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漁船被撞後沉沒過程
奉化漁船撞擊岱山漁船的地點在143漁區 岱山籍漁民,習慣在143、152、1591、1952海區作業,這也是和奉化漁民發生磨擦最多的地方。 高薇 製圖 |
日前,兩艘舟山漁船在黃海海域作業時,遭到寧波奉化船老大的蓄意撞擊,導致兩船一沉一傷。記者調查發現,事發海域靠近中韓交界處,魚類資源豐富,由於作業海區重疊,岱山與奉化兩地漁船捕魚矛盾由來已久。
目前,(浙江)省邊防總隊正在辦理此案。省裡高度關注,昨天下午召開協調會,督促依法處理這起案件。
被撞20分鐘直至沉沒被撞沉的浙象漁23063船的岱山船老大林依軍回憶說,10月22日天剛剛亮的時候(早上5點),他和17個船員還在睡覺,奉化船就撞了過來。
對方一共撞擊了4次,左右機艙各一次,中艙一次,船頭一次。每次,都是開足了馬力。看到船體進水,要沉,18個船員從船尾躲到船頭,跪倒求饒,說要錢要漁具都給,但對方還是不依不饒。
不光撞,還扔燃燒瓶,阻止其他岱山漁船前來救援。整個過程持續了20分鐘。撞的過程中,還用力頂,想把船頂翻。對方的船員戴著頭盔,船頭裝上了開冰山的「尖刀」,無論船體還是馬力,都比自己的船要大。
現場有二三十艘奉化籍漁船在圍堵,看到快沉了,才散去。岱山的救援船才敢逐漸靠攏,把林依軍等18人接到自己船上。至今,受害船隻船員驚魂未定。
跟林依軍同時被撞的,還有舟山船老大柴巨倫的浙定漁15161船。當時,他的船上有17個船員,所幸逃得快,沒有沉,如今船已修好,重新出海了。
林依軍說,他的船長53.8米,寬7.2米。按照行業標準,6.8米寬的漁船就是大船了。憑藉多年的積蓄,親友借錢,以及銀行貸款,他在2008年從象山買回了這艘漁船,耗資600萬元。捕魚十多年來,林依軍總算是擁有大船了。在漁區,漁民們辛苦賺錢,能擁有一艘屬於自己的船是夢想,有了小船,又向大船奮鬥。真正的漁民,都是幾十個人拼股,造一艘大船,然後自己既當老闆,又出海。而那些有錢的老闆,是不出海的,一個人就控制了許多艘漁船,連船長都是僱來的。林依軍是一個人一條船。船上有14頂網,每天潮漲潮落,收網4次,半個月返航一次,把海鮮運回岸上賣掉。剛休漁結束的時候,第一趟能賺百萬元,最差的也有30多萬元。上半年到現在出海共9次,離過年還能出海5次,一年總共能賺500多萬元,發財夢才剛剛起航,就被摧毀了。沒船捕魚了,但貸款還得還。船員難招,他還得給17個船員發工資,下半年工資最起碼90萬元。
「紅線」附近的漁民生存狀態林依軍說,當時沒潮水,沒有作業,他的船是小錨拋在那裡,人員都在休息,結果還是被對方惡意撞沉。回頭想想,是自己沒交「保護費」。
出事的海域位於黃海魚類資源豐富的區域,是漁民捕魚的好場所,奉化和岱山兩地的漁船也特別多,常年在這裡捕魚,經常產生摩擦。
在船載衛星地圖上,這裡顯示一根紅線,即中韓交界水域,中國漁船未經韓國允許,嚴禁穿越紅線去韓國水域捕魚。
韓國對每艘漁船每年的捕撈量是有規定的,完成數量了,漁民就開始休息了。而中國漁船是個體戶,都喜歡拼命捕撈。韓國一側的水域魚類資源要比中國一側的多。因此,在143漁場的紅線附近,密密麻麻都是中國漁船,奉化船隻特別多。
林依軍的漁船,是大型帆張網,每張網的長度達600米,大錨固定後,網就跟隨潮水轉了起來,潮水把魚逼進網裡,每6個小時收一次網。
1海裡(1.852公裡),只能放3張網,而他的船有14張網。幾百海裡的紅線,只能容納幾十艘大船撒網,不超過100艘船。而一個岱山縣大衢島,有證照的漁船就有800多艘。林依軍所在的田塗村,在143漁場,就有130多艘漁船。
專業人士說,岱山和奉化兩地一直有不少漁民在143海區作業,主要作業方式為帆張網和拖網兩種。由於兩地船隻作業海域基本重疊,雙方一直遵循「先入為主」的規則,也就是誰先到漁場誰先下網生產。
但是帆張網作業有很強的排他性,在生產效益好的海域,雙方均有佔地需求,經常為爭搶作業場地發生摩擦,矛盾積累已久。
這個說法,得到了舟山海洋與漁業局的證實。
有老闆在岸上遙控船老大「他們總共出動了30多艘船,把我們圍起來,我們逃命都來不及,沒時間去呼叫高頻,更沒時間報警。
「何況,海警也沒法儘快趕到。」林依軍說,這些地方都能看到韓國的山峰了,距離舟山本島約400公裡,浙江邊防、漁監的船,很少開去。他的船,也要20個小時左右才能返航。
「兩艘直接來撞我們的船,分別是閩福鼎漁01955船和閩福鼎漁01986號。他們的老闆都是奉化人。他們的船員戴著頭盔,朝我們扔燃燒彈,撞了還會盯著你的船,聽說對方是1560馬力的船,比我們大,直到把你頂翻,海水進入,讓你沒命。」
當時的情況緊急到什麼程度?林依軍說,要逃命,放在船上保險箱裡的15萬元錢,都沒有機會拿出來。「船沉了,萬一我們18個人都掉海裡了,淹死了,怎麼辦呢?」
舟山漁民說,在那裡收「保護費」的,基本上都是寧波奉化人。「有些奉化船老大都不幹活的,自己不下海,只在岸上遙控。船上的老大是他僱來的,會聽他的話。
奉化桐照村在這個漁場只有40餘艘大型帆張船,雖然數量要少於岱山,但一直處於強勢地位,岱山漁船則處於劣勢地位。一幫奉化老闆在這裡收保護費,交了錢才可以進場捕撈,否則就要驅趕你、撞你。
浙象漁23063船老大林依軍說,去年他就被通知要向奉化的船老大繳納保護費,按照行情,小船每次交一兩萬元,大船要交三四萬元。如此算來,他每年要交五六十萬元。交了錢,也不準對外講。船老大們,有苦只能往肚子裡吞,怕被報復。
肇事船來自「中國第一漁村」 村幹部稱已經做好賠錢準備衝突的另一方是寧波奉化市蓴湖鎮桐照村。
這個村位於奉化市東南,象山港北岸,三面環海,經濟發達,造船、捕魚歷史悠久,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第一漁村」稱號。
村支書林國鏘是寧波市人大代表。對這起撞船事件,他認為吵架終歸是雙方都有問題,從表面上看,桐照村是打贏了,實際上岱山田塗村組織得早。但他承認沒有這方面的證據。
「我們不迴避撞沉了對方的船,已在做賠償的準備工作,等損失評估出來了,就賠錢給他們。」林國鏘說,他們也在配合海警做好刑事案件的調查工作。
當地村民說肇事船老大口碑不好肇事船老大之一的李建輝,是閩福鼎漁01955船的老大。
當地村民說,這艘船是他一個人的,剛從福建買回來,9月15日才出海,尺寸不符規範,可能還沒有去漁業部門辦證。
40多歲的李建輝,有家有孩子,捕魚十多年了。當地人對他的評價不太好,認為他「霸道,經常打人」。
桐照村有大小500多艘船,編成了21個中隊,李建輝是一個中隊長,帶領了20多艘漁船。
村民說,在奉化市海洋與漁業局,也知道李建輝這個人。他沒證也敢去作業。這次出事後,他去公安做了筆錄。
對於賠錢,這被認為「沒事的」。「他們撞之前,就已經把錢準備好了。參加的船,都已經把錢給他了。」有村幹部說。
多出來的那麼多外地牌照漁船 是哪裡冒出來的?董標兵說,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生效後,大量中國漁船進入允許的水域作業,導致船多魚少。近海的魚捕撈完了,邊界上的魚多,大量漁船都往邊界跑。這樣一來,就會出現搶地盤的情況。
經濟發展了,漁船越造越多,也越造越大,作業半徑越來越大,從傳統的家門口作業方式,變成了跨區域捕撈。外來船隻也可以自由進入其他海域捕撈,於是也就容易引發案件。
漁業資源衰竭,雖然限制馬力指標,各地進行分配,但捕魚的船隻並沒有根本性減少。
船隻買賣放開後,有些漁區產業發展不同,船隻轉賣。大量外來船隻湧入浙江。比如,這次肇事船掛的都是福建牌照,老闆是奉化人。在現場,還看到許多江蘇如東牌照的漁船,老闆也是寧波人。
寧波的經濟條件比舟山好,所以購買大船的能力也就強。他們原先的馬力指標用完了,便開始跨省買船,但上面分配給奉化的馬力指標並沒有增加,多出來的那麼多外地船是如何辦理落戶手續的?董標兵說,這個問題讓他感到納悶,也值得漁業主管部門深思。
個別地方成立的漁業協會 僱用一些漁運船「維持秩序」個別省市、地區甚至村,在霸佔漁場,參與船隻在向群體化發展。
「浙江有些地縣市的漁民,自發成立了漁業協會,這樣的協會剛開始是救助漁民,相當於漁業保險互助。後來,有的異化為搶奪漁業資源的地方幫派。」董標兵說,船多的欺負船少的,船大的欺負船小的,時有發生。
「入這個協會,要交錢,手上能調動的資金就很大。捕魚有季節性,為了多賺錢,搶奪好的漁業資源,一幫人僱用一些漁運船來『維持秩序』。」董標兵說,漁運船大,馬力大,實際上是在「看場子」。
「他們驅趕其他船隻,甚至去撞人家的船,保護一個村或者一個鄉的漁民。即便是撞死了人,也集體賠付。這樣的協會,是非法的,在放縱違法犯罪。」董標兵說,死人傷人事件,都是這個協會在出錢,雖然是自發成立的協會,但總有人在牽頭,應該打擊這種嚴重破壞漁場生產秩序的違法行為。
「有的縣市的船隻,不光岱山、嵊泗的漁船怕他們,就連象山的船隻也怕被他們撞。」董標兵說,漁船是個人的,很容易受到個人利益驅動,迫使這樣強勢對待弱勢,以強欺弱,這次是雙方矛盾沉澱多年的集中爆發。
漁民都是粗嗓門 態度不好就動手董標兵說,漁民常年在海上漂,一口風一口水,用生命換來的財富,都是粗嗓門。法制觀念淡薄,喜歡逞強、逞勇,頭腦發熱,對自己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知之甚少,一時衝動就會把其他船隻幹掉。
「你不信,你去問他們,這次撞船,他們是否意識到這是違法犯罪?包括漁村的村幹部。他們會認為賠錢了事。」董標兵說。
他說,現在漁船都是跨區域作業,舟山漁業部門又管不了寧波的船,這種矛盾就比較難調和,你讓誰不捕,誰先捕,沒法劃分。因此,海上發生的扣人、扣物案件,時有發生。因為網距糾紛、漁船碰撞等問題,態度不好就要動手。
「漁船在呈家族化發展,個別省市個別區的漁民霸佔漁場,利用船隻大、馬力大,船員多的優勢,自我劃定漁場,以故意威脅、撞船等方式,不讓勢單力薄的漁船進入,獨霸一方。」在董標兵看來,漁民文化素質不高,容易從眾,集體去撞別人,膽子也就特別大,這個案子就有標本意義。
浙江省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郭文標,救助過不少漁民。
他說,爭漁場的事,不光舟山嵊泗、寧波奉化有,台州溫嶺松門、玉環也很多。「這個風氣越來越厲害,有些流織網放下去兩三個小時就該收起來的,大家好輪流作業,但他三五天才去拉一次,偏不給你機會。」
「海上分不清誰對誰錯,靠實力和關係,漁業部門管不過來,也沒有證據。海上不像陸地有那麼多目擊者和監控,容易找到證據。有人僱十多二十條船,」專門用石頭打砸其他小船,郭文標說。
最新進展 省邊防總隊已基本查清這起案件回頭來看,岱山漁民早在9月就將信訪函送到了省裡多個部門。
信訪函反映的是部分奉化籍漁民長期拉幫結派霸佔漁場。以奉化桐照村人林松傑、李建輝為首的還特地建造了兩艘漁運船,對不服者採取驅趕、故意損壞作業網具、撞船等手法,強制他船離開。
發生在舟山和寧波之間的這場漁船碰撞事件,主管部門是如何看待的?
記者就此採訪了舟山市海事辦主任董標兵,他是舟山處理漁事糾紛的負責人。
採訪當天,他剛坐船從岱山的漁村調查此事回來。
他說,大海雖大,但有魚的地方太少,大家都想去魚多的地方捕魚,根源是漁場太小,漁船太多,於是引發了激烈衝突。
信訪函有多名岱山船老大的籤名。
董標兵說,今年10月,舟山漁業部門還專門奔赴奉化、臨海、象山等地,和對方的漁業部門進行了接洽,希望各地漁民和平共處。
多名漁政人員都認為,從案件剖析來看,工作中應該衝破以往的守舊模式,在捕魚的特定時間、區域性漁場,應該及時遏制可能發生的衝突,應該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海洋那麼大,不可能等到出事了,警察才出動。
事實上,目前漁監、邊防都有巡邏船駐紮在出事的漁場,無論是岱山漁民,還是奉化漁民,都在拋錨等待處理結果,誰也不敢先撒第一網。「基本上還是對峙局面,如果沒有人坐牢,或者判了緩刑,衝突還會升級。」漁業部門擔憂。
昨天下午,由省政法委綜治辦牽頭的有關這起衝突的協調會議在杭州召開。
省綜治辦召集了寧波和舟山兩個地市的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各地海洋漁業局、省邊防總隊等部門開了協調會,商量如何處理這起事件。省邊防總隊作為海上警察,已基本查清了這起案件,責任認定後,近期將對外通報。
省綜治會的協調會議上,有關領導督促相關部門要嚴格依法辦案,以維護漁場安全生產秩序。 (新華網浙江頻道/都市快報 孫自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