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陪同黃海大海洋生態系II期項目評估專家開展膠州灣溼地考察時,在大沽河口西北側灘涂溼地意外觀測到3隻「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2016年至今,中華鳳頭燕鷗已連續5年來到膠州灣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觀測記錄到37隻,這表明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遷徙驛站。
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目前,中華鳳頭燕鷗全球記錄不超過100隻,由於瀕臨絕種,且經常混雜在鳳頭燕鷗鳥群中,不易被觀察,因此又名「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屬於中型水鳥,體長38~42釐米。嘴比白額燕鷗略粗,而且稍微彎曲,呈黃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亞端斑。頭頂上的冠羽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淡灰色,幾乎呈白色。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在中國山東海岸曾有繁殖記錄,近幾年又發現福建馬祖和浙江韭山列島2個繁殖群體。
膠州灣溼地位於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是過境候鳥中途停歇、補充能量的重要「驛站」。目前已觀測記錄到2種全球極危水鳥,其中之一就有「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其公布的「全球生態區2000年規劃」當中已經將膠州灣溼地列為國際重要鳥區。
近年來,青島市嚴控圍填海工程,實行退養還灘、退池還海等政策,膠州灣岸線溼地得以恢復、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提升,鳥類數量大幅增多。膠州灣溼地鳥類調查由北海監測中心聯合青島市觀鳥協會共同開展,溼地鳥類觀測區域覆蓋整個膠州灣區域。觀測地點考慮到膠州灣溼地內各種生境類型鳥類活動的特點,選擇了灘涂、河口、堤壩、池塘等溼地進行布設樣點與樣線,在墨水河、河套、大沽河口、東風鹽場、躍進河、洋河口6處區域共布設21個觀測點。
據介紹,2019年1月~11月,在膠州灣溼地共記錄到鳥類12目35科114種,其中包括12種國家級保護鳥類和21種IUCN紅色名錄受脅鳥類。共觀測到鳥類201531隻,鳥類數量大幅提升。作為瀕危鳥種的大杓鷸和大濱鷸不僅在除冬季以外的3個季節均有出現,而且全年分別記錄到1507隻和4946隻。而近危種白腰杓鷸不僅全年都有記錄,數量已超過2萬隻;另一近危種斑尾塍鷸除冬季未出現,其他3個季節觀測記錄總計達16355隻。
不過,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在內的膠州灣溼地鳥類仍面臨人類開發活動、互花米草蔓延、灘涂養殖與群眾趕海、網鳥與撿拾鳥蛋等威脅,需要進一步加強保護。
來源|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 記者 李勳祥
實習編輯|趙雪萍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