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武漢的清河四勇士,你們在他鄉還好嗎?

2021-01-11 澎湃新聞
馳援武漢的清河四勇士,你們在他鄉還好嗎?

2020-03-04 0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焦新安、鍾海振、陳士佳、劉娜,是清河人民送給武漢的四朵「迎春花」。清河、武漢,800多公裡的距離,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緊急關聯。馳援武漢之前,四個人無一例外都在清河的戰「疫」一線。好多天了,他們,在武漢怎麼樣?

2月4日,清河縣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焦新安,向醫院黨組織遞交請戰書獲準後緊急啟程;這位「90後」男護士,成為清河縣派出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第一批、第一人。

「挺好的!」焦新安到武漢已經快一個月了,目前他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剃了光頭,會不會影響我的形象?」「我還沒結婚呢。哈哈!」因工作需要,武漢一線醫護人員都要理短髮或剃光頭,這次採訪,電話那頭的小焦護士陽光依舊。他和隊友們負責100多個患者的護理,工作量還是挺大的,但大家都很默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問他在武漢怎麼樣,除了「挺好的」這三個字,他告訴記者一個他認為「很有意思」的事兒:隊長總把他的姓氏叫錯;每次叫錯,大家都會樂一陣子。「除了工作本身,我這顆開心果發揮的作用挺大的呢!」

如果防護服上不寫著名字,即便是天天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很難辨認清楚哪個是哪個。鍾海振,清河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2月15日第二批馳援武漢。這張在國旗下的照片,是他正式開始在漢陽方艙醫院工作後,同事給他拍的。「所謂方艙醫院,就是利用體育館,或者會展中心的大型場所,臨時安置大量床位,收治輕症患者,密切觀察。病情加重的轉入醫院病房,治癒後的出院回家。是一種分級分層診療機構。」電話那頭的鐘海振還不忘給記者「科普」。鍾海振在清河馳援武漢的四個人中年齡最大,1983年出生;記者試圖通過鍾海振的召集,與四個人一起連線。「絕對做不到!無論從工作紀律和安全角度考慮,都不會允許四個人一起。」鍾海振說,每一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都是單人宿舍,而且每天上崗、離崗前,和回到宿舍後,個人的消毒程序很嚴格,真切的體會到當地政府、醫療機構和武漢人民,對他們工作和生活上的細緻體貼,不會擔心個人安全問題。「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完成好任務。」

陳士佳,清河縣中心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和焦新安一樣,也是一位男護士;他於2月15日和鍾海振一起,第二批馳援武漢。那天,中共清河縣委書記王俊紅親自為他們兩個壯行:「充分展示清河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發揮奉獻精神,做好本職工作,贏得武漢人民的尊重。」陳士佳目前也在漢陽方艙醫院,每個班次是6個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和來迴路程,大約要9個小時的時間。「接下午和晚上的班,通常要到零點以後才能休息;如果接晚班,就是第二天白天補一覺。」問到在工作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兒,陳士佳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患者對他們工作的配合。「他們本來就是病人,但經常會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比如幫我們發發飯啊什麼的,相處的特別融洽。」

劉娜,是四個人中唯一的女同志。到2月28日記者截稿時,她尚在武漢市江夏區人民醫院緊張的崗前培訓中。記者:「會不會想孩子?」劉娜:「顧不上想,現在除了培訓就是搬運物資。而且有家鄉政府在,我沒有後顧之憂。」1988年出生的劉娜,是清河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於2月21日第三批馳援武漢。和所有女孩兒一樣,劉娜很愛美,尤其愛惜那一頭飄逸的長髮;到武漢後,長發不再。值得一提的是,劉娜主動向記者提供了她削掉長發後的照片:「這代表的是我們的決心、信心!我想不用等到頭髮長起,我們就會勝利凱旋!」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在電話中都問了他們同一個問題:即便已經身在武漢,但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他們不約而同、但異常堅定的回答是:「縱然有來無回,那便有來無回!」親愛的兄弟姐妹,你們在武漢——一定要好好的!

來源:清河融媒

網信清河

微信公眾號:qhwxbgs

清河縣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官方帳號

原標題:《馳援武漢的清河四勇士,你們在他鄉還好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鴨六勇士馳援武漢行程紀實!
    (小鴨六勇士出發前合影)1月31日16:45,在經過汽車檢修、產品裝車、基礎護理知識等前期工作準備完成後,小鴨六名勇士踏上了千裡馳援武漢的徵程夜裡太冷,禦寒衣物不夠,他們索性不睡了,只為能夠儘早把馳援武漢的洗衣機送到武漢。每一分鐘都是極為珍貴的,能夠早一分鐘抵達武漢,就能早一分幫助到武漢!
  • 公主嶺市首批馳援武漢的28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
    閆旭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百萬人民,向即將馳援武漢的28位醫護人員及其家屬、同事和親朋好友表示親切慰問,向28位勇士的壯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閆旭飽含深情地說,武漢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也是前沿戰場,雖然沒有炮火,但是卻有血與肉的考驗、血與火的考驗,更有生與死的較量。
  • 第十期:勇士情懷:小我赴國難 他鄉作故鄉
    勇士情懷:小我赴國難 他鄉作故鄉——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常豔手記自道裏區「雙心」行動開展以來,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勇士們的事跡撲面而來,讓我們感同身受。我們敬佩援助湖北醫護人員的魄力和勇氣,同時,也感謝能聆聽到許多樸實但又動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打開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常豔的手記,來感受她援助湖北前後的心路歷程:2月13日凌晨1:30,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拖離夢鄉,看著屏幕上顯示的林護士長的名字,我知道馳援武漢的軍號吹響了。
  • 北京天壇醫院:十二勇士馳援武漢
    武漢,我們來了!1月27日下午,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12名醫護人員,作為首都醫療隊成員,馳援武漢。這些醫護人員分別來自急診、重症醫學、呼吸、感染、院感等專業。「到了武漢可能沒時間吃飯,他又胖,萬一餓了還能吃點。」楊燕琳的愛人說,「我也是個醫生,支持他去,可是心裡還是挺擔心的……」急診科護士袁磊的愛人剛剛知道自己懷孕。「你別有心理壓力,好好照顧病人,保護好自己,我和孩子等你。」ICU護士長曹煒悄悄招呼醫療隊的成員,她和幾個同事抱來了隔離衣、內穿衣、口罩。
  • 2020年,你在他鄉還好嗎?
    今年,你過得還好嗎?2月份疫情情形還很不明朗,所有的夥伴都被隔離在家。聊天時我們互相調侃道,從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在老家呆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了,能在家多陪陪父母,讓工作的節奏慢下來,這也算是一種心理安慰吧。大家都在苦中作樂,有個朋友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她時刻都在關注復工復產的消息,我們心裡都明白,她在家隔離的每一天,都在為手裡的存款在燃燒而感到肉疼。
  • 天佑醫療集團馳援武漢醫療隊解除隔離凱旋而歸
    轉自:西安天佑兒童醫院 4月8日,陝西省第四批、第五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結束了14天的隔離休整,其中天佑醫療集團派出的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13名醫護人員也一併解除隔離。陝西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劉勤社出席馳援武漢醫療隊解除集中隔離儀式並作重要講話。
  • 剛剛,宜昌6艘客輪馳援武漢,一群面對疫情毫不退縮的逆行勇士!
    今天下午,由6艘客輪組成的「客輪酒店」方陣從宜昌出發,馳援武漢。據悉,援漢的6艘三峽客輪總床位達1267個。將為各地援漢醫療隊提供「客輪酒店」後勤保障服務。本次馳援武漢的三家船公司共派出6艘客輪184名船員,其中經驗豐富的高級船員64名,平均駕齡20年,熟悉宜昌至武漢660餘公裡航道。
  • 南航一天再派6架包機 送四省馳援湖北醫護人員回家
    今日(3月30日),南航一天再派6架包機,接廣東、河南、新疆、黑龍江四省馳援湖北共775名醫護人員回家。據統計,自3月17日以來,南航已派出40架包機將8個省市5800餘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安全運送回家。
  • 「散裝江蘇」到武漢了,疫情兇險,你們穿好防護服了嗎
    可是僅僅笑了一天,隨著蘇大強抵達武漢後的境況,我們再次回到了疫情肆虐的現實中。不知真假的謠言滿天飛,於是作為一個江蘇人就想叮囑蘇大強,這次我們終於等來了全國一張卷,可是不考經濟、不考文化,考的是生死。事實告訴我們,這次勇士出徵真的不是在搞經濟,這是在和病毒作戰。江蘇的文化底蘊夠厚四大名著的作者有三個是江蘇人:施耐庵,《水滸傳》的作者,祖籍蘇州,生於鹽城大豐區白駒鎮。
  • 滬漢兩地書|可能我們等不到你歸來就將遠赴他鄉,我們在他鄉等著你...
    即日起,新聞晨報·周到推出「滬漢兩地書」系列,馳援武漢的白衣戰士將以書信(或口述)的形式,讓大家真真切切感受他們在前方的每分每秒,「目擊」抗擊疫情第一線,聆聽他們的心聲……1月28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俞烽隨上海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一起出徵,直奔武漢,共同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而奮鬥
  • 1200箱湯圓,264名醫護人員,從廈門馳援武漢!
    20多個小時日夜兼程的長途跋涉,捐贈的食品物資安全抵達武漢指定接收點。負責運載的鄒師傅說,6號接到運送物資到武漢任務的時候,當時也沒有多想,就想能為武漢做點什麼。
  • 張家界市桑植縣第二批馳援武漢抗疫英雄平安歸來
    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鍾昱)4月22日,張家界市桑植縣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在武漢抗疫前線奮戰47天,醫學隔離14天後,平安回到桑植。至此,桑植縣10名接力支援武漢多天的抗疫勇士,圓滿完成幫扶任務和救治使命。2月21日,桑植縣再次接到派遣醫護人員增援武漢的緊急指令。
  • 老鄉雞送愛心 一碗熱雞湯幫武漢溫暖了一眾馳援的白衣天使!
    作為重災區的武漢,因為任務艱巨,不得不作出「封城」的抉擇,封一城而保全國,這是做出相當大的犧牲的。好在,全國人民還是惦記武漢的,各種應援,力保武漢。特別是對於臨時封城的武漢來說,能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可武漢畢竟是擁有千萬人口的全國性大城市,底子還是有一些的,錢真的是最迫切需要的嗎?那倒不見得!果然,臨時封城沒多久,武漢便爆出了急缺的是物資的呼聲。急缺到什麼地步?從防疫設施裝備到後勤保障,都缺。隨後,甚至爆出了全國馳援的醫護人員連日吃麵包、方便麵度日的現象。
  • 馳援武漢,崑山企業有大愛!
    1月25日,市慈善總會及崑山企業、個人捐贈的首批防疫物資抵達武漢;1月28日,市衛健委組建的7人緊急醫療隊「飛」赴武漢;連日來,三一集團、好孩子、開思拓、統一集團、東方雨虹等一大批在昆企業向疫區運送生活、醫療等大量物資,馳援武漢。
  • 河北蠡縣醫院最美逆行者王娜靜馳援武漢
    2月4日凌晨兩點,蠡縣醫院接市局緊急通知要求抽調一名護理人員赴湖北支援,內三科護士長王娜靜主動請纓,申請奔赴武漢支援。當他得知她要馳援武漢的消息後,心裡著急又充滿了心疼,可看到妻子那份毅然從容,他選擇了理解和支持。「敬佩的目光注視你,殷切的希望圍繞你,深情的勉勵呵護你,無聲的愛意傳遞你,祝福你白衣天使,希望你們平安歸來!」「致王娜靜並醫者:天使亦壯士,請纓疫區行。仁心映初心,靜中蘊崢嶸!」「英雄戰士,勇敢前行,平安歸來」「逆風前行,凱旋歸來」「平安伴隨勇士!」
  • 廣州市科技局系統三勇士馳援戰「疫」前線
    廣州市科技局系統三勇士馳援戰「疫」前線 2020-04-0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天馬缺工 廈門天馬305人千裡馳援
    面對疫情影響武漢天馬一線員工無法及時返崗的情況,廈門天馬的305名勇士尖兵千裡馳援。3月8日,武漢天馬得到了可以復工的審批文件,但不少一線員工因疫沒法返崗,因此影響客戶訂單交付,將為企業和行業造成不小損失。廈門天馬與武漢天馬的部分關鍵材料與產品相互配套,因此武漢天馬的復工率影響兩個基地的產能,也影響能否向客戶如期交付產品。
  • 天津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
    1月26日,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赴武漢首批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合影。 當日,來自天津32所醫院的138名醫護人員,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啟程,馳援武漢,支援抗擊新型肺炎疫情。新華社記者馬平攝1月26日,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胸科醫院赴武漢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合影。 當日,來自天津32所醫院的138名醫護人員,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啟程,馳援武漢,支援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1月26日,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第三醫院赴武漢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合影。
  • 武漢白衣天使「星夜」馳援河北疫情
    這次,河北省又發生了疫情,換成武漢的白衣天使星夜馳援石家莊!2021年1月10日晚,一輛長為15米,高為4米的車載移動CT方艙診斷車,緩緩使出了武漢大學支援河北抗擊新冠病毒,幫助河北快速診斷出新冠肺炎。
  • 廣東再派31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在院本部,赴武漢的醫護人員和同事親友一起加油打氣。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攝  2月7日,廣東再次派出一支由312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出發前往湖北武漢,挺進疫情「重災區」,對口支援武漢協和醫院。  此次派遣為廣東歷次馳援湖北人員規模最大的一次。隊員們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廣州及佛山地區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