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2月29日公布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民國大總統的任期為十年,且可以連選連任。如此一來。袁世凱的大總統,就頗有些「終身」大總統的味道了。既如此,為何他還非要做皇帝不可呢?
這裡有一個段子,據說在民國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並且還是出自馮國璋的嘴裡,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了:
據說,真正促成袁世凱下定了決心要做皇帝的,其實是伺候在他身邊端茶倒水的一個小廝。跟錢君一樣,袁世凱也有睡晌午覺的習慣,而且一睜開眼來就要喝杯茶。不同的是,錢君這兒一把破紫砂壺就搞定的,在袁大總統那裡,是非得用一個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才行了。
這一天,小廝端茶時突見袁大總統床上躺著一隻癩蛤蟆,這一驚,就失手跌落了袁世凱最愛的那隻「特定的玉制的茶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個稀吧碎,可嚇壞了端茶這小廝。虧得一位袁世凱的老家人兒指點,給他出了個主意:大總統一覺兒醒來,待要喝茶時,拿在手裡原來茶杯被換了,正要發作呢。小廝趕忙一邊磕頭告罪,一邊跟他講,小的剛進來,看到一條五爪金龍躺在您床上,被嚇了一大跳,方才失手摔碎了您最愛的茶杯。大總統聽罷非但沒有懲罰,反而去抽屜裡取出十塊錢來給了他,還正言責他不要出去講。自己心裡卻暗暗覺得自己真的是一條金龍了。既如此自然就有資格,也應該去做那個皇帝了。
當然,袁世凱並不是一個糊塗人兒。即便真有此事,相必袁世凱也早已察覺那小廝是在諉過呢。可這個故事還是有他的意義的,無外乎是在告訴我們,其實是袁世凱身邊那些人早已窺破了他要做皇帝的心思,才一個個站出來「勸進」的。讀一讀我們的古代史,「揣摩聖意」可以京官兒們必備的生存技能,古來如此。所以有人說,袁世凱要做皇帝,其實是被一些要做「從龍」功臣的小人們躥騰的,其實才是真的在「諉過」呢。與趙匡胤的「被黃袍加身」,似乎是一樣的原委。
袁氏是河南的望族。從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開始,已經在朝為官了。在袁世凱的父輩中,又有袁保恆、袁寶慶、袁寶齡,皆因在袁甲三鎮壓捻軍時,「從軍有功」,一個個也都爬上了高枝兒。袁世凱的生父袁寶中倒是在官場之外的,可袁世凱打小已經被過繼給了叔父袁寶慶,就又有機會跟隨在四處為官的袁寶慶身邊,後來袁寶慶死在江南鹽巡道任上,袁世凱來到北京,又跟在在朝為官的堂叔父袁保恆身邊,可以說是在封建官場裡長大的。晚清封建官場的那套規則,其實早就滲透到了他的骨子裡。
所以,儘管袁世凱的起家靠的是「辦洋務」,後來做的也是民國的大總統。錢君還是以為將他作為一個封建的官僚去看待,似乎更合適呢。在封建官僚的眼裡,是只有皇帝沒有大總統的。我們切換到這個視角,那麼他的「辦洋務」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辦洋務」,而是以「辦洋務」為晉升之資而已,這種現象在晚清的觀察其實是普遍存在的。那麼,他的做大總統,自然也不是為了民國,而是為了挖空心思一心要向上爬而已。
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本來可以做中國的「華盛頓」,為何又偏偏非要做皇帝。這個類比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錢君以為,華盛頓之所以放棄做國王,甚至終身大總統,是與其政治抱負有密切關係的,孫中山與之倒是頗有些相似之處。相比之下,封建官僚出身的袁世凱,顯然不會有這麼高的政治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