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漲粉700萬,「猴哥說車」的案例放在任何領域都非常炸裂,更何況是相對垂直的汽車賽道。
大家好,我是車節奏MCN麥子。過去5年我們在南京本地深耕新媒體,從2018年開始轉戰短視頻。
今天我坦誠地跟大家說,其實短視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做。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公司做的流量的矩陣,還有很多沒放上來。現在我們布局了汽車、泛娛樂、垂類,垂類裡面有寵物、裝修、母嬰等,之前還做過健身,還有600多萬粉絲的本地生活抖音矩陣,整個矩陣加起來在抖音上有將近4000萬粉絲。
這個過程中,我們踩過了非常多坑。這兩天我跟很多同行交流,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短視頻的成本投入是很高的,門檻是很高的。
我們看到很多一夜爆火的帳號,一個小白或者初入短視頻創業的領域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把它理解成,從0~1是很容易的,但是複製從0~1,或者從0~1遇到瓶頸之後,想突破1~100,這個過程是非常難的。
國內MCN機構的發展是有階段的。2018年以前是最早期的時候,特別多紅利,很多網紅達人跳跳舞唱歌就可以。2018年一整年,早期頭部像洋蔥這樣的MCN起來,到2019年很多劇情號MCN起來,包括現在超級頭部古麥嘉禾。
超級頭部的MCN機構可能有四五個億粉絲,但自己孵化的只是一部分,另外很多是靠資本的力量,或者靠投資策略、投資眼光去籤的,真正自己從0~1去孵化帳號,形成矩陣的MCN機構,其實是非常少的。
誰適合做短視頻?
一種是個人創業,如果覺得自己很有表現力,很有編導的才華,腦海裡面有很多畫面;或者之前專業從事視頻這個行業,對視聽語言、視頻呈現等很懂的人,你可以去嘗試。
另外一種是一直在某一行而且資金比較雄厚,已經準備好了三五百萬的資金來嘗試這個領域,也可以團隊化、專業化地去運作。特別不建議那些本來就很小,現在屬於轉型的關鍵期的公司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到時候可能會比較慘。
信息流時代,創作者需要有歸零心態
第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覺得短視頻從形態、平臺、生態上來說,是目前整個媒體行業最高端、先進的。
第一個維度關於形態。拿汽車行業舉例子,下面是克勞銳出的汽車行業的發展變化歷程。我有一個認知,2018年以後,甚至是未來10年,我們可能都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叫做信息流的時代。
最早期的媒體形態非常單一,而短視頻能夠把其它所有媒體形態能表現出來的東西,更直接地通過感官和聽覺傳達給受眾。所以我覺得短視頻無法超越,特別是當它的時間可以壓縮到幾秒鐘的時候。
第二個維度關於自媒體和信息流。很多人說我們現在還是在做自媒體,但我覺得是在做信息流。自媒體跟信息流最大的區別在於信息流不再給你穩定的訂閱關係。之前榜哥給這次活動寫的文案裡面有句話,我看了特別有感觸:其實沒有人可以永遠躺在功勞簿上,特別是做微信公眾號。
我特別喜歡信息流的這套玩法,它對於所有的內容創作者來說都是公平的。你來我的平臺,只要你能生產好的內容,我就會給你推流。所以從平臺上來說,它是一種革命。這種革命不僅是革平臺本身的革命,革媒體的革命、媒介的革命,還是革內容創作者的命,每一天都必須要從零開始,要有歸零心態。
前兩個維度都是時代的產物,第三個維度是字節跳動自己的優勢。比如汽車行業,傳統媒體大多都是靠廣告商業閉環來變現的。現在因為流量通路的打通和流量的所見即所得,看到的內容可以及時轉化,把以前傳統媒體的單一的生態跟電商打通了,它的商業閉環是非常完善的,無論是一個大的MCN機構,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個人都能變現。抖音,實現了很多平民的英雄夢想。
頭部KOL的四大共性特徵
我是從2018年10月份開始接手短視頻團隊,這個團隊一年虧了500多萬。
接手團隊之後,我第一件事是研究這個行業,研究所有頭部的共性;第二件事就是優化團隊目前的策略和戰略。
為什麼很多很牛逼的頭部的MCN機構能做起來?為什麼他們能夠把網紅的能力複製?
一個超級頭部KOL,具備以下4個共性:
第1個,賽道。他們一定是定位某些精準的賽道,行業的維度、下面的細分領域的維度一定是精準的。
第2個,超級頭部的流量一定是超級穩定的。舉個例子「瘋狂小楊哥」,後臺每個播放量沒有低於3000萬的,他做的就是娛樂搞笑的這個賽道。他的品牌、人設是穩定的,是一個喜歡打遊戲的一個宅男,每次都被他哥欺負,他的品牌是穩定的,他所有的視頻都是輸出同樣的內容。
第3個,它的內容核心首先是娛樂性,沒有太多功能性。其實娛樂和功能,娛樂是大的,功能是小的;娛樂是廣的,功能是垂直細分的。抖音首先是一個娛樂平臺。
第4個,就是合理框架。「瘋狂小楊哥」他的帳號情節全部都可以拷貝,無非是哥哥整弟弟,但是內容看起來非常爽,因為小楊哥本身這個IP是非常具有張力的,他的表現力也非常好。像小楊哥這樣,男粉很多內容又極度好,競品其實比較少,所以他的流量就會極其恐怖。
垂直行業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賽道?
怎麼去挑選賽道?給大家幾個我的認知:
1.如何針對本行業做數據分析?
粉絲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如果你選擇的超級賽道裡面沒有超過2000萬粉絲的KOL,這個賽道可能是很難做的。
沒有人做到2000萬以上,說明可能在抖音這樣一個內容生態體系裡面,沒有人喜歡或者是沒有足夠的人喜歡這個內容,這是我的觀點。
2. 如何對本行業做賽道拆解?
去把你所在行業的粉絲數Top10或者Top30的帳號找出來, 去做賽道分析、標籤的分析。
拿母嬰舉例子。我們的母嬰號一開始找的KOL是一個育嬰師,有過三年以上的育嬰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們一開始定位叫母嬰知識分享。第2種其實是萌娃路線,萌娃加上娛樂劇情路線。第3種就是像一些母嬰產品的分享,第4種有這種圍繞著母嬰日常的劇情等等。
你去看每一個帳號它的內容,歸納總結出來它的細分賽道標籤是什麼。
比如在汽車領域,目前抖音最頭部的帳號就是「懂車偵探」,它早期積累了很多粉絲,踩到了第一波汽車類知識供給側空缺的風口。
當時我把所有的這些汽車賽道的細分標籤,拿過來去綜合去分析的時候,有兩個認知:
第一,這個行業能不能做?能做。因為它已經有超過2000多萬粉絲的超級頭部,到19年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帳號,「虎哥說車」在短時間內能夠聚集到1000多萬粉絲的體量,說明抖音的平臺是有需求的。
第二,能不能去複製他們?當時我沒有選擇這條。如果我沒有很好的測評IP的話,可能我也會去考慮去做汽車劇情號,相對垂直行業的專業領域來說,它的門檻是低的。只要編導寫好腳本,達人不需要懂汽車。
但是當我看到「虎哥說車」的時候,我覺得供給側的內容可能在迭代,不是迭代了抖音上的汽車內容,我們是把傳統的汽車內容放在抖音上,用抖音的短內容去迭代了。
很多人跟我說:看完抖音的汽車內容,我再也回不去了,再也看不了長的東西了,那些傳統的汽車編導寫的東西已經再也看不下去了,因為抖音讓我的內容心智迭代了。
我給個結論:抖音汽車最值得做的三個賽道,一是汽車的實車評測,現在「猴哥說車」做的賽道;另一個是汽車的娛樂文化。第三,我覺得汽車的維權節目一定會做起來,雖然當時還沒有大號,後來就有了一批頭部帳號。
如何搭建KOL的穩定品牌
在抖音裡面做帳號,其實不是做內容,不是做視頻作品,是做個人IP。
你會發現所有你能想到的超級頭部其實都是人。一個帳號一開始或者是在做的過程中,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要穩定品牌,才能夠去維持並且保證帳號不斷去迭代。
做帳號之前以及帳號迭代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點:
首先,無論是什麼年代、做哪種內容,要堅持一個價值觀取向,就是你做這個帳號的初衷。當然大家做號初衷都是為了賺錢,但是同時你打造的這個人是不是從內心往外的去發散了一種善,因為抖音的slogan就是記錄美好生活。
第二點,用戶視角非常關鍵。用戶視角可以說是貫穿所有新媒體人的始終。我們定位賽道,你會發現用戶的視角是兩個維度。如果你只看重一個維度,比如說你只盯著用戶的需求,是很容易去踩坑的,因為用戶的視角還有第二個維度叫做用戶的喜好,準確的表述叫用戶喜好內容的形式。
其實用戶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的,它的需要都不是靠自己去找的,都是刷屏刷到的。抖音的內容是靠用戶投票的,但是你要知道,很多時候用戶喜歡的不是用戶需要的。那喜歡東西是什麼呢?是娛樂的,如果能夠做到需求和用戶的喜好兩者完美去結合的話,就一定是非常好的帳號。
第三點,就是顆粒度的問題。其實顆粒度大家都會講,因為它是表象的東西。大家去分析KOL的時候,會去看他叫什麼名字,他是男的是女的,他年齡、地域、身份,以及他簡介上面描述自己是什麼樣子、預埋什麼樣的人設等等。
顆粒度是什麼呢?你在做自媒體的時候,你的內容是跟用戶去PK,你能不能撩到用戶,能不能激起用戶的憤怒,激起用戶分享的欲望,能不能讓用戶分享到朋友圈,覺得自己很牛逼,滿足他的虛榮心,能不能用戶看完之後覺得我必須要轉給我的好朋友,這叫洞察用戶。
但到了信息流時代,我們要玩平臺。什麼叫玩平臺?就是你要去了解算法,用儘可能多的顆粒度,能夠讓抖音的用戶以及抖音的平臺快速識別你。把自己的顆粒度做得非常完美的話,就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推薦量,才有可能更好的冷啟動。
分享一個我們之前顆粒度做的不好的負面案例。
我們之前做了一個寵物號,當時定了寵物萌寵的一個賽道,裡面細分的賽道叫萌寵劇情。當時也正好是神獸阿呆剛剛興起的時候,我正在去策劃的時候,那個號橫空出世,然後我就要抓緊了,第2天我買了一頭豬回來。當時想了很多寵物,貓狗抖音上太多了,我剛才講一個底層邏輯,你在做這個事的時候,如果你發現別人已經幹得很好了,你再怎麼幹也是很難超過別人的。
當時第一個視頻的顆粒度做得很差,兩分鐘的視頻裡面,有很多畫面是豬的畫面,第一個鏡頭是豬站在保時捷上面。那個內容確實火了,冷啟動是成功的,大概有20萬贊,漲了10萬粉絲,轉粉率非常之高,但是粉絲清一色的全都是12歲以下的幼齡小孩。小男孩小女孩頭像你點進去,你看不懂他們在發什麼,都是一些很奇怪的小人、玩偶。因為我沒有這個年齡的小孩,我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的評論也非常幼稚,說可愛的豬為什麼要站在車上?他們都不認識保時捷。
你的顆粒度做的不好,你的內容就會被推到錯誤的流量池,雖然會關注你會轉粉,但是後面是不能可持續發展的,是沒有前景的。
爆款選題的3條黃金法則
如何去生產爆款內容,這個是大家關心最多的。
就算你到了三四千萬粉絲體量的時候,你依然可以持續漲粉。如果你不能持續漲粉,就說明你的內容一定是有問題,內容有問題就要去迭代了。
如何生產優質爆款內容?
首先是選題,做內容之前要先去思考。給三個我的觀點:
第一個叫有戲劇衝突的選題才是好的選題。特別是我們經常聽到很多課,什麼前三秒要有喜劇衝突,它是沒錯的。一個像仙女一樣穿著漢服的女孩子走在荒郊野外,這就是一個戲劇化衝突。這個不需要再過多解釋。
第二個就是無熱點不爆款。怎麼去看待熱點?你會發現抖音上的熱點不僅僅是熱點事件,抖音的音樂也是抖音的所有內容呈現的載體,很少看到大的KOL是不配音樂的。比如說去年過年的時候,特別熱的有一個就是變小藥水,娃娃臉……所有的熱門的東西我都可以叫做熱點,熱點已經不再僅僅限於熱點事件了,更加的廣泛、更加的多變、更加多元化,你踩到一個熱點也許就能火。
之前變身奧義火的時候我們也出了一個爆款。因為我們團隊特別好玩、特別開放,特別自由,每天就在辦公室像玩一樣。別人變身奧義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對不對?當時我們團隊想他們可以變成什麼?他們有六七個人,他們變成了葫蘆娃,然後就大幾百萬贊上了熱門,應該是全網push了,這是我們之前追的一個。
第三個叫不可以枯燥的選題。你的內容是不可以枯燥的,抖音上娛樂化的內容其實是佔主流的,雖然也有像「回形針」或者像「奇妙博物館」這樣的內容,但是它是極少的。大眾媒體你就要看到大眾的案例,不要去研究小眾案例,放眼到小的這種垂類的內容生產、選題策劃的話,一定是要有趣的好玩的。
持續滿足用戶的心理預期和視覺預期
做信息流媒體的時候,除了要去研究平臺的推薦邏輯,更重要的是做內容的出發點,就是你要持續的去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和視覺預期。
其實你會發現抖音上除了心理預期之外,更重要的或者說額外的附加的預期,叫做視覺預期。人在刷抖音的時候比刷公眾號的時候是少非常多思考的,大腦是單線的。我們經常說做內容,你要把內容餵給客戶,特別是做垂直內容。
我以「猴哥說車」為例子來講一下,我們做內容的時候是怎麼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和視覺預期的。
首先觀眾的心理預期,視頻一開始就會拋出一個觀點,戲劇化衝突大家才看得下去。
第二環節叫繞車環節,在一開始拋出一個強觀點、一個強選題的時候,你要給用戶一個視覺預期了。喜歡看車的人,如果他決定看下去的話,他一定是喜歡看車的外貌的。就像為什麼大家喜歡看車展,它的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繞車環節既是滿足用戶的視覺預期,也是滿足用戶的心理預期。
第三個會講車的動力。我們給到用戶動力總成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鏡頭是來回切的,會從發動機艙切到路面跑的狀態,會切很多的畫面,這個畫面是滿足用戶視覺預期的。我們會儘量的用用戶預期的方式去講,所謂的把內容餵給用戶,不會講很複雜的東西。你講的那些東西他們根本就聽不懂,聽不懂就不會看下去,也不會點讚,你的視頻就不會有推薦。
第四個,在動力總成講完之後,我們會切到內飾。還是剛才那個原因,用戶想看,特別是特別好的車,很多人對車的內飾是很好奇的。
第五個就是切換不同的場景。在車裡講解的時候會講很真實的駕駛的感受,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希望能夠用一個很安靜的環境,一個一個對話的方式來去傳輸駕駛感受,也會有很多的生活化地類比,讓他快速消化,並且讓他對你產生好感,記住你。
男性粉絲關注帳號的動作是遠遠低於女性粉絲的。男生一般內心都很傲嬌,特別是看到男的IP在那邊做內容的時候,很多一開始就抱著批判的眼光,所以汽車測評這種內容下面噴子特別多。男性粉絲很難吸,只有你真正打動它,對你的IP有認知之後,才會覺得我就要關注這個人。
抖音運營技巧和內容生產SOP流程
運營發布時間要規律化,因為話題運營也很重要。
抖音發布話題,我們會從24小時熱門榜上去找話題,特別是這個話題如果這個話題是官方發布的。因為商業一般都會去買流量,如果是商業話題的話,它都會去買這個話題的流量,如果你的內容正好又跟他有一點點關係的時候,有可能你會獲得額外的推薦。不是說不帶熱門話題內容就做不好,熱門話題我認為它叫錦上添花。
封面標題跟文案技巧。文案其實我覺得在抖音裡面他沒有那麼重要,它的作用就兩個:
第一個叫顆粒度。因為可能它精準push到一些對性價比很敏感的那些用戶,叫精準推薦了。標題更多的作用其實是為了方便用戶對你內容感興趣之後進來檢索內容的。
評論的互動技巧我簡單講一下,我們每次在發視頻之前,我們都會先預埋三四個熱門話題,熱門的評論。你先用一個小號去評論,再用作者去回復,這個評論會被置頂。
如果這個評論是能夠引發大家更多的二次參與討論,甚至是三次在裡面去跟別人去互相討論起來,那麼你的權重就一定會很高。因為抖音有完播率的概念,如果它參與評論的話,這個視頻是一定會完播的,還會復播。
最後一個是數據的反饋。如果你公司有個運營的話,核心能力是對數據的敏感。每天可以從大量的平臺看到非常多關鍵數據、漲粉的數據、流量的數據,從專業的行業報導裡面去看出目前當下主流的內容形式、熱點內容、選題是什麼、熱門的BGM是什麼?哪些內容的形式呈現方式是最火的?然後運營去消化它,賦能給團隊。
因為內容團隊很多時候它想的是創意,想的是我怎麼把東西拍好,整個內容的流程是什麼?其實很多時候忽略了整個平臺在發展。
我們有很多sop流程,內容部門的生產sop流程如上。一個好的團隊一定是有章法、有秩序的,特別是面對客戶的時候,你給到客戶的其實呈現的是一種專業度。
每個行業都有這個審核規則,因為一個內容的生產成本其實是很高,可能會耗費你一天的時間,但這個內容剛發出來就被限流了,投不了DOU+,就說明這個內容一定是違規了。
如何避免抖音流量坐過山車?
我覺得DOU+是沒用的,我們從來不投。
因為投DOU+是額外流量,跟你的每一階段流量算法是不相關的。就跟我剛才講的話題一樣,你帶一個熱門話題,然後這個熱門話題被push了,你可能會有額外的流量會有驚喜,但是這個叫錦上添花,他沒有辦法影響你的算法,他沒有辦法影響你這一頁的內容。
DOU+適合什麼樣的人投?不適合做內容的,而適合賣貨的。
而且投DOU+有一個認知障礙,就是很多人覺得我流量不好我投DOU+,錯了!流量不好的時候就不應該投DOU+,流量不好說明你這個內容不好,沒有辦法去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歡,你投DOU+是白投,你投大家對你的內容還是不感興趣。但是你內容好要投,因為這個內容一開始的時候跑的比你所有流量都高。投多了你要去測算自己的ROI,自己心裏面要有一點數的。
每一個視頻在抖音後臺都是被公平分發流量的,在被公平分發流量的前提,是它對每個帳號會有一個綜合的評判,這個叫做權重。給到所有視頻的流量都會分階段,我們叫一階二階三階四階。
被限流沒有問題,後面的內容可以持續發,只要你不要持續發廣告或者持續去違反道德底線,抖音是不會封你的帳號的。偶爾一兩次比如說沒有系安全帶被限流,或者是因為一些不太適宜傳播的鏡頭,未成年人抽菸這些鏡頭被限的話,對你帳號沒有太大影響。
我認為一階的流量是有基礎權重的概念的。你有過爆款的經歷,抖音官方平臺在後臺辨識了,你具有優質內容生產能力,所以他在給到你下一階流量播放的時候會一下給增加,我們叫一階流量池。一階流量池的閥值叫7萬,閥值從7萬到下一個階段到50萬的第二階段流量池,他們之間是有一層人工審核的。
抖音的內容是持續不斷的,是在被機器審核的。機器會有很多關鍵詞,會有很多的畫面去識別你有沒有違規。但是你要知道抖音已經是所有網際網路內容公司裡面,在審核這一個工種上、崗位上人力資源投資上最大的一個公司。包括快手也是的,花了很多的人、錢,公司團隊外包、代理來去做內容的審核,但是他依然是人力不夠的。
這麼多的帳號,每天上千萬的可能是有上萬條視頻去生產,要多少人審才能審得過來,而且每個視頻再發出來的時候就會進行第1輪審核,我們叫一階前的審核,它是審核小白的,審核素人帳號的,所以它放的會比較寬。
但是你會發現很,有時候你發的內容根本發不出來,是因為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公開的,比如說你在路上拍一個軍車,一個坦克,你肯定發不出來,因為他在第1輪的人工審核就會被卡掉。
從一階到二階,包括二階到三階,它每階流量之間也不是那麼完整的。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一階跑得很快,跑到10萬播放才停,停下來的時候流量停下來,這就說明它在進行審核。進審核通道,可能前面排了很多人,所以它為了讓你不要覺得這個視頻有問題,它會再放你一點流量。
比如說你本來是7萬,應該到審核的7萬就已經進排隊了,但是它流量跑到7萬的時候,前面有很多人在審,可能前面還有2000個作品在審核,它會再放,放到8萬放到9萬,甚至10萬,放到12萬也講不定,但是只是一個概念,不是說是一個這麼精準的概念。
一階到二階是怎麼去,大多數人其實更多思考的是流量的算法,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的話,我怎麼才能獲得千萬以上的曝光量呢?就是不斷地去撬動,不斷靠一二三四階這麼去跳。
這裡就提到一個最核心的觀點,也是我剛才講的做抖音最重要兩個維度,一個是用戶,一個是算法。
算法維度是一個黑盒,目前全網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知道這個黑盒,如果知道它就發家致富了,這個黑盒是今日頭條的內部核心高層的機密。但是我們從星圖後臺可以看到兩個核心標準值,一個叫做完播率,一個叫做互動率。
什麼是完播率呢?也是眾說紛紜,我自己認知的完播率就是有多少人把你這個視頻看完了。我覺得一個好的視頻的完播率一定是超過40%的,如果有100個人看你的視頻,有40個人都把它看完了。
基於完播,我給出了三個觀點:
第一前三秒很重要,前三秒是決定這個視頻會不會完播的一個基礎。因為抖音是一個作品平臺,你永遠不知道用戶刷到的上一個作品和下一個作品有多麼的精彩,可能是一個4000萬粉絲的大博主的內容,無論是從 IP的普及率,還是從臉的觀眾緣,還是從內容製作程度都遠遠超過了你,所以這個時候你的前三秒鐘,這一個用戶刷到你的時候留不住他的話,你會喪失掉一個完播。沒有完播的情況下是很難去做到點讚、互動和評論的。
第二叫情節的節奏感。我反覆在提葉公子的節奏感,她節奏快到兩三秒鐘就會給你一個點,這個叫節奏感。一個視頻給人的完整印象,是每兩秒鐘三秒鐘都要給到別人的點,是靠情節去撐起來的。當然也會有那種特別酷炫的鏡頭,但那種內容製作的成本很高。大多數人的短視頻的內容還是靠情節撐起來的,不是靠視頻技巧撐起來的,所以情節節奏比較重要。
第三叫,所謂的彩蛋。基於彩蛋其實我有兩個相悖的觀點:第1個就是要留彩蛋,最後的時候一定要讓大家覺得我想看到那一個點。但是我對於彩蛋另外一個觀點就是,有的彩蛋會影響你的完播率。有很多的彩蛋沒有處理好,比如說一個情節完整地結束了就黑幕了,看短視頻看到黑幕之後就會滑走了。所以彩蛋要留,但是彩蛋的進度要快。
如何保持團隊的韌性和狼性
最後我來講一下團隊的韌性和狼性。
什麼是韌性?我們「猴哥說車」、「八戒說車」兩個帳號的負責人都是公司的合伙人,比如「猴哥說車」的猴哥,第一年他自己帶團隊折騰,做了300萬粉絲,其實在汽車賽道裡面說實話,300萬粉絲並不多,他其實是很自卑的,一直覺得自己做得很不好。
這個時候我經常會鼓勵團隊,如果你要把這個行業、把這個事情做成一個終身事業的話,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是你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機會。你們現在很年輕,其實你們機會太多了,好的機會如果你把握住就有可能一夜之間實現你從小到大的夢想。
再講一下狼性。做短視頻,你是跟機器去對沒錯,但是你要面臨很多的競爭對手,你要超越很多人一定要有狼性,要保持高度的選題敏銳度和對全網熱點的敏銳度。
除了「猴哥說車」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帳號叫「八戒說車」,這個帳號我是冷啟動的。去年10月25號發的第1條內容,到現在這個帳號是220多萬粉絲,作為汽車垂類裡面來說的話,它的漲粉速度應該是這個賽道裡面數一數二的。而且做的內容、個人的IP也受一部分人喜歡。
我們從0~100萬粉絲,大概用了兩個月時間,從100萬粉絲到200萬粉絲只用了7天。
我在過年前監測到一個叫「AMCC肌肉俱樂部」的帳號,它發了兩條視頻。第1條是這個圖上圈的第1個紅圈的內容。第2條內容是200多萬贊,第1條內容是100多萬贊。我在看到內容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選題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但是我沒有去想我能不能去杜拜拍。
當內容刷屏的時候,當時應該有50萬贊的,我馬上就給我的KOL跟一個後期訂機票,第2天早上達人就收拾東西跟一個後期飛到杜拜了,當時他通過兩條視頻,兩天漲粉了200萬。
飛到杜拜當時應該已經過年了,整個過年期間,一個後期跟達人在杜拜拍攝拍一天的素材,晚上熬夜整理素材傳過來。我們就在辦公室拿一個電視機的屏,一遍遍的過素材,右邊這個黑板是寫的滿滿的選題,剪了整整發了一個多禮拜的內容,有10條左右的內容,漲了100萬,這就是團隊的狼性。
這個標題叫《特殊的春節團隊在杜拜撿垃圾》,通過這個事情我也想分享給大家,其實做短視頻是很辛苦的很艱難的。你看到很多一夜成名,但一夜成名是背後有多少的偶然性呢?大多數踏踏實實、花錢砸錢投的團隊,花錢去精心做的內容,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如你預期的。
如果你確定了賽道,而且你確定了一個閾值,你就要去堅持它,在達到閾值之前都不要放棄。保持敏銳、保持高效、保持狼性,就像一隻野狗一樣,全抖音的內容,你的競品也好,娛樂的也好,都是肉,你搶到一塊肉,你就可以吃飽就可以起來。
然後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夠是有一點收穫,有一點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