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說過,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麼是成功的兩大關鍵。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不再只是想了解感興趣的內容和信息,也希望能對背後創作者進行持久關注。內容背後的「人」,也和信息本身一樣成為了新的「連接」內核。
在12月18日舉辦的「知同道合2020百度知道答主年度峰會」上,百度知道發布「知同道合計劃」,在2021年計劃為平臺優質答主開放1000億精準流量扶持,讓答主打造個人品牌的同時實現多元變現,持續打通「人與人」的連接。
「人格化」是百度移動生態的戰略重點,百度知道加速人格化落地布局,為百度泛知識服務的升級帶來了更多增長的可能。
問答平臺的另一面:向權威知識服務傾斜
問答可以說是開啟知識付費的鑰匙,如今,知識付費進入到「過熱後的降溫期」,一些早期的產品卻在逆勢加速增長,其中在線知識問答更是成為借勢而上的重要賽道。
在線問答之所以進入大眾視野,主要因為知識付費提供的碎片化信息,很多時候並沒有洞察用戶獲取有價值、權威內容的需求,正視問題的核心癥結,往往更多是批量製造焦慮。然而,在當前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只有體系化的知識內容聚合,才能幫助用戶降低篩選學習內容的時間和注意力成本。
如何搭建體系化的知識內容,百度知道給業內了提供了一個樣板。早在2018年,百度知道就推出「知道合伙人」項目,以及在2020年度峰會上發布「知同道合計劃」,百度知道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通過全面賦能優質內容創作者,幫助優秀知識分享答主與用戶實現精準觸達,最終建立權威專業的知識體系。
事實上,在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過去類似心靈雞湯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知識消費也確實需要升級。通過將重心放在知識服務上,百度知道一邊為創作者提供更好的成長條件,一邊是深化內容知識體系,參與包括需求挖掘、需求篩選、需求分發、生產管理、權益賦能等等環節,最終圍繞用戶的需求,針對性的提煉專業的知識和內容,進而搭建知識網絡。
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百度知道不僅有效降低了知識內容生產的門檻,還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直鏈服務創造可能,最終幫助合作機構和答主拓展內容與服務深度融合的新機會。
百度知道「換檔加速」:全面人格化
從誕生之初,百度知道就被定義為百度搜索的重要服務垂類,因為百度知道是搜尋引擎的核心結果展現,用戶在百度每2次搜索,就能看到1次百度知道的答案。
獲取知識是用戶永恆不變的剛需,也正因此,百度知道的知識內容一直是搜索服務核心競爭優勢。
但在知識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近年來用戶的提問逐漸從國民性、普遍性的長尾問題轉移到專業問題,百度知道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關於專業內容的搜索已達到搜索總量的45%。
對百度知道來說,百度搜索可以帶來海量的流量和用戶,為了提升用戶粘性,需要百度知道提供更加專業、豐富的知識問答內容。也正是基於此,百度知道希望藉助知同道合計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權威機構入駐,持續滿足用戶問答需求,為用戶帶來更加專業、準確、科學的回答,豐富問答平臺的內容體系。
在2020年度峰會上,百度知道在升級優質知識分享內容變現新模式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在行業內首創的多元互動問答創新模式。通過變革知識問答形式,百度知道實現高效便捷的「人與人」直接溝通,讓知識問答不再是傳統的圖文,而是變成綜合圖文問答、視頻問答、直播問答、1對1實時在線問答等的綜合體,這種創新讓用戶和答主之間的即時連接成為了可能。
知識的傳播原本就不應該局限於形式。隨著媒介的升級迭代,信息的分發、交互、沉澱隨之改變,百度知道的創作者也需要更多元、更豐富的創作形式,以獲得更廣闊的展示機會。多樣化內容生產形式不僅可以收穫更多創作者和受眾,這也是問答平臺發展的必經之路。
答主地位的突出,也讓知識問答場景變得更加人格化。「人格化」並非單獨存在的,而是與「服務化」戰略相輔相成,因為「人格化」的內容有助於提升百度知道服務的可信度,這種變化背後是百度知道意識到了知識產品的兩個重要變化:
一個是用戶交互方式和終端的變化,用戶的交互方式變得更加智能,搜索方式越發多元化,用戶的工具也不再限於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車載大屏、各類可穿戴設備也在大幅擴張。總之,人們在尋找更自然、更舒適的交互方式和工具。
第二個是內容和服務形態的變化。交互方式的變革,自然會帶動內容和服務形態的變化。內容創作者與百度之間的「用戶與平臺」關係,逐漸變成「共生共存」的新主題。這就需要平臺將用戶和內容的創作者直接聯繫起來,強化創作者答主本人的「存在感」,進一步縮短服務路徑。
通過「人格化「的布局,百度知道完成了從連接「人與服務」到連接「人與人」的進化升級,而這個過程中也實現了換擋加速,讓問答服務半徑逐漸擴展,極大的拓寬了市場想像力。發揮百度在知識內容、用戶、搜索和AI上的沉澱,百度知道加強服務進化和生態融合,讓潛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釋放。
打通「提問+服務」閉環
百度股價呈現持續上漲狀態,最近14個交易日大漲38%,資本市場已經看到了百度的變化。這既是對百度AI布局的肯定,也和百度不遺餘力發展移動生態有很大關係,而這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泛知識」服務。
百度移動生態的知識屬性在逐漸升級,不僅僅是知道、百科、文庫等知識產品,而是整個移動生態都展露出泛知識服務的底色。
與搜索行為相似,用戶在知識類平臺提問都有很強的目的性,這種精準需求對於企業而言就是一塊巨大的寶藏。在去年百度知道和華為的合作中,百度知道就貫穿其從新品首發到知識營銷、從在線服務到銷售的全鏈條,通過全場景的知識內容沉澱到企業的運營陣地,幫助企業持續建立與用戶的深度溝通。這也使產品與用戶雙周期的內容服務信息在百度知道形成高度關聯。
作為「百度知道合伙人計劃」的重要參與者,華為很好的實現了從提問到服務的生態閉環。舉個例子,華為Mate 30新機上市時,很多用戶都會在百度知道上提出「Mate 30最大亮點?」、「Mate 30有什麼新功能?」等諸多問題,藉助百度知道平臺,華為不僅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提供專業權威的答案,還可以讓用戶直接觸達品牌,下單購買,而這最終也很好的帶動了華為新品的銷量增長。
現在,通過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移動生態服務能力,在這一轉變升級的過程中,百度從搜索服務出發,到建立以百度知道為代表的新知識體系,再到形成內容+服務雙軌驅動的百度移動生態,在挖掘用戶價值的同時,百度也有了在商業端的更多籌碼,而隨著用戶、商業端的齊發力,百度移動生態的增長空間被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