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級的品質、獨特新穎的獨家視角。
重在弘揚中國文化五千年之精華。
對,你沒看錯,這就是今天要為大家聊聊的紀錄片《中國》。
這次芒果臺真的是擔當重任,而且極其的出彩 ,穩了!!!
說實話,一直以娛樂至上的芒果臺搞起嚴肅文學,一樣也能做到這般的登峰造極。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本片製作歷時長達五年,集結的班底更是堪稱夢幻。
製片、導演、撰稿等都是來自曾經一手打造《河西走廊》、《重生》的華語紀錄片的翹楚,伯璟文化。
而該片的畫面則是由曾跟馮小剛、曹保平有過多次合作的羅攀親自掌鏡。
配樂則是來自王家衛的御用日本著名的音樂家梅林茂。
有了這樣的「豪華團隊」,《中國》一經播出就迅速佔領了口碑的高地,豆瓣評分8.6。
開篇隨著一扇印有「中國」二字的朱紅大門緩緩開啟,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國」逐漸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紀錄片《中國》以孔子和老子的會面為開篇、兩人背後的「道」與「儒」兩大中國的著名思想的碰撞為原點。
在動蕩不已的春秋末年,孔子對老子講述了自己對禮制分明、倫理規範的周公時代的傾心嚮往,希望可以拯救正在逐漸崩塌的社會秩序。
而老子則主張道法自然,就是人要順應自然規律做事,不妄為、不強求。
二人觀點顯然是截然不同。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具象徵意味的一次思想的交匯與碰撞。
在拜訪老子之前和辭別老子之後,孔子的想法一直都沒有改變過,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要想方設法去向眾國呼喚並呼籲恢復周禮。
於是,56歲的孔子與弟子們開始周遊列國,四處宣揚行仁愛、復周禮、施仁政。
但當時的諸侯國紛爭群起,割據一方,攻伐不斷,個個都想稱雄稱霸。
君王們只關心如何成為下一任霸主,禮制仁愛顯然無法幫助他們立時開疆擴土,成就霸業。
於是他們一行人的前行甚是艱難,隨後就是四處碰壁,在當時吃了不少苦頭。
他們的腳下似乎沒有明確的方向,但是他們的心中卻有一致的方向在指引著他們前行。
孔子,他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用一種近乎於固執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主創團隊同樣也是一群理想主義的人。
他們要用自己固執的態度來實現他們自己心中的理想。
要用一部簡單的紀錄片來展現中國浩大的歷史,可能100集、500集都講述不完的。
但導演卻聚焦歷史節點的關鍵性人物,以時間為順序,從他們個體的視角來逐一的映照出歷史的變化和變遷。
上線的 第一季只有短短的12集,故事線則是從春秋時代延伸至盛世大唐。
從先前的百家爭鳴,到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開元盛世。
在當下浮躁輕佻、娛樂至死的快消費文化洪水中,它以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姿態扛起了歷史的重擔。
不同於以往紀錄片都習慣用男聲作為旁白的模式,紀錄片《中國》則首次嘗試用女聲對白來表達出歷史的厚重感。
此次演員周濤的加盟,更是給該片的旁白增色了不少。
本劇的文本用詞考究、文字優雅、娓娓道來、蘊涵豐富又通俗易懂。
紀錄片《中國》會對照畫面來重新考量旁白文本的結構和節奏方面的把握。
在畫面的呈現上,和其他強調劇情和表演的紀錄片不同,本片更重要的是強調場景的運用和氣氛的調節,
本片畫面的構建遵循著傳統的美學風格,通過簡單的布景和對稱的結構來營造本片的意境,大氣中又帶著中式留白,審美堪稱高級。
羅攀呢,則在構圖、光影上都追求電影級質感的畫面,呈現出電影般的視覺效果。
通篇則是充分利用慢鏡頭來表現豐富情感的影像,以至於營造出滿滿的儀式感和故事感。
色彩則更像是一段區分時代的斑斕巨宏畫卷。
先秦時期的畫面,主要以黑棚拍攝為主,配合簡單的布光,以此來凸顯出歷史的厚重感和莊嚴感。
而到了盛唐時期,則會出現豐富的色彩,於是整個畫面就變得更加明亮、鮮豔,更加能貼合唐代的包容萬千的歷史態度。
作為唯一延續至今的古代文明,與其說中國是一個政治實體,不如說是一個人類的文明實體。
而紀錄片《中國》則恰巧就在探討這樣的一個話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過怎樣的路,又要朝哪裡去」。
通過影像,我們不僅看到了歷史的壯闊與中華民族的驕傲,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此來砥礪我們更加堅實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