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業界認為,「送王船」的成功申遺,將有助於向世界推廣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馬視為共同遺產提及「送王船」,閩南人恐怕無人不知。
  • 剛剛,送王船申遺成功
    來源:臺海網送王船申遺成功!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此外,遷徙到中國沿海其他地區的閩南人後裔,也會在送王船儀式活動期間回到故鄉參與當地的相關實踐。中國福建廈門市和馬來西亞馬六甲市為集中傳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