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當下很多文藝青年的一個精神彼岸。當網際網路打開了人們的眼界,當臺灣對大陸36座城市開放自由行,去臺北忠孝東路走走,去尋找鹿港小鎮、海角七號,不再僅是一種小情懷,而成了一門大生意。據臺灣媒體報導,2014年內地赴臺灣旅遊人數達到393萬人次,其中自由行達到117萬多人次,同比增幅達到125%。而且數據顯示,臺灣是內地遊客2014全年受季節影響波動最小的出境目的地。
創始於2013年的大魚自助遊就是一家以臺灣自由行為主打和突破口的境外自由行網站。
「搞定了住宿,旅行就成功了一半」
大魚自助遊創始人接受採訪時提到,一年之前選擇臺灣作為第一個目的地的時候,臺灣自由行還沒有在大陸市場全面開放,一年之後臺灣已經成為熱門的出境目的地之一,這第一局算是賭對了。大魚也借著這個勢頭快速成長,接下來會沿著中國人出境遊的軌跡開拓,比如日本、韓國。
在臺灣市場中,大魚提供的主要產品是民宿、特色酒店等住宿。在一張PPT中,大魚這樣寫到:「搞定了住宿,旅行就成功了一半」。據大魚自助遊副總裁郎玉坤介紹,大魚曾經也走過彎路,要做所謂的一站式服務,即所有環節為旅遊者打理好,結果發現這些以中產小資為主、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文青用戶並不買帳,他們購買最多的產品還是住宿,比例達80%。所以現在大魚「以用戶為導向」,將其他業務相對精簡。在業務構成上,他們似乎也摸索到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規律。
大魚號稱「我們親自探訪每一家住宿,這裡呈現的都是篩選過的精華推薦」。大魚自助遊CEO姚娜介紹,在住宿產品的挑選上,大魚有四個標準:地理位置的獨特性、老闆是不是足夠有趣、外部環境是不是好、內部裝飾是不是好,「這四個裡面只要滿足一個,我們認為就是好的」。
這種對精品式住宿的重視,不只限於臺灣遊,「為一張床,赴一座城」,大魚為日本特色住宿專題起了這樣的標題。在專題中,用戶可以看到膠囊公寓、溫泉旅館、傳統日式旅店及民宿等選擇。
大魚在臺灣日本兩地對接的中小供應商已經超過3000家,這些供應商以民宿為主,姚娜也表示民宿供應商數量龐大,是未來大魚目的地資源開拓的主攻方向。民宿不等於低端,從大魚網站上挑選的民宿來看,價格最低的有100多元人民幣/晚,高的可以達到2000多元,主流價位在500-900元之間。
在這些民宿中,有20%的供應商開通「實時預訂」功能,相比攜程、Booking、Agoda這樣的大型OTA平臺,大魚的「實時預訂」更貼近住宿行業的中小供應商,供應商可以選擇任意房型的任意時間段,開放或關閉「實時預訂」功能。相比大多數非實時預訂的房間,它們省去了等待供應商確認的環節,用戶可用支付寶、微信及銀聯支付。
環球旅訊記者也試著在幾家非實時預訂民宿下了單。有的在15分鐘後即收到了確認簡訊,可謂反應迅速;但有的超過了24小時才簡訊通知訂單沒能通過,拒絕原因是「房間滿了」。看來民宿類中小供應商的庫存保證,毫無例外依然是這類預訂網站的核心競爭力。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大魚提供了另外一個解決思路,即利用自主研發的一套供應商CRM手機應用,提高供應商確認訂單的速度,並通過確認率、拒絕率等數據指標不斷調整優化供應商排名,此手機應用已經在部分供應商中測試。和「雲掌柜」這種房態管理APP設計的思路不同,大魚的供應商CRM全是基於訂單流,通過訂單刺激供應商完成庫存和價格更新。
臺灣旅遊市場,已經開始出現擁擠
2011年臺灣開始向大陸逐步開放自由行,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這一分類領域中的玩家已經不少,甚至顯得有些擁擠了。
現在在百度搜索「臺灣 自由行」兩個關鍵詞,用戶可以看到大量的專門網站,包括臺灣自由行、臺灣島旅遊網、有程網等等,供應的產品都非常齊全並且定位非常接近。而在大魚主攻的民宿方面,市場上也有自在客這樣類似的的民宿預訂平臺。
甚至阿里旅行、藝龍這樣的大平臺,也盯上了臺灣旅遊這塊蛋糕。在2014年8月,阿里旅行通過與度假客、百酷等臺灣民宿預訂商的技術合作,完成了3000餘家臺灣民宿的對接,此時阿里旅行宣布自身「覆蓋全臺灣的酒店、客棧、民宿已有近六千家,成為國內最大的臺灣住宿預訂平臺」。而在此前,藝龍也在其酒店頻道上線了近千家臺灣特色民俗。
有這樣一組數據:從2008年7月至2016年,臺灣酒店住宿業8年的投資達3006億元新臺幣。2014年4月至2016年,預計新建旅館319家,平均每3天就新開1家旅館。在這樣供給豐富的情況下,只要網站能觸及當地零散的資源,就能獲得一定競爭力。而目前臺灣遊領域目前尚沒有特別突出的品牌和產品,反給人以同質化的感覺。
在如此的現實下,大魚試圖破局,做出一些讓所有用戶都能眼前一亮的產品。
同質化之下的創新艱難
和很多出境遊網站一樣,大魚將護照/證件的低價快捷辦理,作為一個引流的入口。他們專門打造了一款名為「入臺證神器」的App,讓用戶免去自己整理資料,掃描歸檔之苦,用戶只需將各種文件拍照上傳,這些資料會在後臺自動整理分類直接傳到移民署的系統,從網頁評論來看,大多數用戶都能在5個工作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出證(電子籤,自行列印即可)——而自助或去旅行社辦理,可能需要10天以上——大魚辦理入臺證的費用為230元,不過會收到大魚贈送的50元住宿券。據介紹,目前這款App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大魚自助遊。
大魚還想了其他的玩法。和業內的「旅遊達人」、「旅遊體驗師」接近但不同,大魚自創了「旅行獵人」的概念,以「旅遊也能掙錢」為看點,讓旅行愛好者尋找優質、有趣的旅遊資源,資源一經採用上線,「旅遊獵人」們即可獲得賞金。目前,這個活動已經從臺灣擴展到了日本。
大魚自助遊副總裁郎玉坤向環球旅訊記者介紹:「大魚的所有產品,臺灣的日本的,都來自於我們的旅行獵人,都是他們發掘採集驗證後上線的,大魚臺灣的分公司的員工,都是早期招募的旅行獵人,後來成為了正式員工。這是大魚拓展供應商的實實在在所倚仗的、也被證明是有效的眾包模式。 」
另一活動更為低調。在大魚網頁上有一個不太起眼的黃色折角,點開會進入一個名為股東計劃的頁面。這是讓自媒體、名人大號認證為「大魚股東」,凡是有新用戶通過股東專屬連結產生了訂單,該股東都會得到1%的分成。
自動化管理的供應商平臺
在採訪中,姚娜反覆強調的兩個關鍵詞是「標準化」和「系統化」:「大魚認為自身與其它創業項目相區別的,是他們團隊雖然是網際網路背景,但是卻一直在非常紮實的做旅遊目的地資源,並且不斷在理解傳統旅遊行業運作流程基礎上,把這些複雜的業務流程變成系統可以自動完成的過程,這種做事的思路帶有典型的Google風格,即用人去理解規律,用網際網路端產品闡釋規律,然後用機器去取代人。姚娜自己也說,這種做法涉及到一些很底層的系統,我們創業頭1-2年,大家從前端看不出來,但是大魚真正厲害的是後端和底層,一旦我們的模式在多個國家跑通,這種做法的威力就會大大發揮。因為旅遊行業的痛點不僅在於連接,更在於資源連接過程的效率和標準自動化程度。
團隊:一群第一次做旅遊的網際網路青年
如此注重自動化的後臺系統,與大魚團隊的網際網路背景是分不開的。
據介紹,大魚團隊目前有30人,姚娜自稱除自己外,大魚團隊基本都是85後。大魚創始人姚娜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Google中國第一批僱員,在Google做的就是針對對全球中小廣告主管理系統Adwords,離開Google之後,姚娜先加入了豆瓣,後又追隨Google時期的老闆創業做寶寶樹。聯合創始人黃勳章畢業於復旦大學,曾加任百度底層運維工程師,有兩次獨立創業的經歷。大魚團隊中還有來自微軟、寶潔等公司的成員,他們自稱是一群骨子裡熱愛旅行的網際網路青年。
創始人姚娜曾說:「有聲音質疑我們的團隊沒有旅行行業經驗,但現在想想一無所知,無所畏懼反到成了我們的優勢。」不過她也表示從2015年開始,極其歡迎旅遊行業有經驗的人才加入,大魚會繼續吸納腳跨兩個行業的交叉人才。
目前,基本沒有做市場推廣主要靠口碑傳播的大魚正處於A輪融資階段。姚娜稱,2015年春節後,他們會上線更多如行程套裝的產品,姚娜稱,這些都是策劃、生產、售賣、自產自銷一體化,「我們不採別人的產品,貨也不是亂七八糟上的,我們要繼續精耕細作的打法」。
記者手記:
很多年之後,如果回看2014、2015年,這很可能是中國又一個網際網路創業的泡沫期。媒體重複著O2O、開放平臺、大數據等概念,迷信網際網路思維的創業者大談顛覆、情懷和融資,喧囂程度堪比做個網頁賣幾百萬美金的千禧年。而我們關注的在線旅遊業,又正是網際網路創業的一個集中地帶。
當已經看過不少創業者經歷了從熱鬧到無聲,我們應該稍稍冷靜下來。
從臺灣遊作為切入點,我們看到大魚自助遊在很努力地進行一些創新,更看到創新的艱難。但除了可以用來講故事的創新點,更重要的還是一家公司的內功。對於大魚而言,他們的內功就是尋找各個目的地的好產品,為遊客提供好的服務。同時,他們也需要更細化用戶定位,比如在100多元到2000多元的房價區間中找到自身主攻區域。只有這樣,他們的產品才會讓用戶尖叫。
來源:環球旅訊
作者:曾憲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