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25日訊 記者從福建省旅遊宣傳中心了解到,如今的永泰縣革命老區基點村,放眼望去,嶄新的農舍樓院鱗次櫛比,道路四通八達。文化廣場、村民服務站、群眾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電商等對於村民來說,也不算是新鮮事了。永泰縣革命老區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迎來發展機遇,舊貌換新顏。
改革開放 迎來發展機遇
永泰縣擁有28個革命老區基點村,據楊愛成介紹,這28個革命老區基點村多分布在邊遠貧困山區,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這些地方的人居環境、村民生活品質還未見大的改觀。
「直到改革開放,才使得永泰縣革命老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永泰縣老區促進會會長楊愛成說,得益於國家、省、市的各類優惠政策,勤勞智慧的老區人民以美麗鄉村建設和幸福家園工程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經濟結構,並在精準扶貧和科技示範項目的引領下,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現在,永泰縣革命老區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近兩年,永泰縣民政部門還爭取到省、市老區扶建資金共計230多萬元。重點推進了盤谷、塘前、嶺路、洑口、梧桐、清涼、赤錫、紅星等鄉鎮10多個革命老區基點村的開發,包括水利設施、道路交通、飲水亮化工程等。另外,還對油茶種植、毛竹壟復、果蔬食用菌栽培和茶園開發等項目進行扶持。「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我們老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現在我們生活得舒心、愜意,十分感恩。」家住盤谷鄉的村民激動地說道。
全域旅遊 開發「紅色」資源
永泰縣革命老區這片「紅土地」,擁有豐富的綠色資源。這些年來,藉助永泰全域旅遊的區位優勢,永泰縣大力發展富有革命老區特色的休閒旅遊和鄉村旅遊。「把紅色資源和綠色資源進行整合,打造集山水、田園、紅色人文景點為一體的旅遊景觀帶。讓遊客在綠水青山間享受天然『氧吧』。」楊愛成說。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永泰縣十分注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永泰縣每一處革命遺址、遺蹟,甚至每一個紅色旅遊景點,都能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宣傳陣地,並能在這些地方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楊愛成表示,可以通過挖掘紅色資源來助推革命老區的可持續發展。閩中新四軍發源地之一的青龍瀑布紅軍洞布展面積達300多平方米,永泰縣塘前鄉官烈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館佔地3000平方米,此外還有赤水村閩中特委聯絡站舊址和鳳落村革命史陳列室……
目前,永泰縣大多數鄉鎮革命老區在所在村的村部開闢了紅色文化展區、展館或陳列室,還以開辦紅色講壇、設立紅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傳揚英烈光榮事跡,打造鄉村發展新亮點。
(伍策 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