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12月5日,《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全文2萬多字,信息量巨大。
作為一份影響1億山東人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工作生活的綱領性文件,裡面提出了哪些硬核舉措?如何讀懂未來山東發展藍圖?觀政梳理了建議稿的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 布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由大到強、建設強省,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重要指示要求,也是全省人民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目標,如何實現?建議稿為我們指引了明確的方向和路徑。
聚焦「如何走在前列」「什麼是強省」,從九個方面描繪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遠景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在綜合實力、發展質效、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生態建設、治理效能、民生改善等七個方面走在前列的發展目標;
聚焦「強什麼」,提出在科教強省、文化強省、健康強省、現代農業強省、先進位造業強省、海洋強省、數字強省、新能源新材料強省、交通強省建設上實現重大突破;
聚焦「怎麼強」,提出了鄉村振興、對外開放、經略海洋等12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思路清晰,任務部署明確,是「十四五」時期山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具體抓手,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強省建設的鮮明標誌。
關鍵詞 融入
對於山東而言,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山東各種積極因素加速集聚。
山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產業門類齊全,市場空間廣闊。從區位上看,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毗鄰日韓、陸海統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又拓展了發展空間,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等重大平臺加快建設,戰略疊加優勢凸顯,山東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大作為。
如何在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建議稿提到,山東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對山東而言,這些表述蘊含了對城市能級新的更高要求。
建議稿提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通各類要素循環堵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國內國際互聯互通大通道,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關鍵詞 擔當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作為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東經濟實力強、產業基礎好、集聚人口多、發展潛力大,南北連接京津冀、長三角兩大世界級城市群,東西貫通黃河流域廣闊腹地,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
必須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是山東必須堅決扛起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歷史機遇。
主動服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奮力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龍頭、動能轉換的龍頭、改革創新的龍頭、對外開放的龍頭和發展質效高、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全面提升城市群整體競爭力、輻射引領力。
建議稿從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提出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區域創新發展動力,全面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
同時,就加強黃河下遊生態保護,推進黃河流域產業協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與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共建黃河科創大走廊、黃河現代產業合作示範帶等作出安排,這有利於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山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