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十年前二道橋你迷人的一笑,十年後我徘徊在這無人的街道」,這是刀郎的《關於二道橋》這首歌曲的前兩句,我不知道刀郎所寫的那位有著迷人微笑的姑娘是誰?但是在二道橋,有著迷人微笑的美女確實很多,而且直到深夜,如今的二道橋也不泛熙攘的人流。
二道橋,當地人一般叫做二道橋子,新疆漢人的土話中,很多名詞都喜歡帶上一個「子」字,比如麵食裡拌麵叫拉條子,還有揪片子、面旗子、釀皮子等等;洋蔥叫皮牙子,男孩叫兒娃子,女孩叫丫頭子等等,這點和甘肅很類似,可能跟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有關。二道橋作為烏魯木齊的一個地名,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清末時這裡開始逐漸形成為南北疆、中西亞的貿易交流中心,起初有條東西向的小河流經這裡,因交通不便,兩岸商戶捐資建了一座木橋用於通行,此前在當時的南稍門子外已經有了一道木橋叫頭道橋,所以這座橋便順理成章起了個土得紮實的名字——二道橋。
如今的頭道橋、南稍門都已經不復存在,只有二道橋作為地名保留了下來,並在烏市已經建好的地鐵一號線中,專門有個站就叫二道橋站。二道橋能保留至今並依舊熱鬧,也許跟這片地區為維族聚居區與傳統的民族商業區有關,在日漸趨同的中國城市中,烏魯木齊市唯一還有著濃鬱民族風情與特色的地方,恐怕首推二道橋地區了。
如今的二道橋,不僅僅局限於二道橋市場與山西巷民街一帶,也包括遊客最愛去的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市場就隔著一條解放南路。大是典型的漢語,巴扎是維語集市的意思,這個漢維語組合起名的習慣也體現了新疆多民族多文化交匯的一個特點,因為蒙古語、維語、哈薩克語單純地音譯過來有時候太長,不便於交流,所以新疆還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把地名簡稱,比如烏魯木齊就簡稱為烏市,還有巴州、克州、喀什、博樂、塔城、塔縣等等,在新疆久了,慢慢就會發現,在新疆,地名也是件非常有特色、有意思的事。
國際大巴扎的歷史較短,建成於2003年,建築具有濃鬱的伊斯蘭風格,據說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巴扎,反正走遍新疆,烏市的國際大巴扎確實規模排第一。
新疆有名的商品和物產在這裡都有銷售,比如和田玉等珠寶玉器,英吉沙小刀、樂器、陶器等手工藝品、花帽、披肩、鞋服等民族服飾、乾果水果等土特產品。
新疆有特色的美食比如烤包子、烤肉、饢、拌麵等市場內也能找到,這些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以讓你大開眼界,普及你關於新疆的特產與美食知識。
國際大巴扎內還有定時的新疆歌舞表演,沒有演出時,只要有音樂響起,愛唱愛跳的維族人也能翩翩起舞,讓你領略一番民族舞的風情。
二道橋商圈是烏市著力打造的一張商貿旅遊名片,它是關於新疆的一個縮影與窗口,通過它,你多多少少都能對新疆有個生動而形象的認識,並在你心裡種下想繼續探訪大美新疆的種子。
如果你只在烏魯木齊短暫停留又想大概了解下新疆的美食與民族風情,那麼不妨到二道橋地區逛逛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