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舞蹈行業如何發展?業內:線上傳播為舞蹈藝術插上翅膀

2020-12-20 青瞳視角

11月3日,由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國舞蹈家協會聯合舉辦的BDA舞蹈論壇(2020)在北京舞蹈學院閉幕。在為期3天的論壇上,近千位國內外舞蹈藝術家和關注舞蹈藝術的各界專家學者以「疫情·人類命運·舞蹈」為主題,主要通過線上方式共同探討了疫情為舞蹈帶來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

業內認為,疫情促使大量的內容通過線上和觀眾見面,這從某種程度上使此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舞蹈資源被重新分配。如何讓線上內容成為劇場舞蹈的有效延伸,進而帶動更多的人關注舞蹈作品本身,達到真正的觀演連接,恐怕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保持開放心態 尊重創作規律

2020年對於舞蹈行業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舞蹈領域在教學、演出、創作等方面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

舞蹈藝術在疫情期間以特有的表達形式和社會功能,催生了「方艙舞蹈」「居家舞蹈」和「雲舞蹈」等新空間。大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以舞抗疫、以舞健身,找到了抗擊疫情的一劑「良藥」,也讓每一位舞蹈人深思舞蹈之於社會、之於人類的重要作用,重新認識舞蹈與美、與生命緊密相連的關係,更加理解舞蹈藝術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必要性。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表示:「新冠疫情使我們直面一個無法迴避的全球命題,即在疾病、災難等諸多未知的嚴峻挑戰下,藝術何為?舞蹈何為?這是本屆論壇聚焦「疫情?人類命運?舞蹈」這一主題的動因。正如我們至今對疫情仍然有很多困惑一樣,我們在自己熟悉的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編導、舞蹈傳播等領域,仍然存在很多認識缺限,需要我們認真鑽研、探究未知。勇於探索未知、探究邊界、發現規律,這是教育的內涵、大學的使命。」

疫情的發生讓舞蹈的學習、體驗、創作都帶來了不小的變化,也給藝術家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和使命感。從09年開始創建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如今已經走過了11年,舞蹈家王亞彬的身份由一名舞者逐漸向編舞和導演的身份進行拓展。她認為,舞蹈本身需要遇見,遇見觀眾,遇見自己,「作為舞者其實是一個很開放的心態,作為一個編舞和一個導演,其實我也希望在未來有更多跨舞種的,然後跨不同主題的跨文化的創作。所以在這個創作過程當中,有一個需要特別深入的磨合。創作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但是這個規律是多變的,我希望在實踐當中逐漸的摸索,不斷的形成自己的一種創作方式,每次的創作,其實都是基於一個主題下然後進行闡發和拓展,最終是可以完整的呈現在舞臺上。」

線上演出可以助力舞蹈更有力量

疫情期間,不少機構和舞蹈家都開拓了線上領域,線上直播、線上教學、線上藝考、線上論壇等新模式層出不窮。業內認為,線上從某種程度上拓寬了劇場空間。

國家大劇院在疫情期間做了歌劇、音樂會、話劇、舞蹈等演出藝術形式的線上同步直播。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副部長關渤表示,不光是疫情以來,其實最近10年,無論從作品的創作還是觀演關係,都因為數字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感受到我們的創作主體,包括編創者,包括我們的表演者,都已經從單純的人開始向數位技術傾斜。通過裝置技術或者視覺產品,產生觀眾在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少有機會觀看到體驗到的視覺奇觀。我們在運用機械手臂或者無人機或者經過數字加工的畫面向觀眾進行表演的過程當中其實豐富了我們創作者的表演的手段。同時,除了在表現上,除了在手段上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呈現以外,我們現在的創作者也在開始讓我們的數位技術進入到我們的一度創作裡面來。如今,劇場演出進行高清直播已司空見慣,這一傳播方式拓展了劇場空間。雖然通過媒介,像電影院的銀幕、電腦、手機終端等等,觀看演出的觀眾失去了劇場藝術的『現場性』特徵,但是卻打破劇場的物理空間限制,在更廣泛的空間將觀眾們連接。這使得傳統的觀演關係即演員與觀眾現場的及時交流發生了變化。」

在某些創作者看來,線上演出,尤其是鏡頭語言甚至可以幫助舞蹈的表達更有力量感。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人文學院教授劉巖編舞並主演的抗疫主題舞蹈影像作品《手·護》用影像的方式和舞蹈的力量,向所有付出努力的一線工作者、堅守防疫的人民群眾致敬。

劉巖認為,鏡頭可以更大程度和力度上可以幫助我們編舞思維的發散,《手·護》的最後一個部分,人是不露出的,露出的只有手。在舞臺上有無限的可能,但是鏡頭有它獨特的語言,這是我在這次參與編創的時候切身體會到的。如果我們與鏡頭合作好,它是可以助力於舞蹈思維的表達的,可以讓我們的很多東西變得更有力量,可以更直接的傳達我們的思想。

作品本身的質量更重要

那麼究竟是選擇線上還是劇場呢?業內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關渤表示,「新的數位技術讓我們劇場藝術不但為現場的觀眾進行服務,可能面向更廣大的觀眾,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作品,並且可以有可能邀請觀眾參與到我們的創作當中來,產生新的有價值的作品樣式。」

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線上和線下演出並不衝突。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春看來,原來集中在大城市的舞蹈資源現在以網絡方式正在進行擴散,被重新分配。「以前只是直播演出,現在直播已經深入到教學的直播,排練的直播,編導和舞者的採訪直播,甚至研討會現在也在直播。舞蹈行業在以前演出終端之前很少跟觀眾發生關係。經過一年的培養,我覺得內容的前置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種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不影響售票反倒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包括了首演的直播、宣傳、營銷、評論,甚至觀眾可以參與到部分創作當中。」

劉春認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歸根到底還是要更關注舞蹈作品本身:「後疫情的觀演討論,我覺得不應該是簡單的一個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內容是否可以延展,本身的質量是不是能經得住網絡和現場的雙重考驗。怎麼樣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能夠讓更多的大眾了解到劇場,了解到舞蹈,再走進舞蹈。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轉變,我覺得能達到一個觀演重新的連接。」

謝欣舞蹈工作室製作人劉鶴也表示,「我們到底要傳播的速度還是劇場的觀演體驗呢?實際上我認為兩者都可要。作為製作人來說,應該對我們選擇的劇去負責,同時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去利用線上觀演傳播的方式和速度,推動更多人去喜歡並且走進劇場。」

攝影/牟可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給舞蹈插上科技的翅膀 這些人在「雲端」起舞
    6月12日—18日,「新生力量·南京舞蹈營」在線上舉行。自2018年中國舞蹈家協會在南京文藝家創作基地掛牌成立「中國青年舞蹈人才交流培訓基地」以來,「南京舞蹈營」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
  • 嘉峪關市文化館市民藝術大講堂線上舞蹈培訓——舞蹈《東北秧歌》
    嘉峪關市文化館市民藝術大講堂,近期組織文化志願者推出了精心準備的線上舞蹈公益培訓,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從「線下」轉到「線上」,著力實現閉館「不謝客」,服務「不打烊」 的理念。此次培訓以多期連載的方式,推廣並教學不同類型舞種的特點及基本要素。
  • 2020年中國舞蹈教育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目前比較知名的線上教育SaaS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幫助培訓機構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搭建知識店鋪,利用在線直播、錄播課、社群等模式,線上線下結合,同時還打通APP、pc網校、小程序等全網打通,形成私域流量,實現了快速發展。例如:舞瑜倫比名師課堂,短時間內竟然累計學員超40萬,這是線下培訓機構不敢想像的數字。
  • 舞蹈是腳步的詩歌!疫情期間跟饒子龍在抖音上跳起來
    契訶夫曾經說過,藝術給我們插上翅膀,把我們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在疫情期間,抖音上湧現出了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雖不能衝到一線,但卻利用網際網路平臺,以抗疫舞蹈教學,安穩住了後方群眾的心,青年舞蹈藝術家饒子龍便是其中的一員。
  • 2020大理舞蹈季開創「雲演」新模式 足不出戶饗藝術盛宴
    大理2020年10月14日 /美通社/ --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各項文藝演出也陸續恢復,並創新運用線上傳播手段,突破場地和地域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和欣賞,擴大影響力。 大理舞蹈季插上「雲翅膀」 2020大理舞蹈季在傳播形式上進行了創新,「雲」上舞蹈,「雲」中會友,通過無限廣闊的網際網路平臺,讓更多人一起分享舞蹈的美好,感受藝術的魅力。
  • 舞蹈藝術中心線上課堂|5.18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博物館中的舞蹈世界
    1 彩陶盆繪舞蹈紋此繪有精美舞蹈圖紋的彩陶盆現館藏與中國歷史博物館,此盆1973年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屬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列。盆中有三組跳舞紋,每組五人,等距排列,雙腿分開,身體左向,並稍稍傾斜,頭右轉,互相拉手,腦後辮髮斜垂,臂部尾狀物右向飄起,作翩翩起舞狀。每組靠邊舞者一手臂均畫成雙線,似表示手臂擺動情景。這幅舞蹈紋圖人物為剪影式平塗,只有大的動態,表現了舞者的歡快之情,圖像設計於盆內壁。它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舞蹈文物。
  • 通訊:樹葉飛過高牆 為迷途孩子插上藝術翅膀
    中新網福州2月9日電 題:樹葉飛過高牆 為迷途孩子插上藝術翅膀記者 陳丹妮一片小小的樹葉,也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我告訴他們,這個樹葉吹奏,或許會成為你們之後重要的謀生方式。每當這個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們內心的震動,教室裡安靜得連跟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樹葉演奏家邱少春對記者如是說。
  • 中國體育舞蹈首次嘗試「線上+線下」競賽模式
    「錦鯤杯」2020年全國體育舞蹈網絡錦標賽如約而至。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錦標賽前添加了「網絡」二字,這標誌著賽事已經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路徑——數位化轉型,這也是中國體育舞蹈發展30年來首次嘗試「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競賽模式。
  • 試論:朝鮮族藝術舞蹈的發展脈絡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舞蹈除了民族意識、主體意識、鄉土意識等之外,還具有了煽動性和表現性,這為後期朝鮮族藝術舞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是民俗舞蹈「農樂舞」。當時的農樂就是安圖縣長興鄉的「新村農樂」。據記載,新村農樂在舞臺上演出後,大受歡迎,引起眾人的驚嘆。由此可以推斷這一舞蹈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也證明了當時中國朝鮮族民間舞蹈已經發展到表演性的藝術境地。
  • 國家大劇院舉辦藝術對談,《舞蹈風暴》讓舞蹈藝術擁抱大眾
    電視綜藝《舞蹈風暴》對舞蹈藝術的傳播和普及,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12月5日上午,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以此為主題探討舞蹈藝術的新發展。活動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嘉賓,共同探討舞蹈藝術在舞臺上和舞臺下的呈現和傳播方式,在當前大眾多元觀演模式下,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疫情發生後的舞蹈世界全球對話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5月15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全球表演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新冠疫情後的舞蹈世界」成功在線上舉辦。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喬治亞、芬蘭、紐西蘭、丹麥等國的不同年齡、不同國籍、不同地域的芭蕾舞嘉賓參加了全球對話活動。
  • 舞蹈藝術中心線上課堂|校外兒童素質教育舞蹈——身體基本能力進階...
    課程一方面強化舞蹈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將舞蹈與文化、美術、繪本、科技、生活、戲劇等內容進行延展。將兒童舞蹈教育與兒童生長環境、自我表達、情感想像、家長參與等容納進來,成為學員綜合素養、健康人格養成的重要途徑。《校外兒童素質教育舞蹈》之基本能力進階課程: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質,按照4個級別,17個等級進行設計。
  • 淺談:電視舞蹈和劇場舞蹈的比較研究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類進入了文高科技時期,電子信息化給原本劇場的舞蹈藝術插上了翅膀,通過電視舞蹈這樣一個新生事物,把舞蹈這個人們熟悉而不了解有著深層內容及意義的藝術拓展了她的功力,達到有效的普及。
  •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在山藝舉辦
    時報11月30日訊 (記者曹莫)11月27日至29日,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在山東藝術學院舉行。論壇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山東藝術學院共同發起,本屆主題為「後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
  • 舞蹈藝術中心線上課堂 | 街舞 「抗疫」,傳遞我們的責任和心聲(二)
    舞蹈藝術中心線上課堂 | 街舞 「抗疫」,傳遞我們的責任和心聲(二) 2020-03-06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G如何賦能民族舞蹈?這場論壇進行了研討
    專家論壇現場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山東藝術學院聯合發起的「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後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在山東藝術學院舉行。該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項目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種舞」在線上的成功舉辦為基點,圍繞「走進新媒體時代的中國民族舞蹈思考」「舞蹈與直播」「中國民族舞蹈進課堂的經驗」及「中國舞蹈的產業化探索」議題,設置論壇主旨發言、主題發言和苗族舞蹈專題討論、山東民間舞蹈創作專題討論、山東民間舞蹈課堂展示5個專場
  • 《舞蹈風暴2》製片人:要讓舞蹈藝術擁抱大眾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5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共同探討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專訪景若萱:插上夢想的翅膀
    搜狐娛樂訊 太陽給人以光明;月亮給人以溫馨;幼兒園給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三歲半的景若萱,正在這夢想開始的地方與一群小夥伴無憂無慮的成長著。  景若萱,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面對她喜歡的舞蹈,看一遍就可以跟著跳,節奏、步調基本不會出錯。跟誰都談的來的她,語言表達能力也比同齡的孩子強。而且還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時不時的感謝媽媽為她準備東西,出門時讚美爸爸的衣服帥氣,回家分享自己今天遇到的開心的事情......  談及籤約公司的初衷,景若萱的媽媽表示:想讓孩子在各方面多接觸,鍛鍊孩子的能力、開拓視野。  老人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珠三角城市攜手發展舞蹈藝術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由香港國際舞蹈者協會與深圳市群眾文化學會共同舉辦的「2017珠江三角洲城市和地區舞蹈發展與合作研討會」日前在香港屯門大會堂舉行。 深圳市群眾文化學會會長楊素賢與詹曉南等深圳舞蹈專家、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藝術團等深圳舞蹈團體參加了研討會,與各城市舞蹈界人士進行了交流。
  • 懷化學院舞蹈學劉敏博士受邀參加2020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
    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山東藝術學院聯合發起的「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後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發展」在山東藝術學院成功舉行。本次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30餘位國內外藝術類普通高校及知名專家學者相聚大美山藝,共話「後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