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是一種會說話的鳥,且顏色鮮豔,體形較大,但一般人家不會飼養它。我家就選擇了另一種會說話的鳥,八哥。
這隻小鳥剛到我家時只有一個月大。還需要人去餵食,用類似米糊的東西塞進鳥嘴裡。此時小鳥在手心裡還不會飛,只會伸長脖子張開嘴乞食,這種景象真可以用小鳥依人來形容。
等小鳥漸漸長大,我們開始訓練它講話,為了省事,我們採取手機反覆播放的方法來模擬人的聲音讓它聽學。同時還訓練它自主飛回籠子的技能。但後來我們發現它對機器單調的發聲很不敏感,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反而對餵養它的人的說話聲的某些字節記得很清楚。大約過了漫長的三四個月,它會說第一個字「你好」。以後幾個月,更陸續會說「謝謝」「老闆你好」等,有時還時不時冒出兩句上海話。甚至連家裡另一隻相思鳥的叫聲都會模仿到家,以至於相思鳥死後,還能聽到鳥叫聲。
由於從小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因此與人類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有時還會飛出來落在人的肩頭上。當我們手中拿東西吃時,它也會探頭探腦地望著我們吃的東西,同時還來回跳躍以引起我們注意。八哥吃得很雜,不光有鳥食,還會吃葡萄乾,番茄,草莓,帶皮的西瓜和芒果,餅乾。當它吃餅乾時還會把餅乾浸入水中加以軟化再吃。
因為餵養得當,這隻小鳥渾身烏黑油亮,毛色極佳,但是個性極其膽小。有時見到毛筆桿會誤認作威脅它的動物,翅膀張開,羽毛蓬鬆,露出一副進攻的陣式。如果把籠子放到窗外,八哥鳥就會很緊張,上下亂竄,不吃食物,毫無俯瞰一切的氣度。
為了讓小鳥不失去飛翔的能力,有時在家中我們會讓小鳥飛出籠子,這時八哥就會飛到畫桌上啄取畫紙 。 如果桌旁有人,還會啄人的頭髮,身上的繩帶如此等等,但更要小心的是不要讓它啄到人的眼睛。
養八哥的這段時光總的說來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但也有一段小插曲,那就是有一天八哥突然從家中飛出,我們走出屋外四處尋找,雖然並不抱希望能找到,但是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居然在小花園的小樹上找到了它,人鳥重逢真是喜出望外。此後我們再也不敢讓它飛出屋外了。
現今社會非常功利,人心浮躁,在與鳥相處的日子裡,卻簡單的多,沒有那種時時需要防人之心的勞累。人與自然,人與鳥,人與人和諧相處,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