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國走向海外的見證

2020-12-06 魚羊秘史

相信喜歡美食的朋友對娘惹菜並不陌生,這種充滿南洋風情的美味,讓不少吃貨大飽口福。那么娘惹菜到底是怎麼來的?其背後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01

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馬來西亞地區對於土生華人的稱謂。這種文化的形成,承載了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華文化與南洋土著文化交融的見證。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甚至非洲等地重要的經貿路線。很多來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甚至歐洲的商人、傳教士通過這條要道,乘船來到中國。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中國人(以福建人、廣東潮汕人為主)離開自己的故鄉,前往國外謀生。從而形成了海外華僑群體。在明代以後,國人海外遷徙的熱潮日益頻繁,到了近代時期,東南亞已經成為除中國外,最大的華人集聚區。

而福建、廣東等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也是造成國人向外遷徙的重要因素。儘管中國人自古就有「安土重遷」的傳統,具有濃鬱的鄉土意識,但如果沒有遇到嚴重的戰亂與天災,或者朝廷的強制移民,基本不會向外移民。可福建等地多以山地為主,可耕種的土地非常有限,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環境下,當地人為了生存,就必須向外拓展。有著「以海為田」傳統的福建人就把富饒的東南亞視為其發展的區域,於是很多人紛紛出海下南洋,這是華僑海外移民的根本動力。

02

當然要向南洋遷徙,需要渡過浩瀚的南海。而宋代以來,中國的造船工藝以及航海技術,都達到了當時較高水平,從鄭和寶船的規模就可見一斑。有了堅實的技術保障,福建人向東南亞移民,也就成了必然。

因此,海外華人群體的形成,乃是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福建惡劣的地理環境以及強大的造船、航海技術所決定的。為福建人下南洋這部歷史大劇提供了舞臺道具,從而演繹了一場中外多元文化融合的美麗佳話。峇峇娘惹文化的形成,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

當時,下南洋的華人絕大多數都是成年男子。他們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繁衍後代。加上某些土著規定,外來人要在當地工作生活,就必須融入他們的社群,而娶當地女孩為妻,則是「效忠」的最好表現。此外,還有的華人富商將當地女子納為小妾。因此,很多在南洋的華人與當地人通婚。而他們所生的混血孩子,男的稱為「峇峇」,而女的則為「娘惹」(一般認為第三代才算,也要注意跟純種的華僑相區分)。這些混血族群,被人們稱為「峇峇娘惹」,從而在東南亞形成了獨特的社群與文化,並一直延續至今。

03

峇峇娘惹文化,是中華與南洋兩種文明相融的產物。在保留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又融入了當地文化。在習俗上,峇峇娘惹仍會在過春節時貼春聯,結婚典禮上也都會以「囍」字作為裝飾。家居陳設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式家具。

而在語言上,峇峇娘惹所使用的「峇峇語」就是一種閩南語為主,並混合當地方言的混合語言。而到了近代,隨著英國人到南洋地區,峇峇娘惹也開始接受了西方文明,英語在其中日益普遍。因而現代的峇峇娘惹文化,其實是中、西、巫三種文化融合的產物。

在宗教信仰上,峇峇娘惹基本保持了中國傳統儒釋道的信仰。他們強調孝道,也崇拜從福建帶過去的媽祖、觀音、大聖公(孫悟空)等等神佛。即使近代以後,隨著西風東漸,不少峇峇娘惹接受了西方文明,信仰基督宗教,但其中華文化的根子仍然保留下來,並延續至今。

04

雖然有些極端的民族主義認為,峇峇娘惹接受了太多的外來文化,在精神上已經不是真正的中國人,甚至用「數典忘祖」這樣的詞彙論斷他們。但這是一種極端的,不合事實的論斷。正如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政黨)的創始人陳禎祿所說:「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指當地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豬牛雞鴨這些畜生禽獸是無所謂祖籍的,所以,華人不愛護華人文化,便是畜生禽獸。

可見,峇峇娘惹儘管在海外繁衍了幾百年,但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的心還是向著中華大地的。比如華人領袖林文慶就主張「海峽華人改革運動」,推崇儒家思想,強調仁愛、孝義等傳統價值觀。而林文慶後來更是回到中國,擔任廈門大學的校長,他在廈大任職長達16年。為支持學校發展,他將為人診病所得、全年薪金以及夫人的私房錢獻給學校。

峇峇娘惹對於當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像陳篤生、章芳林、陳若錦、佘連城、林文慶、宋旺相等。到了現代新加坡,林有福、李光耀、杜進才、吳慶瑞、林金山、黃金輝、陳慶炎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特色美食娘惹菜:中國走向海外的見證
    相信喜歡美食的朋友對娘惹菜並不陌生,這種充滿南洋風情的美味,讓不少吃貨大飽口福。那么娘惹菜到底是怎麼來的?其背後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01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馬來西亞地區對於土生華人的稱謂。這種文化的形成,承載了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華文化與南洋土著文化交融的見證。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甚至非洲等地重要的經貿路線。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娘惹菜
    馬來西亞,馬六甲市,2019年8月。峇峇(讀:baba)娘惹即土生華人(見《影像記憶·馬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館》,這一在新馬、印尼的特殊種群的先祖主要來自中國閩南,移民期自鄭和下西洋起,到清朝閉關鎖國止。由於長期與祖國隔絕,峇峇娘惹們多已不會中文,與當地人混血,但中華文化的傳統仍被傳承,中國的味道依然代代延續。當然,峇峇娘惹的飲食也與本地深入融合,從而誕生了一種特別的菜系:娘惹菜。娘惹(Nyonya)是對土生華人中的女性的稱呼,因此娘惹菜就是所謂的私房菜。近代,馬六甲是馬六甲海峽兩岸首先被開發的城市,闖南洋的華人多在此登陸定居。
  • 邂逅馬來西亞 暢享娘惹風味 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在蘭州開幕
    11月27日,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開幕式在蘭州凱悅酒店舉行。此次美食節為期十天,將持續至12月6日。馬來西亞美食素有「最亞洲美食」的美譽,而娘惹菜更是馬來西亞美食的特色菜系之一,融合了中國菜與馬來菜風味的娘惹菜具有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的同時又不失清爽。「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是疫情發生以來,馬來西亞方面聯合中國地方政府部門舉辦的首次大型美食節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娘惹菜是中巴友誼最好的見證之一。
  • 來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嘗最正宗的娘惹菜
    新京報訊(記者 曲亭亦)9月6日至16日,由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大飯店和馬來西亞亞洲航空公司聯合舉辦的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咖啡苑開幕。北京中國大飯店區域行政總廚張景洲將與兩位來自馬六甲州的娘惹菜特級廚師,推出正宗馬來西亞美食。
  • 甘肅蘭州舉辦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美食為「媒」掀起「一帶一路...
    同時,還舉辦了中國(甘肅)—馬來西亞商貿、美食、文旅推介會。本次活動為期10天。由馬來西亞駐西安總領事館、甘肅省商務廳、甘肅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蘭州凱悅酒店、中國馬來西亞商會-西安分會、甘肅駐馬來西亞商務代表處承辦,以「一帶一路」串聯起蘭州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美食文化交流。
  • 《小娘惹》被評為美食節目?馬來西亞取景只為了拍正宗娘惹美食
    儘管劇情多有詬病,但是新版劇中的娘惹美食,卻讓觀眾稱頌,舊版電視劇由於畫質不清晰,讓很多當面的觀眾留下遺憾,沒有辦法仔細觀看這些美食,但是新版《小娘惹》畫質早已經甩出舊版幾條街,高清4k藍光畫質,拍攝出了娘惹菜的誘人之處,讓人口水直流,也有網友說"劇情什麼的不重要,只看美食就已經足夠了"。
  • 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昨開幕 為期10天 滿足吃貨的味蕾
    11月27日,由馬來西亞駐西安總領事館、省商務廳、省政府外事辦主辦,蘭州凱悅酒店、中國馬來西亞商會西安分會、甘肅駐馬來西亞商務代表處承辦,為期10天的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在蘭開幕
  • 邂逅馬來西亞 暢享娘惹風味 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在蘭州開幕
    11月27日,馬來西亞娘惹美食節開幕式在蘭州凱悅酒店舉行。此次美食節為期十天,將持續至12月6日。馬來西亞美食素有「最亞洲美食」的美譽,而娘惹菜更是馬來西亞美食的特色菜系之一,融合了中國菜與馬來菜風味的娘惹菜具有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的同時又不失清爽。
  • 中國版《小娘惹》熱播,對娘惹菜感興趣了解嗎?
    男性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在今日的馬來西亞,若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男子娶馬來女子為妻,他自己也要皈依伊斯蘭教,取穆斯林名字,他們的子女並不是峇峇娘惹,而是混血兒,所以說峇峇娘惹可謂當時產生的特殊族群。美食背景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指15世紀初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後裔,為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這個族群的生活融合了中國與馬來文化,在飲食上的影響尤其顯著,那時只要是由娘惹做出來的菜餚都被稱為娘惹菜。
  • 馬來西亞平民美食城,夏日情迷「娘惹」系美食
    馬來西亞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的美食。在外進食是腸胃的一大探險。從香味濃鬱的馬來佳餚,到熱氣逼人的中式美食及辛辣的印度料理,任憑選擇。 此外,獨一無二的Peranakan或娘惹(Nyonya)食品,是融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風格的精華。馬來西亞「娘惹菜」在馬六甲,如果你沒有胃口真的是很可惜。
  • 看了電視劇《小娘惹》,真被娘惹美食饞到了,尤其是娘惹糕
    作為馬來西亞的代表甜品,娘惹糕的品種也是很多的,龜粿,九層糕,椰絲糕,等等,但無論它的名字和外表怎麼樣,娘惹糕的用料都是馬來西亞特別的材料,只有馬來西亞獨有的特色香料,濃濃的椰肉
  • 不去馬來西亞,也可以吃到小娘惹做的娘惹糕
    《小娘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倩倩醬竟然靠著抖音刷完了全劇。估計很多人現在有著app的會員,還靠著抖音刷劇。雖然該劇主要以足不出戶的「娘惹」們在家中因為爭寵而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鬥為主線,講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撓的奮鬥史。最初這部電視劇吸引倩倩醬的原因是它的劇名比較奇特,但是裡面的美食真的是特別誘惑人,顏色有顏色,樣子有樣子,感覺超級棒。
  • 在馬來西亞留學,你不能錯過的美食——「娘惹菜」篇
    舌尖上的馬來西亞,那些你不能錯過的馬來西亞美食之「娘惹菜」來解解眼饞。娘惹菜,一種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形成的東南亞特色菜系,融會了甜酸、,自成一體地做出了娘惹菜,形成全新的美食體驗,味道香濃,帶有酸、甜、辣及刺激性元素,充滿了熱帶風情。
  • 《小娘惹》帶熱「娘惹文化」 什麼是峇峇娘惹?
    實際上,早在2008年,由謝敏洋、盧燕金共同執導的《小娘惹》首次播出後,就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兩年之後該劇又在中國的幾家衛視播出,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新版《小娘惹》劇照。來源:電視劇《小娘惹》官方微博華麗的宅邸、豔麗的服裝、精美的衣飾、可口的菜餚……充滿南洋特色的元素穿插在全劇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來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嘗最正宗的娘惹菜
    新京報訊(記者 曲亭亦)9月6日至16日,由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大飯店和馬來西亞亞洲航空公司聯合舉辦的馬來西亞文化美食節,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咖啡苑開幕。北京中國大飯店區域行政總廚張景洲將與兩位來自馬六甲州的娘惹菜特級廚師,推出正宗馬來西亞美食。
  • 馬來西亞別具一格的多元美食文化
    邦咯島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鳳尾魚產銷地,碼頭上曬滿半透明的鳳尾魚,在陽光下熠熠閃耀。鳳尾魚炒後可製成風味小吃江魚仔,也是娘惹餐重要食材之一。  到檳城還得嘗嘗全馬來西亞最美味的早餐——椰漿飯。粘稠的椰漿飯配上煮雞蛋、花生、江魚仔,再拌上惹味馬來盞醬(一種辣味蝦膏),嘗上一口,橫掃困意,美好的一天從美食開始。椰漿飯在馬來西亞隨處可見,那美妙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 吃一口娘惹的味道,回到馬來西亞
    娘惹美食讓華人美食家蔡瀾為之「站臺」。如果沒有這場改變世界的疫情,也許此刻我就在馬六甲17路終點站的葡萄牙村,喝著新鮮的椰子、吃著魔鬼魚,度過換季時空氣品質最糟糕的這一陣。五六百年前來馬六甲定居的葡萄牙後裔。娘惹美食吸取了包括土生葡人在內的各族美食精華。
  • 明明是華人,為何叫娘惹?
    明明是華人,為何叫娘惹?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劇裡以絢麗多彩的娘惹文化為背景與娘惹美食的完美烘託,講述一名心地善良的小娘惹-月娘的奮鬥史。那到底什麼是娘惹呢?600年前,明朝鄭和下西洋,將中國的移民與風俗習慣也帶到了馬來西亞,促進中華文化和當地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稱之為「娘惹文化」。中國人和馬來人通婚後的後代,男性成為峇峇(baba),女性則稱為娘惹。他們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
  • 峇峇娘惹,新馬獨特的「混血」美食,幾代南洋華人的打拼印記
    ,又有馬來菜的特色,就是今天的「娘惹菜」。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因為局勢的原因和馬六甲的工作機會,中國福建、廣東一帶也大規模下南洋,並留在當地和馬來女性通婚,這次將中國南方的傳統菜式也帶到了馬來半島,所以也讓娘惹菜更多樣化,多了廣東、福建菜的影子。我不禁好奇當年下南洋的華人,和異鄉的女子通婚,不同的語言、文化、習慣是怎麼去磨合適應的呢?
  •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系列——馬來西亞「娘惹糕」
    9月13日,中國將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糕點,久負盛名,備受人們喜愛。那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是否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糕點,讓人食之難忘呢?答案是肯定的。鄭桂玲目前在吉隆坡開了兩家名叫RIZCOCONUT 的連鎖店,為食客提供娘惹風味的食物。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娘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是中馬文化交流融合的代表。他們的美食同樣兼具了中馬兩國的特色,尤以娘惹糕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