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打造的濰坊朝天鍋,雅俗通吃的中式快餐

2020-12-26 地理旅行

早就耳聞濰坊的朝天鍋美食,但很長時間沒有機會品嘗一下。當時只能憑名字想想:像火鍋一樣有個煙囪朝天的鍋吧?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等真正來到濰坊見到朝天鍋的時候才發現,與想像的完全不同。

濰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朝天鍋飯店,大多門面不大。

在門外就能看到一口圓鐵桶,大多一米多高,約八十公分的直徑大小,許多上面會寫著「朝天鍋」三個字。

濰坊朝天鍋

簡單的桌椅板凳,大多簡潔、乾淨,牆上一般都有朝天鍋的歷史介紹,而飯店夥計也不多,經常也就一兩位師傅招呼客人。

所謂朝天鍋,據說是清朝時期集市上人們的一種快餐形式。一口大鍋朝天,蹲著各種豬、驢、雞等肉類和下貨,所以也叫雜碎湯子。人們圍鍋而坐,小餅卷肉食,就著大蔥、鹹菜,喝著清湯,若是在寒冬的集市,該是多麼酣暢的一頓美食啊?

鄭板橋紀念館

後來,傳說鄭板橋在此任縣令的時候,感覺這種吃法確實愜意,為人民群眾所喜歡,但露天畢竟有些不夠雅致,建議入戶經營,逐漸發展到今天的情形。

熊老師隨意選了一家路邊的朝天鍋飯店,老闆熱情相迎,但熊老師不知道該如何點餐,先慢慢看了一會兒牆上的說明,然後求老闆推薦。

朝天鍋

老闆很痛快,指著牆上問:想吃哪一種?熊老師說:豬嘴肉。

好嘞。

很快,老闆從鍋裡撈出一塊豬嘴切成碎塊,用薄薄的麵餅一卷,兩頭一收攏,放到小盤中就送上來了,外加一碟蔥段和小鹹菜,一碗清香襲人的熱湯。

清湯

一口咬下去,小餅厚薄適中、筋道足而不硬,與豬嘴肉一起入口,越嚼越香,再咬一口爽脆的蔥段、加一點點醬香的鹹菜,實在是「人間煙火」,不可言喻的生活味道。喝一口清湯,一直暖到胃,渾身熱乎乎。清湯下咽,清氣長舒,心情為之一爽。

麵餅卷肉肉

看著牆上招貼的眾多的菜單,熊老師抱怨自己肚子太小,不能一一品嘗,在濰坊盤桓的幾天中,一天三頓都是朝天鍋,臨離開濰坊的中午,又去飯店吃了一頓朝天鍋。

佐餐的蔥段和鹹菜

細品之後認為,工藝並不複雜,之所以流傳至今並為人們廣為喜歡,原因有五:

相關焦點

  • 鄭板橋打造的濰坊朝天鍋,雅俗通吃的中式快餐
    早就耳聞濰坊的朝天鍋美食,但很長時間沒有機會品嘗一下。當時只能憑名字想想:像火鍋一樣有個煙囪朝天的鍋吧?有什麼特殊之處嗎?等真正來到濰坊見到朝天鍋的時候才發現,與想像的完全不同。濰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朝天鍋飯店,大多門面不大。在門外就能看到一口圓鐵桶,大多一米多高,約八十公分的直徑大小,許多上面會寫著「朝天鍋」三個字。
  • 文化┃你只吃過濰坊朝天鍋,可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來濰坊,若是想要先解決肚子的問題,小編推薦你去嘗嘗濰坊的朝天鍋。如果你不知道朝天鍋是什麼的話,那麼這首詩或許正好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其實,濰坊朝天鍋是一道中式快餐,從清朝乾隆年間就開始流行了,和火鍋啊麵條啊什麼的八竿子打不著。要知道,乾隆爺當朝的時候就吃上這快餐了,濰縣人果然講究。原始正宗的朝天鍋主料是豬下水,也就是豬的五臟六腑。清晨架鍋開煮,下水煮至熟爛後,再用單層薄餅捲起食用。時至今日,朝天鍋的名號早已十分響亮了,但濰坊老人們還是習慣叫它的乳名——「雜碎鍋子」。
  • 史話濰坊「朝天鍋」
    有朋自遠方來,點名想嘗嘗濰坊朝天鍋,可能這是除風箏外濰坊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代表符號了。朝天鍋據說與鄭板橋有關,雖然無從考證,權作真的來聽吧,在歷史文化名人加持下品嘗美食,也別有一番風味。據說當年鄭板橋擔任濰縣縣令時,對民間疾苦十分關心。
  • 史話濰坊「朝天鍋」
    有朋自遠方來,點名想嘗嘗濰坊朝天鍋,可能這是除風箏外濰坊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代表符號了。朝天鍋據說與鄭板橋有關,雖然無從考證,權作真的來聽吧,在歷史文化名人加持下品嘗美食,也別有一番風味。據說當年鄭板橋擔任濰縣縣令時,對民間疾苦十分關心。
  • 到濰坊必吃的名小吃——朝天鍋
    說起濰坊最出名的三大名小吃之一朝天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我卻是直到上了初中才吃過第一次。其中的原因說起來倒也可笑,我竟然一直以為朝天鍋是火鍋!直到上了初中,進了寄宿學校,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學校清淡無奇的夥食,就和同學偷偷溜出去開次葷。
  • 鄭板橋與濰坊朝天鍋濰縣蘿蔔香油
    鄭板橋在濰期間,為官清廉,關心百姓疾苦,在民間享有美好的口碑。做官之餘,甚至留下了趕大集發明朝天鍋、分別為濰縣蘿蔔和香油賦詩的「傳說故事」。板橋先生「發明」與朝天鍋省內媒體齊魯晚報詳細記載鄭板橋發明朝天鍋過程,只是字裡行間並不見「傳說」或者「傳聞」字樣。至於歷史上的板橋先生是否真的發朝天鍋,不得而知。更有甚者,有媒體或博客平臺把這個美好的傳說故事當成「歷史」來記載。
  • 中華名小吃:濰坊名菜朝天鍋
    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朝天鍋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朝天鍋的特色就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沒有鍋。那麼它與北京、四川的火鍋又有什麼不同?火鍋很少有配烙餅的,並且葷素海鮮隨意涮,吃的時候隨意點,現點現涮,吃的是新鮮。
  • 濰坊名吃-朝天鍋
    今年十月份,也就是國慶黃金周期間與家人一起去了濰坊青州的黃花溪,聽說那裡景色優美,空氣也特別好。此次前去,果然沒失望,而且還享受了當地的美食。最突出的就是-朝天鍋。據說朝天鍋起源於清朝年間,最開始叫「雜碎鍋子」,至今60多歲的老人,還有這樣的叫法,可能跟它的做法有關係,做法比較複雜,裡邊放的東西又太雜,早年出現在沙灘集市上時,一般都是放些價格低廉的豬下貨,後來鄭板橋出任濰坊知縣,雖然對他的口味讚不絕口,但是這種露天支鍋的方式感覺不太雅觀,於是就從室外遷到了室內,成了今天的室內文化小吃-朝天鍋。
  • 濰坊朝天鍋:最難忘那一口家鄉味道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漢族名吃,屬魯菜系。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濰坊朝天鍋經過不斷改進於朝天鍋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 朝天鍋:從「土耍」到「朝天宴」
    說的就是濰坊的傳統美食朝天鍋。據《濰城政協文史資料》記載:設於集市,露天支鍋,圍一秫秸箔,名朝天鍋。「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今年40多歲的韓忠波,是濰坊老字號朝天鍋——韓氏朝天鍋的第五代傳人,在向記者介紹這傳統美食時,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 你吃過濰坊朝天鍋嗎?它可不是一鍋簡單的「豬雜碎」!它有故事!
    文/咖啡小芝士你吃過濰坊的朝天鍋嗎?它可不是一鍋簡單的「豬雜碎」!它有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迷惑,「朝天鍋」到底是什麼「朝天」?也許很多人會說,沒什麼稀奇的,就是一鍋「豬下水」而已嘛,但就這鍋簡單的「豬下水」,成就了一段讓濰坊百姓忘不掉的佳話。傳說鄭板橋任濰坊縣令時巡訪民間,看到當時的濰坊人民冒寒風,飢腸轆轆趕大集,身為濰坊父母官的鄭板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號稱濰坊最好吃的朝天鍋,是老濰縣的味道,一個比外面要貴5塊錢
    據說是當年鄭板橋臘月間在濰坊的時候看到趕集的農民為了多掙點錢,一大早就挑著自己的東西來大集上顧不上吃飯,中午只能吃點乾糧冷冰冰的很辛苦,於是就支招找人拿來大鐵鍋煮點熱湯,裡面有一些肉,再配上薄麵餅,隨意享用,因為鍋裡不停要舀食物所以沒蓋蓋子,所以老百姓就叫它朝天鍋。
  • 你吃過濰坊朝天鍋嗎?它可不是一鍋簡單的「豬雜碎」!它有故事!
    文/咖啡小芝士你吃過濰坊的朝天鍋嗎?它可不是一鍋簡單的「豬雜碎」!它有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迷惑,「朝天鍋」到底是什麼「朝天」?也許很多人會說,沒什麼稀奇的,就是一鍋「豬下水」而已嘛,但就這鍋簡單的「豬下水」,成就了一段讓濰坊百姓忘不掉的佳話。傳說鄭板橋任濰坊縣令時巡訪民間,看到當時的濰坊人民冒寒風,飢腸轆轆趕大集,身為濰坊父母官的鄭板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濰坊人都吃過的美食,曾是鄭板橋親臨指點的一道名吃!
    說起朝天鍋,業內人士都很清楚,這原是濰坊地區的一種大眾化烹煮模式,早年出現在沙灘集市上,人們露天支鍋,鍋內煮一些價格低廉的豬下貨,人稱"頭蹄下水",濰坊老百姓稱其為 "雜碎鍋子",由於土鍋無蓋,所以人們戲稱為"朝天鍋"。雖說朝天鍋在室外烹煮,然而當其湯沸肉爛之際,香氣迸發之時,趕集者圍鍋而坐,就以鍋臺為桌面,吃著餅卷豬下貨,喝著老湯,也蠻有滋味。
  • 【吃貨】濰坊朝天鍋竟然有300年歷史?
    有人只想喝湯、吃自帶的乾糧而不願意買「豬雜碎」。只喝湯不好收費,讓遠道趕集的農民和買賣人白白喝掉「雜碎湯」,攤主又捨不得。相傳,善於體察了解民情的濰縣知縣鄭燮(鄭板橋)在濰縣大集上看到這種情況,又聯想到當地人都喜歡食用一種又大又薄的白麵餅,就給一戶攤販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即攤販可以取一張白麵餅,卷上適量的「豬雜碎」出售。
  • 舌尖上的山東美食: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的濰坊朝天鍋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漢族名吃,屬魯菜系,特色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沒有鍋。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濰坊朝天鍋經過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 走進濰坊,不只是風箏和秀麗風景,還有美味熱乎乎的朝天鍋
    濰坊此地,因為在歷史上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所以有不少比較出名的人曾在這裡呆過,因此給這裡留下了不少的美味。其中有不少更是到現在還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朝天鍋,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的。其實說起這道菜,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人,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鄭板橋。為什麼說起這道菜不能不提鄭板橋呢?這其中的故事,還要從鄭板橋在濰坊當縣令的時候說起。
  • 濰坊人都吃過的美食,曾是鄭板橋親臨指點的一道名吃!
    說起朝天鍋,業內人士都很清楚,這原是濰坊地區的一種大眾化烹煮模式,早年出現在沙灘集市上,人們露天支鍋,鍋內煮一些價格低廉的豬下貨,人稱"頭蹄下水",濰坊老百姓稱其為 "雜碎鍋子",由於土鍋無蓋,所以人們戲稱為"朝天鍋"。雖說朝天鍋在室外烹煮,然而當其湯沸肉爛之際,香氣迸發之時,趕集者圍鍋而坐,就以鍋臺為桌面,吃著餅卷豬下貨,喝著老湯,也蠻有滋味。
  • 山東美食,濰坊朝天鍋,不同的文化帶給你一種不一樣的美味
    朝天鍋內主要是煮的各種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繞鍋而坐,添上一碗鍋裡的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醋,之前有專門做好的當地特有的薄餅,把腸、肚等切碎卷在薄餅裡,捏上細鹽,捲成筒狀,有肉有飯有湯,那叫吃的一個熱乎。因沒有鍋蓋且鍋口朝天,所以這道小吃取名為「朝天鍋」。當地特有的餅,切好的各種豬下貨捲入薄餅,撒上些調料,看下圖。
  • 朝天鍋
    1 簡要介紹  朝天鍋的特色就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沒有鍋。那麼它與北京、四川的火鍋又有什麼不同?火鍋很少有配烙餅的,並且葷素海鮮隨意涮,吃的時候隨意點,現點現涮,吃的是新鮮。朝天鍋是事先由店家燉好的,配料是店家配的,吃的時候用烙餅或者其他做法的薄麵餅包裹燉好的菜,吃的是熱餅熱菜、滋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