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直以來都是一門道行很深的學問,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收藏這門藝術的。正所謂懂得地看門道,不懂得看熱鬧。在收藏界中,只有那些獨具慧眼的收藏家才可能一眼看到一件藏品的價值並且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收藏界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奇聞異事。其中一件關於一位懂行人因一眼看中一幅畫而豪擲千金買下一棟樓的傳奇故事更加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位慧眼獨具的人便是樓忠福,而那幅畫便是大名鼎鼎的畫家潘天壽的《初晴》,這二者之間有到底有著怎樣奇妙的緣分呢?
名畫《初晴》的誕生
說起《初晴》的誕生就不得不提與它的命運緊密相連的一家飯店。
這家飯店名叫華僑飯店,坐落於杭州西湖邊上,飯店開業之初,老闆想要為飯店空空蕩蕩的大廳增添一些生機和色彩,以彌補飯店大廳之中的缺失感。
在深思熟慮之下,老闆請來了兩位才藝出眾的畫家,並希望二位可以專門為飯店作一幅畫,潘天壽便是這二人中的一位。
潘天壽出生在浙江寧海,自小便十分喜歡畫畫,出於對繪畫的喜愛和興趣,潘天壽一直將繪畫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並且他在這條道路上的發展也是十分的順暢了。
他曾經師從李叔同,吳昌碩兩位繪畫大師,一步一步地認真地學習繪畫的技巧,人們常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因為刻苦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潘天壽自小便打下了十分紮實的繪畫基礎。
在接到了為華僑飯店作畫這項特殊的任務之後,潘天壽也是在這項工作之中下了不少的功夫,費了不少的心血。最終,潘天壽為華僑飯店做出了這幅十分宏偉而又別具意境的《初晴》。
由於華僑飯店的大廳十分的寬廣,所以《初晴》的篇幅也算得上十分的宏偉了。
這幅畫長約3.64米,寬約1.4米,畫的主體是一棵蜿蜒的千年老松,老松之下以各色的花草作為點綴,其間還有枯藤掛於老松之上,遠遠望去,整幅畫氣勢磅礴,頗具意境。
畫上還有一首閒致逸雅的詩,雖是為華僑飯店所作的畫,但這幅畫卻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潘天壽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了。
事實也證明了,華僑飯店的這一選擇並沒有錯,這幅畫一經掛出,便引來了無數的遊客參觀瀏覽,這也著實為飯店帶來了不少的人氣。
但在那時,潘天壽的名聲還沒有達到頂峰時期,所以人們在看到這幅畫的欣賞價值的同時,並沒有看到這幅畫的收藏價值。
伯樂與千裡馬,豪擲千金為畫買下整棟樓。
雖然《初晴》為華僑飯店帶來了許多的食客和人氣,但是飯店想要籠絡住自己的顧客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經營策略和美味的食物,顯然,華僑飯店在這兩個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好,以至於在《初晴》的熱度過後,飯店的生意每況愈下。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正在華僑飯店的經理正在為了飯店的業績而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客人表示自己願意出價兩個億買下華僑飯店,但是前提是要包括店內的一切物品,其中便有那幅被掛在大廳的《初晴》。
雖然華僑飯店的老闆並看不懂這位客人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是按當時的市場價值,自己這個不景氣的飯店可以售價兩億終究是自己賺了,於是華僑飯店的老闆也是十分爽快地答應了顧客的收購要求,將華僑飯店以兩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這位客人。
後來人們才得知,收購華僑飯店的這位客人正是在商界大名鼎鼎的樓忠福。樓忠福收購華僑飯店這一行為也著實讓大傢伙都看得一頭霧水,大家都看不透,樓忠福為什麼會花大價錢買下一個並不景氣的飯店呢?
但其實,樓忠福這一舉動原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來早在樓忠福第一次進入華僑飯店時便一眼看中了懸掛在飯店大廳之上的那幅《初晴》。這幅畫新穎的構圖風格,鮮明的色彩對比使得樓忠福被深深地吸引了。
畫與人結緣終成美談
他深覺自己與這幅畫有緣,與常人不同的是,樓忠福不僅僅看到了這幅畫的欣賞價值,更加看到了這幅畫背後不可估量的收藏價值,有著多年收藏經驗的他從見到這幅畫的第一眼起便就有預感,這幅畫未來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其實畫跟人一樣,都需要有伯樂前來發掘,幸運的是《初晴》遇到了自己的這位伯樂,並為其在日後大放光彩做下了堅實的鋪墊。
雖然心中早已知曉了這幅畫的價值,但是做事一向思慮周全的樓忠福又怕直接跟老闆提出購買這幅畫一定會打草驚蛇,但是樓忠福又實在不忍放棄如此罕見的珍藏之品,權衡之間,樓忠福只能選擇買下整座飯店。
為畫買樓,樓忠福為了悄無聲息地買下《初晴》也是著實的費了一番心思。但樓忠福自己心中深知,即使是兩個億,《初晴》也值得。
很快,事實便證明了樓忠福當時的選擇有多麼的正確。潘天壽雖然具有極高的繪畫天賦,但是最終也難逃與大多數畫家相一致的命運,在他死後,他的畫作的價值開始出現飛速的增長,而作為他創作巔峰時期所做的《初晴》更加是在拍賣會上被拍出了兩億的天價。
這一轉手,樓忠福便一舉賺得了收購華僑飯店的成本,由此可以看到,雖然當時的樓忠福是為畫買樓,但是最終,算得上是買畫白賺了一座樓了。所謂的慧眼獨具便是這樣的了,即使是隔著茫茫人海遠遠的一眼,也能認出你不凡的價值。樓忠福與《初晴》的緣分便是如此了。這也正是樓忠福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
獨到的眼光有的時候是一筆獨到的財富,因為有了獨到的眼光,人們便可以在茫茫沙海之中發掘出光澤璀璨的珍珠。樓忠福與《初晴》的故事到今天仍舊是人們口中的笑談,為收藏界中的各路人士所津津樂道。也成為了收藏界的一則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