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記錄不超過100隻,卻頻頻光臨青島「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

2020-12-24 瀟湘晨報

日前,自然資源部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陪同黃海大海洋生態系II期項目評估專家開展膠州灣溼地考察時,在大沽河口西北側灘涂溼地意外觀測到3隻「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2016年至今,中華鳳頭燕鷗已連續5年來到膠州灣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觀測記錄到37隻,這表明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遷徙驛站。

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目前,中華鳳頭燕鷗全球記錄不超過100隻,由於瀕臨絕種,且經常混雜在鳳頭燕鷗鳥群中,不易被觀察,因此又名「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屬於中型水鳥,體長38~42釐米。嘴比白額燕鷗略粗,而且稍微彎曲,呈黃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亞端斑。頭頂上的冠羽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淡灰色,幾乎呈白色。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在中國山東海岸曾有繁殖記錄,近幾年又發現福建馬祖和浙江韭山列島2個繁殖群體。

膠州灣溼地位於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是過境候鳥中途停歇、補充能量的重要「驛站」。目前已觀測記錄到2種全球極危水鳥,其中之一就有「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其公布的「全球生態區2000年規劃」當中已經將膠州灣溼地列為國際重要鳥區。

近年來,青島市嚴控圍填海工程,實行退養還灘、退池還海等政策,膠州灣岸線溼地得以恢復、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提升,鳥類數量大幅增多。膠州灣溼地鳥類調查由北海監測中心聯合青島市觀鳥協會共同開展,溼地鳥類觀測區域覆蓋整個膠州灣區域。觀測地點考慮到膠州灣溼地內各種生境類型鳥類活動的特點,選擇了灘涂、河口、堤壩、池塘等溼地進行布設樣點與樣線,在墨水河、河套、大沽河口、東風鹽場、躍進河、洋河口6處區域共布設21個觀測點。

據介紹,2019年1月~11月,在膠州灣溼地共記錄到鳥類12目35科114種,其中包括12種國家級保護鳥類和21種IUCN紅色名錄受脅鳥類。共觀測到鳥類201531隻,鳥類數量大幅提升。作為瀕危鳥種的大杓鷸和大濱鷸不僅在除冬季以外的3個季節均有出現,而且全年分別記錄到1507隻和4946隻。而近危種白腰杓鷸不僅全年都有記錄,數量已超過2萬隻;另一近危種斑尾塍鷸除冬季未出現,其他3個季節觀測記錄總計達16355隻。

不過,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在內的膠州灣溼地鳥類仍面臨人類開發活動、互花米草蔓延、灘涂養殖與群眾趕海、網鳥與撿拾鳥蛋等威脅,需要進一步加強保護。

來源|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 記者 李勳祥

實習編輯|趙雪萍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華鳳頭燕鷗再現膠州灣!全球記錄不超100隻
    日前,自然資源部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陪同黃海大海洋生態系II期項目評估專家開展膠州灣溼地考察時,在大沽河口西北側灘涂溼地意外觀測到3隻「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2016年至今,中華鳳頭燕鷗已連續5年來到膠州灣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觀測記錄到37隻,這表明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遷徙驛站。本次觀測到的三隻中華鳳頭燕鷗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
  • 雷州灣再現「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現存不超百隻
    近日愛鳥人士在雷州市沿海觀鳥時在成千上萬的鷗群中觀測到1隻極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和3隻迷鳥——白嘴端鳳頭燕鷗中華鳳頭燕鷗(圖中橙黃色嘴尖端有黑色的鷗)網友  柯大  攝這是時隔兩年後再次在雷州目擊這一神話之鳥而白嘴端鳳頭燕鷗則是首次在廣東沿海被觀測到白嘴端鳳頭燕鷗(圖中黑色嘴尖端有白色的鷗)網友  柯大  攝據湛江愛鳥會負責人介紹,中華鳳頭燕鷗也叫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鳳頭燕鷗屬的鳥類。
  • 全球僅存100隻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蹤金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右)現蹤金門。&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4月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目前全球數量僅100隻左右,在2012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全球最瀕危100個物種之一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蹤金門,引起臺灣鳥友和保育團體的關注。
  • 兩岸青年攜手保護「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
    兩岸青年攜手保護「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 2014-08-10 19:16:25」中華鳳頭燕鷗展覽。  活動現場,兩岸志願者通過豐富有趣的形式,如互動生態教育遊戲、圖片展覽、紀錄片展播等,向到場觀眾宣傳普及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護措施,吸引很多市民駐足觀看和參與。兩岸青少年志願者用福州話共唱神鳥之歌《鳥囡飛》,臺北野鳥會志願者還特別創作一個木偶劇在現場演出,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現身象山
    5月10日晚上,當象山韭山列島護鳥員張鵬發來這段微信時,記者透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狂喜。  通過微弱的網絡信號,張鵬還發來了幾張中華鳳頭燕鷗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拍攝於暴風雨來臨之前,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燕鷗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4月22日,張鵬、陳東東一起,登上了象山韭山列島鐵墩嶼,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孤島生活。
  • 一切為了「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
    中新網福州9月16日電(記者 林春茵)全球僅存不足百隻的中華鳳頭燕鷗,將海峽兩岸和韓國的「鳥人」們聯結在一起。為何能20餘年如一日地合作無間?臺灣大學教授袁孝維15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採訪時回答說,「這種鳥不屬於任何一個區域,不屬於任何一種人,它是祖先留下的,也因此,我們更有責任來保護它。」
  • 神話之鳥傳奇——中華鳳頭燕鷗
    這種鳥就是被專家稱之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長樂閩江口的鱔魚灘,江風與海風際會,鹹水和淡水交融,灘涂平坦寬闊,潮汐徐緩,波瀾不驚,是海鳥眼中的極樂世界,各種水鳥雲集這裡。那麼,這些黑嘴端鳳頭燕鷗風塵僕僕地趕來,是為了享受何種歡樂呢?通過我上百次的觀察所得,它們是過來洗澡、求偶、跳求偶舞的,它們把最漂亮的瞬間展示給我們,然後便飄然離去。
  • 「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再現馬祖 當地保護
    新華網臺北6月18日電 素有「神話之鳥」美名的黑嘴端鳳頭燕鷗,17日現身臺灣連江縣馬祖燕鷗保護區。這是今年以來,馬祖第一次觀測到這種瀕臨絕種的珍稀鳥類,而馬祖被認為是黑嘴端鳳頭燕鷗最主要的棲息地。
  • 極度瀕危的中華鳳頭燕鷗有望擺脫滅絕命運
    因其蹤跡難覓,種群數量稀少,黑嘴端鳳頭燕鷗現為世界極度瀕危鳥類,被鳥類學家稱為「神話之鳥」。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  新華社杭州1月17日電(記者 馮源)「2018年我們在浙江沿海的兩個實驗基地一共觀察到77隻成鳥,它們生下了25隻雛鳥,共計102隻,這意味著這一珍稀鳥類的全球數量首次超過了100隻。」
  • 日照發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日照發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2020-09-21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保護「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稍後18:00檔,CCTV -1《正大綜藝...
    有的麋鹿會進行「選美比賽」利用草來裝飾自己使自己看起來威武雄壯有的麋鹿會進行「氣場比賽」用威懾力降服對方當然少不了的更有激烈的角鬥比拼本期《動物來啦》為你實況播報小島上的鳥兒天堂保護「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在我國韭山列島一個小島上生活著珍稀到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
  • 會議回放:2016年度海峽兩岸中華鳳頭燕鷗保育交流研討會
    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去年兩岸三地調查的數據顯示全球數量不超過100隻,而且棲息的區域狹窄,目前絕大部分棲息在臺灣馬祖、浙江、福建的無人島或溼地,這更需要兩岸三地攜手合作,共同保護。能在閩江河口溼地偶爾見到極度瀕危鳥類「神話之鳥」的身影是福建人的幸運。有神話之鳥的社會才有神話,以和為貴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更是人與山川草木、鳥獸之間的和諧,預祝此次會議順利舉辦!陳建新:共青團福建省委農工部副部長
  • 夏日裡最後的中華鳳頭燕鷗
    近百隻木製燕鷗散落在砂石斜坡上,兩個大喇叭在4-6月裡每日播放著燕鷗的叫聲招引燕鷗前來。據說在5月,鐵墩島上空最多聚集了大約5000隻大鳳頭燕鷗及大約76隻中華鳳頭燕鷗,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在人工鳥場上依次進行求偶,交配,產卵,孵化,育雛。而如今,鷗生大事已畢。秋遷的號角已吹響,燕鷗們紛紛啟程。它們的活動區域已從鳥場退到海邊。數量也減少到高峰期的1/3。
  • 膠州灣觀測到「神話之鳥」 蹤跡神秘珍惜度遠超大熊貓
    日前,自然資源部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陪同黃海大海洋生態系II期項目評估專家開展膠州灣溼地考察時,在大沽河口西北側灘涂溼地意外觀測到3隻「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2016年至今,中華鳳頭燕鷗已連續5年來到膠州灣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觀測記錄到37隻,這表明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遷徙驛站。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目前,中華鳳頭燕鷗全球記錄不超過100隻,由於瀕臨絕種,且經常混雜在鳳頭燕鷗鳥群中,不易被觀察。
  • 青島膠州灣發現世界級瀕危黑嘴端鳳頭燕鷗
    青島膠州灣發現世界級瀕危黑嘴端鳳頭燕鷗,經專家確認,確實為傳說中的「神話之鳥」。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到2000年,人類對它們一共只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因為數量稀少神秘,一度以為它以滅絕,被學者專家稱為「神話之鳥」。據了解,目前國內,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標本一共有5隻,均是解放前採集到的——上海科技館1隻,1913年從福州採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4隻,1925年從福州採集到2隻,1937年從青島採集到2隻。
  • 韭山列島 迎來66隻 「神話之鳥」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通訊員 丁鵬 攝    本報訊(記者 魯威) 今年5月以來,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墩嶼在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中,迎來數千隻鳳頭燕鷗。昨天,鳥類生態學博士、「神話之鳥」保護項目主要負責人、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館長陳水華給記者發來信息,稱今年在島上觀察到的世界極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已達66隻。
  • 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在象山韭山列島揭牌
    7月16日,「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浙江省林業局副局長王章明出席揭牌儀式並揭牌。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團隊在象山韭山列島的將軍帽發現了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10多年來,研究團隊在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和保護遺傳學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2013年以來,浙江自然博物院和象山韭山列島保護區積極開展合作,在韭山列島成功實施了中華鳳頭燕鷗人工招引和種群恢復項目,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 【圍觀】「神話之鳥」攜「迷鳥」做客湛江
    ——中華鳳頭燕鷗和3隻迷鳥——白嘴端鳳頭燕鷗。這是時隔兩年後再次在雷州目擊這一神話之鳥。而白嘴端鳳頭燕鷗則是首次在廣東沿海被觀測到。中華鳳頭燕鷗(圖中橙黃色嘴尖端有黑色的鷗)     網友  柯大  攝        據湛江愛鳥會負責人介紹,中華鳳頭燕鷗也叫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鳳頭燕鷗屬的鳥類。
  • 坐標韭山列島,中華鳳頭燕鷗研究基地在象山掛牌
    韭山列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目前已知的五大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繁殖孵化該燕鷗最多的繁殖地。未來,這一"神話之鳥"的監測和保護有了新突破。記者從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已在韭山列島鐵墩嶼掛牌。
  • 18年堅守,這個珍稀物種從「無」到有 中華鳳頭燕鷗保護紀實
    在茫茫東海,有一群人尋遍3061座島嶼,奉獻了18年的青春年華,只為將中國最稀少的海鳥從滅絕的深淵挽回。 這個物種就是中華鳳頭燕鷗。因為蹤跡神秘,珍稀程度遠超大熊貓,中華鳳頭燕鷗也被譽為「神話之鳥」。1937年,中華鳳頭燕鷗最後出現在山東青島的沐官島,此後便銷聲匿跡。長達數十年的缺席,讓多數學者認為它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