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受困於肺炎疫情,或許忽視了另一場正在發生的人間災難。
非洲蝗災。
先看一下衣索比亞ET363航班的遭遇吧。
1月9日,它在埃塞爾比亞第二大城市德雷達瓦降落時,遇到了肆虐的蝗蟲群,飛機頭、引擎都遭到猛烈撞擊,兩次降落失敗,不得已飛往了其它機場。
(圖viaFATIII)
從駕駛艙看過去,爆裂的蝗蟲屍體遮住整個機艙的視野,可見蝗群的密度。
(圖viaFATIII)
在非洲,一場從去年6月份就苗頭初顯的蝗蟲災害,終於在今天肆虐了。
到底多少只蝗蟲呢?
根據聯合國聯農組織(FAO)的統計,有3600億隻。
非洲沙漠蝗蟲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蝗蟲之一,繁殖能力強,食量大,飛行距離遠。
去年6月,沙漠蝗蟲就在衣索比亞東部及索馬利亞北部聚集,起初人們也做過防治,也發出了預警,怎奈能力不足,噴灑農藥的飛機都沒幾架,異常的氣候又有利蝗蟲繁殖,蝗群越聚越多。
隨後蝗群一部分南下,進入肯亞,將那裡的作物啃食一光。
另一部分北上,飛躍紅海闖入亞洲,肆虐於巴基斯坦和印度。
(圖via新京報動新聞)
最近,印度通報蝗蟲數量已經猛增到了4000億隻。
蝗群像閃爍的烏雲,懸掛在地平線上。
在肯亞東北部,一個蝗蟲群長60公裡,寬40公裡,遮天蔽日,看上去如同滾滾濃煙。
牧草、玉米、高粱、樹木……蝗群所過,寸草不生。
沙漠蝗蟲太過可怕,每平方公裡就可以容納1.5億隻,它們隨風浩浩蕩蕩。3000萬到5000萬隻一天能吃掉200噸作物。僅僅一個普通的蝗蟲群,一天能摧毀的糧食數量足以養活2500人。
目前這次爆發的蝗災,一天被啃掉的食物足以供養肯亞這個國家的五千萬人口。
造成的損失每天都在擴大。
非洲多國的糧食遭到毀滅性打擊,本來就是農產品進口國的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肯亞已經有數萬公頃農田遭殃。
巴基斯坦已經進入全國緊急狀態,每天正在損失3.5萬人的口糧。
印度,這個人口大國,預計2020年的農業也會有30%-50%的減產。
不忍細想索馬利亞這樣的國家,本來戰亂不斷經濟蕭條,一場蝗災無疑雪上加霜。
為了自保,農民只能靠人力驅趕蝗蟲。
敲鑼打鼓吹哨子,每一個輕微的動作都能驚起成群的蝗蟲,哥看著他們奔波的樣子,徒勞且無奈。
危機嚴重至此,哥看國內很多人依舊用一種玩笑的口吻戲謔調侃,這些蝗蟲可別來中國,要不然給你吃成瀕危物種。
是的,我們有很多種讓蝗蟲有來無回的吃法。
我們似乎也有很多比外國人聰明的治理方法。
在內蒙養雞吃蝗蟲。
在新疆有鴨子大軍鎮守。
還有我們精心布置巢穴吸引來的益鳥。
沒見過蝗災的人,或許以為蝗蟲之於中國,只有來送死的份,拿去油炸,很香的。
蝗災成了一個段子,那就太低估治理蝗災的難度了。
雞鴨在草原上有點效果,但是對超過50釐米植物上的蝗蟲,雞鴨吃蟲有效率只有兩成,更不用說雞鴨還有吃飽的時候。
4000億隻蝗蟲,該有多少蝗蟲天敵才能消滅蝗災?
而且大家可能太低估蝗蟲的群體智慧了,哥看到中科院的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結論是散居的沙漠蝗蟲,個體活著人畜無害,人也吃,鳥也吃,也好吃。
一旦聚集成災,互相摩擦碰撞的蝗蟲就會完成進化,釋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質,從小可愛進化成喪屍,難吃且有毒,雞鴨鳥也不愛吃。
是不是很恐怖?
天敵可以預防蝗災,卻無法消滅蝗災。
不僅難吃,而且非洲蝗蟲的繁殖力太驚人,吃不完。
哥先前好奇非洲蝗蟲的壽命是三個月,是不是100天後災難就結束了?
沙漠蝗蟲的繁殖速度超過哥的想像,成蟲一個月就能產卵,幼蟲6周就能飛,一次產卵上百個,到今年6月,如果還無法遏制,蝗群的規模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
今年1月,沙漠蝗蟲已經完成了一次產卵,4月,將形成新的蝗蟲群。
4000億的500倍,我的天。
數萬億蝗蟲,足以毀天滅地,就像肆虐的野火,只有燃料耗盡,它們才會停下。
如今蝗蟲已經飛到了鄰國印度,很多專家說,進入中國的概率很小,因為我們有喜馬拉雅無法逾越的屏障,我們國家也沒有非洲沙漠蝗蟲出現的先例。
前提是它們不會聰明到繞道東南亞,畢竟那裡都是產糧區……
但願結果如同預測的一般,對我們而言是虛驚一場,可我們經歷過的,起初不以為意結果後悔莫及的事情,還少嗎?
這場蝗災還會帶來怎樣的破壞呢?目前只有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計,將有1900萬人處在嚴重的糧食短缺危機中。
飢餓也在蔓延著。
關於保護自然,大家也都學過《自然與科學》吧,可哥的認知裡,保護自然在很多年裡終究成了一句空話,如今,從未像這個年尾年初發生的事情給哥這麼深的觸動,無論澳洲大火、非洲蝗災,還是其他……
原來,自然的報復也是分分鐘的事情,讓人有切膚之痛。
資料來源
《4000億隻蝗蟲快速逼近中國!浙江曾派3萬隻鴨子滅蝗》科普中國
《動物所在蝗蟲群體防禦機制研究中獲進展》中科院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