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人生——風從南洋來

2021-01-20 創想海之南

海口老街的騎樓大多建於上世紀初,是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所建,他們都是早些年去南洋謀生的海南人,在外面闖蕩經商做生意掙錢後又陸續回海口建起了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

此後的一百年間,海口經歷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系列變遷,最早的騎樓——四牌樓,只留下了一個地名,更多騎樓在街道兩旁不斷豎立起來,成為那個年代海口最醒目的標誌。

作為曾經的近代海南政商名流的活動中心,見證了這裡曾經演繹的,商賈巨富的家族傳奇;革命青年的浴血奮戰;海外瓊僑的實業興邦!在一定意義和一定程度上,騎樓老街是一部濃縮的海口近代現代發展史。

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一條條街巷,印著海口的滄桑變遷。

建於19世紀中葉的騎樓老街主要分布在德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是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騎樓街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20個世紀30年代。

1872年,先後有美、日、英、德、法、意等超過10個國家在海口設領事館,其中大部分坐落騎樓街區得勝沙一帶。

曾同海盜激戰的「得勝沙路」,位於老街的西部,原來是一片海邊沙灘,當年海盜劫掠海南的必經之路。

為了抗擊海盜襲擾,官民在此修建了冼夫人神位,以鼓舞官兵商民鬥志。相傳,有一次同海盜戰鬥中,官民團結一致,在沙灘上與海盜激戰數小時,最終支撐不住,退到冼夫人神位前,下脆祈禱保佑,懲治海盜。此時,奇蹟出現了,亂石從天而降,海盜抱頭鼠竄,狼狽而逃。

為了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官府將這片沙灘命名為「得勝沙」,將冼夫人神位處改建成冼夫人廟。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二,來自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在洗夫人廟前聚會,瞻仰和拜謁這位「開島元勳」。

紀念孫中山的「博愛路」「中山路」。博愛路,寬9米、長1300米,路兩側建滿了騎樓,是老街區中南北走向最長的一條路,也是最具特色的商住街。1924年,推行孫中山提出的在海南建省計劃,海口拆牆擴城,擴建為省會城市。為紀念孫中山倡導的「博愛」精神,將當年的城內大街改名「博愛路」。

「中共瓊崖一大」會議舊址。解放西路北側,竹林裡131號,邱氏祖居。這是一個二進三間的四合院。走進院內,高3米、長20米「23年紅旗不倒」的浮雕,醒目地映入眼帘,這裡承載著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26年6月,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瓊崖黨的地方委員會宣告成立。從此,海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運,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前僕後繼,浴血奮戰。

一大清早,博愛路上的東門市場就已經十分熱鬧。這裡是海口老城區內最大、最集中的出售海鮮乾貨的地方。在海口人的記憶中,這個市場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博愛路和東門市場,不僅僅在老海口人心目中有獨特的位置,它們也是整個海口老城記憶的縮影。早在19世紀40年代,當博愛路還被稱為城內街的時候,海口的第一座騎樓——四牌樓,就在這裡被建了起來。

當海甸溪中的漁船紛紛回港的時候,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老街的人們開始了

他們一天的生活。

濃縮生活,騎樓人生

在寸土寸金的騎樓裡,一樓的商鋪並不是擠到馬路上,而是騰出了一條走廊,讓來往的顧客避免日曬雨淋。騎樓老街下長廊的設計,向人們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商業理念——顧客至上。

從騎樓的二樓往下可以看到老街裡繁華的商業景象,如果在晚上的時刻,夜景下騎樓的建築群更是多出一份磅礴的氣勢。

街道兩側還保留著舊時商號的名稱,而且都有詳細介紹,很多商號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

說到騎樓當年的繁華,不得不提到這樣一個建築,大亞酒店。

大亞酒店位於中山路,橘紅色的外表在整排素色的騎樓群裡格外醒目。據記載,舊時的大亞酒店是富賈雲集的地方,與那個時候得勝沙路的五層樓和泰昌隆並稱為海口最好的酒店。當時的大亞酒店主要經營旅店、匯兌和船業的業務。現在的大亞酒店除了經營著住宿的生意,還有咖啡館和收藏館。

時光流轉,人來人往,這古老的街道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老海南人的記憶,也將接納一波又一波歸來的年輕人,用歲月沉澱下的味道,演繹未知的將來。

南洋之味 最海口

在騎樓老街上,一間小門就是一個檔口,銷售的物品多是一些日常用品。

紅糖年糕是一道傳統的特色小吃。海南人春節過年都有吃年糕的習慣。

一位老者在選購糖果。前來選購糖果的多是一些長者。

糖貢、餃子酥、領帶酥、椰子糖是海南特色小吃與年貨。

夜幕降臨,水巷口是人間煙火裡,最為濃烈的一抹色彩。

熙熙攘攘的老店鋪,用最傳統的美味慰藉著每一個深夜的靈魂,騎樓裡的人文情懷,在此體現得尤其生動綺麗。

都說食在海口,味在騎樓。騎樓老街全豐泰文化餐廳,將古典優雅從「食」到「觀」都完美展現和詮釋,整個餐廳以莫蘭迪色為主色調。每一個角落的布置盡顯南洋特色,打破食客對於都市酒樓,繁華喧鬧的刻板印象,人們總會趕來,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點一份喜愛的味道,摸著肚子享受一份屬於味蕾的滿足。

在老街全豐泰餐廳,食客們在店裡,悠悠閒閒,一邊喝著茶,一邊吃著小吃,看報紙、談彩經或說著古今中外的閒情逸事。

夜幕降臨,老街裡人聲開始鼎沸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談論著一天的工作,時不時傳來歡聲笑語,熱鬧極了。

這裡,就是海口生活的小天地,講述著過去和現在的故事,滲透著人生百態,需要慢慢品味。

一棟棟騎樓,沉澱著海口的文化底蘊。散發著年代的光澤,又飽含著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它是海口的一張名片,被珍藏進歷史的信封裡,郵遞給世世代代,將風雨和傳奇色彩展示給世人。

繁榮,樸實,特具魅力,耐人尋味。它的堅固、古樸與街道淨潔、有序,遊人如織,烘託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執著追求。每當象徵著海口悠久歷史的鐘聲在這座濱海城市上空迴響的時候,一種對於這座文明城市的景仰之情,像海甸河的流水在人們的心間奔湧!

相關焦點

  • 尋味南洋走進騎樓 文化老街再現南洋風情
    原標題:尋味南洋走進騎樓 文化老街再現南洋風情   11月1日下午,由海口市龍華區旅遊和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騎樓小街,熱帶島嶼的南洋風情
    不過,因為海南島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有很多敢闖敢幹的闖海人闖到了南洋,不僅帶回來財富,還有南洋風格的建築文化。走在海口騎樓老街,則更能深切體會到這種文化融合。海南島的傳統建築,多是小巧溫婉的瓦房,十足的中式建築。
  • 廈門旅遊,百年南洋騎樓,吃在古韻中山路
    騎樓建築盡顯南洋風情中山路主要由華僑投資興建,並由成片的騎樓組成,兩旁帶著濃鬱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映襯著中山路「南洋風情商業街」的雅號。位於中山路輪渡路口的華僑銀行,是當年廈門人與南洋華僑之間血脈緊緊相連的歷史見證。
  • 南洋記憶——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以其獨特性、唯一性而被評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街。如果您到海口旅遊的話,騎樓老街那是必須要去的。今天我們就走進騎樓老街,感受海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真實的市井生活。大家一定很好奇什麼是騎樓?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建築群
    海口大海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騎樓老街是上世紀初,從南洋歸來的華僑借鑑當地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上大多裝飾著各式各樣的雕塑,非常精美。騎樓不僅保留了中式建築的布局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結構,並且融合了當地的需求。
  • 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舉行
    央廣網海口11月2日消息(記者朱永)11月1日下午,由海口市龍華區旅遊和文化體育局主辦,龍華區文化館、龍華區圖書館、海口騎樓公司協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騎樓老街火熱開場。
  • 海口騎樓老街舉行 「尋味南洋」主題活動
    本報11月1日訊(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1日下午,「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騎樓老街火熱開場,通過歌舞表演、美味的南洋小吃和分享華僑南洋奮鬥史,讓百年老街區重新煥發活力。
  • 菜菜遊中國 海南省海口 騎樓老街 南洋風情
    靠近鐘樓的騎樓老街入口處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清楚說明獲選理由: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中國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充滿南洋建築風情的騎樓,串起了海口變遷的歷史。如今騎樓老街已成為海口一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晚清時期,海口是當時中國對外開放口岸之一,對外貿易逐漸活躍,港口商船雲集,外國商人開始來海口居住。
  • 來海口旅遊騎樓老街必去景點之一,南洋風格的建築比比皆是
    位於海口市的中山路、解放路、新華路等老街道是騎樓建築最密集的地方,很多來海口旅遊的朋友都會選擇到這些地方來逛街,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文化巨大的魅力。在這些騎樓老街有的有上百年的歷史,更有少數建築建於南宋時候,至今也有700多年的歷史了,這些老建築也見證了海口市滄桑歲月,幾百年如一日的繁華街道風景。
  • 廈門中山路南洋騎樓將重返原有南洋風情浮雕外牆
    ■「安踏」還原了將近500平方米的騎樓立面。  近日,記者走在中山路上,驚喜地發現,有些騎樓立面已經重返原有風貌,位於中山路38-48號安踏店面二樓外圍大面積的廣告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獨具南洋風情的浮雕外牆、精緻小木窗。
  • 騎樓老街,海口的名片,獨具特色的南洋風情建築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騎樓老街,海口的名片,獨具特色的南洋風情建築,古樸的廊柱、露臺、窗楣、浮雕,帶給人們優雅的古韻和藝術的美感。
  • 周末騎樓見,約一場南洋尋味的時空穿梭之旅
    古色典雅的南洋建築老街,將迎來一場南洋風情的尋味之旅。由龍華區旅遊和文化體育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將於11月1日下午3點半在中山南路騎樓老街天后宮門前拉開序幕。
  • 海口騎樓老街,600多棟百年騎樓帶你重現老海口的「南洋風情」
    如果去海南旅遊,騎樓老街那是一定要去走一走的,騎樓老街不僅是海口市的著名的特色步行街,也是海南省靚麗的文化名片,同時也以其獨特性、唯一性而被評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街,置身騎樓老街,恍若時光剎那間倒流,回到了100年前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裡。
  • 周末騎樓見!約一場南洋尋味的時空穿梭之旅
    南洋美食(主辦方供圖)人民網海口10月31日電(樊歡迪)近日記者從海口市龍華區旅遊和文化體育局獲悉,11月1日下午3點半,「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將在中山南路騎樓老街天后宮門前拉開序幕。
  • 展現老手藝,弘揚南洋風 在這裡融匯所有南洋激情
    南洋博物光酒店開創了一個心的模式,以住宿為基礎,融匯本土歷史、文化、民俗、美食等為一體,在老地方展示老物件,展現老手藝,弘揚南洋風!【海上絲路 耕海傳奇】 酒店三樓,一眼看到的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沙盤區。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品特色小吃,賞異域歌舞 海口騎樓老街開展「尋味南洋」主題活動
    11月1日下午「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 在中山路騎樓老街火熱開場!!「尋找南洋風味,欣賞騎樓老街之絢麗」大家一起來打卡!!活動以南洋風味小吃為媒介通過海南華僑第三代僑胞張淑敏女士親述海南華僑南洋奮鬥史讓市民遊客身處老街南洋風格建築群的同時回溯中國三大移民潮之一的華僑「下南洋」遷徙奮鬥史更加深刻地感知海南華僑文化發展的歷史品味騎樓文化
  • 文南老街:「僑」味十足的南洋風格騎樓街
    文南老街:「僑」味十足的南洋風格騎樓街 頂端女兒牆當屬騎樓最美部分,豐富多變的天際線條配上具有吉祥意義的裝飾圖案更是多彩多姿。狹長的木製百葉窗獨具南洋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漫步在乾淨的街道上,眼前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雕塑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眼球。雕塑的內容是:一位文昌少年下南洋「去番」打工,在國外經歷各種磨難後衣錦還鄉。
  • 文昌鋪前騎樓老街:影視人嚮往的南洋文化「活化石」
    最近,海南本土緝毒題材電影《無毒島之狩獵行動》在海南省文昌市取景,將海南第二大騎樓老街——文昌市鋪前鎮騎樓老街作為拍攝地,充分凸顯了騎樓百餘年歷史的真實風貌,顯然已成為居民與遊客們回憶那個久遠年代的「活化石」。如今的文昌鋪前鎮騎樓老街閒悠且充滿溫情。許爾生攝影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讓人充滿想像與好奇。
  • 到海南最有名的華僑之鄉,來感受最南洋味的騎樓老街
    文南老街的騎樓興修於1920年月,南洋味實足,雖不足海口的騎樓老街,但這裡更有小家碧玉般的氣質,這裡的老街買賣並不興旺,但周密逛,卻發掘,都是老店,那種幾代人傳承下來的手工藝作坊固然曾經經由整修,但是復原舊貌也是很不錯的老街不長,往返只步輦兒十來分鐘整潔的騎樓,很俏麗騎樓老街一面就是一條徐徐流淌過的河道,非常清淨,對岸即是民居了少許騎樓原來的樣貌被留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