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歐洲地理學家對南半球的想像,在廣袤的水域上有一個金銀島

2020-12-15 無名狂客

澳洲和大洋洲各島的發現綿延了三個多世紀,以17世紀的發現成就最大。其發現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塔斯曼以前的探險和發現,塔斯曼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庫克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

對大洋洲各島的發現從麥哲倫首渡太平洋起便開始了。他在橫渡途中發現了鮑莫土(Paumotu疑為今土阿莫土)群島的兩個荒島,馬裡亞納群島的大島關島。 麥哲倫環航地球後,為了爭奪香料群島(即摩鹿加群島,又稱馬魯古群島,今屬印尼)和擴展勢力範圍,西、葡兩國繼續向太平洋各處挺進。1526年,西班牙人薩德維拉從摩鹿加回秘魯途中,首次發現了大洋洲第一大島紐幾內亞島的西北海岸,他後來還報告說該國盛產黃金。接著他又發現了加羅林群島的幾個小島。

1544年,西班牙人德雷特斯指揮一隻船在從馬魯古去墨西哥途中,再次發現了紐幾內亞的西北海岸。為了添加淡水和柴禾,他們在這一帶的許多地方登陸。西班牙船曾多次遭到駕乘戰船的土著人的進攻。德雷特斯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佔領了這一帶。他見當地居民的膚色、頭髮與西非幾內亞灣沿岸的黑人十分相似,兩地自然景色和氣候也大致相仿(因都在赤道附近),便給它取名為紐幾內亞。 據他自己計算,他們沿海岸向東南航行了約1300公裡,然後向北航行,後因水手們疲憊不堪而返回了馬魯古群島。

當時,歐洲的地理學家把薩德維拉、德雷特斯等人發現的紐幾內亞當成未知南大陸的北部海角,並認為赤道南大陸與赤道非洲一樣,有廣大的黑人區。 1542年,西班牙航海者蓋塔諾從菲律賓駛往墨西哥,試圖開闢新航線,途中發現了夏威夷群島。29 由於德雷特斯等人的發現,中、南美洲的西班牙礦場主、種植園主和殖民地政府希望得到身強力壯的黑奴,於是支持和鼓勵西班牙冒險者在太平洋南部探航,以便尋找黑人、黃金和新土地。

從美洲墨西哥到菲律賓的航路開闢成功後,原路返回卻還不可能,因為返航時盡遇到逆風逆流。西班牙航海家烏爾達涅塔總結了許多海員在太平洋西部和東部航行的成功的經驗和失利的教訓,仔細了解了他們航行時經歷的情況,得出了一個理論性的結論:北太平洋溫寒帶水域的風向應與大西洋的一樣——朝東。

1565年6月,烏爾達涅塔率一隻船從宿霧島出發,他先利用偶爾吹來的東北季風向北行駛,經過日本附近的海域,在北緯43度地區捕捉到東季風,乘這股季風他們順利地航達北美加利福尼亞,再南下輕鬆地抵達墨西哥阿卡普爾科。 這次雖然走了個 字型航線,整個航期也才125天,但從此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穿越太平洋的聯繫穩固地確立起來。發現澳洲和大洋洲諸島有了更紮實的基礎。 因為烏爾達涅塔航線的開闢,在16和17世紀只有西班牙航海家知道,在北緯30-45度的太平洋水域沒有一個像樣的島嶼。

然而西歐的地理學家由於主觀想像,在這一大片「空白的水域」添了許多並不存在的陸地,如荷蘭人德·弗裡斯的「國會之地」,法國人阿涅賓的「耶索之地」,葡萄牙人泰舍拉的「茹安·達·伽馬之地」(非瓦斯科·達·伽馬),還有在北緯15-20度的太平洋亞熱帶水域的「金銀島」等。

相關焦點

  • 16世紀歐洲地理學家對南半球的想像,在廣袤的水域上有一個金銀島
    澳洲和大洋洲各島的發現綿延了三個多世紀,以17世紀的發現成就最大。其發現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塔斯曼以前的探險和發現,塔斯曼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庫克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對大洋洲各島的發現從麥哲倫首渡太平洋起便開始了。
  • 中世紀歐洲人對南半球的猜想:南半球肯定有陸地,否則地球會偏重
    如同他們公認地球學說一樣,不同學派的地理學家們也一致認為,既然大地為球形,而已知的大陸和已知的人類都在北半球,那麼南半球也有大陸也有人類。一些學者進一步推論,既然北半球上存在著廣袤的大陸群,使人們有條件把它劃分為若干個地帶。 最初的地帶(climate)與現代的氣候(climate)不同,它沒有氣象學的意義,而有一種地理學或天文學的意義。
  • 提前預購《崛起2:黑暗水域》獲贈「金銀島」DLC
    《崛起2:黑暗水域》目前在各大主流銷售網站上都能夠預訂了。凡是預購《崛起2》的玩家們都能自動升級為《崛起2典藏版》,裡面包含了DLC「金銀島」,至少能夠增加5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字如其名,該DLC給遊戲世界中新增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在普通版中是沒有的。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
  • 16、17世紀的倫敦何以從邊緣走向中心 成為國際大都市?
    他認為,恰恰在16、17世紀裡,倫敦的大商人和冒險家們對外開闢航線,對內進行改革,為日後大資產階級和王權的聯盟的穩定奠定了基礎。倫敦的大商人成為了倫敦崛起史的主角。為何16、17世紀倫敦的大商人會有如此的境遇和行動?促成倫敦崛起背後的因素是什麼?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倫敦的崛起》,略有刪節。
  • 16、17世紀的倫敦何以從邊緣走向中心,成為國際大都市?
    他認為,恰恰在16、17世紀裡,倫敦的大商人和冒險家們對外開闢航線,對內進行改革,為日後大資產階級和王權的聯盟的穩定奠定了基礎。倫敦的大商人成為了倫敦崛起史的主角。為何16、17世紀倫敦的大商人會有如此的境遇和行動?促成倫敦崛起背後的因素是什麼?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倫敦的崛起》,略有刪節。
  • 解析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
    引言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長期展開。事實上,正是從16到20世紀,人類社會的全球歷史中出現了一個簡單的插入階段。西方的霸權和對非西方人的摧殘開始於16世紀,這種摧殘先是通過戰爭和屠殺,後是通過殖民剝削。20世紀是否是它的終結,至少還有待嚴肅的質疑。
  • 解析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
    引言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長期展開。事實上,正是從16到20世紀,人類社會的全球歷史中出現了一個簡單的插入階段。西方的霸權和對非西方人的摧殘開始於16世紀,這種摧殘先是通過戰爭和屠殺,後是通過殖民剝削。20世紀是否是它的終結,至少還有待嚴肅的質疑。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
  • 17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東方主義與地理建構中的亞洲與中亞
    17—18世紀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和亞洲地圖上, 韃靼地區都是一個主要形象, 由獨立韃靼 (西韃靼) 和中國韃靼 (東韃靼) 組成 。這塊佔據歐亞大陸一半以上面積的廣袤空間在是時歐洲人的觀念中沒有政權歸屬, 純然是個文化區域。【吳莉葦:《歐洲人等級制世界地理觀下的中國:兼論地圖的思想史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韃靼作為野蠻的形象深入到歐洲的歷史觀中。
  • 吃垮歐洲水域生態鏈的歐洲巨鯰,釣起來有多瘋狂真的不敢想像
    歐洲巨型鯰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歐洲巨鯰主要生活在水庫,湖泊及河流的中下層。白天隱匿在草叢,石塊或深水洞穴中,晚上則出來覓食。歐洲巨鯰生性兇猛且食量巨大,體長可超過4米,最大體重接近400公斤。由於歐洲人不食用鯰魚,河流水庫等又沒有天敵的存在。因此歐洲巨鯰肆無忌憚的肆虐歐洲,瘋狂的繁衍後代。泛濫的歐洲巨鯰甚至將河裡的很多魚都捕殺的將近滅絕。
  • 金銀島上的秘密,盤點那些令人瘋狂的寶藏
    世界上流傳有「十大寶藏之謎」等傳說。小說《金銀島》小說《金銀島》為人們講述了一個由船長和海盜各帶一幫人在一個荒島上爭奪財寶的故事。故事不但驚心動魄,而且在結尾,作者還向人們暗示,在荒島的某一處,還隱藏有一大筆財寶。《金銀島》的作者是蘇格蘭人斯蒂文森,小說的背景是太平洋的可可島。可可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裡的海中,在17世紀,這裡曾是海盜們的地盤,他們將掠奪到的財寶在此埋藏,據說在這個島上,至少有六處埋葬寶藏的地方,也正因為此,這個小島被平添出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 17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東方主義與地理建構中的亞洲與中亞
    17—18世紀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和亞洲地圖上, 韃靼地區都是一個主要形象, 由獨立韃靼 (西韃靼) 和中國韃靼 (東韃靼) 組成 。這塊佔據歐亞大陸一半以上面積的廣袤空間在是時歐洲人的觀念中沒有政權歸屬, 純然是個文化區域。【吳莉葦:《歐洲人等級制世界地理觀下的中國:兼論地圖的思想史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韃靼作為野蠻的形象深入到歐洲的歷史觀中。
  • 南半球實力最強國:GDP增長率居南半球第一,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
    文明所具備的區域性自古已有之,從古埃及到古希臘、古羅馬,再至十八九世紀的西歐及北歐,乃至於今日的美國,西方文明的重心轉移就能很直觀的體現這一點。而人類歷史文化各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不管是以歐洲、北美洲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還是以東亞為代表的東方文明,無一不是在北半球進行。
  • 中學西傳與18世紀歐洲的中國熱
    有學者指出,在16世紀之後,西方開始充滿血腥地全球擴張中,唯一的例外是與中國文化的和平接觸。在這近200年間,兩者之間的相識、交融開出了絢爛的文明花朵,成為這一時期人類在文化上最大的收穫、最寶貴的成果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地圖為什麼總是上北下南?
    地圖就應該上北下南?這是又一個約定俗成,極少有人會質疑的慣例——現代地圖幾乎清一色的上北下南。各國的繪製即使存在爭議、差別,也都是本國是否處於圖畫中心,極少有人挑戰南北方向。為什麼要有這種投影方法呢?理由很實際——地球是一個不可展的球體,想像一下將地球儀的表面鋪平,褶皺、拉伸和斷裂當然不可避免。地圖投影就是讓曲面向平面有序轉化的工具。很可能是為了地圖投影的便利,奠定了上北下南的位置分布。託勒密就選擇了以北為上的指向。
  • 南半球為什麼無強國?這些原因決定了南半球的確很難出強國
    這些原因決定了南半球的確很難出強國我們都知道,從地理方面,南半球是指從南極到赤道之間的半個地球,看看南半球的幾十個國家,就會發現,他們裡面沒有一個是可以稱為強國的,澳大利亞、巴西以及南非這樣的國家便是南半球最厲害的國家了,為何南半球沒有強國呢?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來了解的問題了。
  • 金銀島 Treasure Island
    金銀島Treasure Island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 【點解】地圖為什麼總是上北下南?
    為什麼要有這種投影方法呢?理由很實際——地球是一個不可展的球體,想像一下將地球儀的表面鋪平,褶皺、拉伸和斷裂當然不可避免。地圖投影就是讓曲面向平面有序轉化的工具。  很可能是為了地圖投影的便利,奠定了上北下南的位置分布。  託勒密就選擇了以北為上的指向。
  • 南半球的那些英語國家
    地球上大部分的人都聚集在北半球,這讓南半球變得十分的神秘,給人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片汪洋和冰川。南半球主要有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南極洲等四個大洲,其中有人類文明的只有前面三個,南極洲由於嚴酷的生存環境,是沒有人煙的,只有多個國家的科考人員和成群的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