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新北京人!聽聽這位臺灣青年的「領證」故事

2020-12-12 CCTV4

9月1日,備受關注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正式實施。這張北京市制發的首批港澳臺居民的居住證,它的主人是一位來到中國大陸,工作近3年的臺灣青年鄭博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

小鄭有哪些領證心得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今年32歲的鄭博宇,畢業於臺灣的中山大學。2015年底,對北京有著嚮往和好奇的他選擇西進大陸,當起了北漂青年。剛開始的北京生活並不順遂,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是對的,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臺灣青年鄭博宇

現在臺灣青年創業驛站,在這兩年之內得到很多不錯的成績。例如我們是首批北京市臺辦授予的北京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也是國臺辦的75個海峽兩岸基地示範點的其中一個。雖然這個點不大,但是影響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作為首批領到北京市頒發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代表,小鄭表示,大陸出臺了許多惠及臺胞的措施,居住證這一項「出手快、做法靈活、效率高」,感受相當直觀。

在北京工作近3年,他覺得領到居住證後,心境也發生變化。從一名拿著旅行證件的旅客轉為持有居住證的新北京人,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

然而對於這一項廣受臺胞歡迎的政策,臺當局卻屢次發表指責言論,甚至聲稱要進行所謂的反制,小鄭對此不以為然。

臺灣青年鄭博宇

現在中國大陸有更好的條件來幫助大家發展,臺當局又用這樣的方式去恐嚇,我覺得這都是他們的一些伎倆,我們因為這件事情對臺灣當局更失望。雖然他們在做這些叫囂,但是我想人民的心中還是有一把尺,到底誰對臺灣民眾真的好、誰為臺灣好,我想大部分人是冷暖自知的。

據了解,持證的港澳臺居民可在居住地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使用住房公積金3項權利;義務教育、就業、衛生、文化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乘坐國內航班和火車等交通運輸工具、住宿旅館、辦理相關金融業務、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等9項便利。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實施以來,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普遍歡迎,申領十分踴躍,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搶頭香」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到9月10日為止,短短10天,已經有超過2.2萬名臺灣同胞申領了居住證。這也充分說明,臺灣居民居住證是一項真正造福於民、廣受臺胞歡迎的好政策。

哪些港澳臺居民

可以申領居住證?

根據規定,前往內地大陸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港澳臺居民,根據本人意願,可以持有效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者五年期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通行證,到當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臺灣居民居住證

不能用於出入大陸的證件

據介紹,臺灣居民居住證是為了滿足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需求而推出的身份證件,臺灣同胞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不需要具有大陸戶籍,也不需要放棄臺灣戶籍。目前,在臺灣享有的相關權利義務也不會受到影響。

更多精彩美文 

1、坐上火車去香港!廣深港高鐵「乘車攻略」來了,請收藏~

2、如何「討好」傲嬌的胃?這份養胃大全請速速收下!

3、「一箭雙星」!這一次,還帶上了「國際搜救黑匣子」

【本期編輯:李崢】

來源:CCTV4《海峽兩岸》、央視新聞

END

相關焦點

  • 單霽翔與臺灣青年分享北京故宮故事
    單霽翔與臺灣青年分享北京故宮故事 2019-07-10 17:34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陳佩齡 鄭巧)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10日在北京與近120位參加2019年暑假中華文化研習營的臺灣青年交流,分享故宮通過改革、創新,不斷讓中華文化煥發魅力、吸引年輕人的經驗。
  • 葉班長帶你走進臺灣青年,聽聽他們的平潭故事!
    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離開臺灣來到大陸?這裡究竟有什麼吸引著他們?東南衛視《葉班長來了—臺青築夢季》帶你走近這些臺灣青年,走進他們的工作生活,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從投資和創業到如今的就業和生活,今天讓我們跟隨「葉班長」葉青林來聽聽臺青的平潭故事~東南衛視《葉班長來了—臺青築夢季》平潭,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
  • 外賣樂趣取代旅行疲憊,臺灣青年北京新體驗
    外賣向來是西進大陸的臺灣青年比較喜愛和感興趣的事物,臺灣青年萊恩也不例外。萊恩來到北京旅遊,親自拍攝了視頻記錄了在外賣平臺定水餃的過程。通過相應的外賣平臺App進入,幾公裡範圍內不同的美食會直觀地呈現出來,並且還會非常清楚地顯示店家的受歡迎程度,並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食物。除此之外,大陸外賣平臺送餐的準時性也是受很多人誇讚的。
  • 帶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入北京的阿美青年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帶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入北京的阿美青年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北京二環邊的五道營是近年興起的酒吧街,常常人頭攢動,也因位置毗鄰藏傳佛教寺廟雍和宮而擁有京城難得的少數民族風情。  來自臺灣花蓮阿美族群的青年楊品驊正是看中這一特點,打造了一家以臺灣少數民族為主題的酒吧,開門迎客已近一年。
  • 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
    點擊收聽《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此次海峽論壇期間,中國臺灣網為您特別奉獻《海峽論壇小小說》特輯——「我的海峽論壇故事」系列原創作品,聽一聽在臺灣青年的心中,海峽論壇有哪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訊(記者 吳曉寒) 大家好,我是宇恩,我來自臺北。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海峽論壇。
  • 紮根北京,臺灣青年給出理由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紮根北京,臺灣青年給出理由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2015年以來,中國大陸已在南北多地設立50多家兩岸青創基地,也出臺多項惠及臺胞的政策,提供生活、工作的多重便利。如今,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選擇「西進」,而北京是他們的首選地之一。
  • 臺灣萌妹子北京當創客:用網際網路思維泡「茶」
    「重現一杯茶的簡單與美好」是「山茗主義」這個微信公眾帳號自我介紹中的第一句話,這個創業slogan也可以作為解釋臺灣女孩彭少儀跨海當「創客」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這位自稱「茶娘」的臺灣茶三代告別了南投家中的百畝茶園,跑來大陸當「北漂」,從嬌滴滴的臺灣萌妹子變身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潮中的一枚女漢子,為的,就是這個樸素的目標。  當「夢想」站在「風口」上——兩岸青年跨海合夥  「從小在臺灣南投的茶園長大,家裡世代種著烏龍茶,制茶廠終年瀰漫著青草香。
  • 沒領證,應該去男方家過年嗎?聽聽他們怎麼說
    很多人在青春的懵懂期,步入大學就談起了戀愛。很多大學校園情侶逃不過畢業就分手的魔咒,而有小部分的情侶情比金堅,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自然而然就談到了適婚的年齡。最近年剛過完,很多情侶都在過年之後就選擇了分手。有些女人順應男人的心意和男人回老家過年,在生湖中男方父母的歡迎,還遭受了男方父母的冷眼和暴力。沒領證,應該去男方家過年嗎?這一度成為過年的一個熱門問題。
  • 蘇州臺灣青年的「夜生活」故事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8月26日電 題:蘇州臺灣青年的「夜生活」故事記者 鍾升傍晚,剛剛吃完晚飯的蘇州市民們開始外出散步、乘涼。在一處夜市裡,一群年輕人正操著臺灣腔打理各自的攤位,蚵仔煎、肉腸的香氣一時瀰漫四周,引來不少市民嘗鮮。他們都是乘著夜經濟的浪頭前來出攤的臺灣青年。來自臺中的張偉良是臺青夜市中的銷量冠軍。
  • 臺灣萌妹子北京當創客:用網際網路思維泡「茶業」
    這位自稱「茶娘」的臺灣茶三代告別了南投家中的百畝茶園,跑來大陸當「北漂」,從嬌滴滴的臺灣萌妹子變身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潮中的一枚女漢子,為的,就是這個樸素的目標。   當「夢想」站在「風口」上——兩岸青年跨海合夥    「從小在臺灣南投的茶園長大,家裡世代種著烏龍茶,制茶廠終年瀰漫著青草香。
  • 臺灣青年大陸創業記:跨越海峽的築夢故事
    臺灣青年大陸創業記:跨越海峽的築夢故事 原標題:   新華社廈門6月14日電 題:跨越海峽的築夢故事——臺灣青年大陸創業記  新華社記者  他們中間,既有挺進城市的金融數據分析師
  • 臺灣青年看北京:臺灣正妹走進北京高校,驚呆了!
    ——《臺灣青年看北京》「高校」篇 去年的暑假,有五位來自寶島臺灣的小夥伴利用假期來到大陸,前往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實習。 他們五位來自臺灣銘傳大學及政治大學,用一個假期的時間,體驗北京民情風俗、感受北京本土文化。
  • 福州臺北兩岸青年「雲聚首」 臺灣青年現場直播帶貨
    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福州6月26日電(餘杉芳)臺青變身主播直播帶貨 當天,活動採取直播連線的方式,讓兩岸青年「齊聚一堂」,分享對大陸好山好水好文化的感悟,講述各自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故事。不僅如此,活動還特別邀請在榕臺灣青年現場直播帶貨,為兩岸青年學子送上驚喜。 對於這場別開生面的「雲聚首」,兩岸青年早已心生期盼。來自臺灣的巨人橄欖球俱樂部成員楊錦泉說:「福州不僅是外公的故鄉,也有我最熱愛的運動,我還在這塊福地贏得過冠軍!」
  • 臺灣青年走進北京中關村感受創新氛圍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劉歡 範嘉惠)「與臺灣相比,大陸的創新產品更豐富,氛圍更濃厚。我會考慮畢業後來大陸發展,畢竟這裡市場更大、機會更多。」臺灣世新大學大三學生王絢暄在參觀完北京中關村後有感而發。
  • 【獻言】展望「十四五」,聽聽鄭州青年說什麼!
    【獻言】展望「十四五」,聽聽鄭州青年說什麼!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三研究所的趙建波主要從事大型艦船特種裝備專業,他所在創新研發團隊共有81人,平均年齡35歲,屬於大家說的高智青年團隊。
  • 「青春的一百種故事」——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活動成果展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12月1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四川大熊貓保育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貴州傳統工藝工作坊、甘肅敦煌藝術交流、北京冬奧體驗和體育交流……2018年,80多位臺灣年輕人深入大陸,體驗各地風俗民情與傳統特色,不但進行了技能與文化交流,更將這趟旅途的點滴注入作品。
  • 讓誓言銘刻於心—黃龍交警組織新領證駕駛人開展領證宣誓儀式
    為切實提高新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規範機動車駕駛證申辦流程,12月16日,黃龍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車輛管理所組織開展新考取駕駛證的駕駛員集中領證前「文明守法」駕駛宣誓儀式活動,增強新駕駛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 第十八屆海峽青年論壇昨舉行 3位臺灣青年分享在大陸追夢圓夢故事
    本屆論壇以「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與會嘉賓暢談兩岸青年的時代使命與融合發展。  「海峽青年論壇的朋友們,你們好!」「廈門的朋友們,你們好!」本屆論壇首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廈門主會場,3位來自武漢、廣州和廈門的臺灣青年分享了他們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故事,並與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臺北等6個分會場的青年連線互動。
  • 臺灣人在北京2020
    2018年的夏天,我們拍攝了紀錄片《臺灣人在北京》,記錄了十多位臺灣同胞在北京生活打拼的故事,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我們曾經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們,依舊留在北京這座城市裡,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哪些影響?他們還好嗎?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我們決定以回訪的方式,重新去拜訪一下這群臺灣朋友們。
  • 在北京的臺灣青年告訴島內親人:北京的抗疫真相
    日前,臺灣島內綠媒製作了一期關於北京疫情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和現場嘉賓一次次妄稱北京隱瞞了疫情。為了證實這個虛無的結論,他們專門連線採訪了北京的一位市民。但是,並沒有得到想像中的結果,反而被採訪對象奚落了一番,說北京的狀況很好。這令綠媒大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