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義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杜維明 長江商學院

2021開工大吉!

翻過艱難異常的2020,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在我們滿懷期待地走進未知,陷入每日的忙碌前,也別忘了留些時間給自己從底層出發,思考如何在新的一年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發現事業的價值,找到存在的意義。

新年開工第一天,帶你一起重溫長江商學院名譽教授、長江人文委員會主席杜維明先生在人文第一課上的演講,希望能幫助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作者 | 杜維明

*以下整理自杜維明先生在2018年長江商學院MBA首開人文第一課上的授課內容

杜維明

長江人文委員會主席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

為己之學,是一生都會糾纏你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三種「人」的概念。

面對現代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各種困境,我們首先要做「經濟人」。所謂「經濟人」就是要體現自由、理性、法治、人權和個人尊嚴的價值。

在「經濟人」基礎上,做「文化人」,要體現正義、同情、慈悲、責任、社會和諧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價值觀。

在「經濟人」「文化人」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升華到「生態人」,就是要體現「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精神,體現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所有的東西包括自然物都是我們的夥伴,即張載所說的「民胞物與」的精神。這不是神秘主義,而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愉悅的體悟。

「學以成人」作為一個共識,世界各國的哲學家都認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特別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處理機器人與人的關係,人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解答這些問題迫在眉睫。

雖然普通人平時不接觸哲學,但實際上,我們在與孩子,同仁交流的時候,還是會碰到這個問題。正如孔子很早以前強調的,學以成人是「為己之學」。如何為己,認知到為人的主體性,建立自我,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

誠然現在大家都很忙,壓力很大,去思考我是誰,去問人生意義如何似乎有點早,但這個問題你逃脫不開。實際上,「為己之學」一生都會和你糾纏在一起。

不怨天,不尤人

在困難中努力學習,成就自己

那麼如何建立自我,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1. 接受自我

具體的我,活生生的我,實際上有90%多的因素我們都無法控制,我是男是女?我在哪出生?我的族群是什麼?我出生的年代是什麼時候?這些我都無法選擇,我們受到了所有這些條件的限制。

但請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先接受「我就是我」這個事實。不把我的身,我的心,我的心理,我的生物性,我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割裂開,就是一個整全個體的活生生的當下的我。這些限制我的力量,正是我發揮力量的源泉,這些具體存在的限制我的條件,恰恰是我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另一方面,我作為一個個體,並不孤立無援,我或者自我,必然是關係網絡的中心點,它一定和父母家庭或者是各方面有關係網絡,所以接納自己也應該接納的是這些關係網中心的自己。

2. 立下志向

很早以前孔子就有這麼一句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做了決定以後,再有外面的力量來改變他,很難。所以為己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立志,你要立下一個志向,你要做怎樣的人。

如果把想要發展的因素擺在外面,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不能掌握,只有一種東西你可以掌握,那就是你希望做怎麼樣的一個人。

人是變動不居的動力過程而不是靜態的結構,你無法離開自己的身心靈神,也不能離開人倫日用,而是要在現世一起考慮如何學做人。自覺的努力和命運的束縛是相輔相成的,在肉體的有限和社會環境的束縛中,不怨天,不尤人,在困難中努力學習,成就自己。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如何建立為己的基本框架?無外乎四個維度——天地群己。

1. 自我

最重要的一點做好慎獨,慎獨是指,人最內在的只有自己知道的想法。我在內心深處裡面發起的念頭,要尊重它,並且要能夠繼續發展它,因為這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所具有的,不是任何人能給予的。

2. 社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之,慎施於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要能夠承認對方的存在的,能互相尊重,互相參照,互相學習的。所以人生難得一知己,知己就是你為自己又創造一個可能比你了解自己更深刻的自我。如果遇到了一個這樣的機會,應該去把握。

3. 自然

人類和地球,應該是一種持久的和諧關係,把地球當做外在的資源,資源不夠了,我們再開發新的資源,這個態度的本身與現在所講的深度生態有很大的矛盾衝突。自然是我們主體的一部分,它不是一個集合的外在物體,而是我們生命之所以能夠延續,之所以能夠發展必不可缺的條件。

4. 天道

人和天,相輔相成。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全在,所有的都歸它,不是這個意思,我們也有責任,在《論語》裡面有句話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可以發展道,人可以使天,使宇宙大化,能夠更完美,更好,但是非道弘人,天沒有這個責任的。人被毀滅,自己做得事情永遠是最大的因素。

這四個維度,身心的和諧,人和人的交互及人和社會的互動,人和自然的持久和諧,人和天道的相輔相成,就構成了人之所以成人的基本的框架。雖然這個框架不能告訴你如何真正的學而成人,但至少可以幫助你進一步思考,我應該做什麼,我應該成就什麼,我該如何從這一方面進一步的發展。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你具有體知的能力

人之所以成為人,最主要是因為仁。仁的價值,是儒家,特別是心靈哲學裡面所要推展的一個價值。

你可以通過念書、念哲學,不管是哪種領域裡面,感覺到愉悅,是因為你體知到了。體知不是在考試的時候,你能夠告訴大家你知道,一般的知道和體知是不一樣的。體知是內心有所得,比如經典最後變成你身心性命的一部分。

舉一個例子,學習一種技能,比如說拉小提琴,當你通過了長期的努力,成為一個小提琴家,這個時候小提琴已經不是你的身外物,它就是你身體的展現,所以真正的小提琴家演奏的時候,他是在表達內心的最炙熱的感情。

現在你要問下自己,在你的生命中間有沒有一些體驗、體知,這些體知是永遠改變你的,或者是一直在你的心靈裡面發揮作用的。體知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也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能,是一種智慧。

這三方面,人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

在儒家傳統裡面有很多大家現在常常引用的,有一種宇宙情懷的觀念,比如說「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等。

荀子說,水和火只有氣,但是到了植物的話,它就有「生」,到了動物的話,它就有「知」,就是感覺,甚至是知覺,到了人才有「義」,義講的就是人是一種道德的存在,之後,也就有了仁義的問題。

所以,人是通過一個宇宙轉化的潮流而出現的,我們現在講可能是130億的年齡,從大爆破逐漸發展出來,從地球的出現、到生命的出現、到意識的出現、再到人類的出現。

人類出現是有意義的,並非偶然。人類經過一個漫長的時間而演化出現,但是出現的時間卻很短,每一個人就這麼幾十年,所以你要珍惜生命,因為人身太難得了。

在21世紀,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很多領域,人都難以勝過人工智慧。因為在任何可以量化的領域,我們都會輸的,畢竟人工智慧不會犯錯誤。但至少有三個方面,人不可或缺的。

一、聽的藝術。這種智慧要靠聽,靠讀,即使讀書的話,也是作者在直接講話,不只是書本的詮釋而已。

二、對話的能力,即面對面的溝通。

三、積累的智慧。雖然我們在圍棋方面都打敗了,但是圍棋所積累的一些記憶、技術,是人的智慧所累計起來的智慧,它永遠不會喪失。

end

原標題:《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感謝宮崎駿的這部千與千尋,我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這部動畫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千尋的成長是客觀催化和主觀努力的雙重過程。她「學會」的東西很少,「喚醒」的東西很多。而不是把一個不可救藥的孩子「變身」成勇敢者那樣沒大腦的迪斯尼式成長喜劇。這部動畫除了人生哲學蘊含的人生意義也不少這部動畫本身也是非常的充滿趣味性,為了避免讓小觀眾脫離聯繫感而只是認為「這是有趣的故事」,宮崎導演用白龍和千尋關係上的不安感來替代那些更深層的涵義。這種不安感,與整個世界的挑戰和面對世界的不安一樣,都是一分別就會襲來的。
  • 比輸贏更重要的是擁有極致的人生
    人們一邊交著10分的答卷,一邊卻想過著100分的生活,這個時候你要覺得生活欺騙了你,別抱怨,其實這不過是生活還原了你本來的人生。極致的人生需要的是堅持的自律,對夢想的堅定和自身見識的增長。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開掛的人生。
  • 給你一個「人生意義」
    換句話說,「無意義」的事物會令我們充滿恐懼。比如,我們早上忍耐著人潮擠地鐵,是為了去上班。但放假時,如果你刻意來回擠地鐵,來回幾趟,肯定會感到非常「不適」,這種不適不是因為擁擠難受,更重要的是,你無法找到這麼自虐的意義何在。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本書只用了一章,說人生的問題。作者面試了一名有著完美教育背景的人:法學博士、醫學博士和MBA。但是作者面試這位應聘者,發現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考取這些證書都是在別人的建議下完成的。這就像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在父母的建議下,工作、結婚、生子,過著父母要求的人生。書中的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個富商,內心空虛。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和一起喜歡閱讀寫作的朋友一起進步,找到了自己的意義和人生方向,從而擺脫了束縛自己的思維囚籠。最近正好讀到《思維的囚徒》這本書,就是來幫助我們走出思維陷阱,找到生命的意義,激發生命的活力。《思維的囚徒》作者是亞歷克斯·佩塔克師,作者的老師正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這本書跟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一脈相通的地方。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
  • 了解取得成功關鍵7要素,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收穫快樂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更多時候,我們品嘗到的是失敗的苦澀,鬱鬱寡歡,成功似乎總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很多人在一次次追求成功卻求而不得中灰心失望。《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修訂第5版)一書的作者丹尼斯·韋特利卻通過研究告訴我們:成功有跡可循,關鍵是要界定成功對你自己的意義。
  • 選擇和努力哪個重要?人生三問,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每個行業、職業都淺嘗輒止,所以成功一直與他無緣,浪費了大量的青春時光。假如現在能回到10年前,我相信他一定不會再走這一段曲折的職場路,一定會「高瞻遠矚」直接跳到當下這條自己最喜歡的HR路上。走過這麼一段曲折職場路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根本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是最高級的朝聖
    感動36國,同名電影拍攝中,在臺灣上市20天,狂賣10萬冊,臺灣讀者表示「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讀到凌晨」、「是一個簡單、素樸但會令人深深感動的故事」、「是一本闔上書後對於人生啟發與感觸良多的佳作。」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87天627英裡,重拾了遺失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只有心中有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 心流終章·在目標中尋找人生意義
    當方向、決心、和諧都存在於身心之中時,它能把生命轉變成天衣無縫的心流體驗,也能賦予人生意義。中年大約是人一生中的最後一次精神轉變的機會,之後要麼尋找到了自己的意義,要麼就成為了時代的奴隸。成則把行動整合成了一個心流體驗,建立心靈的秩序;不成則被「社會賞罰」所禁錮,失去自己的方向。
  • 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你找到了嗎?
    人生在世似乎過眼煙雲,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實在都是捕風,實在都是捉影,能留住什麼呢?悟空研學小編提醒您,人生應當得意須盡歡,多參加悟空的戶外拓展、親子研學、室內團建、冬夏令營、企業培訓等,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人活著似乎就是為等待死亡,由於活著只是一個過程,終極的結果是死亡。我自己曾經勸過一個消極的朋友,活著比什麼都好。
  • 從《人生有何意義》來看如何堅持寫作
    這本書是他的精選文集,其中有他關於人生的思考,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都很有指導意義。看過這本書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收穫:(1)開始學會去思考自己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從每一件事情上來看,都有它的目的和意義。拿我目前在學習的思維導圖來說,我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總結的能力,便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人生的成功其實是,找到方向確定目標再去努力
    所以,想要成功的人生,就要找對方向,鎖定目標,再去堅持努力。01找到方向,確定目標,是走向人生成功的開始說起周迅,她是我們映像中的明星,是一個人生十分成功的人。03人生莫抱怨,重要的是去找到方向確定目標尋找人生方向,是我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自己,確定短期目標,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目前是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 人生旅途的意義是什麼?
    當一個人呱呱墜地,來到這個熱鬧的世界上時,就開始開啟了漫長的人生旅程。從牙牙學語,到高考畢業,我們被灌輸的思想只有學習決定未來。未來是什麼?未來就是能找到好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功名利祿?衣錦還鄉?如果放到世俗的觀念上來看,確實這就是人生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要求我們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一直為高考而努力拼搏的原因。
  • 熱情測試個案諮詢|3小時設計未來10年生命軌跡,輕鬆找到人生意義
    其實,PassionTest熱情測試裡提到的熱情(Passion)跟性格沒關係,它更貼近中文熱忱的解釋:指支持某人或某一目標的激動,迫切之情,達到狂熱程度的積極熱情,比如革命的熱情。熱情是我們心之所向,是成功之鑰,是夢想的燃料,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熱情,是這個時代順應趨勢的意識剛需,追隨熱情就是追隨喜悅。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在這裡,重要的是人們都認為讀書有意義也有意思。而且,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央視網記者:閱讀在您的寫作中有怎樣的意義?  易中天:我最近在寫《中華史》。可以說的是,讀偵探小說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  央視網記者:您認為孩童時期應該讀哪些書?
  • 人生瓶頸期,這麼做走出習慣陷阱,找到人生轉機!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在四十歲的時候,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卡住了。他是一個還算成功的股票經紀商,家裡生活富裕,與妻子結婚十七年,兩人相敬如賓,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成功的人生範本也不過如此。但斯特裡克蘭卡住了。
  • 交流對人生的意義(一)
    本公眾號連載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吳建民大使和趙啟正主任合著的《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一書。我們並非獨自生活,而是與其他人共同生活。他認為,人們常說的「成功等於機會加勤奮",實際上這句話是有缺陷的。他說不妨把加改為乘,就可以更全面些。機會加勤奮,如果不勤奮,有了機會還能有部分的成功,那坐等機會不行嗎;如果是乘,就是有了機會但一點不勤奮的人,相乘的結果會是零;但一個人一生沒有任何機會的可能是較少的,何況有時機會是能通過人的努力爭取到的。
  • 找到自己的人生火花?《心靈奇旅》給了我們更簡單的開始
    有朋友問我適不適合孩子看,當然,皮克斯的動畫,孩子看起來足夠歡樂,也很喜歡;不過,我更覺得,這是拍給人在中年的我們看的,只有我們才更懂生命背後的沉悶和閃光。友情提示,下面的感想中有劇透,介意的就可以先暫停,等你看完以後再交流。01 找到「火花」的人是幸福的故事的主人公叫喬伊,他是一個很普通的音樂老師,教著一群根本不怎麼喜歡音樂的孩子。
  • 最好的醒悟:趁年輕多折騰,折騰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定數
    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你的人生定數。很多人的人生都有一定的空窗與迷惘期,在那個階段,我們不知道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才會一路折騰。 只有折騰久了,你才會知道,原來你最適合做什麼,這就是折騰的目的與意義,是為了找到我們自己人生的定數。
  •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2020這段無比魔幻又混沌不堪的日子,大概每個帶著孩子滿懷期待走進電影院看《心靈奇旅》的家長,都會有點不知所措。和過去所有充滿夢幻、笑聲,輕盈美好的迪士尼動畫片相比,這部作品顯得如此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