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亞洲杯暨東京奧運會預選賽第二輪,中國U23國奧0:2烏茲別克斯坦U23,無緣東京奧運,真實反映我們國奧隊的實力,技不如人,只能甘拜下風,傳球,接球,無球跑動,防守能力都存在問題,基本功就差別人了,討論技戰術,拼勁足不足又有什麼用呢?好不容易搶下的球權,持球隊員傳不到下一個球員腳下,輕易就把進攻機會丟了,收穫進球只能靠定位球,角球,這也太難了,從小訓練的環境就是這樣,指望大賽能有所成績只是我們球迷的美好願望。
現在的中國足球就是在為自己的過去買單,種因得果。中國足球大有希望,確實是大有希望,只是希望不要等得太久。但凡對國字號青年隊成績有所耳聞,哪怕只看個結果,都知道這隻國奧隊衝擊奧運會毫無可能。希丁克也早就說了,國奧沒有打入奧運會的實力。國字號球隊還是適合本土教練,因為在成績一定的前提下,起碼本土教練知道領導喜歡聽什麼,知道如何接過領導的鍋,再把鍋成功的甩出去。還有,只要我們還在喊口號,還在定目標,例如全力衝擊某某屆大賽。
幾年內達到什麼水平,國足就永遠不會有實質性進步。個人能力擺在那裡,郝指導和球員們已經做到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最好了,這幫同齡人3年多前踢亞青賽的時候,一球未進,但願這次進個球吧,要真的六場比賽一球未進進入歷史,這個包袱很沉重的。99國青還有一次大賽,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但也改變不了中國足球90後全面垮掉的境況。種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這話終究是沒錯的。不知道中國足球的00後會是什麼樣子,但是還是跟上場結束之後的回答一樣,只要中國足球有方向地努力,我願意等。
看到有人說到可能10後才能見起色,我覺得是靠譜的。我的同齡人裡面踢球的就不多,走上青訓(還不是職業足球)這條路的就更少,真的看見踢球的孩子慢慢多起來,其實是03年之後的小弟弟小妹妹們,這幫孩子裡面踢球的確實是比我們95後的多了不少。但是有個問題,足球行業最亂的那些年,教練員流失得很嚴重,踢球的孩子多了,你讓一些垃圾貨色來教球,就跟考試一樣,你讓一群垃圾老師來教你,你就算天資再聰穎,成績能好到哪裡去?
當然了,我身邊有朋友在做這一行,他們也跟我說,教練員水平這些年是有好轉的,因為待遇這方面都在往上走,有水平的願意來幹這個活了。那麼最後就是精英階層的數量問題了。我去看過全國性的青少年比賽(純球迷,看著好玩的),老實說做得相對好的就那幾家,不敢說大部分,肯定是有一些隊伍純屬濫竽充數的,這不叫浪費時間嗎?也就是說,精英階層這段,我們還沒解決到這一步。整個青訓體系完全恢復的一個流程,我們算少點,10年,是不是差不多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