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和大洋洲各島的發現綿延了三個多世紀,以17世紀的發現成就最大。其發現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塔斯曼以前的探險和發現,塔斯曼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庫克及其以後的發現和探險。
對大洋洲各島的發現從麥哲倫首渡太平洋起便開始了。他在橫渡途中發現了鮑莫土(Paumotu疑為今土阿莫土)群島的兩個荒島,馬裡亞納群島的大島關島。 麥哲倫環航地球後,為了爭奪香料群島(即摩鹿加群島,又稱馬魯古群島,今屬印尼)和擴展勢力範圍,西、葡兩國繼續向太平洋各處挺進。1526年,西班牙人薩德維拉從摩鹿加回秘魯途中,首次發現了大洋洲第一大島紐幾內亞島的西北海岸,他後來還報告說該國盛產黃金。接著他又發現了加羅林群島的幾個小島。
1544年,西班牙人德雷特斯指揮一隻船在從馬魯古去墨西哥途中,再次發現了紐幾內亞的西北海岸。為了添加淡水和柴禾,他們在這一帶的許多地方登陸。西班牙船曾多次遭到駕乘戰船的土著人的進攻。德雷特斯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佔領了這一帶。他見當地居民的膚色、頭髮與西非幾內亞灣沿岸的黑人十分相似,兩地自然景色和氣候也大致相仿(因都在赤道附近),便給它取名為紐幾內亞。 據他自己計算,他們沿海岸向東南航行了約1300公裡,然後向北航行,後因水手們疲憊不堪而返回了馬魯古群島。
當時,歐洲的地理學家把薩德維拉、德雷特斯等人發現的紐幾內亞當成未知南大陸的北部海角,並認為赤道南大陸與赤道非洲一樣,有廣大的黑人區。 1542年,西班牙航海者蓋塔諾從菲律賓駛往墨西哥,試圖開闢新航線,途中發現了夏威夷群島。29 由於德雷特斯等人的發現,中、南美洲的西班牙礦場主、種植園主和殖民地政府希望得到身強力壯的黑奴,於是支持和鼓勵西班牙冒險者在太平洋南部探航,以便尋找黑人、黃金和新土地。
從美洲墨西哥到菲律賓的航路開闢成功後,原路返回卻還不可能,因為返航時盡遇到逆風逆流。西班牙航海家烏爾達涅塔總結了許多海員在太平洋西部和東部航行的成功的經驗和失利的教訓,仔細了解了他們航行時經歷的情況,得出了一個理論性的結論:北太平洋溫寒帶水域的風向應與大西洋的一樣——朝東。
1565年6月,烏爾達涅塔率一隻船從宿霧島出發,他先利用偶爾吹來的東北季風向北行駛,經過日本附近的海域,在北緯43度地區捕捉到東季風,乘這股季風他們順利地航達北美加利福尼亞,再南下輕鬆地抵達墨西哥阿卡普爾科。 這次雖然走了個 字型航線,整個航期也才125天,但從此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穿越太平洋的聯繫穩固地確立起來。發現澳洲和大洋洲諸島有了更紮實的基礎。 因為烏爾達涅塔航線的開闢,在16和17世紀只有西班牙航海家知道,在北緯30-45度的太平洋水域沒有一個像樣的島嶼。
然而西歐的地理學家由於主觀想像,在這一大片「空白的水域」添了許多並不存在的陸地,如荷蘭人德·弗裡斯的「國會之地」,法國人阿涅賓的「耶索之地」,葡萄牙人泰舍拉的「茹安·達·伽馬之地」(非瓦斯科·達·伽馬),還有在北緯15-20度的太平洋亞熱帶水域的「金銀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