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021-01-20 中原新聞網

張志和攝

截至2019年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共有14處自然遺產,其中就有6處具有「生物多樣性」特徵。自2016年起連續4年間,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湖北神農架、青海可可西裡、梵淨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4項自然遺產,其「突出普遍價值」均符合「生物多樣性」標準。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大國。

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

「生物多樣性」不再只是一個環保概念,而是涉及自然與文化多層面的生命共同體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地,涵括了基於生物多樣性原址保護的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多重角度判斷,具有突出的和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描述自然界多樣性程度的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包含景觀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多個層次。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也涉及「人」與文化層面。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所有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包含了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以及黃海、東海、南海等海洋生態系統。同時,我國生物遺傳資源豐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規模均居世界第一。生物多樣性專家以物種擁有數目及其特有程度為評定標準,對全球12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進行排序,中國排在第8位。其他國家還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墨西哥、剛果(金)、馬達加斯加、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高度密集的自然景觀類型和從熱帶谷地到高山寒帶完整的生態系統系列,保存有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類群,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這也是雲南昆明成為此次COP15大會舉辦地的背景。

 生物多樣性成為社會主流目標任重道遠

2010年9月,聯合國第65屆大會第161號決議宣布,從2011年至2020年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希望各成員國採取行動,推動實現2020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2010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COP10)在日本愛知縣舉辦,會上通過了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戰略中的5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統稱為「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其宗旨是激勵所有國家和利益相關方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期間採取措施,推動目標實現。

2016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生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生物多樣性國際日致辭中呼籲:生物多樣性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一個貫穿各領域的重要問題,所以各國必須在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以及改變社會如何看待和管理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高度重視並推動生物多樣性全球進展

我國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發布和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各地區各部門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有關規劃和計劃,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會議。他強調指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他還表示,COP15大會將在中國舉辦,要積極做好籌備工作,全面履行東道國義務,確保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

生態環境領域專家認為,COP15大會「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對引導國際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治意願,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努力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願景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次大會將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出中國智慧和力量。

鏈 接

 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在哪?

中國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山地,這裡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同時,雲南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最有成效的地區。2020年5月22日,雲南省發布了我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還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書》,為了應對土地利用改變、生物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氣候變化、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等方面的幹擾和威脅,倡議書呼籲「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我們每個人付諸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19年1月1日起,《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段易成)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什麼?
    藍藻應該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生物,有35億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海域廣泛分布。藍藻是一種原核生物,全世界存在2000多個種類,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批生物,在距今33~35億年前,就有了藍藻的身影。一些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對改善大氣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藍藻產生孢子進行無性繁殖,其群體擴張速度非常快,對一個地區的水體生態平衡有重要影響。地球大氣經過15~20億年的改造,氧氣含量逐漸上升到10%~15%,一些原核生物進化成真核生物,生物的多樣性開始凸顯。
  • 青藏高原:地球上最潔淨的地區之一
    新華社記者 吳 剛攝在地球北緯35度附近,許多地方是沙漠戈壁,荒漠旱地,而這裡卻溼地遼闊、林草豐實、水源充沛,發源於這裡的大江大河,滔滔向東直達太平洋,迢迢南下直抵印度洋,水流所及之地養育著地球上超過20億人。這裡是萬水之源,萬山之宗,是目前地球上最潔淨的地區之一。
  • 武夷山國家公園:碧水丹山 生物之窗
    這裡被譽為大自然和人類歷史共同締造的&34;,擁有極高價值的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至今保存了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海拔2160.8米,是國家公園最高處,也是我國大陸東南第一峰,素有&34;之稱。 生物模式標本產地,中亞熱帶生物寶庫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地處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亞熱帶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匯地帶,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植被類型。這裡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是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的種質基因庫、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和我國東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之一。
  • 地球上最獨特的兩棲動物,幾千個種類讓它們成為最豐富的物種之一
    天然防水層——糯葉猴青蛙住在樹上固有其優勢,但卻面臨脫水的危險——這可是一隻青蛙面臨的「最危險的敵人」。為把因在樹上棲息而導致的失水降到最小,很多青蛙都具有產生油膩分泌物的特殊腺體。來自南美的糯葉猴青蛙擁有體操運動員般的柔韌性,它能用四肢把這種蠟質塗遍全身各處,使皮膚變得防水。
  • 地球上最長壽的5種生物,最後一個理論上可以永生,還能返老還童
    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是地球上存活最長的脊椎動物,一般都生活在1000米左右的山區,壽命一般在100到200年間。2烏龜,龜是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行動物,聽覺不敏銳,觸覺及嗅覺較發達,肺呼吸。
  • 地球上最強大生物,是人類嗎?這兩種生物算什麼級別?
    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佔了地球70%多面積的海洋資源,裡面就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存在。有很多生物都是我們未曾見識過的,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著數以億計的生物存在,畢竟我們的地球是有著38億年歷史的星球,在這38億年裡,不知又有多少生物誕生,又不知道有多少生物種類消失。
  • 地球上現存的十大最古老的生物!
    曾經地球上都有著什麼,以我們現在的科技也都無法探索到過去,不過隨著對地球的開發,我們人類也不斷發現了那些至今仍生存著的史前生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曉在世界各處角落裡,那些最古老的動物們。1、 皺鰓鯊皺鰓鯊為一種生存接近1.5億年原始的鯊魚。
  • 地球上最長壽的6種生物,你知道幾種?
    雖然不是那裡最刺激的生物,但它們看起來很酷,活到200歲。弓頭鯨,弓頭鯨或北極鯨是地球上最長的活體哺乳動物。除了200歲的最長壽命之外,弓頭鯨還擁有地球上任何動物的最大口徑的稱號。在1966年獲得環境保護之前,弓魚受到漁民的大量,但其數量此後已經恢復。錦鯉,錦鯉是一種馴化的鯉魚,與日本的花園同義。他們有各種顏色,最明顯的是明亮飽和的黃色和紅色。錦鯉能活200年以上。
  • 尖峰嶺熱帶雨林——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海南樂東縣,是我國現存緯度最低、垂直系統最完整、保護最完好的一片雨林。因為面積最大、保護最為完好,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美中國」特輯中,入選中國最美的熱帶原始森林,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
  • 地球上最原始的荒野環境之一「大熊雨林」
    大熊雨林是地球上最原始的荒野環境之一,這片廣闊的溫帶雨林由BC省中部海岸一路向北,綿延曲折約400公裡。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是這個星球上存世最大、保護最完整的溫帶雨林,並且也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可以看到科默德熊(靈熊)的地方。。
  • 地球上百態的生物圈內,壽命最長的動物是哪個呢?
    我們的地球經歷了46億年時間,出現過無數的生物,特別是動物,更是從種類到綱目,數不勝數。從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經歷了無脊椎動物、軟骨魚類、硬骨魚類、爬行動物到、昆蟲、哺乳動物,地球上的動物們歷經百態,造就了如今多樣化的生態圈。如今的動物們各不一樣,壽命也有不同,有的壽命長的能活幾百年,有的短的甚至只有1天。
  • 病毒不算是生物,只能算是一種類生物體,但卻是地球不能缺少的
    各種各樣的生物遍布於海洋、陸地和天空之中,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美麗星球。而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我們人類也一直在致力於保護地球物種的多樣性,因為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對於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個地區的物種多樣性會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水源、土壤以及氣候。
  • 中國的世界之最,我國的靈芝種類最多,人參產量最多!
    在地球上,由水域到陸地,直達五千多米的高山,都是植物的生存花園。但越往高處走,植物的種類就越少。一般來說,在海拔三千米以上,主要是些小灌木及草本植物;四千米以上,種類就很少了;五千米以上,只有極少數耐寒植物能夠生長。
  • 5種稀罕至極的珍稀生物,大熊貓原來在我國曾是傳說生物
    爪哇犀牛,又名小獨角犀,現今僅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珍貴動物之一,曾經在我國境內廣泛分布的犀牛種類之一,人們為了獲取其珍貴的犀牛角不惜大肆捕殺,最終導致在我國境內滅絕。大熊貓,中國特有物種,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約800萬年,在古代或曾被人認為是傳說能夠吞下鐵片的生物「貘」。我國古典文集《神異經》中也曾記載名為齧鐵的怪獸,四川省的《北川縣誌》中也叫大熊貓稱之為食鐵獸。
  • 調查顯示日本近海生物種類豐富
    日本一研究小組在8月2日發行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文章說,調查顯示日本近海已確認的海洋生物達到約3.4萬種
  • 地球生物濃縮的史書——昆士蘭熱帶雨林
    這一地區位於澳大利亞的最東北端,絕大部分地區由潮溼的森林組成。這裡的環境特別適合於不同種類的物種,包括植物、袋鼠以及鳥類生存,同時給那些稀有的瀕危動植物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崎嶇的山路、濃密的熱帶雨林、湍急的河流、深邃的峽谷,白色的沙灘、絢麗的珊瑚礁、活火山和火山湖,構成了昆士蘭溼熱地區奇特的美景。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46億年的時間了,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至今也已經走過30多億年的歷史,人類如今雖然是地球上的絕對霸主,但是放眼整個地球的歷史,人類區區百萬年的時間真的是彈指一瞬間的事。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海洋無脊椎動物再遭重創,三葉蟲、腕足類、頭足類和造礁生物中很大一部分種類滅絕。無頜魚類消亡,盾皮魚滅絕,「魚類時代」終結。泥盆紀的霸主:鄧氏魚在陸地上,這次大滅絕沒有阻擋植物和節肢動物的活躍進化。由於海洋環境的極度不適宜,四足動物乘勢登陸,原始兩棲動物出現,脊椎動物開始搶佔陸地。
  • 我國的十處「國家公園」你都去過哪裡?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其意義不僅是為了讓大眾欣賞壯麗的河山,更重要的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使其永世長存。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冰川、雪山、溼地、森林等自然資源,三江源還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顯著以及對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有世界第三極「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巨型國家公園。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白腹鷺: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
    白腹鷺是鷺科當中體形最大的鳥類之一,站高可達1.27米。它也是最珍稀的瀕危鳥類之一,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種鳥」。 80多年來,白腹鷺在中國境內只被發現過三次。 上世紀30年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過植物學與動物學的英國人陸德陋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看到江邊站著一隻高大的白腹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