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赤子魂歸青山

2021-01-21 東方財富網

通山縣素來被稱為湖北南大門。而在這青山裡,流傳著一個「工行羅強」的故事。他是「2019中國好人榜」和「2019荊楚楷模」榮譽獲得者。

2018年12月17日這一天,和平時沒有什麼不一樣,忙碌了一天剛剛準備睡下的羅強,突然感覺身體不適。這個年近六旬的漢子倒下了,在夢中從此沒有醒來……

2015年10月,羅強作為工行鹹寧分行的駐村幹部,來到了通山縣六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西湖村。大山中的居民居住分散,老羅每天跋山涉水,耗時2個多月,才摸清楚了110戶人家的情況。他在心中畫了一幅詳細的「民情圖」。

有一次,工作組擬定易地搬遷計劃時,一位名叫徐維茂的獨居貧困老人住在河對岸。當時河上沒有橋,而11月的河水冰涼。

鹹寧市供銷社駐西湖村扶貧隊員阮海棠回憶當時場景時感慨地說:「老羅說,這樣,那我先過去,我給你們年輕人打個樣。」

來到老人家中一看,老人的生活條件比想像的還困難。羅強與隊員迅速制訂計劃,幫助老人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很快,讓老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事後,這位老人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扶貧幹部對我們的關心!不然沒有這麼好的屋住。」

在羅強的扶貧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發展產業是駐村幹部最大的壓力,也是貧困村的最大的希望。」羅強發動村民肩挑背槓,除草施肥,建成了6畝白芨基地,帶動10餘戶貧困戶增產增收。

為解決飲水困難,羅強向行裡申請專項資金25萬元鋪設水管。西湖村黨支部書記黃國維說:「西湖村不會忘記羅強同志,感謝鹹寧市工商銀行駐村工作隊對西湖村的大力扶持,使西湖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考慮到羅強已經到了快退休的年齡,分行領導打算改派其他幹部接手他的工作,但羅強說:「我本是通山人,駐村扶貧3年多,對村裡的情況很熟悉,就讓我幹到通山脫貧摘帽那一天吧!」羅強拒絕了組織的好意,又馬不停蹄趕到與西湖村10裡之隔的青山村。

羅強愛人吳萍說:「當時在家裡他就跟我說,這2018年也快完了,我乾脆把年休假休了以後,陪你去上海看下女兒。」

羅強在駐村期間,為村民們做了很多好事實事。他爭取資金33萬元,幫助青山村建成一座一期5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給青山村帶來4萬餘元集體經濟收入;共為15戶貧困戶銷售蜂蜜、黃桃、紅苕粉等累計金額近5萬元。村民為了感謝他,常常送豬肉、蜂蜜等土特產給他,但羅強總是給同行的夥伴說:「我代表著政府和工行的形象,不能因為村民送來的東西不多不大,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工行鹹寧分行駐青山村第一書記焦金髮說:「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的戰友羅強同志,用情用力扶真貧、真扶貧,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工行扶貧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行鹹寧分行接駐青山村扶貧隊員程世貴說:「我作為一名新扶貧隊員,將繼承他的遺志,繼續投入扶貧一線,把扶貧工作做得更好。」

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我。羅強的扶貧夢終成現實。羅強病逝後,省扶貧辦、省工行、鹹寧市扶貧辦等各級領導以及駐村支部書記、村民及其好友,都自發為羅強送行。

如今的西湖村不僅早已出列脫貧,產業雛形已經建立了起來。在他離世時,桌面上還放著給村民幫銷的蜂蜜,旁邊是寫滿的扶貧日記以及剛剛寫下的工作計劃。

羅強的故事,感動著新一代的年輕人,在鹹寧工行系統中被傳唱著,講述著。工行鹹寧分行團委副書記劉靜表示,將把「羅強精神」一棒一捧傳遞下去。

前輩戮力殷殷切,後人不忘心如初。羅強是無數工行扶貧幹部的一份子,他用生命詮釋了新時代工行人的大行擔當。楷模榮譽獲得者。

(文章來源:城市金融報)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寫青春 赤子熱血書擔當
    修河奔流,溪水潺潺,雲霧繞青山。深冬的贛北,山林滴翠,勃勃生機勝寒意。兩年前,「90後」扶貧夫婦吳應譜和樊貞子倒在了這片綠水青山中。「你倆幫扶的貧困戶脫貧了,船艙村和雅洋村脫貧了,修水縣脫貧了,全國都脫貧了。」墓碑前,樊貞子的父親樊友炳靜默良久。
  • 會寧馬岔扶貧路上的赤子情懷
    扶貧路上的赤子情懷 文/ 紫荊 如果說華家嶺是會寧縣毗鄰的高寒地帶,那麼丁家溝鎮馬岔村是與華家嶺相鄰的次高寒地帶。這裡冬天寒冷,四季氣流湍急。要不在綿延起伏的山巒上建有兩處風電場。
  • 徒步青山渠 傳承青山魂
    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激發廣大民兵投身強軍興軍偉大實踐,近日,湖南省臨澧縣人武部組織應急連參訓民兵開展「徒步青山渠、傳承青山魂」主題實踐活動。20世紀60年代,10萬臨澧人民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靠著一錘、一釺、一雙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排除萬難,歷盡萬苦,建造了「亞洲第一泵」——青山水輪泵站樞紐工程,並鍛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想敢幹、無私奉獻」的青山精神。
  • 魂歸何處(絕句小說)
    ​       青山腳下,保育院的小朋友,毽子飛舞,歡歌笑語。保育員米蘭,桃花俊臉笑眯眯。       女孩玲和西, 在室內畫畫入迷。突然,敵機嗡嗡來襲。「孩子們,快到防空洞去!」米蘭反應迅疾。清點人數少了玲和西。她直撲門窗炸塌的教室,將嚇傻的兩女孩一手一個抱起。
  • 瞭望丨扶貧赤子的時代頌歌
    瞭望丨扶貧赤子的時代頌歌 2020-10-26 17:38:5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袁汝婷 柳王敏] [編輯:夏博]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那一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668元。 長達兩個小時的表演中,《大地頌歌》以唯美的音樂和舞蹈、鮮活的對話,演繹出扶貧幹部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幫助貧困留守兒童求學、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等決戰貧困的艱辛歷程。 現實中,精準扶貧已讓十八洞村摘掉了「窮帽」。
  • 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在京開幕
    當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山東畫報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畫家王克舉向中國美術館無償捐贈的巨製《黃河》油畫長卷(全長161.6米,卷高2米),長卷的素描畫稿、油彩畫稿,以及圍繞長卷創作同時完成的另外50件作品等。
  • 浩浩中華魂,拳拳赤子心
    生活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除了有秀美的山川、富饒的物產之外,這裡還有生生不息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而中華兒女最為珍貴的東西就是我們的中華魂。中華魂是不屈的魂。那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黃河裡究竟載著多少苦難的歷史,沉澱著多少悲痛的回憶。
  • 潘魯生:黃河魂 赤子心——評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
    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開幕潘魯生參觀油畫長卷《黃河》「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2020年10月15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品的發布會選在黃河入海口的東營舉辦,是創作歷程的總結與回顧,是千迴百折、浪淘風簸的總結與歸宿,也是百川歸海更廣闊的開始,是窮千裡之目、入萬古之流的歷史走向和精神理路,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 高以翔精神之——赤子情懷
    有人把它歸結於他的語言天賦,我反而更傾向於高先生的赤子情懷。高先生曾經多次表達他的祖籍,他喜歡上海,他是有非常深厚的家鄉情懷的。只有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喜歡,才會讓他追求到極致。Godfrey不僅僅只是有赤子情懷, 他是一個有著非常廣的世界格局觀的人。他為加拿大旅遊局做的那檔節目《週遊加拿大》將Godfrey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展現的淋漓盡致。
  • 「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20年10月15日,觀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黃河魂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
  • 【扶貧故事】魂牽夢掛是呂梁
    【扶貧故事】魂牽夢掛是呂梁 2020-12-11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赤子造句和解釋_赤子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海外赤子。] 赤子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我帶走的,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赤子心啊!(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4、梅花魂) 赤子參考例句: 1、興華時有凌雲志;報國常懷赤子心。 2、《老子》書中的主要思想是要人們回歸自然,保有赤子之心。 3、他雖然上了年紀,卻仍不失赤子之心。
  • 雷佳、廖昌永演唱拳拳《赤子》情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奮鬥吧中華兒女》上,第四篇章中的歌曲《赤子》,就是藝術家們通過實地採風,在「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跡的啟發和激勵下創作出來的。詞曲創作共打磨了半個月,詞作者朱海去到黃文秀生前工作的廣西百色採風,把帶回的黃文秀日記看了一整夜。
  • 魂歸五湖四海!27名救火英雄陸續踏上「回家」路
    數萬名群眾自發聚集在烈士回鄉道路兩側,以鮮花和熱淚迎接英烈魂歸故裡,祈禱英雄一路走好。汪耀峰烈士回到孝昌據湖北日報消息,5日上午10點,汪耀峰烈士的父母一行人帶著他的骨灰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隨後返回孝昌。烈士的骨灰安葬在孝昌烈士陵園。
  • 尋遍青山人未老——潘紹東中篇小說《青山在》訪談
    佘:《青山在》雖然是一篇扶貧題材的命題小說,但毫無古板、說教的痕跡,人物語言地道、生動,富有人情味。不論是扶貧幹部,還是扶貧對象,都飽含著對他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與深情。人物情感的內在有效傳遞,成為主旋律題材文藝作品《青山在》最大的亮點。對此,您如何看?
  • 水寒江靜, 滿目青山, 載月明歸.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加入古詩詞圈子:為方便大家交流詩詞,我創建了一個古詩詞圈子,歡迎大家加入。(點擊連結查看)注釋:金華道人:即唐代詞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東陽金華(今屬浙江)人。曾寫有《漁歌子》五首。蓑笠(suō lì):指披蓑衣、戴鬥笠的漁翁。金鱗(lín):指鱗光閃閃的魚。遲:慢。
  • 魂 兮 歸 來 —— 一個遊子魂歸故裡的故事
    先父魂兮歸來,高定照如願以償,了卻一生夙願。他要感恩沈定欽一家兩代人,感恩澎湖東山同鄉會,更要感恩東山對臺辦。近日,高定照特別製作一面錦旗來到東山對臺辦,錦旗上寫著「感恩臺辦搭橋,家父魂歸故裡」。
  • 渿河與魂歸泰山
    應該說,魂歸泰山,是華夏民族特有的精神寄託,作為一切靈魂最理想的歸宿,體現了人們對泰山的神聖嚮往,體現了泰山對人的終極關懷。    「渿河」與「奈何」    渿河,是從泰山南麓流過泰城的一條河流。豐水季節,河水沿山勢而下,順山谷,穿石峽,經泰城向南匯入泮河。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本是一段非常普通的河流,但卻成為民俗中被普遍認同的冥河。
  • 咬定青山不放鬆 扶貧一直「在路上」
    他的妻子葉任枚端來熱茶,和我聊起高中在讀的孫女,我詳細介紹了教育助學和雨露計劃的政策,又承諾易地扶貧搬遷最後一筆補貼,一定會在驗收後發放。放下心頭大石,他們露出瞭然又欣喜的笑容,我覺得口中的桔子似又甜了幾分。告別姚金文,我去往另一戶幫扶的貧困戶姚先文家。他是一位70歲老黨員,外孫小學在讀,全家3口依靠女兒打零工的收入生活。
  • 前和灣村: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村口席地圍坐的古樹、古井、古廟,仿佛在討論一個關於根—源—魂的哲學問題,滔滔如落葉,烈烈如湧泉,嫋嫋煙霧下,不舍晝夜,無論冬夏,倒讓身後排列有序的紅樓洋房——這些高大俊美的後生子們,因腹無鬥墨而面面相覷,怯怯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