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劇《在一起》發布了預告片,這一年正是張嘉譯知天命之年。
從小在西安長大的張嘉譯,進入演藝圈後非常敬業。據說,如果對自己的表演不滿意,他會嚮導演提出重新拍攝,說起20年的演繹生存之道,就是兩個字「認真」。
在熒幕上塑造無數可愛大叔形象後,自身的實力功底和對角色的精準把握,逐漸被觀眾認可和喜愛。
隨著《在一起》預告片發布,這位大叔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把自己名字當中的「譯」改為了「益」。熟悉並喜愛他的人們一下子就把這個字同他的身體狀況聯繫到了一起,認為是「延年益壽」的含義。
益,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器皿中的水滿溢而流出,本義為充滿而向外流,後表示增益。
但是50歲的張嘉譯真實的想法是老當益壯,無論是在身體健康上,還是在演藝事業上。
當年張嘉譯的演技爆發,電視劇《蝸居》爆紅時,正是39歲的年華。有人評價張嘉譯「大器晚成」,他卻不以為然。在他39年的生命歷程當中,經歷了諸多的不順和坎坷,如今卻成為他演藝各種角色時豐厚的生活底蘊,因為他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比年輕的時候更全面深刻。
因為患有強直性脊椎嚴,張嘉譯無論在角色或是在生活中走路的步態與普通人不太一樣,在這不一樣背後,是他對演藝事業的堅持和熱愛。
張嘉譯最清楚自己在忍受著什麼,他說,「每天拍戲的時候,自己都要比別人早起,因為每天晚上睡覺之後,背都僵硬的,要拿熱水從頭開始衝。」
角色中的張嘉譯穩重成熟,現實中的張嘉譯靠實力打拼,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步走來,他身上特有的執著讓他即使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也一直在堅持。行走的姿態好像展示著對困難的不屈和挑戰,也成為他特有的屏幕標誌性動作。
許多年來,張嘉益穩定輸出著電影電視作品,屏幕形象刻畫愈發成熟老道,觀眾評價說:他有一種令觀眾不自覺踏實下來的安全感,當然,也是眾多媽媽們心目中的「男神」。
祝願改名後的張嘉益,正如名字的象徵意義那樣:
老當益壯,演藝事業進入新的時期,多輸出一些好作品,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的角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