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關秋日與草原的故事。
雖說十一之後的呼倫貝爾已經漸入蕭瑟,
但我依然在這故事中
望見了「黃金」灑滿大地,
感受到了被颯爽秋風穿透身體,
以及,腳下土地的微微顫動,
耳邊由遠及近的踏踏馬蹄聲……
——遇見·呼倫貝爾
不同於盛夏蓬蓬勃勃的綠,十月的呼倫貝爾是金色的,帶著一種成熟與淡然的大氣。
當越野車駛入看似平緩的草原,車身開始起起伏伏不斷顛簸時,我們知道,這趟內蒙之旅開始了。
駛過公路兩旁的荒涼,穿越在草原腹地的我們被大自然的濃鬱氣息所包圍,到處散落的成群牛羊,三三兩兩的馬匹,有時眼前還會零星掠過幾座放牧小木屋。
午後陽光暖洋洋的照射下,枯黃的草地散發出不可直視的金色光芒,印著低垂的藍天白雲,儼然一番天地間的熱鬧景象。
當這樣的景致毫無防備地撞進內心時,你甚至會瞬間驚詫抽離,而後完全為內蒙而沉淪。
原諒我沒能完全捕捉出自然的奇幻,任何語言的描述和圖像的呈現,都不及當時被饋贈的雙眼,或許,旅行的意義也正在於此——走出去,去體驗。
10月初清晨的內蒙,已降至零下五度,不是每一天的天氣都晴空萬裡,第二天剛出門天際便是灰濛濛的一片,給去敖魯古雅看馴鹿的內心蒙上一層陰霾。
大興安嶺深處的滿歸林現存著一個古老神秘的民族——敖魯古雅溫克族。在那裡,他們依然如同因紐特人一般生活。
他們住在「攝羅子」裡,是一種用棍子跟樺樹皮或獸皮搭起的三角小窩棚。他們被譽為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而神秘的敖魯古雅也因為馴鹿文化被稱為聖誕老人的出發地。
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未料到,剛到馴鹿之鄉,天空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隨後雨越飄越大直至雪花也開始滿滿降落至肩頭,潮溼的衣物遇上零下的溫度,讓我們在沒看到馴鹿前就瑟瑟發抖,幸虧最後還是看到了優雅的馴鹿們。
它們大多慵懶的趴著,幾隻在走動,美麗的鹿角高高揚起。等待著人們餵食給它們新鮮的苔蘚,其實地上到處鋪滿了苔蘚,但觀察了下發現傲嬌的它們只願吃被投餵的乾淨苔蘚……
旅途的天氣不可能永遠藍天白雲,陽光下的敖魯古雅就似童話書的場景,而陰天下的敖魯古雅在我心裡亦是童話的模樣~
圖@徒步中國隊員小馬哥
說到童話,旅途中的恩和小鎮也讓人印象深刻。小鎮上的房屋全是俄羅斯木刻楞式建築,來到此處仿佛到了異國他鄉。一排排五顏六色的木屋前,幾頭奶牛在閒庭信步。它們時不時抬頭打探我們,投來對異鄉人的好奇目光。
傍晚夕陽正好,給這異域風情的小鎮披上一層柔和的光芒。
我們忍不住向所住的木刻楞主人租了輛遊覽自行車,在恩和微涼的秋日傍晚,追逐著遠處的落日。我們一路都朝著眼前的夕陽騎去,好似要追那個秋天的落日。一直騎到直至瑰麗的晚霞愈漸濃鬱直至玫瑰色的天空漸漸暗褪,直至北方的長夜漫漫降臨。
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於我而言,很難說金秋內蒙之行最美的是哪個景點,在路上,便都是景色。
額爾古納臨江屯的銀杏樹正值盛放,秋風吹過,那些金黃的葉子就像秋日裡的小手,閃爍著光芒在向你揮手致意。可惜一路為了行車安全,我們並沒有選擇停車拍照,但那兩排金黃銀杏和遠處綿延在霧中的山脈已深深映入了腦海。
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陰天籠罩下,白樺林和騎著馬匹穿越草原的感覺,竟然有些許讓人心生悲愴。
直直的白樺林朝天而去,光禿禿白灰色的樹幹,耳邊仿佛響起了樸樹那首《白樺林》,浪漫與哀傷的情緒在心裡蔓延。
旅途的情緒總是這麼捉摸不定,自然的純粹放大了我們內心的敏感,也讓我們更容易捕捉到那些被日常繁雜淹沒的東西。
談到騎馬,當我第一次騎著馬匹真正在大草原上奔跑,上下快速顛簸行進時,有一種很獨特的感覺。
只見成片草原不斷從我眼前切開,慢慢不知何時眼睛的景象已經些許模糊,心神也有些許恍惚,只記得雙手緊緊攥著馬鞍。耳邊是呼呼的風聲,心臟在內腔中不斷跳躍,好似要跳出身體,跳到更廣闊的天地之中來……
一路的內蒙之行,美麗風光自是不必贅言,同時也給我帶來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內心感受。
在這裡,你能真正體驗到所謂「廣闊的天地」,那種無遮無攔的寬廣,讓自由自在的心性肆意流淌,讓人願意去接受哪怕並不完美的天氣,讓人願意從黎明奔跑至黃昏,只願去看一看那天邊的日落……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一趟呼倫貝爾,或許那時,你才真正明白所謂「自由自在」,而在這裡,每個不同的時節,也自有其不同的風採。
9月的呼倫貝爾。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9月的呼倫貝爾。圖@徒步中國領隊長安
——轉自徒步中國,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