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承認克裡米亞獨立 源於不承認滿洲國

2020-12-17 網易軍事

一個政治體只有獲得大多國家承認,才能被普遍認為是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這一原則始於美國不承認滿洲國建立,史稱「史汀生主義」。大部分國家雖然當時無法改變日本佔領東北的事實,但是可以不承認偽滿洲國,其只獲得德國,日本,蘇聯等極少數國家承認,成為國際黑戶。


2014年3月16日,在俄軍已經佔據全境的基礎上,克裡米亞俄裔居民開始公投,克裡米亞韃靼人大多拒絕參加公投。圖為在克裡米亞的俄軍。

不能改變克已獨立現實 仍有法律意義

隨著3月16日公投的如期舉行,近期的輿論熱點烏克蘭-克裡米亞的劇情進入全新一季:克裡米亞完成「公投」並以閃電速度加入俄羅斯,在國際社會引來一片爭議。

3月27日,聯大召開全體會議並通過決議認為克裡米亞的公投「無效」:「不能成為改變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託波爾市地位的基礎」。在表決中,美英法德等100個國家投贊成票,俄羅斯、古巴、朝鮮、委內瑞拉等11個國家反對,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烏茲別克斯坦等58個國家棄權。

在當前國際法體系中,與貫徹「大國一致原則」、「五強否決權」的安理會決議不同,全體成員國不分大小強弱「一國一票」形成的的聯大決議,既無法律效力也沒有約束力,僅僅表明了目前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克裡米亞「獨立」並「入俄」的態度。國際社會不承認「公投」的態度,並不能改變克裡米亞脫離烏克蘭獨立的現實,僅有國際法上的意義。


1931 年「九一八」後,日本違反其為「國際聯盟」會員國的義務,侵佔中國東三省並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1932年1月7日,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照會中、日兩國並發表聲明,不承認「滿洲國」。全世界只有納粹德國、義大利、蘇聯等寥寥數國承認「滿洲國」。圖為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和他的大臣及日本軍官。

美國不承認滿洲國 史稱史汀生主義

從法律角度來講,國際法只是一系列條約、國際慣例、一般法律原則的總和,並無強制約束力,尊重它,它就有效,反之亦然。「承認」是國際法的重要內容,一個政治實體是否具有「國格」,並無某個權威機構來決定,只能由國際社會中的其他國家各自決定。因此,一個政治實體只有獲得大多國家的承認,才能被普遍認為是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基於此,國際法的「不承認原則」就有著重要意義,這一原則來自於中國人很熟悉的一段往事。

1931 年「九一八」後,日本違反其為「國際聯盟」會員國的義務,侵佔中國東三省並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1932年1月7日,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照會中、日兩國並發表聲明,宣布美國不承認任何違反《國際聯盟盟約》及巴黎《非戰公約》的行為,因此不承認「滿洲國」。這被稱為「史汀生主義」。國聯於同一年通過決議,正式採納「史汀生主義」。最終,除了智利、薩爾瓦多、梵蒂岡這樣微不足道的國家外,全世界只有納粹德國、義大利、蘇聯以及日本一手扶植的汪偽政權、偽蒙政權、「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等寥寥數國或傀儡政權承認「滿洲國」。

滿洲國成國際法第一個黑戶 遭到唾棄

「滿洲國」是國際法中的第一個「黑戶」,表明了國際社會對日本以武力手段踐踏國際法、侵略他國的唾棄。戰後世界美蘇兩級對抗,紅白兩種意識形態將世界撕成了兩半,製造出一批新的「黑戶」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希特勒閃擊波蘭開始,二戰結束時,流亡倫敦的波蘭政府卻很不幸地淪為了「黑戶」。二戰剛一爆發,波蘭這個「凡爾賽的產物」就被納粹和蘇聯根據《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協定》的密約聯手滅亡,政府流亡倫敦。二戰後期,蘇聯在波蘭扶植起自己的代理人,並拒絕波蘭流亡政府回國。按照雅爾達會議的默契,西方認可了這一既成事實。二戰結束後,原在倫敦的流亡政府雖然已得不到英美等西方大國的承認,卻拒絕解散、拒絕承認蘇聯扶植的波蘭人民共和國,並繼續堅持原法統。在長期流亡歲月裡,流亡政府僅得到愛爾蘭,西班牙這兩個同為天主教國家的承認以及散布在全球的大約15萬波蘭老兵和他們後裔的效忠,成了不折不扣的「黑戶」。東歐劇變後,在新波蘭第一任民選總統華勒沙就職儀式上,最後一任流亡政府「總統」將象徵波蘭國家正統的國旗、1935年波蘭憲法原本、總統與政府印信,總統綬帶和旗幟等幾樣標誌交給華勒沙,象徵著新波蘭接過了流亡政府的法統,流亡多年的「黑戶」終於復國成功。


戰後四大國對戰敗國德國分區佔領,在此基礎上東西德先後成立。在長達20餘年的時間裡,兩德均自認自己才是德國的合法代表並競相指責對方是傀儡。直到1972年,兩德宣告「外交休兵」並建立正常外交關係。圖為柏林圍牆內外的西德市民和東德衛兵。

東西德南北韓長期對抗 最終相互承認

在東西方對抗的大格局下,除了波蘭流亡政府那種有家難回的「黑戶」外,更常見的是一個國家被兩強分治、紅白對立的新政權彼此自認正統並指責對方是「黑戶」,如東西德、南北朝鮮、南北越南。國際社會由此上演一幕幕悲喜劇。

戰後四大國對戰敗國德國分區佔領,在此基礎上東西德先後成立。在長達20餘年的時間裡,兩德均自認自己才是德國的合法代表並競相指責對方是傀儡,並各自獲得各自陣營的承認。直到1972年,兩德宣告「外交休兵」並建立正常外交關係。次年,西方大國逐漸宣布承認東德,兩德也一道加入聯合國。這標誌著戰後兩德長達二十餘年「國格」爭端正式結束,1990年,隨著東歐劇變,兩德終於統一。

南北朝鮮的「國格」爭端之路的解決則要晚的多。二戰結束後,美蘇也分區佔領了朝鮮南北兩半並各自建國。南北兩個朝鮮展開了幾十年的外交戰。直到1991年,南北兩方同時加入聯合國,兩國不再相互否定,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兩個朝鮮並存。兩個越南的解決要快得多,1954年日內瓦和會後,越南也被分為南北兩半。經十多年大規模戰爭後,南越戰敗垮臺,北越完成武力統一,並得到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南越流亡政府雖於1995年在美國成立,但從未得到像樣的國際承認,是個徹底的「黑戶」。

1948年,根據聯合國決議,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應分別獨立建國,以色列如期建立,但巴勒斯坦國卻因當地居民拒絕承認聯大決議以及阿拉伯陣營的內訌而最終未能建立。圖為早期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門的商隊和貨物。

巴勒斯坦否認聯大決策 錯失建國良機

二戰後舊殖民體系陸續崩潰,一大批新國家誕生,但在世界上很多民族混居、宗教與部落矛盾錯綜複雜的地區,國界的確定摻雜了太多殖民者到來之前就長期存在的舊恨與殖民統治製造的新仇,這又使一批去殖民化的「國家」難以得到普遍承認。

巴勒斯坦是二戰後去殖民化浪潮中的第一個「黑戶」。1948年,英國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結束,根據聯合國決議,該地區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因分別獨立建國,以色列如期建立,但巴勒斯坦國卻因當地阿拉伯居民拒絕承認聯大決議以及阿拉伯陣營的內訌而最終未能建立,阿拉伯人向以色列宣戰並戰敗,以色列和周邊的埃及、約旦趁機將聯合國規定應建立巴勒斯坦國的土地陸續瓜分。但巴勒斯坦人從未放棄建國夢想。1964年,以獨立建國為目的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1974年,聯合國接納巴解為觀察員實體,1988年,巴解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國,並得到阿拉伯世界和國際社會的陸續承認,但因為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巴勒斯坦還在為「建國夢」奮鬥。2012年第67屆聯合國大會終於給予巴勒斯坦以觀察員國地位,從「觀察員實體」到「觀察員國」,標誌著巴勒斯坦向最終「建國」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

土耳其出兵賽普勒斯建北塞 未獲承認

西撒哈拉是另一個著名的國際「黑戶」,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三國相鄰。在世界地圖上,該地區和克什米爾一樣,被標為代表地位未定的白色。西撒是前西班牙殖民地,但其三個鄰國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離西撒後,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與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發生武裝衝突。1979年,茅利塔尼亞退出爭鬥,堅持認為西撒為其領土一部分的摩洛哥與西撒解陣的衝突持續多年,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四分之三以上的領土,西撒解陣控制下的剩餘領土宣布建國,僅得到部分國家承認。1991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監督雙方停火併籌備組織全民公投以決定西撒未來地位。但由於西撒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飄忽不定的遊牧部落在熱帶沙漠上往來遷徙,很難確定其到底是西撒還是摩洛哥居民,雙方在選民資格等問題上分歧嚴重,公投至今未能舉行。目前,全世界只有47個國家承認西撒哈拉的獨立國家地位。

北賽普勒斯是非殖民時代出現的另一個黑戶。賽普勒斯本來以信奉基督教的希臘居民為主,16世紀奧斯曼帝國徵服賽普勒斯,大批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移民至此,島上希土居民的比例大致為8:2。1878年,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獲得賽普勒斯,1960年,隨著全球民族解放運動的大潮,賽普勒斯獨立建國,佔人口多數的希臘族佔有優勢,兩族矛盾逐漸激化。1974年賽普勒斯發生政變,土耳其藉機出兵賽普勒斯並佔領其北部三分之一的領土。次年,北塞的土耳其族宣布建國。北塞迄今為止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只有土耳其一國承認。聯合國多次斡旋賽普勒斯問題,但至今沒有結果。


1999年1月15日,拉查克屠殺事件曝光並被認定為米洛舍維奇及塞軍的戰爭罪行,引發西方及安理會的譴責。在3月23日的最後通牒時效過後,美國宣告終止外交努力,開始對南聯盟實施空中攻擊,南聯的回應則是大舉進軍科索沃,以更殘酷的種族淨化政策,驅逐阿裔人民離境,造成歐洲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圖為在科索沃的維和士兵。

經過三次選舉已有104國承認科索沃獨立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隨著又一個大帝國崩潰,作為帝國後遺症的症狀之一,行政意義的邊界劃分和居民實際分布情況不符,導致一批新出現的政治實體成為國際社會的新「黑戶」。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科索沃原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200萬人口中的九成是阿爾巴尼亞族。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以來,科索沃名義上雖然還屬於塞爾維亞,實則由聯合國管轄,反對科索沃獨立的俄羅斯及俄軍維和部隊也作為聯合國的一部分參與對科索沃的管轄。自從被聯合國託管以來,到2007年為止,科索沃舉行過三次議會和地方選舉。2007年第三次選舉產生的科索沃議會於2008年單方面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俄羅斯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但不少國家陸續對科索沃獨立建國表示承認。截止到去年,科索沃已獲得了104個國家的正式承認,但其還未被聯合國接納,科索沃能否最終擺脫「黑戶」身份,尚為未知數。

前蘇聯還有四大黑戶 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科索沃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聯合國框架監督下,歷時數年多次舉行地方選舉產生地方議會,並最終宣布獨立,這與克裡米亞倉促之間單方面宣布舉行的缺乏透明度的「公投」截然不同。科索沃相對透明的選舉都未能「脫黑」,前蘇聯地區幾個不那麼著名的「黑戶」就黑的更徹底了。在前蘇聯範圍內,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與喬治亞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以及亞塞拜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並稱為前蘇聯四大飛地,這四個地區作為事實獨立的政治實體,雖然彼此互相承認,也得到俄羅斯等屈指可數幾個國家的認可,但不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相關地區局勢一直緊張。


與德左共和國等這四個「黑戶」不同的是,克裡米亞在「公投」獨立後旋即宣布加入俄羅斯,俄羅斯也立即表示「笑納」,雖然國際社會並不認可,但對篤信「陸海軍是俄羅斯最忠實盟友」的俄羅斯來說,國際社會這點不疼不癢的「吆喝」還真看不在眼裡。但西方制裁下,俄羅斯本就前景不妙的經濟可能愈發下行,屆時西方的制裁能否真產生效果還未為可知。未來克裡米亞的入俄能否最終獲得國際認可,還需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國際法(沼津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從東歐到新歐洲:20年轉軌再回首 金雁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東戰爭全史  (日)田上四郎 著  解放軍出版社

《列國志 茅利塔尼亞 西撒哈拉》  作者:李廣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作者:原教旨託利黨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土耳其為何不承認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關鍵原因有三點
    俄羅斯《消息報》8日報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7日在安卡拉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時表示,土耳其並不承認克裡米亞入俄,「我再次重申,土耳其始終支持烏克蘭的獨立。土耳其沒有、也不會承認克裡米亞歸屬於俄羅斯。」
  • 85年前的今天,不承認滿洲國的日本首相犬養毅被亂槍打死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85年前的今天,1932年5月15日,不承認滿洲國的日本首相犬養毅被亂槍打死犬養毅(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日本政治家。第29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孫中山的革命密友,綽號鬼狐。
  • 蘇為讓外蒙獨立承認偽滿洲國 換取日本支持
    「克裡米亞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相繼粉墨登場。這些「國家」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即使被認為是擊落馬來西亞航空MH17號班機的主要嫌疑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軍隊」,在各國媒體上也只被稱為「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80年前,中國版圖上也出現過幾個因外國勢力入侵或幹涉而形成的偽政權。
  • 此地是中國領土,獨立後與20國建交,我國一直不承認,1945年收回
    這個時候列強趁機瓜分中國,割地、賠款、通商等等各種不平等條約接踵而來。不過在人們的努力下,我們最終還是站起來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我們國家的統一意識非常強大。有些地方即使分類很多年,還是能夠統一的。今天講一個地方,獨立後與20國建交,但是我們國家一直不承認,最後收回了。這個地方就是我國的東北。東北的獨立並不是自己選擇獨立的。而是被外國侵略的。
  • 拒承認克裡米亞歸屬,土耳其怒懟俄羅斯,國內反俄情緒非常強烈
    來自克裡米亞地區的參議員,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成員謝爾蓋·謝科夫說,對克裡米亞人最重要的認可是來自俄羅斯的認可和支持。「我們對土耳其外交部長的這一聲明並不感到驚訝。我們不需要他們的認可,也不需要特別注意。克裡米亞人對國際社會其他國家承認不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克裡米亞已成為俄羅斯聯邦不可或缺的自然組成部分。
  • 土耳其宣布支持烏克蘭,不承認克裡米亞被吞併,俄羅斯:註定失敗
    關於克裡米亞半島的局勢,土耳其國防部部長強調說,土耳其尚未承認也不會承認對克裡米亞的吞併。烏克蘭國防部負責人感謝安卡拉在支持其國家完整方面的原則立場。
  • 1946年美國竟抗議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6年美國抗議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美國得知這一消息後向國民政府提出了抗議。美國認為1945年2月在雅爾達會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讓步是指:美國要求國民政府保持外蒙古的現狀,但要求國民政府保留對外蒙古地區的宗主權。
  • 克裡米亞宣布獨立進入「莫斯科時間」
    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投票選擇加入俄羅斯克裡米亞的全民公投在此前就被認為是沒有懸念,昨日的結果證實了各方的預測。克裡米亞議會17日做出決定,克裡米亞最高議會更名為「國家議會」,克裡米亞將於3月30日起使用莫斯科時間。
  • 塞爾維亞稱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一臉怒容聯合國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22日發布「參考意見書」,認為科索沃2008年宣布獨立不違反任何可適用的國際法規則。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表示,塞爾維亞絕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塞將尋求「折中方案」發布意見書前,國際法院一名發言人說,這份「參考意見書」並非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終裁定書,聯合國和相關各方仍可自行決定如何處理與科索沃的關係。塔迪奇指出:「塞爾維亞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的獨立,為此塞爾維亞政府將考慮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 黑山帶走海岸線,塞爾維亞都承認其獨立,為何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昔日的加盟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奇頓紛紛獨立,前南斯拉夫主體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2006年,有著出海口的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經過公投,以微弱的優勢也宣布獨立。此舉意味著,塞爾維亞將徹底失去出海口,可謂影響巨大。然而,即便這樣,塞爾維亞也並沒有刻意挽留黑山。相反,兩國仍然保持著親密的往來關係。
  • 蘋果「承認」克裡米亞屬於俄羅斯?英媒:僅對俄境內用戶有效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殷新宇】俄羅斯國家杜馬27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蘋果公司目前已將其應用程式「地圖」和「天氣」裡出現的克裡米亞顯示為俄羅斯領土。俄國家杜馬安全和反腐委員會主席瓦西裡·皮斯卡列夫表示:「蘋果遵守了俄羅斯憲法,所有錯誤已被清除。」
  • 「美國可能承認臺灣獨立」?別急……
    綠媒炒作美前官員稱「美國可能承認獨立的臺灣」,臺網民:那人另一句話才是重點。美前外交官稱「美國可能承認『獨立的臺灣』」,臺灣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16日在一則報導的標題和首段強調了這樣一個信息。Tkacik)日前宣稱,美國「有可能的是在外交上正式承認一個『獨立的臺灣』,或者是『臺灣共和國』。」不過,據報導,譚慎格實際上也提到,如果美國真的要承認「獨立的臺灣」,沒有一場戰爭,或是非和平的方式,那幾乎不可能發生。
  • 「承認」克裡米亞屬於俄?蘋果回應
    【文/觀察者網 白紫文】根據美國《財富》雜誌12月2日報導,蘋果公司由於在俄羅斯地區的蘋果天氣和地圖app上將克裡米亞劃歸為俄羅斯領土而被美國和烏克蘭方面非議,對此蘋果發表公開聲明稱,其在俄羅斯更新的地圖上修改克裡米亞邊界的決定是遵從俄羅斯當地的法律
  • 科索沃獨立始末,中俄不點頭,113國承認也沒用,無法進入聯合國
    宣布獨立的科索沃,為何難以獲得承認及至2008年,在聯合國的長期代管之後,科索沃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政府對此拒不承認,並發出警告,如果有國家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將會降低和這個國家的外交級別。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承認科索沃獨立地位的有一百多個國家,還有如俄羅斯以及我國等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地位的國家有九十多個。由於我國與俄羅斯的反對,科索沃即便已經獲得大多數國家的承認,甚至2016年都已經能夠去參加奧運會了,但是他依然無法以獨立國家的身份進入聯合國。
  • 大國博弈:很多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近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一段講話在網上火了一場,起因是美眾議院會議討論對塞爾維亞施壓,要求其疏遠與中俄的關係,並強迫其承認科索沃獨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一直強迫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地位。 當時的南聯盟總理米洛舍維奇有句名言——「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無論是為歷史原因還是為民族情感,塞爾維亞絕不會放棄科索沃,誰丟掉科索沃,誰將成為塞爾維亞的千古罪人。」
  • 西亞有一悽涼小國,悲劇源於蘇聯出賣,已實質獨立卻不被世界承認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近期曾為大家介紹了許多海外國家,引發了讀者熱議。事實上,當今世界雖然整體和平穩定,但仍存在局部動蕩的情況,一些國家和地區更是為了獨立與否而來回拉扯,鬧騰不止。
  • 這個在中國內部建立的國家,竟有23個國家承認,成了中國的恥辱
    但是歷來政治博弈的背後都有著利益的交換,人人都是追逐利益的,沒有利益的交換,建交就完全沒有了意義,承認不承認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必要。 ,所以這個不被中國人所承認的偽政權也迫切需要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如此一來日本政府才能光明正大的牟取利益,用這些利益來維持以後一系列軍事活動所需的物資。
  • 俄羅斯為何至今不承認科索沃?承認後果很危險,俄羅斯有自己戰略
    有人會說了,科索沃現在不是獨立了嗎,而且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承認,為什麼還是「火藥桶」呢?其實科索沃雖然獨立,但並不被聯合國承認,因為塞爾維亞不承認。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的文化起源地,與塞爾維亞組成部分,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美國人挑撥下,科索沃的阿族人與塞族人有了矛盾,起了戰爭,而且科索沃以阿族人居多,於是被美國扶持獨立。
  • 當年都誰承認了偽滿洲國?23個國家含蘇聯泰國
    「克裡米亞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相繼粉墨登場。這些「國家」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即使被認為是擊落馬來西亞航空MH17號班機的主要嫌疑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軍隊」,在各國媒體上也只被稱為「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 80年前,中國版圖上也出現過幾個因外國勢力入侵或幹涉而形成的偽政權。
  • 臺灣承認外蒙古為獨立國家
    臺灣承認外蒙古為獨立國家 2002年02月27日 13:5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消息 臺灣「行政院」元月底修正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國家,臺灣50餘年的「外交」政策將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