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已經做了「終身」大總統,袁世凱為什麼還非要當皇帝?

2020-12-17 錢君史話

1914年12月29日公布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民國大總統的任期為十年,且可以連選連任。如此一來。袁世凱的大總統,就頗有些「終身」大總統的味道了。既如此,為何他還非要做皇帝不可呢?

這裡有一個段子,據說在民國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並且還是出自馮國璋的嘴裡,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了:

據說,真正促成袁世凱下定了決心要做皇帝的,其實是伺候在他身邊端茶倒水的一個小廝。跟錢君一樣,袁世凱也有睡晌午覺的習慣,而且一睜開眼來就要喝杯茶。不同的是,錢君這兒一把破紫砂壺就搞定的,在袁大總統那裡,是非得用一個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才行了。

這一天,小廝端茶時突見袁大總統床上躺著一隻癩蛤蟆,這一驚,就失手跌落了袁世凱最愛的那隻「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個稀吧碎,可嚇壞了端茶這小廝。虧得一位袁世凱的老家人兒指點,給他出了個主意:大總統一覺兒醒來,待要喝茶時,拿在手裡原來茶杯被換了,正要發作呢。小廝趕忙一邊磕頭告罪,一邊跟他講,小的剛進來,看到一條五爪金龍躺在您床上,被嚇了一大跳,方才失手摔碎了您最愛的茶杯。大總統聽罷非但沒有懲罰,反而去抽屜裡取出十塊錢來給了他,還正言責他不要出去講。自己心裡卻暗暗覺得自己真的是一條金龍了。既如此自然就有資格,也應該去做那個皇帝了。

當然,袁世凱並不是一個糊塗人兒。即便真有此事,相必袁世凱也早已察覺那小廝是在諉過呢。可這個故事還是有他的意義的,無外乎是在告訴我們,其實是袁世凱身邊那些人早已窺破了他要做皇帝的心思,才一個個站出來「勸進」的。讀一讀我們的古代史,「揣摩聖意」可以京官兒們必備的生存技能,古來如此。所以有人說,袁世凱要做皇帝,其實是被一些要做「從龍」功臣的小人們躥騰的,其實才是真的在「諉過」呢。與趙匡胤的「被黃袍加身」,似乎是一樣的原委。

袁氏是河南的望族。從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開始,已經在朝為官了。在袁世凱的父輩中,又有袁保恆、袁寶慶、袁寶齡,皆因在袁甲三鎮壓捻軍時,「從軍有功」,一個個也都爬上了高枝兒。袁世凱的生父袁寶中倒是在官場之外的,可袁世凱打小已經被過繼給了叔父袁寶慶,就又有機會跟隨在四處為官的袁寶慶身邊,後來袁寶慶死在江南鹽巡道任上,袁世凱來到北京,又跟在在朝為官的堂叔父袁保恆身邊,可以說是在封建官場裡長大的。晚清封建官場的那套規則,其實早就滲透到了他的骨子裡。

所以,儘管袁世凱的起家靠的是「辦洋務」,後來做的也是民國的大總統。錢君還是以為將他作為一個封建的官僚去看待,似乎更合適呢。在封建官僚的眼裡,是只有皇帝沒有大總統的。我們切換到這個視角,那麼他的「辦洋務」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辦洋務」,而是以「辦洋務」為晉升之資而已,這種現象在晚清的觀察其實是普遍存在的。那麼,他的做大總統,自然也不是為了民國,而是為了挖空心思一心要向上爬而已。

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本來可以做中國的「華盛頓」,為何又偏偏非要做皇帝。這個類比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錢君以為,華盛頓之所以放棄做國王,甚至終身大總統,是與其政治抱負有密切關係的,孫中山與之倒是頗有些相似之處。相比之下,封建官僚出身的袁世凱,顯然不會有這麼高的政治覺悟。

相關焦點

  • 袁世凱背負千古罵名的背後經歷了什麼?他真的只是在做皇帝夢嗎?
    歡迎來到民國梟雄傳之袁世凱的終章,這篇文章我們只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袁世凱為什麼要當皇帝?作為親手把溥儀趕下皇帝寶座的人,袁世凱見證過一個王朝落敗的景象,應該比常人更能理解復闢失敗要承擔的後果,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義無反顧地想要當「洪憲皇帝」呢?在了解袁世凱的心路歷程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當時中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
  • 袁世凱已是民國大總統,其地位依然無法撼動,為什麼非要稱帝呢?
    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的5月,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 「袁」來如此——為什麼袁世凱當了總統
    從溥儀退位到袁世凱就任總統這段歷史,歷史課本就一句話:長期領導革命的孫中山先生不忍國家繼續遭受戰火,高風亮節,選擇讓位,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我小時候就想:孫中山怎麼那麼傻?如果換做我,肯定不讓。
  • 【歷史上的明天】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原標題:【歷史上的明天】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進步黨為討好袁世凱,竭力捧場;國民黨也不敢抗命。9月5日,參、眾兩院決議通過先選總統案。10月4日,憲法會議趕製出《大總統選舉法》。 為了趕在武昌起義兩周年紀念日登上總統寶座,袁世凱脅迫國會於6日倉促進行總統選舉。一大早,他派出拱衛軍司令李進才率數千軍警、流氓、地痞,改穿便服,打著「公民團」的旗號,把國會圍得水洩不通,聲稱「非將公民所屬望的總統於今日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議場一步。」
  • 已是權利最高峰的袁世凱大總統,為什麼非要稱帝?只因形式所迫!
    卻又被袁世凱,重新提了上來,準備稱帝。那袁世凱為什麼會這麼做,結果又是怎樣的?袁世凱的小心思在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5月就修改《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意味所掌握的權力更大。
  • 作為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後來的結局怎麼樣了?
    袁克定是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的長子,是他與原配于氏所生唯一一個兒子,既是長子又是嫡子,袁克定得到了袁世凱的另眼相看。袁世凱稱帝夢碎,在舉國的唾罵聲中下野後,很快便因尿毒症不治而亡,而失去了依靠的袁克定則變得窮困潦倒,最後於1958年病逝於表弟張伯駒家中。
  • 民國的兩大總統:國賊袁世凱,國父孫中山,歷史給出了怎樣的抉擇
    到了其父袁保中這一代家裡仍然是腰纏萬貫,袁世凱就過著大少爺般的生活長大了。 成年後的袁世凱兩度參加鄉試,但都名落孫山,又因其性子傲,不願回到家鄉做個地主鄉紳,所以他決定在外闖蕩。
  •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讓位給誰。就在第二天,1912年的2月13日,孫中山先生一諾千金,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這件事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有意義的,清帝退位是一次和平、文明的退位,而孫中山先生實踐了他的諾言文明地辭去了大總統,讓位給了袁世凱。
  • 「關門皇帝」袁世凱為何至死都沒正式登基?
    儘管文武百官已經分成班次,但段芝貴是個武人,也不懂得什麼司儀的規矩,還沒有等袁皇上就座,他自己搶先拜了下去,而旁人也因無人指揮,參拜時亂七八糟,有鞠躬的,有下拜的,也有喊「皇帝萬歲」的,參差不齊,反弄得袁皇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躊躇半天,只是左手扶著御座龍椅,右手還手掌向上,頻頻向鞠躬叩拜者點頭示意。
  •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為何一直想娶又老又醜的隆裕太后為妻
    民國的時候真的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他曾經想要娶隆裕太后,要知道當時袁世凱可是站到了權力的巔峰,但是隆裕太后已經成為一個老人了,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為何一直想娶又老又醜的隆裕太后為妻呢隆裕太后是光緒的皇后,並且還是慈禧的侄女
  • 孫中山不願意做總統?為什麼只有區區三個月,就讓位給了袁世凱?
    當然了,這只不過是孫中山能夠登上大位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革命黨看重了孫中山長期和日本以及美國等列強打交道的經歷,期望能夠獲取列強的支持。 可是,沒多久,屁股還沒坐穩的孫中山便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之職,讓位給了袁世凱。難道是孫中山不願意做總統嗎?為什麼只有區區三個月,就讓位給了袁世凱?
  • 袁世凱的「選舉」:霸王硬上弓
    但袁世凱為了早點登上正式大總統的寶座,非要先選總統後制憲,國會居然答應了,為了選總統,先炮製出一個本應屬於憲法一部分的「大總統選舉法」,投票通過。選舉按照袁世凱的意願進行,而且幾乎等於是沒有競爭對手,按道理,到了這個份上,袁世凱對總統的歸屬應該放心了,可是,不。
  • 袁世凱稱帝復闢,大搞獨裁,為何還說他是中國的華盛頓?
    首先,袁世凱利用手中權勢,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讓清廷退位。要知道這不僅僅是整體更換那麼簡單,其背後乃是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讓皇權社會走向了共和。當然,這個共和是無數革命黨人、無數的愛國之士,前赴後繼拼搏而來。但是,鑰匙在袁世凱手裡,是他打開了那扇大門。
  • 袁世凱身體強壯,卻只當83天皇帝便暴斃,原來和一特殊嗜好有關
    當皇上的美夢我敢說十個男的九個做過,榮華富貴美女佳餚那是應有盡有,不過我們有想當皇帝的夢,卻沒有當皇帝的命。雖說如此,小編還是要開導大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過著瀟灑生活的,比如說袁世凱,攤上做皇帝的命又如何,眾所周知,袁世凱本是北洋軍閥出身,身處中國革命的動蕩時期,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為了推動革命以和平方式使得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袁世凱是晚清重臣,草創北洋系,北洋軍閥的龍頭老大。
  • 袁世凱做了83天皇帝,為何能發行7億枚硬幣,並且能成民國國幣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最不能隱藏的人物之一,辛亥革命爆發後,狡詐的袁世凱掀起兩面派,恐嚇自己的勞動者,威脅革命黨,然後偷走革命果實,袁世凱給中華民國總統包便當。1916年1月,世凱成為皇帝,因為他一直有很大的抱負,希望自己成為皇帝。
  • 成為大總統之前,袁世凱做過哪些事?
    每每提起袁世凱,國人都要大罵一句「竊國賊」,這是歷史賦予他的刻板印象。人生在世五十七載,政客也做了大半輩子,能從一個小官走上大總統的位置,絕不簡單。
  • 袁世凱做了民國大總統,已是站在權力頂峰,為何一定要復闢?
    但是不費一兵一卒,逼隆裕太后寫下退位詔書,宣布溥儀退位的最大功臣卻是袁世凱。因此,清朝滅亡,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掌管兵權,統領一方。令人比較疑惑的是,民國總統也算是當時權力的鼎峰,袁世凱為何還要倒行逆施,更或者直白一點的說,多此一舉去復闢稱帝呢?
  • 曇花一現,眾說紛紜——袁世凱與石室金匱(下)
    石室內藏有長方形鐵櫃一隻,高約五尺,寬約二尺,外塗金色,內塗黃色,故稱「金匱」,形似洋行所用的大保險箱。傳言櫃內有三個匣子,上層一個,中層兩個,外寫阿拉伯數字1、2、3,各有鑰匙;袁世凱親書大總統候選人三人之名於嘉禾金簡之上,然後分藏三匣之內。但劉成禺則謂「啟匱內有縷龍金盒,中藏承繼書一冊」。
  • 「蛤蟆」當皇帝,一命嗚呼,袁大頭眾叛親離,王朝崩塌!
    從形象看,曾國藩有皮膚病,常脫皮屑,因此為蟒,張之洞則瘦小如猴,而袁世凱身壯腿短,兩眼突出,活脫脫一隻大蛤蟆。人們深信,即使修煉成精的蛤蟆仍是蛤蟆,不是龍,定做不了皇帝的。世凱不明白這一點,非要做皇帝不可,於是必然要送命。為什麼要做皇帝?北洋舊人講,那是因為他受了騙。其袁世每天午睡,醒來要喝茶。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但從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6年6月病死,這4年多的時間裡,袁世凱破壞約法、解散國會、偽造民意,先使自己當上終身大總統,又悍然稱帝,幾乎沒做任何有利於共和的事。我們只能假設,如果袁世凱不稱帝,滿足於1914年的《中華民國約法》及《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做一個大權獨攬的終身總統,那麼當時的中國政局會有怎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