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章丘:開拓對濟跨區供熱「新幹線」

2020-12-14 中國企業報

據統計,山東省集中供熱總面積8.33億平方米,全省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65%,供熱管網總長度達29736公裡,供熱企業發展到444家,今冬全省已有45個設市城市和55個縣實行了集中供熱。供熱已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一再強調和關注的民生大事。

現如今,在霧霾和環境整治的雙重壓力下,加強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前所未有,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濟南市散戶燃煤量約200萬噸/年,由於散煤燃燒無任何汙染防治措施,全市散煤燃燒汙染物排放量甚至高於全市工業燃煤(約1800萬噸/年)燃燒的總排放量。

如何做到環保供熱,是供熱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章丘」)開拓思路,利用高背壓改造和超低排放技術形成的「科技+環保」優勢,實施對濟南跨區供熱,並列入濟南市大氣汙染治理十大行動,也形成了該公司提效增盈的核心競爭力。

「趁手利器」——高背壓

城市集中供熱系統,是一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項重要措施。發展城市集中供熱區已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一項基本政策。如果沒有集中供熱區,整個城市的企業甚至居民區均採用自建鍋爐供熱,不僅成本高,也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開闢集中供熱對於熱電企業來說它的優越性不容小覷。其現實需求主要表現為:節約能源增加經濟效益,因集中供熱用的鍋爐容量大,熱效率高,可以達到90%以上,而分散供熱的小型鍋爐熱效率只有60%左右甚至會更低,因此城市集中供熱代替分散供熱綜合起來可節約20%—30%的能源;節能減排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城市汙染主要來源於煤直接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煙塵排放等廢棄物,而大型的熱電企業採用集中供熱,其鍋爐容量大,有較完善的脫硫脫硝及除塵設備,採用高效率的除塵器,除塵率高達90%—98%,能有效降低城市環境汙染;另外,還能有效減少司爐人員及燃料、灰渣的運輸量和散落量,降低運行費用,改善環境衛生;易於實現科學管理,提高供熱質量。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刺激以及章丘市供熱缺口的不斷擴大,將原設計為純凝機組進行供熱改造實施熱電聯產,已成為必然趨勢。華電章丘深諳「創新就是動力」的發展理念,為實現「採暖供熱期內低真空循環水供熱工況汽輪機排汽餘熱全部被利用,冷源損失降低為0,以期獲得最大節能經濟效益,非採暖期純凝運行工況下機組熱耗率不高於原純凝設計工況下的熱耗水平,實現全年綜合經濟效益最優化」這一目標,攻關小組提出了對面臨關停危險的#2機組(14.5萬千瓦級)進行「低壓缸雙背壓雙轉子互換」循環水供熱改造的設想。

在進入採暖期前更換為去掉末級、次末級動葉和隔板的2×4級轉子,排汽背壓提升至30千帕—45千帕,對應排汽溫度限制在80攝氏度以下,冷卻水直接用作熱網的循環水,充分利用凝汽式機組排汽的汽化潛熱加熱循環水,利用汽輪機排汽餘熱對章丘城區進行供熱。供熱結束後,將低壓轉子更換為2×6級純凝轉子,汽輪機恢復至純凝方式。機組循環熱效率由原來的40%左右大幅提高至85%以上,機組供電煤耗由340克每千瓦時降至160克每千瓦時,對章丘市供熱面積增加至675萬平方米,供熱和節能效果非常明顯。

#2機組高背壓改造後,華電章丘利用餘熱替代小型燃煤鍋爐,幫助消除汙染較嚴重的採暖模式,對治理大氣汙染將起到顯著效果。今年冬天,得益於章丘餘熱一期6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的到來,小鴨熱源廠5臺小型鍋爐停用,唐冶熱源廠2臺水煤漿鍋爐進入備用狀態,變身為章丘餘熱的補充熱源,為濟南市減少了兩個汙染源。作為燃煤替代主力,章丘餘熱二期工程現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將在今冬供暖季結束後,開展電廠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根據計劃,二期工程計劃建設主管網和分支管網共15.5公裡,總投資5.2億元。待章丘餘熱利用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後,將有大約7成供熱能力用於燃煤替代,屆時,將有一大批小型燃煤鍋爐得以淘汰。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部分熱源來自於生產電後剩餘的廢熱,所以相當於節約標煤用量31.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800噸、氮氧化物排放1300噸、煙塵排放7800噸,基本實現燃煤供熱「零排放」。

「築新幹線」——跨區送溫暖

近年來,由於濟南城市建設步伐在不斷加快,城區將面臨著嚴重的供暖缺口。據濟南市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目前供熱區域內潛在的供暖缺口就高達1000萬平方米,東部城區很多新建樓盤也難以加入集中供暖。

為了解決當前的供熱難,位於章丘市的華電章丘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以及#2機組高背壓改造、機組增容改造、#3機組超低排放等形成的「科技+環保」優勢進行「東熱西送」,積極開拓供熱市場。據相關資料表明,華電章丘濟南供熱站到熱負荷中心的主管網就長達 43.3公裡,其跨區供熱距離在濟南地區甚至是整個山東區域都是位列前位,為華電章丘到濟南東部之間築起了一條暖民、環保的「新幹線」。該工程將全長38.3千米的華電章丘電廠餘熱長輸管網「西送」至濟南東部城區,供熱管道沿省道102敷設,從華電章丘電廠首站一直輸送至機場路,在2015—2016年供熱面積將達到80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6.85萬噸,實現華電章丘對濟南市區的首季供暖。

據悉,華電章丘跨區向濟南城區東部供熱項目作為濟南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一直受到市政府、各大媒體、廣大市民的強烈關注。此項供熱工程不僅僅涉及長距離、大溫差等供熱技術難題,也同時關係到濟南市供暖、環保等民生問題。

為保障「新幹線」首運安全,早在今年五月份,華電章丘就對整個「新幹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試。該公司成立了供熱調試組,挑選業務技術突出的集控運行人員進行調試和系統查缺,成立了由五人組成的供熱工作組。工作組成員均是2013年新入廠員工,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們這個小小的團隊卻成為了供熱站的「頂梁柱」,主要負責對供熱的進程進行計劃跟蹤,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消缺和系統完善改造;他們多次對供熱管道進行大流量衝洗,對整個管道的各個膨脹節進行熱引力檢驗,圓滿完成了系統的大流量實驗,極大提高了供熱的安全性;工作組還積極組織專業人員修編完善供熱應急預案,以提高對供熱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多次組織運行人員進行供熱知識培訓和實際操作演練,把供熱站控制室的DCS畫面傳到集控室,並建立集控室、控制室雙監護制度,杜絕誤操作,極大保證了供熱安全。

在夏季,為保證設備在冬季供暖期正常運轉,供熱工作組成員常常頂著炎炎烈日,奔走在廠區內外檢查、維修設備,臉上汗水沒斷過,身上工裝沒幹過,但他們每天都保持著昂揚鬥志,認認真真、有條不紊的工作。據工作日誌記錄,供熱工作組曾在半個月時間內,按期完成了100多個介質流向牌、700多個閥門牌的安裝任務。

在主要供熱設備運行調試中,由於許多設備都是初次試運,給供熱組成員帶來很大的挑戰。考慮到人員有限、設備運行不穩定等因素,供熱工作組分成兩組兩班倒,全天不間斷進行設備調試。在運行專工的帶領下,供熱小組成員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積極主動地查找問題,並逐項排除,最終圓滿解決了設備中存在的全部問題。在設備調試期間,集控室、供熱站裡到處都是他們忙碌的身影,經過緊張忙綠,供熱工作組順利完成了設備註水、投停加熱器、小機循泵啟停等主要工作。特別在小機投入過程中,供熱組成員不僅要逐步控制進汽量的增大,還要對振動、軸溫等參數進行密切監控。小機運行穩定之後要做超速試驗、打閘試驗等各種保護動作試驗,他們常常是沒白沒夜地盯在現場。

設備調試的過程也是供熱工作組成員工作技能迅速成長的過程,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濟南市供熱站內設備、系統的消缺工作和現場安全環境的治理維護工作。供熱組成員們表示,只要能讓廣大市民過一個安全、綠色、溫暖的冬天,再苦再累也是樂在其中。

「環保領跑」——超低排放

燃煤是導致我國城市大氣汙染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我國對煤、石油等類能源材料依賴過高,能源結構「清潔度」過低,能源使用方式過於粗放等問題,對我國大部分城市空氣品質帶來了不良影響。對於以燃煤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熱電企業來說,如何實現超低排放,是當前首要任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日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我國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汙染排放。會議指出,按照綠色發展要求,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加快燃煤電廠升級改造,在全國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和世界一流水平的能耗標準,是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改善大氣質量、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舉措。

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是衡量一個煤電企業環保工作的硬指標。一直以來,華電章丘始終把環保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積極探索環保革新,緊抓超低排放、餘熱利用等「綠色密鑰」,目前已成為濟南市供熱企業的綠色標杆。

據了解,按照《關於加快推進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的指導意見》,「濟南市將力爭2017年、確保2018年實現供熱超低排放」,而華電章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已率先完成了四臺機組超低排放的技術改造,其排放參數均低於國家排放標準。據工作人員介紹,華電章丘濟南供熱站按照12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設計,當額定負荷運行時,能替代濟南市68臺工業小鍋爐,在同等供熱能力下,年節約標煤4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2.8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100噸,減排氮氧化物1742噸,減排粉塵1177噸,可以說為實現「奉獻清潔能源,珍愛碧水藍天」的美好願景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2014年華電章丘積極爭取將#3機組環保技改列入山東省超低排放環保改造示範項目。該項目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實施,於當年11月10日改造完成,12月10日完成168次試運行,12月12日通過山東省環保廳驗收,#3機組煙氣排放低於燃氣機組的排放標準,達到超低排放示範作用。該公司按照燃氣機組標準(二氧化硫35mg/Nm3以下、氮氧化物50mg/Nm3以下、煙塵5mg/Nm3以下)對#3機組環保設施進行改造,改造後實現了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20mg/Nm3,比改造前低130mg/N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40mg/Nm3,比改造前低260mg/Nm3;煙塵排放為2mg/Nm3,比改造前低28mg/Nm3。2015年以來山東省環境監測站監測到的公司#3機組的數據已經證明,華電章丘#3機組成功實現了超低排放,為濟南區域的環保工作做出了實質性的突破,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新的機遇,新的挑戰。華電章丘正向著「2357」戰略規劃的強基道路上闊步前行。乘著寒意,揚起綠色風帆,章電人為濟南市民築起了一條環保供熱「新幹線」。

相關焦點

  • 華電章丘:緊抓超低排放等綠色密鑰 搭建對濟供熱「新幹線」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華電章丘「暖冬」行動接近尾聲,實現連續5年對章丘城區的安全穩定供熱和首季向濟南跨區供熱,大大擴寬了效益「增長極」。公司利用高背壓改造和超低排放技術形成的「科技+環保」優勢,於2014年9月開啟了供熱距離為43.3公裡的濟南供熱站建設工程,於2015年5月31日對系統注水進行整體試運,同年11月開啟了跨城區首季供暖。自此,華電章丘憑藉43.3公裡的濟南跨城區供熱項目成為了華電國際公司規模史上第一家距離最遠的管網供熱企業。
  • 華電章丘公司迎戰低溫天氣 單日供熱量創歷史新高
    12月份以來,受強冷空氣影響,泉城濟南氣溫出現斷崖式突降,作為主力熱源基地之一的華電章丘公司緊抓機遇,四臺機組、兩座供熱站火力全開滿負荷供熱。12月2日,該公司單日供熱量突破10萬吉焦,創自供熱以來歷史新高。
  • 華電佛山公司供熱負荷增量創新高
    華電佛山公司供熱負荷增量創新高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0-15
  • 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秣馬厲兵戰寒流 安全平穩過「暖冬」
    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迅速反應、多措並舉,積極應對今冬供暖以來的首輪考驗。 為提前應對寒流,該公司與當地氣象局籤訂氣象服務合同,調度中心針對氣溫變化趨勢準確預測供熱負荷,降溫前調整供熱運行參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供熱負荷,提升供熱質量,確保室外溫度下降室內溫度不降。
  • 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逆向而行」守護城市溫暖
    面對最強寒潮與嚴峻疫情疊加的雙重考驗,華電供熱集團迎難而上,深入落實華電河北公司部署,全體員工「逆向而行」歸崗歸位,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溫暖。迅速行動,守土擔責。連日來,該公司連續召開了6次疫情應急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及時傳達河北公司要求,第一時間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 華電銀川「東熱西送」集中供熱項目投入運營
    11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供暖季第一天,西北最大的集中供熱項目——華電銀川「東熱西送」集中供熱項目正式投入運營。此項目助力銀川告別分散低效供暖的歷史,迎來清潔高效集中供熱的新階段。  該項目是全國首家採用長距離、跨黃河、大溫差熱泵技術,應用「網際網路+智能」模式的供熱項目。
  • 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以綠為底繪就碧水藍天美景圖
    美好的背後,是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多年來堅持低碳環保發展的累累碩果,該公司以綠為底,繪就出一幅碧水藍天美景圖。  綠色發展,勾勒畫卷輪廓  華電集團公司、山東公司提出要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中國華電全力做好防疫復工和保電供熱工作
    原標題: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 摘要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作為一家能源央企,廣大幹部職工上下統一、同舟共濟,有的堅守生產經營第一線,保障供電供熱安全;有的奮戰在檢修維護運行調度最前沿,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有的往來協調籌措防控及生產物資
  • 銀川華電自營熱用戶注意!這些問題,關乎你整個冬天的溫暖…
    10月8日,記者從寧夏華電供熱有限公司獲悉,由於今年「東熱西送」供暖施工原因,寧夏華電供熱有限公司將辦理停暖申請的時間調整為9月30日起至10月20日,逾期申請將不予辦理。
  • ——中國華電香港公司以《華電文化綱要》引領發展紀實
    乘著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東風,中國華電香港公司以宣貫《華電文化綱要》為引領,大力實施集團公司「五三六戰略」,積極開展「踐行華電文化、彰顯華電價值、展示華電形象」企業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勇做集團公司「走出去」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在「一帶一路」沿線實現跨越式發展。
  • 河北工業大學與工大科雅、華電鄭州機械設計研究院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本網訊(通訊員 屠瓊芳)11月18日,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電鄭州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華電科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文端超,科技信息部主任沈建永,華電鄭州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軍,黨委委員周民等一行9人,校長韓旭、副校長馬國偉出席籤約儀式。技術轉移中心、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河北工大科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參加籤約儀式。
  • 市供熱辦回復供熱難題 北國之春等小區今冬供熱
    記者 何毅 攝     離供熱日期越來越近,很多家中供熱還沒有動靜的市民也開始著急,紛紛撥打本報的「供熱幫您辦」熱線。10月19日,市供熱辦對部分問題給予了答覆,這是該部門首次通過這一形式公開回復供熱難題,青建橄欖城 、北國之春、海信都市陽光今冬供熱有望。
  • 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正式啟動,預計2020年11月開始供熱...
    為滿足銀川市及鄰近縣區不斷增長的供熱需求,寧夏華電供熱公司啟動項目二期工程,建成後,預計於2020年11月開始供熱,屆時兩期工程管網實現互聯互通,總供熱面積將達7000萬平方米。已完成一期50多個老舊小區管網改造今年以來,為提升供暖質量,寧夏華電供熱公司投資8750萬元,對銀川"東熱西送"工程一期94個老舊小區、600萬供熱面積進行供熱管網改造,現已完成50多個小區的管網改造工作,全部工作計劃於10月15日前全部完成。
  • 華電重慶市江津區能源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華電重慶市江津區能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記者 蘇俊傑 攝江津日報訊(記者 蘇俊傑)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9月27日,華電重慶市江津區能源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德感工業園舉行。該公司的成立標誌著華電江津區分布式能源項目進入工程建設和市場運營實質階段。華電江津區分布式能源項目是華電集團首個綜合能源微電網項目、華電集團分布式微網示範項目,同時也是重慶市「十三五」清潔高效能源重點項目、智慧能源產業園試點項目。
  • 10月11日起哈爾濱市供熱系統熱態運行全面展開
    人民網哈爾濱10月10日電 10月10日,來自哈爾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哈爾濱市住建局)的消息,為推進哈爾濱市供熱企業提前開展供熱系統熱態運行工作,按照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部署,哈爾濱市住建局組織九區住建局及哈投集團、華電集團、捷能熱力公司和威立雅供熱公司召開專題會議,對熱態運行工作再部署再落實
  • 哈爾濱市松北區松浦大道一處供熱管網發生洩漏,近48小時連續搶修...
    事故發生以後,華電能源哈爾濱第三發電廠供熱公司第一時間向松北區政府報備,並啟動應急搶險預案,經過近48小時的晝夜搶修,20日14時許,管網上的漏點被修復並恢復供熱。據統計,在此次事故中,400萬平方米、4萬餘用戶供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預計2020年11月實現供熱
    新華網銀川12月15日電(記者許晉豫)15日,銀川市「東熱西送」集中供熱項目二期工程河東主管網標段在靈武市如期開工。作為自治區2020年重點民生項目,二期工程預計2020年11月實現供熱,未來3年,工程設計供熱面積將達到3179萬平方米。
  • 石家莊市供熱企業供熱範圍統計表(2019-2020採暖季)
    新華區橋西區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有限公司裕華路以南、南三環以北、勝利大街以東、東二環以西中山路以南、南二環以北、石太鐵路線以東、南長街以西(西三環以外:機械化步兵學院、果嶺灣、青銀高速服務區、北京鐵路職工學校。
  • 總投資40億,供熱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
    總投資40億,供熱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二期工程總投資約40億元,設計供熱面積3179萬平方米,將新建供熱主、支幹線約120公裡,自營熱力站共50座,其中銀川市城區40座,永寧縣城區2座,望遠鎮8座。供熱覆蓋銀川市金鳳區、永寧縣、望遠鎮、德勝工業園等區域,計劃三年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