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遠行的心,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成行。拋開時間與金錢的因素,有部份朋友還會對陌生的地方心懷恐懼,尤其是在一個人遠行的時候。
而我的旅行,幾乎都是一個人。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總想著要去陌生的地方看一看。那麼,在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前,我們需要做什麼準備呢?
以下是結合我自己的經歷,作簡單分享,僅供參考。
一,信息的收集
1,提前查好當地的天氣預報
去一個地方玩,如果因為天氣不好,而導致玩兒不盡興不開心,那是真划不來。
我就有過一次經歷,今年去南京的時候,由於是臨時決定,走的比較急,沒有提前查天氣,到南京下雨了,原本四天的行程縮為兩天,走的時候心裡還不爽。
查天氣,根據自己選擇的目的地和時間長短而定。一般的天氣預報軟體都能查未來幾天甚至幾周的天氣,不精準,但至少心裡有個預期和準備,我使用的是墨跡旅行小程序。
2,收集攻略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該怎麼玩兒?怎麼吃住?走什麼樣的路線比較好?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功課。也有人說,未知的旅行更精彩,但這並不適合大部分人。
沒有提前做攻略,就著急忙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估計也就在當地找個旅館待幾天,換一個地方宅而已,沒有任何的意義。
現在很多旅行網站及App都有各種各樣的攻略。而我比較喜歡使用的包括馬蜂窩、飛豬和百度貼吧,其他的如攜程,窮遊網,去哪兒等等網站都有攻略,這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就行。
關於旅行攻略的參考,需要注意兩點,因為我吃過虧。
一個是要看寫攻略的人是男生還是女生,尤其是爬山,徒步或者騎行等需要考慮體力的攻略。
我去年國慶爬泰山時,去之前也有翻了不少的攻略,因為爬泰山大都選擇夜爬。我需要考慮的是到頂需要多少時間,理想情況是到山頂剛好能趕上日出。
在查看攻略的時候,有寫3到4個小時的,也有6個小時7個時的,我為了保險起見,就預計了上山需要6個小時,同時為了保證不錯過日出,還加了2小時緩衝時間。
我記得那天是晚上9點左右出發,到頂才1點左右,上山花了4個小時。這是一次糟糕的體驗,我為了看半分鐘不到的日出,足足在山頂上吹了五個小時的寒風。
後來經朋友提醒才發現,網站上寫需要六七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上山的攻略,作者基本上都是女生(沒有其他意思,只想表達大家在參考攻略時,要結合各家之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另外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寫攻略的時間了,比如現在是2019年了,你總不能去參考2009年的攻略吧。越接近當前時間的攻略參考價值越高。
3,車票及住宿的提前預訂
節假日之外,不是旅行高峰的時間都還好,只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經濟條件操作就可以。當然,這些工作要在出發之前做好。
然後,再說說如何面對旅行高峰期。
其實在這次出門前,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該先搶票還是先訂房呢?
旅行高峰期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兩種情況:一個是票訂好了結果住宿沒了,再一個就是住宿訂好了票沒搶到。
因為我訂住宿一般選擇阿里旗下的飛豬,有一個情況就是,平臺上很多旅舍都是訂了之後不能退的,主要是那部分開通了信用住的商家。在節假日的時候更是不能退。所以,我對於住宿的預訂會比較謹慎。
我買票是用的12306,官方訂票平臺,訂了可以退,但退的時候也會扣除一些費用。兩者相比,我就有了答案,我會選擇先搶票,再搶住宿。我是有遇到過訂了房間想換都沒有成功的,人沒去,住宿費照樣掏了。
以上是我遇到的情況,平臺規則如此,我只能遵守規則。
提這些就是提醒大家在預訂住宿的時候,一定要留意退房規則,能否退,以及多少時間內能退等等。這個注意了,能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4,行李準備
這裡只分享一些必須要考慮的東西,其他的視自己情況而定。但個人建議是除了必要的外其他能少就少帶一些。
a,換洗衣物。這個都是需要考慮的,根據天氣以及旅行時間長短來做選擇。不要太多,但該備的要備好。
b,洗漱(及日常)用品。牙膏牙刷,毛巾,我出門就帶這三樣,其他的基本都不帶。風油精沒帶過,結果露營時被蚊子叮咬,防曬霜沒帶過,去海邊時我也曾被曬傷。這些東西,在儘可能少的基礎上,還是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而定。
c,電子產品:以前我帶過單反,後來嫌太重就放棄了。手機,數據線,充電寶(露營的情況多準備兩個),這是我的三樣。僅供參考。
d,食物:就帶兩瓶水和一點零食就可以了,因為哪裡都可以買到。我去黃山的時候,曾經從上海買了幾大瓶水,各種乾糧,以及酒都買了,從上海背著坐火車,坐大巴,然後徒步背上黃山山頂,現在想想,都還覺得真是刺激(苦笑)。
e,戶外裝備:這個好像有人驗證過,專業的戶外鞋及背包等等,越貴的,確實越能省力。戶外裝備比較複雜,這裡不多說了。出門玩,穿休閒裝就可以了,畢竟我們沒那麼專業。如果是露營,得考慮一下睡袋的保溫程度,別被凍著就好。
e,其他。比如化妝品,拍照道具啊等等,這個能不帶就不帶了吧。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旅行愛好者,根本談不上專業。只是出門的次數多了,也遇到過不少的為難事,一些簡單的分享,希望出行的朋友能夠避免我所遇到的不好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