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蜀道難》,詩中用「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描寫劍閣的。在古代,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如今,這裡有著絕美的風景,加上歷史文化的加成,這裡也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成為了國家5A級旅遊區。此處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的南邊15公裡處,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一個絕好旅遊打卡勝地。
咱們先來說其歷史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不用多說。四川雖然地處西南地區,有著秦嶺這道天然屏障保護著,但是四川盆地擁有千裡沃土,是一個富庶之地。即使蜀道再難,掌權者都不會輕易放過這口大肥肉,所以巴蜀地區參與中原文化要遠遠比雲貴高原早得多。戰國時期,古蜀國登上了主流歷史的舞臺。戰國的秦惠文王時期,一心想要強大的秦國覬覦四川盆地的良田沃土,故而派大將司馬錯滅蜀。
蜀道難並不是白叫的,當時秦軍想要入蜀,根本沒有辦法,於是秦王用計,假借相贈五金牛、無數財寶給蜀王的名義,開始劈山開道,而在劍閣這裡,是最為險隘的關口,好歹也是開闢出一條小路,讓秦軍將士入蜀。故而此小道稱之為「金牛道」,也叫「劍門蜀道」。而現在景區的「劍門棧道」,自然是比當初好走多了,但是可以從周圍雄偉的群山,險峻的山勢推出,當年的道路何其艱難。
三國時期,劉備建都於成都,建立蜀國,與北邊的魏國對立,劍閣自然是三國歷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諸葛亮出祁山北伐中原,還是姜維退守劍閣,劍門關這個狹關險隘都有參與。對劍閣而言,最為著名的歷史事件應該公元263年,魏國決定滅蜀,派鍾會領十萬大軍南下攻打蜀國,姜維只有三萬兵馬,正面作戰不敵只之好退守劍閣,成功擋住了魏國的百萬雄師。不過姜維在前線死守沒有被攻破,反而是大後方的劉禪先繳械投降了,由此蜀國就此滅亡。
而後來的歷史,無論是魏晉南北朝,還是隋唐五代宋,在劍門關都有著大大小小的衝突。不過對劍門關而言,最為主流的還是三國的歷史,所以進入景區,除了看到絕美的自然風光以外,大多人文景觀皆是圍繞三國的歷史。例如「孔明立關像」、「劉備過關像」、「姜維神像」、「姜維墓」、「平襄侯祠」、「劍門棧道」。而劍閣這個稱號,也是三國時期得來的。
除了三國文化外,還有很多景點,例如「石筍峰」、「玻璃景觀平臺」、「劍門關關樓」可以看到群山似劍;「梁山寺」追憶南北朝時期梁武帝修真之地;「紅星廣場」上感受紅軍的紅色文化。至於劍閣,咱們且先聊到這裡,關注小編,後期繼續更新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