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舊時光 老照片喚起人們對泉州的記憶

2021-01-09 網易

2020-08-07 17:18:35 來源: 中國日報網

舉報

  老照片直觀記錄泉州的城市變遷、民俗故事、海交史話、文化交流

  

  1975年,遙望雙塔。

  

  上世紀70年代,泉州市區中山路人來人往,忙著採購元宵節物品。

  

  上世紀70年代末,郭蘭英來泉演出。

  

  1983年,市區水門街,南音表演。

  

  1975年,刻紙大師李堯寶傳藝。

  

  1986年,泉州大橋建成通車。

  

  1980年的新門街

  

  1986年,送王船民俗活動。

  

  1978年,市區九一街至百源路一帶。

  老照片是過往歷史珍貴的留存與記憶,雖然拍攝的年代久遠,卻生動記錄下當時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瞬間,喚起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記憶。老攝影家楊湘賢用幾十年時間拍攝的上世紀泉州,讓大家在一場時空的對話中,了解到老泉州的美好風光和刺桐故事……

  □記者 曾廣太 通訊員 楊詩琪/文 楊湘賢/供圖

  與老照片來一場隔空對話

  百源清池中,垂柳倒映;八角亭裡,樂聲悠揚……這樣的畫面,也許你再熟悉不過。可是,當你漫步池畔,透過層層蕩漾的波光,穿越到舊時的光影,你是否看到上世紀泉州的身影?

  為了讓市民了解上世紀的泉州,真實還原當時的風貌,今年的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館從老攝影家楊湘賢先生幾十年的攝影成果中,甄選了一部分泉州老照片在館裡展覽。這些老照片講述了泉州的城市變遷、民俗故事、海交史話以及泉州的文化遺產,讓大家一起走進膠片裡的刺桐故事。

  1958年,楊湘賢在電影製片廠工作,拍新聞紀錄片;1962年新華社來電影製片廠挑人,楊湘賢就被選調到新華社當時的福建分社。

  上世紀70年代初,楊湘賢到建設兵團去鍛鍊。在建設兵團,楊湘賢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有一幀照片《金溪放排》還發表在《人民畫報》上。所有的照片拍完後,楊湘賢一般自己動手,洗照片對他來說比較容易,而比較耗費精力的還是寫文字,每一張照片裡的人物名稱、故事都要去查資料。

  後來,楊湘賢被安排到泉州地委宣傳部,他的攝影愛好得到了更好發揮,拍攝了很多關於泉州的照片。這些老照片,不僅反映了城市變遷,還講述了民俗文化與故事,生動地記錄當時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瞬間。「看老照片裡的泉州,就仿佛在進行一場隔空對話。」楊湘賢說。

  老照片喚起人們對泉州的記憶

  泉州,有過多少不易覺察的變化,數年後卻已「滄海桑田」;又有多少的守護與不變,那是最深處的「刺桐」。

  幾十年來,泉州城的變化翻天覆地,而祖輩手裡的花燈、頭上的素馨花、心中的古寺鐘樂,卻依然傳承著。這裡的百姓在相似的民俗裡耕耘生活,也由此走向未來……

  楊湘賢有一組照片是上世紀70年代末拍的,當時郭蘭英率領中央歌舞劇團來泉州訪問。歌舞劇團在泉州的表演引起了轟動,現場人山人海。這組照片,喚起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記憶。

  1991年,泉州海交館建成開館,聯合國派人來泉州參加開館剪彩。楊湘賢拍了一張活動現場的照片,當時的活動現場因為太擠不好拍,他就搬了一張凳子,站在凳子上拍。楊湘賢說:「這張照片非常珍貴,一直保留到現在。」

  東西雙古塔,南北一長街。楊湘賢對宗教文化題材頗感興趣,所以就有意識地把它們拍下來。東西塔的塔壁外面有欄杆,拍的時候太近會變形,所以要站在塔外面拍,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木頭去搭一個可以移動的腳手架,並且綁上安全帶,每拍一幀就要移動一次。

  「一張上世紀60年代的老照片,給我啟發很大。」楊湘賢說,上海當時有一家造船廠叫江南造船廠,大船造好後下水,彩旗、敲鑼打鼓、剪彩,這個畫面有人拍了一張照片,取名《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標題確實太好了,如果沒有古代詩詞的薰陶,就想不出這麼好的標題。受到這個啟發,楊湘賢更加注重學習,感到應該多看多學,思維才會開闊,否則照片再好,也用不好標題。「攝影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拍一個畫面,需要構圖、光線、人物狀態等方面的協調。因此,想要做好攝影,需要有廣泛的知識、寬闊的思維。」

  來源:泉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
    【網絡文化節·活動展播】「魅力泉州」之《泉州中山路時光記憶館》《泉州優秀文創產品網絡展》 2020-10-30 20: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泉州城裡尋刺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管弦在泉州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找刺桐。它的模樣,早已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那高大的樹幹上,佛焰苞狀的花和形大如手的葉交替著吐露芬芳。花兒盛開的時候,花瓣片片紅似火,燦若雲霞;葉子長出來的時候,花兒就隱沒了,綠葉片片滿枝頭,油亮如綢。
  • 泉州美食城正式更名「刺桐時代村」
    回歸景區屬性 提升文旅體驗感15日,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營業,原泉州美食城項目更名為「刺桐時代村」,正式對外開放。更名為了更契合文旅景區本質「一日玩遍百味泉州,一天還你千年刺桐」。作為全新的大型文旅景區,該項目從落地之時,就備受關注。實際上,泉州美食城項目建設時,其核心景區是刺桐時代村,這也是福建首個大型室內造景主題觀光文化村。「我們需要一個展示泉州歷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項目。」
  • 老照片:昔日的廣東佛山,帶你重溫這裡的舊時光
    這是一組廣東省佛山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承載著佛山的過往歲月,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逛逛昔日的佛山,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昔日佛山火車站前的景象。圖為昔日佛山祖廟前的景象,當時這裡還有一個噴泉水池。
  • 僑鄉泉州「刺桐時代村」定格「海絲」記憶
    中新網泉州10月21日電宋元的「海絲」傳奇、明清的溫陵文風、民國的南洋鄉愁、新中國的知青芳華、改革開放的港颱風潮……走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全新打造的「刺桐時代村」,仿佛身處活態的閩南版「清明上河圖」,在移步換景中開啟一場沉浸式時空穿越之旅。
  • 泉州美食城裡有個「刺桐時代村」
    ▪️今晚7點泉州府抖音直播間帶你雲逛刺桐時代村~在這個家國同慶的好節日▪️泉州美食城,是位於泉州古城中心的美食全感體驗綜合文旅商業景區
  • 感受閩南風情 刺桐時代村面向社會徵集體驗官
    刺桐時代村室內懷舊主題沉浸式街區。蘇茵茵 供圖 東南網10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近日,泉州美食城中的核心主景區——刺桐時代村面向社會徵集體驗官。 泉州美食城由泉州文旅集團與領秀文旅集團聯袂打造,是泉州市級重點項目、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定點項目,佔地31.46畝,規劃總建築面積近30000平方米。 美食城內設有大型室內造景觀光文化村——刺桐時代村。面積達15000㎡的刺桐時代村還原了泉州自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至改革開放的千年歷史風貌,有閩南傳統美食、非遺技藝傳習、傳統曲藝演出,還有沉浸式互動演藝。
  • 【新聞調查】泉州:在刺桐城,為何刺桐花很少見了
    「在刺桐城,刺桐花很少見了。」「泉州哪裡可以看到大片的刺桐花?」「刺桐花長什麼樣,準備帶孩子去認識一下?」……2日,本報頭版刊登了一幅照片《刺桐花開》,美麗的畫面頓時勾起了眾多市民的記憶和嚮往。  泉州,這座千年古城自古就與刺桐有著無法割裂的淵源。
  • (八閩千姿)僑鄉泉州「刺桐時代村」定格「海絲」記憶
    據了解,這個位於泉州美食城項目內的大型室內造景觀光文化村,歷經三年時間打造,於今年10月正式亮相,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前往懷舊找回憶。僑鄉泉州打造室內造景觀光文化村,還原千年前「東方第一大港」盛況。 孫虹 攝作為泉州美食城的其中一個板塊,刺桐時代村還原了眾多流傳廣泛的閩南名小吃。
  • 刺桐時代村新春迎客,一日玩遍百味泉州!
    刺桐時代村新春迎客,一日玩遍百味泉州! 影像君有話說 中國人過年的回憶 可以看作是幾代人關於吃的回憶 它承載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承載了人們對於故鄉的想念
  • 「彩雲飛火花展」舉行 喚起人們對昔日時光的回憶
    夫妻猜拳、敬惜字紙、狀元火柴、振興國貨……火柴盒上的小小商標記錄著泉州民俗、泉郡學風,以及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 火花舊時光 曾照彩雲飛 自來火愛鵝圖 泉州網訊 (記者 陳智勇/文 莊麗祥/圖)「百年老宅無非春花秋月,一生夢幻俱是流水彩雲」,8月18日,「彩雲飛火花展」於鯉城區後城140號古厝舉行,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火花喚起人們對昔日時光的回憶。
  • 借著美食的名義,來刺桐時代村穿越千年泉州
    「一日嘗遍百味泉州,一日穿越千年刺桐好風光」用這句話形容刺桐時代村再合適不過了,15000平方米的刺桐時代村曾經是舊廠房,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熱門網紅打卡地,成為了泉州美食城的核心主景區,這是如此的神奇有創造力。
  • 世界的泉州:刺桐花與「東方夢」
    當宋元泉州的痕跡大多隨時間消逝的時候,相對保存完好的宗教遺蹟成為通往那個黃金時代的鑰匙。在泉州訪古的你,肯定注意到了那些古蹟旁「古泉州(刺桐)史跡」的標識牌。這個名稱很有意思,一般中國人看來,「古泉州史跡」已足以概括其內容,反倒是括號裡的「刺桐」,令不識其義者徒生迷惑。
  • 28名丹麥學子探訪古泉州(刺桐)史跡
    28名丹麥學子探訪古泉州(刺桐)史跡
  • 泉州刺桐路:3公裡路 21個花圃黃土裸露!
    閩南網4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泉州市區刺桐路,擁有美麗的景觀帶,也曾被譽為「最美街道」。日前,有市民報料稱,「這條路沒那麼美了」,原因是刺桐路津淮街交叉口及泉秀街交叉口等多處的花圃,連續很多天,黃土裸露!
  • 刺桐花與鳳凰樹 ——泉州與廈門 | 雍容
    元朝刺桐已是世界最大港口,而直到近代五口通商廈門港才脫穎而出;論文化,泉州系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眾多放眼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古蹟:開元寺雙塔、清源山老君造像、草庵摩尼教遺蹟……廈門有嗎?   我很喜愛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組詩——對,就是那個寫「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唐代詩人陳陶:   仿佛三株植世間,風光滿地赤城閒。無因秉燭看奇樹,長伴劉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可憐虎竹西樓色,錦帳三千阿母家。
  • 泉州「刺桐花」志願者協會
    組織名稱:泉州「刺桐花」志願者協會  成立時間:2013年10月  註冊志願者人數:85人  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時數:3萬多小時  人均開展志願服務時數:350  主要事跡(不超過1000字):  泉州「刺桐花」志願者協會是泉州最早成立的關注心理健康志願服務協會,同時也是福建省較早成立的一支心理專業志願服務隊伍,隊員來自全市三級以上心理諮詢師。
  • 2018申遺看泉州!古泉州(刺桐)史跡16個遺產點大全
    (刺桐)史跡,是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產生並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遺產,分布於以今天泉州城區為核心的泉州灣地區,包括16個遺產點,具有鮮明的海上貿易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特徵,見證了「刺桐」這座古代東方大港的地位、奉獻和風韻。
  • 泉州農商銀行推「刺桐紅」信用卡
    泉州農商銀行繼「刺桐紅」理財卡後又推出姐妹卡——「刺桐紅」信用卡,以貸記卡為載體,可以消費、轉帳或取現,在一定期限內可循環使用授信的透支額度,具有「高額授信、即時用信、靈活擔保」等特點。「刺桐紅」信用卡可在核定的授信額度內直接透支、即時消費,還款後額度自動恢復並可再次使用,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提現及還款,實現資金快速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