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少年民族英雄,精忠報國,怒斥叛徒,最後不屈而死

2020-12-15 華夏往事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歲月裡,有的是寧死不屈的臣子,即便是漢奸輩出的明末,也少不了錚錚鐵骨。

孫承宗、盧象升、秦良玉、孫傳庭……他們或是抵禦外侮、或是控制內亂,都在致力於報效國家、保境安民,為重現太平盛世而努力。

而在慘烈的明清戰爭中,曾有一顆璀璨的新星一閃而過,這就是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年紀最小的華夏先烈。

少年大志,堅持抗清

夏完淳生於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年少聰穎,十四歲便隨父抗清,父親殉難後,追隨老師陳子龍繼續抗清,最終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

夏完淳自幼深受父師二人的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憂國憂民,以保境安民為己任。生於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那個即將天塌地陷的年代,他註定成為一個為報效國家而四處奔走的愛國英雄。

夏完淳

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崇禎皇帝自殺殉國之後,大漢奸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全面抗清鬥爭由此開始。當滿清八旗鐵騎踏遍中原萬裡河山,無數大明烈士紛紛奮起,用各自的方式英勇作戰,保家衛國。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夏完淳隨父師在松江抗清,兵敗後其父夏允彝投水自殉,他與老師陳子龍繼續抗清救國活動,與吳易的太湖義軍並肩作戰,最終不幸被包圍消滅,夏完淳僥倖脫險。

不幸被捕,怒罵漢奸

南明永曆元年,魯王賜夏完淳諡號「文忠公」,並任命其為中書舍人。夏完淳寫好謝表,連同數十位抗清志士的名冊,交給負責通信聯繫的秀才謝堯文,不料後者被清兵拿獲,解送至提督吳勝兆處,後來吳勝兆反清失敗,名單輾轉落入清當局手中。

當時原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已經降清,任南京總督軍務,承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旨意,按名冊緝拿夏完淳等人。夏完淳在一段時間的躲避之後,想要去加入魯王政權的軍隊,繼續為國家效力,不料卻在臨行前被清兵逮捕,押解到南京受審。

怒罵漢奸

洪承疇親自勸降,夏完淳堅決不肯下跪,佯裝不知對方就是大漢奸洪承疇,並說道:「我聞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本朝人傑,松山、杏山之戰,血濺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動華夷。吾常慕其忠烈,年雖少,殺身報國,豈可以讓之!」在此故意提及洪承疇為明臣時的壯烈事跡藉以諷刺,當左右差役告訴他這就是洪承疇本人時,又怒罵道:「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御祭七壇,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群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偽託其名,以汙忠魄!」此言一出,當即使洪承疇自慚形穢,無言以對。

滿門忠烈,錚錚鐵骨

夏完淳始終不願降清,還鼓勵同樣被俘的錢栴說:「今與公慷慨問死,以見陳公於地下,豈不亦奇偉大丈夫哉!」

他在獄中始終無所畏懼,談笑自若,最終在永曆元年九月十九日被冠以所謂「通海寇為外援,結湖泖為內應,秘具條陳奏疏,列薦文武官銜」的罪名在南京西市斷喉而死,英勇就義。

夏完淳

夏完淳的父親和老師都在兵敗後自殺殉國,伯父夏之旭自縊而死,姐夫一家幾乎全家人為國捐軀,嶽父錢彥林與其堂兄錢棅積極抗清,與夏完淳同時就義,嶽母投水自盡,兩人的長子錢熙因抗清運動積勞成疾而去世,幼子錢默在家破人亡之後不知所蹤。

夏完淳的家人以及親友的品格和氣節對他本人的影響非常大,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使他成為了一個鐵骨錚錚的愛國少年,雖然生命短暫,卻在明末烈士們的抗清鬥爭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積重難返的大明王朝唱響最後的悲歌。

著名詩作,流芳百世

夏完淳不僅是少年民族英雄,也是中國文壇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著有賦12篇,各體詩337首,詞41首,曲4首,文12篇。

這些作品多是表達國讎家恨和對親人的哀悼與不舍,歌頌中國人的民族氣節。曾先後作《細林夜哭》和《吳江夜哭》悼念老師陳子龍和抗清戰友吳易;因痛心國事而作名篇《大哀賦》。

被捕後在獄中所作《獄中上母書》,開篇一句「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令讀者不禁落淚。而他在期間寫下的詩集,名《南冠草》,期間有一首《別雲間》,千古傳唱。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相關焦點

  • 背刺「精忠報國」,卻不再是「民族英雄」?
    嶽飛是南宋傑出的抗金統帥,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會想起四個字「精忠報國」,這四個字被刺在了他的背上面,他的形象一直都是英勇的民族英雄,一直都是激勵著我們愛國的精神榜樣,炎黃子孫「愛國魂」的體現。處處無不展示一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
  • 精忠報國的嶽飛,要從「民族英雄」名單撤出,書中形象也要改?
    說起嶽飛,這個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在南宋風雨飄搖之際,嶽飛挺身而出,多次出兵北伐,不斷收復失地,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不僅如此,他帶領的「嶽家軍」也是當時的典範,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讓敵人聞風喪膽!
  • 大將嶽飛精忠報國,卻被教科書移出「民族英雄」行列,怎麼回事?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首意氣風發的滿江紅被古往今來許多人傳唱,然而這首詞的作者卻是一個鼎鼎大名的將軍,一位大將還能寫出傳承千年的名詞,這位能文能武的將軍就是宋朝的嶽飛。1. 天賦異稟北宋崇寧二年,嶽飛出生於湯陰縣的一個農村家庭。
  • 此人是法國二戰的叛徒,卻為何在戰爭結束後法國把他當做民族英雄
    其實對於每個國家來說最痛恨的就是叛徒,尤其是在戰爭期間投靠敵人的,這在我們這裡的說法就叫做二鬼子或者是狗腿子。這種人一般都是要下地獄的在民間的口碑賊差。但是對於法國這個遙遠的國度來說總是發生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大家可能理解不了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法國的一個叛徒在最後竟然成為了民族英雄。那麼接下來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 「精忠報國」的嶽飛已不是民族英雄?甚至將要移出課本教材
    面對外族入侵,無數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無論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還是「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都是我們中華歷史上最璀璨的一頁。而最讓我熟知的民族英雄,莫過於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中興四將」之首的嶽飛。他的傳奇故事被代代傳頌,他的愛國精神被世世弘揚,可是在如今,卻有人用新的觀點來證明,嶽飛已經不算是民族英雄,甚至提議要將他移出課本。
  • 震驚,精忠報國的嶽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這個消息一出來後就引起了轟動,原本我們所認為應該名垂青史,精忠報國的英雄卻要從教科書中抹去,社會上瞬間有許多人站出來發聲來反對餘桂元的決定。一、帶領族人精忠報國,赴死也要留名青史。在本次的報導中,主要涉及的是嶽飛跟文天祥兩個關鍵人物。
  • 傳承忠孝文化 做精忠報國小嶽飛——「小嶽飛」評選活動在京啟動
    2016年9月21日下午,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舉辦了「傳承忠孝文化 做精忠報國小嶽飛」主題活動。圖為活動現場。(圖片由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提供)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 高海英)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21日舉行了「傳承忠孝文化 做精忠報國小嶽飛」主題活動。電視片《嶽飛》劇組的編導們以及中央電視臺《尋找武穆遺書》的導演也來到了現場,對活動進行拍攝和報導。   活動中老師為學生們講述了嶽飛的故事。
  • 民族英雄嶽飛之死,究竟是真的冤死,還是歷史必然?
    民族英雄嶽飛之死,究竟是真的冤死,還是歷史必然?從小我們便學習民族英雄嶽飛。特別是嶽母在他背上刻精忠報國四字,為的就是讓他認真學本領,將來報效國家。當然,嶽飛並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在對抗金人進攻中,他的一生本領為祖國做出的卓越貢獻,但最後卻含冤而死,一代民族英雄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嶽飛出生寒門,卻一身本領,他喜歡兵法和射箭,正是戰爭中所必需的軍事人才。他熟讀兵法,年紀輕輕竟能拉三百宋斤的弓,這在當地引起不小反響。
  • 嶽飛,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一生護國
    說起嶽飛這個人,相信很多人腦海裡就會自動跳出一個成語「精忠報國」。「盡忠報國」(也就是現在的精忠報國),這是母親對嶽飛的認可,更是母親賦予他的無限責任感,於是他內心想要「安邦定國,赤心為國」的決心更強烈了,拜別母親,告別妻兒,嶽飛就走上了前線,為國家的安定奮勇殺敵。
  • 嶽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我們誤讀幾百年
    嶽飛是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他是南宋最傑出的將領,也是影響中國歷史的民族英雄。從20歲開始,嶽飛四次從軍,參加戰爭上百次,最終成為南宋最傑出的將領,成為我國歷史上抗金的民族英雄。但對於嶽飛的結局,後人是痛心的。1142年1月,因為秦檜的誣告,嶽飛以某一罪名枉死,但有人說,除了秦檜的誣告,嶽飛的死還有一個最大的幕後推手。
  • 嶽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我們念錯了幾百年
    嶽飛堪稱是歷史中有名的將領,他是南宋最傑出的將領,也是影響中國歷史的民族英雄。從二十歲起,嶽飛先後四次從軍,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爭數百次,並最終成了南宋最傑出的將領,在抗金中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但對於嶽飛的結局,後世是痛心的。
  • 嶽飛母親在他身上刺的四個字,不是精忠報國?原來我們念錯了數百年
    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之中,"民族英雄"已經成為一個我們熟悉的詞語。而在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之中,嶽飛大抵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人們關注他的戰績,關注他坎坷的仕途,也關注到他背上的那四字。只是,我們所熟悉的"精忠報國",其實算是一種誤傳。
  • 五件歷史故事概括一代民族英雄嶽飛
    一說到嶽飛,大家想到的都是精忠報國。是的,嶽飛的這種精神讓我們大家非常敬佩,他的精忠報國精神也流傳百世。在他身上發生的五件歷史故事最能代表他的一生。嶽母刺字:嶽飛小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認字也只能是母親用樹枝在地上寫好,然後教他,還告誡他要鍛鍊好身體。就這樣,嶽飛慢慢的成了一位文韜武略的能人。當金兵來犯時,母親在他的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始終不要忘本。嶽飛每次打戰的時候,都會想起母親的教誨,勇猛殺敵,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嶽飛還建立自己的嶽家軍,他的士兵嚴守紀律,對百姓很友好,卻讓金兵聞風喪膽。
  • 精忠報國死而後已,愛國中將,民族英雄嶽飛的故事
    導讀: 精忠報國死而後已,愛國中將,民族英雄嶽飛的故事歷史之中愛國將領有這非常的多,他們一個接一個的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徵戰沙場,有的連屍骨都找不到,有的更是一點遺物都沒有找到,好一點的還要數那些留了全屍的,可以找一個好的地方埋葬。
  • 參觀西湖之嶽王廟,發現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我們搞錯了
    西湖一步一景,沿湖分布著眾多的景點,今天寫者就給大家聊聊西湖邊一處重要的景點,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場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有一處豪華的古建築群,面朝西湖,背靠棲霞嶺,這便是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墓地嶽王廟。
  • 他是一戰的英雄,二戰的叛徒,法國的元帥
    法國國旗二戰時期法國的臨時政府首領貝當,在一戰時確是一位英雄,二戰中就成了法國的叛徒。那貝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亨利·菲利浦·貝當,法國陸軍元帥、軍事家、政治家、維希法國國家元首,是個集民族英雄和叛徒於一身的坎坷人物。
  • 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流芳百世
    嶽飛:南宋著名軍事家,武術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湯陰永和鄉孝悌裡人。 嶽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期嶽飛日後能夠為國竭盡忠誠。
  • 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從課本中移出,這究竟是為何?
    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從課本中移出,這究竟是為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位「民族英雄」,他便是宋朝的大將軍嶽飛,最初認識他的時候是從語文課本上,當時小編覺得他十分的偉大,最終卻被奸臣秦檜給害死了,但如今他的事跡卻從課本中移出了,他也不再是民族英雄,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 棗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宋中後期民族英雄!
    1927年9月,任棗陽縣秋收暴動總指揮部軍委書記,10月他領導並參加了隨棗邊「紅槍會」暴動,成立了棗陽縣第一支革命武裝「棗陽縣農民赤衛隊」,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鄂北總隊。歷任紅九軍第二十六師師長等職,是鄂北黨、政、軍組織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田維揚:田維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湖北棗陽吳家店皇村人。
  • 人民日報承認嶽飛是民族英雄,南大教授的觀點有失偏頗
    2013年7月,電視劇《精忠嶽飛》在各大衛視熱播,人們在為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感動時,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特別的聲音。而在這些聲音之中,嶽飛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這一點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網友一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嶽飛應該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們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榜樣,誰否定嶽飛,他就是歷史的罪人。網友二認為幾千年來推崇的民族英雄嶽飛,一下子就被如今所謂的精英給否定了,真的是難以理解,嶽飛作為愛國主義的榜樣已經影響了千百年以來中華兒女的思想,這樣去否定歷史是不是另有企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