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今年各行各業經濟都不景氣,卻還是擋不住國人出國旅遊的興致。
近日,日媒發布了一則視頻,總結2018年赴日遊客中最不文明的遊客,結果中國人首當其衝。
緊隨其後的是韓國和俄羅斯遊客。
首先,這個結果得從我們龐大的赴日遊客總數說起。
2018年日本接待遊客總數共有3000萬次,其中約有778萬人次來自中國,佔總遊客數的30%。
據統計,
中國遊客每年帶給日本的旅行消費額約為1058.5億人民幣。(是人民幣,不是日元)
甚至遠遠超過了東京奧運會的預算。
在給當地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這些遊客們也沒閒著。
據日媒報導,不少中國遊客「酷愛」在竹林裡刻字,如「XXX到此一遊」等。
許多竹子都沒能逃過一劫,身上到處都是中國字。
很多遊客喜歡站在道路中間拍照,導致汽車不能正常通行,進而造成交通堵塞。
世界文化遺產湧泉池也「難逃厄運」,大量中國旅客「殺進來」,在池裡涮洗衣物。
有一對中國父子被拍到撿拾火山熔巖。
在日本這是破壞自然的違法活動。
另外,還有人無視規定,酒後攀登富士山。
不僅如此,更有家長帶著孩子在街頭隨地大小便,完全無視周圍來來往往的行人。
有些遊客喜歡往水池裡扔硬幣,給景區造成了很大的清潔壓力。
節目組還將該景區五年前的池水質量和今年的池水拿來做了對比。
認為是遊客亂扔硬幣的行為對水質和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還有的遊客居然旁若無人地走進當地人家中四處閒逛並拍照。
而且是在別人門口用中文寫的清清楚楚「禁止進入」的情況下。
除了在景區裡不遵守規則之外,許多中國遊客在當地的海鮮市場照樣我行我素。
徒手拿起市場上的海鮮,拍完照之後也不買。
用手摸來摸去最後又放回去。
無視別人是在做生意。
面對這樣不光彩的新聞,小編本以為網絡上的評論會分成兩派。
結果卻出人意料,幾乎所有網民都欣然接受了這個結果。
雖然不能說「主動認領」,但是評論呈一邊倒的趨勢也是令人意外。
網友們紛紛表示,國人的素質低下,出門旅遊丟人也不是一天兩天,拿到這個排名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圖源:微博)
網友們這麼說也不難理解。
用「中國遊客」四個字作為關鍵字在谷歌上搜出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負面新聞。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有關中國遊客的也都是這樣的畫風。
2007年11月,一群中國遊客在紐約華爾街不顧他人的目光,「爭相騎牛」。
2013年5月,年僅15歲的中國孩子在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埃及神廟刻上「到此一遊」。
(圖源:新浪)
2018年6月,兩名中國女遊客在馬來西亞清真寺前拍攝「熱舞」視頻被罰款遣返,並導致第二天清真寺閉門謝客。
(圖源:鳳凰旅遊)
如果說上面這些新聞都是因為不懂別的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鬧的笑話,那麼下面這一條就是單純的沒有素質。
今年十一黃金周,南昌動物園裡,一名男性遊客用爆米花餵了一次河馬之後,直接將整個包裝袋丟進河馬嘴裡。
遊客不但沒有一個人制止,反而笑聲一片,眼睜睜地看著河馬將塑膠袋連帶爆米花囫圇入。
然而日媒做出類似的批評外國遊客不文明的行為也不是第一次。
在今年2月份,日媒曾評出亞洲素質最差的外國遊客是韓國。
日本媒體指責韓國人素質低下的說法讓韓國炸了鍋,日本稱韓國遊客在日本不尊重當地禮儀禮節,對當地人態度傲慢等。
而最大的陋習是無視他人,經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類似遊客佔了二成以上。
消息一出,韓國國內立刻炸了鍋。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不是我,別瞎說啊,這個鍋我們不背!」
韓國媒體也站出來表示,一定是日本搞錯了。
他們還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當然也不是韓國人有意而為,而是出於無奈。
特別高聲喧譁一事,我們都知道韓國曾廢棄漢字推廣韓語。
但韓語的不成熟導致很多韓國人在表達的時候,根本就不能表達清楚自已的意思。
久而久之他們只能藉助於手勢乃至於高嗓門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韓國媒體這麼說是以為全世界都不看韓劇的嗎?
儘管沒看過幾部韓劇,小編一提起韓劇腦海裡也全是一個個白白淨淨的主人公下一秒就開始撕心裂肺咆哮的畫面。
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他們怒吼的點在哪裡。
然而這一次,他們否認的方式也很特別- 把鍋推給中國人。
因為此前中國遊客去到韓國到處充斥的都是漢語的聲音,而自從去年開始,中國遊客的減少,這種喧譁已經明顯少了。
但是令韓國媒體沒想到的是,日本並不是空口無憑,而是立即用事實打臉韓國。
前不久,日本公布了一份用嗓音測定儀測式不同國家遊客的嗓音高低的數據,測試地點主要集中在東京新宿歌舞技町。
數據顯示中國遊客在日本說話的音量平均為100分貝,次於日本群體的120分貝。而且最終「冠軍」還是被韓國人的135分貝所奪取。
面對這樣有理有據的事實,韓國人只能選擇無話可說。
為此日本媒體評論道,儘管在過去很長時間在過去的日子,中國遊客確實陋習頗多。
但是近幾年來已經大為改善,反而是韓國人已經成了亞洲人素質低下的代言人。
有人說,「中國式旅遊,最醜的風景是人」。
小編倒覺得,先別急著妄自菲薄。
費孝通老先生在解剖中國傳統社會時,提出了一種「差序格局」。
旨在描述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如同水面上泛開的漣暈一般,由自己延伸開去,一圈一圈,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
(圖源:Spark)
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習慣了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一圈圈有差別的人際關係。
而這種人際關係的遠近則昭示著社會關係的親疏。
人們依據這種親疏遠近決定自己的行為,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和道德標準。
在私人範圍之內,人們受制於所謂的「圈子」,不得不時刻約束自己的所作所為;離開了私人圈子,到了公共領域,原有的約束沒有了,有些人就會不再有所顧忌,做出一些不太在乎面子的事情。
人們之所謂覺得出去旅遊是放鬆身心,也有這樣一部分原因在裡面。
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中國人便理所應當地覺得「跟我沒關係」,因此也不會象愛護自己家裡的財產一樣小心使用。
於是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便成為了一種隨處可見的社會現象。
之前中國經濟落後,能出國旅遊的人少之又少。
再到後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達了,國力也強盛了。
自然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口袋裡有了閒錢,想要出去見見世面。
出國一看,覺得「紐約,巴黎也不過如此嘛」,很多人打心眼裡覺得揚眉吐氣,便不由得行為上不加約束。
再加上不太懂得國外的禮節,於是就給外國人留下了中國遊客不文明的印象。
近些年來,出國旅遊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
許多家庭有了假期都會選擇去國外遊玩。
隨著之前各種中國遊客不文明的新聞被爆出來,其實現在的國人已經在刻意約束自己的行為了。
起碼我們都知道了在國外要注意言行,因為自己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體,而是整個國家的形象。
凡事都有一個過程。
即使今天以文明著稱的日本、韓國、臺灣遊客,在幾十年前也都是「醜陋」「不文明」的代表。
因此,我們不妨多給國人一些時間。
先從自身做起,其次看到不文明的行為也能及時制止。
直到以後別的國家提起中國遊客,會稱讚我們「不愧為禮儀之邦」。
ref: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19/120012929909s.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156674
https://cn.nytimes.com/travel/20130917/c17chinatour/
http://news.sina.com.cn/zl/ruijian/2016-03-23/11105677.s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