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天,安徽省六安縣接連下了幾日暴雨,眼看天晴了,放牛娃小張趕著黃牛來到老虎山上。此時山路顯得有些泥濘,黃牛因多日沒有上山,好不容易被放出來了,就開始撒了歡的跑,不一會就跑進一處山坳,小張也趕緊跟了過去,他發現黃牛停在了一個已經塌陷的土坑旁邊,而且還一直用蹄子刨土。
這一舉動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這頭牛已經養了很多年,脾氣溫順得很,從來不會像這樣發瘋似的刨土。出於好奇,小張用趕牛的棍子在地上挖了幾下,突然在泥土中看見一個黃燦燦的東西,拿出來一看竟然是一個銅錢。小張蹲在地上研究這個銅錢時,身後的泥牆卻突然坍塌下來,露出一個黑乎乎的窟窿,他用棍子往裡面探了探,不由得驚呼:「悶子!這裡有悶子!」
悶子是當地人對古墓的一種俗稱,之前村民們就經常在老虎山上發現悶子,但小張都只是聽說,這次竟被自己發現了,而且身邊還沒有別人,這讓他有些緊張。他將黃牛趕回了家,把銅錢洗淨之後掛到了牛脖子上,關於那個悶子,小張也沒再理會。
一個星期之後,小張和平時一樣準備到山上放牛,縣裡文管會的專家正到村裡進行文物普查,專家一眼就看見了牛脖子上這個耀眼的銅錢。專家一看就知道這個東西不簡單,於是把小張攔了下來,希望能仔細研究一下。小張把銅錢交給專家,並將發現銅錢的過程以及那個「黑洞」的事情說了出來。
專家仔細端詳過後,驚嘆道:「這可是個難得一見的寶貝!」專家告訴小張,這並不是銅錢,而是北宋初年的一枚金幣,是宋太宗時期的「太平通寶」,而且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專家將金幣收下,並獎勵給小張80元,隨後來到了發現悶子的位置。
第二天,縣裡的文物隊到老虎山進行考古發掘,專家將窟窿擴大之後,從中發現了一座千年古墓。這座陵墓依然而建,頭枕東南,由於年代太過久遠,而且又是青石板鋪砌,所以墓坑中早已堆滿了泥土碎石。在進行一番勘探之後,專家發現這座古墓被保存得非常完好,並沒有被盜過的痕跡,泥土清理乾淨之後,從中挖出20多枚北宋政和通寶銅錢。在殘存的牙齒中,又挖出一枚太平通寶的金幣,看來這枚金幣是含在口中下葬的。
隨著深入挖掘,專家們又發現了兩支金釵,一支銀釵,還有各種銅鏡、梳子、銀花以及一塊沒有字的墓碑。通過對牙齒的檢測,確定墓主人是一名女性,身高在1.48米左右,年齡大概是40歲。從墓中出土的這些隨葬品來看,墓主人應該還是一名貴族婦女。而古墓中最大的秘密就在於半塊古鏡,從斷面上看,應該是人為切割的,而墓中只有一名女子的遺骨,很可能是破鏡無法重圓的意思。
古墓的年代應該是北宋晚期,距今已經有800多年,所以出土的這些文物都是北宋珍品,每一件都價值連城。特別是那兩枚金幣,存世量極少,尤為珍貴,專家估價一枚金幣至少價值上千萬。而關於墓中女子的身份,以及她的生平,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