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與敦煌壁畫,臨摹與剝離,保護還是破壞?

2020-12-19 藝術芭莎

張大千是全能型書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

1945年5月,張大千攜三夫人楊宛君(後二夫人黃凝素加入)、兒子張心智、侄子張彼得、學生肖建初和劉力上及幾個裱工,後又聘請藏畫家索南丹巴的四個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畫,面壁兩年七個月,臨摹了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兩夏、元等歷朝歷代的壁畫作品達276幅,敦煌石窟藝術從此走向世界,也為其以後的繪畫創作,尤其是人物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張大千在敦煌耗時約二年七個月,總共完成臨摹敦煌壁畫276幅,其中62幅(有說56幅)捐贈給臺北故宮博物院,200多幅(有說183幅)由其大夫人曾正蓉在解放初期轉交給成都四川博物館代為保管,剩餘的臨摹畫散落於民間,或贈送親友,或贈送寺廟等不得而知。

張大千在敦煌期間,曾親手剝離了幾個洞口甬道上的壁畫,使得壁畫後面被覆蓋住的更早年代的壁畫顯露了出來。原來敦煌的壁畫常常畫中有畫,最裡面一層是唐代的,偶有後人在壁畫上抹上灰泥,重新繪上一層畫,以適應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和宗教內容。一般來說唐代的壁畫比宋明清的壁畫更精美。張大千所做的事情就是剝離了甬道兩側受損害較大的壁畫,他認為這些壁畫已經面目全非,為什麼不讓後面的壁畫重見天日呢?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渲染大波,連民國政府都出面調查。此後關於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的爭論便沒有停止過,人們認為殘破的壁畫也不能說就沒有藝術價值了,更重要的是是否剝離應該等有關部門來決定,而不是想剝離就剝離。

對於這件事張大千並沒有出面解釋什麼,也有人說張大千是個收藏家,被剝離的壁畫可能被其收藏起來了。對於此事人們褒貶不一,那麼你認為張大千對於敦煌石窟所作所為是功大於過呢,還是過大於功

相關焦點

  • 張大千在敦煌莫高窟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在保護還是在破壞壁畫?
    來敦煌的初步緣由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敦煌莫高窟出於初步發現階段,那時的文物學者與藝術家們還很少有人前來考察。這一消息被張大千得知後,瞬間眼前一亮,他試圖通過對敦煌壁畫的臨摹與勘察,完善中國文人畫的研究,從而促進中國繪畫事業的再發展。
  • 張大千為了臨摹敦煌壁畫,成為藝術的「破壞者」?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古代藝術的佳作,只能把外層剝落,臨摹內部的敦煌壁畫。其實張大千不僅是一名畫家,也是位收藏家。他深知眼前的這些藝術作品是歷代畫匠們的榮耀。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帶領團隊複製敦煌壁畫,他親自監工,帶團隊花費三年的時間,完成深藏內部壁畫的臨摹工作,在過程中,他和團隊也做了適當的修整和維護的工作。
  • 畫家張大千為了臨摹,揭掉敦煌莫高窟30處壁畫,你怎麼看?
    英、法、美、日等帝國主義衝進莫高窟,大肆的哄搶和掠奪,經書、文獻、石刻、壁畫無一倖免。這簡直是人類文明的一場浩劫。敦煌莫高窟除了受到外國人的掠奪和破壞,國內有些人的做法也,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比如下面這個人。1940年,畫家張大千,首次進入敦煌莫高窟,被眼前精美絕倫的壁畫所折服。
  •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高清36幅!
    張大千 臨摹榆林窟水月觀音(局部)張大千 臨摹榆林窟水月觀音(局部)張大千 臨摹敦煌觀音像張大千 臨摹敦煌觀音像(局部)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
  • 你為何要破壞敦煌壁畫?張大千:我想看清壁畫後面的畫!
    01這一年,張大千帶著妻子、子侄和數名學生從成都前往敦煌,據說路上整整走了一個月。到達後,當地居民協助他們清理出了309個被沙土覆蓋的洞穴,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莫高窟。清理完成後,張大千便開始對洞內的壁畫進行臨摹。
  • 臺北故宮收藏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部分作品
    約1940年代初,葉公綽勉勵張大千在藝事方面應「開徑獨行」,擔負起創變傳統繪畫的重任,最終促成大千敦煌面壁之行。經過兩年七個月積極地學習,大千一共臨摹了約276幅作品,使他突破了宋、元畫風的限制,上溯唐代、北朝高古的氣息。
  • 張大千的繪畫技藝達到頂峰,但他有一個汙點:瘋狂破壞敦煌壁畫
    可以說,張大千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畫家。張大千早期畫風以臨摹古畫為主,因此也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晚年畫風獨樹一幟,保留了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了筆墨色彩的半抽象意境。今天,張大千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深入了解他後發現,關於張大千存在著巨大的爭議,那就是對敦煌壁畫的瘋狂破壞。
  • 揭秘張大千瘋狂破壞敦煌壁畫,學者:亂剝壁畫,甚至刻上自己名字
    徐悲鴻曾說:「張大千是五百年第一人。」然而,隨著人們對張大千認識的深入,一個巨大的爭議開始在他身上浮出水面,而他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大量的破壞。1941年,張大千一家來到敦煌,他在這裡生活了近3年。
  • 敦煌壁畫臨摹的意義
    只有這樣,臨摹者才能把握好臨摹作品的質量和品位,在不斷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得以提高,淋漓盡致地縱橫筆墨,創造出臨摹作品中的神品。臨摹的歷程1941年,著名畫家張大千攜帶他的妻兒和門徒,開始了對敦煌壁畫的考察和臨摹。
  • 西北旅行必去張掖市三緣博物館,見證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背後心酸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是一家非國有民營博物館,國家三A級文化旅遊景區,展品以張大千率眾屢赴河西臨摹敦煌壁畫為主,用料之珍,畫工之精,尺幅之巨,國內罕見!用珍貴的實物資料,揭開大千臨摹壁畫數年,幸逢古城甘州商賈名流傾囊相助方完成壁畫臨摹苦旅之謎。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汪毅‖張大千:大寫的敦煌人——感張大千...
    在1941年至1960年目翳不能自制之前的20年裡,他一直未停止對所臨摹敦煌壁畫的完善與複製(1944至1949年是一個高峰期),即使萍蹤國外也在繼續。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曾在印度畫有《南無密跡金剛》,在巴西畫有《釋迦說法圖》等,誠如他在《普賢菩薩赴法會圖》題款中說,無論旅居印度,還是移居阿根廷,或是築宅巴西,均未停止敦煌壁畫的加工。
  • 想要研究敦煌壁畫,找臨摹畫那就找錯方向了
    要說到臨摹敦煌壁畫的人,我所知道的最有名氣的就是張大千了。張大千身為一個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痴迷那是不必多說的!但是他卻在臨摹敦煌壁畫這件事情上犯了錯誤,他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把敦煌壁畫的外層給破壞掉了!雖然他說是為了藝術,但是它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張大千也被當時的人指責了很久。
  • 段文杰——他才是敦煌壁畫臨摹的大師
    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他的臨本,形象準確,色彩真實,技巧純熟,其大部分敦煌壁畫臨摹品已經成為文物,可以說代表了敦煌壁畫臨摹的最高水平。這幅《都督夫人禮佛圖》臨摹品高313釐米,寬342釐米,表現都督夫人及女兒與侍從共12個人物,主要人物都督夫人高達2米多,表現出雍容的氣度,和虔誠向佛的表情。衣服色彩絢麗而典雅,略帶透明的帔帛顯示出衣飾華貴的質感,不論是人物的精神氣度還是畫面中線描與色彩的表現都十分真實地反映出盛唐壁畫風格。
  • 傅斯年:「張大千損壞敦煌壁畫,是不可辨駁的事實」
    儘管有不少人為張大千辯駁,說他為了藝術,在如此苦寒的地區生活3年,創作出不少藝術瑰寶,但著名史學家向達卻親眼目睹了其破壞壁畫的全過程。傅斯年也說,張大千損壞敦煌壁畫,是不可辨駁的事實。 慕名來到敦煌提升畫技 在紀念張大千的"大千世界"畫展中,有幾幅色彩豔麗、頗有隋唐風韻的畫作。這幾幅畫,是張大千在1941~1943年,在敦煌面壁探索畫出的。
  • 敦煌壁畫現狀臨摹的實踐探索
    敦煌壁畫的現狀臨摹法從徒手起稿到幻燈機放稿,直到運用現代科技介入,利用高清數字攝影,電腦拼接列印,在繼承傳統臨摹的基礎上,儘可能減少了原壁畫圖像信息的細節缺失和誤差遺漏,繼續朝著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向探索。
  • 四川博物院,觀國畫大師張大千敦煌壁畫,品藏傳佛教之精彩
    這是整個博物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裡面是張大千的一些作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張大千遠赴敦煌的臨摹之作。,專心臨摹壁畫。張大千向這些喇嘛虛心請教,並一同作畫借鑑,以了解敦煌壁畫之精粹。在這些喇嘛畫師的調製下,無論是畫布還是所用顏料、金粉和木炭都是內地所無法比擬。敦煌夏季酷熱,冬季漫天黃沙,時有狼群出沒,風餐露宿,生活條件極為艱辛。在這段過程中,張大千他們遭遇過餓狼襲擊,也碰到過土匪來襲,險象環生。同時張大千也因為這次敦煌之行,債臺高築,不得已將珍藏的200多幅古畫進行變賣。
  • 四川博物院,觀國畫大師張大千敦煌壁畫,品藏傳佛教之精彩!
    ▲ 圖為張大千敦煌畫像 在接下來的2年中,張大千開始心無旁騖,專心臨摹壁畫。張大千向這些喇嘛虛心請教,並一同作畫借鑑,以了解敦煌壁畫之精粹。在這些喇嘛畫師的調製下,無論是畫布還是所用顏料、金粉和木炭都是內地所無法比擬。 敦煌夏季酷熱,冬季漫天黃沙,時有狼群出沒,風餐露宿,生活條件極為艱辛。在這段過程中,張大千他們遭遇過餓狼襲擊,也碰到過土匪來襲,險象環生。同時張大千也因為這次敦煌之行,債臺高築,不得已將珍藏的200多幅古畫進行變賣。
  • 敦煌「飛天神女」歷經1700年依然衣袂飄飄,張大千:不得了
    敦煌「飛天神女」歷經1700年依然衣袂飄飄,張大千:不得了!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文化聖地。窟中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包括佛像、壁畫、經文等一系列極具藝術價值的藏品,其中以「飛天神女」最為世人所熟知。飛天神女是莫高窟精品中的臻品,早已成為敦煌藝術的標誌,很多人說,只要看到精美的「飛天」,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的藝術魅力。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第一次來到敦煌便這樣稱讚,他說「不得了!比我想像中不知偉大了多少倍。」
  • 《溪岸圖》激辯背後的張大千:臨摹之功超真跡
    十幾年前,圍繞董元《溪岸圖》是真跡還是張大千偽作,曾引起一場國際的大辯論。本月,來自美國大都會的藏品、中國五代南唐畫家董元的《溪岸圖》,「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上海博物館展出,也是首次在國內展出亮相,謝稚柳的夫人、著名書畫家和書畫鑑定家陳佩秋指出,《溪岸圖》是董元的唯一傳世真跡。
  • 被指責和被追捧的張大千
    敦煌三年 功過難辨    提到張大千,面壁敦煌是一個不得不說的話題。「大千世界」展覽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幾幅色彩鮮麗、頗有隋唐風韻的畫作,這是張大千1941年到1943年的敦煌臨摹壁畫作品。傳記作家高陽認為,張大千敦煌之行的動機相當複雜,除了藝術上的朝拜,更有炫人耳目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