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不同性格的影響
01
心理學上有一種暈環效應,又叫光環效應、成見效應,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形成的一種誇大了的社會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傾向。受到暈環效應影響的人們,往往把別人的形象看得過於完美,這就好比佛像背後始終閃閃發光的光環,讓人為之傾倒。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種心理效應是真實存在著的
H.凱利把55名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向兩組學生介紹一位新任的教師A氏。介紹的內容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A氏的基本情況:
26歲,已婚,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曾經任心理學教師3年,還當過兵。在此部分,心理學家主要想告訴學生的是,A氏是一個既好學又有教學經驗和判斷能力的人,這個情況,他給兩個組的學生介紹得都是一樣。
另一部分關於教師A氏的情況,他在跟兩組學生介紹時則完全不同。他對第一組介紹說:
A氏為人非常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上他的課,大家會感到很輕鬆、愉快;
對第二組則介紹說:
A氏為人非常冷漠,性情古怪,對自己的學生要求極其嚴格。
介紹完後,他令A氏與兩組學生分別進行了20分鐘的課堂討論,且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的方式、風格是一樣的。討論結束後,實驗者讓學生陳述對A氏的印象。
實驗結果發現,兩組學生對A氏的印象大相逕庭。第一組學生認為,A氏富有同情心,而且會體貼人,富有幽默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第二組學生則認為,A氏非常嚴厲、專橫,待人很不友好,不善社交。此外,心理學家還驚奇地發現,兩個組的學生發言情況也很不一樣。第一組學生的發言率高達56%,另一個組則僅有32%。這種現象表明,A氏給兩組學生完全不同的印象。積極的學生由於受到他的感染而變得比較積極;而認為他消極的學生,由於受到他的影響而變得比較消極。
但事實上,A氏對兩組學生的態度並沒有不同,不同的是學生們的心態。很顯然,兩種截然不同的實驗結果就是暈環效應造成的。
02
情人眼裡出西施
婷婷從小就是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小姑娘,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如花似玉。學生時代,她是男生心目中的大眾情人。父母更是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王子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小公主。
婷婷第一次把男朋友鄭亮領回家的時候,父母驚訝得半天沒有合上嘴。鄭亮確實長得貌不驚人,二十幾歲身材已經有發胖的趨勢,身高也很不理想,胖嘟嘟的臉上架著厚厚的眼鏡片。可是父母看得出來,女兒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非常喜歡,兩個人在一起眉開眼笑。說到他的好處的時候,婷婷馬上手舞足蹈地說出一連串來,出眾的才華,超人的能力,坦率的個性,重義氣,對自己真心之類,等等。
總而言之,在她眼裡,他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男友。父母聽罷,只好搖頭嘆息一聲:「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呀!」再也沒有了下文。像婷婷這種「情人眼裡出西施」,說到底也是人們心理上的「暈環效應」。在婷婷看來,男友身上的光環早已讓那些缺點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戀愛的過程中,我們一旦了解了對方的某些方面的優點,往往就會認為對方的其他方面也一定很不錯,從而對這個人的整體印象就會非常良好。倘若最先了解到的是有關這個人的一些缺點,情況就會恰恰相反。因此,一定要認識到暈環效應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它對人們心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放大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但是每個人既然有優點,就會有缺點,暈環效應往往會讓我們被一時的現象所迷惑,無法對一個人做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
好了,今天就吧啦吧啦到這裡了,燕過無痕,葉落無聲,但是小miao知道你來過,因為你點了「關注」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