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婦女十二大、省婦女十三大精神,團結動員廣大婦女奮力建功新時代,推動我市婦女事業邁上新臺階,池州市婦女聯合會與池州廣播電視臺在池州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FM98.1)聯合推出廣播專題節目《池州女性風採》,探索融媒體時代婦女宣傳工作新途徑,開創全市婦女宣傳工作新局面。
《池州女性風採》
是一檔女性專題廣播節目,節目將涵蓋資訊、話題、訪談、熱線等多種形式。
設有婦聯之窗、悅讀人生、悅享生活、悅聽課堂四個板塊。
每周播出兩期,全年96期,每期15 -25分鐘。
周六、周日早間7:30首播,當天下午17:30重播。
第25期節目與大家分享的是
軍嫂陳青雲、葉婧的感人故事
下面,請隨小編一起聆聽……
01
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永豐村好軍嫂 陳青雲
於無聲處寫奉獻
陳青雲,28歲,2015年畢業於安徽建築大學英語系,現在是一名全職寶媽。
嫁給軍人她無怨無悔。同許多女孩子一樣,陳青雲從小就對軍營生活充滿了嚮往,心中始終埋藏著對當代軍人的欽佩和仰慕。2015年,她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為了這份軍戀,她毅然辭去自己喜愛的工作,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家鄉。家人朋友一開始都很不理解,都說嫁給軍人肯定要吃苦,但她卻覺得軍人誠實可靠,讓人覺得踏實,嫁給軍人絕不後悔,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作為軍嫂她無私奉獻。結婚之後,她體會到的不僅是幸福和浪漫,更多的是責任與奉獻。由於丈夫在西藏邊防,相隔千裡,一年之中只有短暫的時間才能回家探望。十月懷胎,她本是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因為沒有丈夫的陪伴,形單影隻,心中不免酸楚,但是她知道丈夫肩上擔負著軍人的職責。2016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照顧女兒的事也落在了她一人身上,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她獨自一人抱著哭鬧的女兒不知所措,不知有多少次獨自一人帶著體弱的孩子趕往醫院,但她從未抱怨,一人撐起了家庭的職責。
關愛家人她無微不至。2016年,本來就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婆婆突發腦溢血,這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噩耗。為了丈夫安心在部隊服役,她一人帶著年僅4個月的寶寶來回奔波,帶婆婆治療,早上帶著寶寶去縣城醫院照顧婆婆,晚上帶寶寶回老家休息,在那段時間她每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就這樣放棄,她在老家一邊照顧著年幼的寶寶,一邊照顧婆婆,幫助她恢復身體,做康復運動,給她按摩身體。2017年,自己父親查出鼻咽癌中晚期,因為母親在她年幼時已經去世,現在父親又得了癌症,一時讓她感到很難接受。但是她依然沒有放棄,帶著剛剛會咿呀學語的寶寶陪她的父親到合肥去做化療和放療,在父親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每當丈夫因為不能回家幫忙而愧疚自責時,她都在電話裡安慰丈夫安心工作。
在她的支持和鼓勵下,丈夫全身心投入到部隊工作中,出色完成部隊的各項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02
池州市中國移動通信青陽縣分公司好軍嫂 葉靖
相愛相守共成長
葉婧,33歲,青陽縣移動公司政企客戶部集團客戶經理。
愛情長跑終結果。2007年,經同學介紹,葉婧認識了正在合肥工業大學讀大一的國防生艾伏雷。畢業後,艾伏雷先是去洛陽參加入伍集訓,而後去軍校參加任職培訓,次年隨部隊遠赴西北高原執行實彈發射任務,任務結束後又接到帶新兵的任務。等他們再次見面時,已是第二年年底,當時,艾伏雷正在新兵營擔任新兵排長,當看到艾伏雷帶的新兵親切地一口一個嫂子的叫她時,葉婧既新奇又感動,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無悔付出見真情。婚後葉婧始終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艾伏雷的工作。懷孕後,丈夫因部隊有緊急任務回不來,葉婧便安慰丈夫不用擔心,告訴丈夫待他完成任務後再回家也不遲。其實那時的葉婧孕吐特別厲害,但她還堅持上班,從沒有向單位請假。大寶出生當天,她看到了焦急站在那裡等待的丈夫。但沒想到第二天部隊就組織「四會」政治教員比武,他讓丈夫安心去參加比武,不用掛念家裡。葉婧生二寶時,丈夫因在火箭軍指揮學院攻讀研究生,到二寶出生的第二天才趕回家看他們。
家庭事業雙豐收。成為一名軍嫂後,葉婧時時以軍嫂為榮,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她嚴以律己,勤奮敬業,認真做好每項工作,先後被單位授予「十佳鄉鎮營業員」、「優秀營銷能手」、「金牌營業員」等,並多次在業務技能競賽中獲獎。2018年,為了家庭,葉婧選擇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來到丈夫工作的城市,租房子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在葉婧的支持下,丈夫艾伏雷得以全身心地投入部隊工作,在基層、機關、院校多個崗位工作、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任連主官期間,他所帶連隊先後被評為先進連隊、先進基層黨組織、基層建設標兵單位;任科長期間,所帶科室被評為先進科,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個人三等功等功各1次。
講好池州女性故事
傳遞池州女性聲音
展示池州女性風採
讓我們共同傳播最美「她」故事!
原標題:《講述池州女性自己的故事(第25期)| 一起來聽聽軍嫂陳青雲、葉婧的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