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2月20日電(記者 馬姝瑞)記者從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解到,該省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對部分市售黃金珠寶商品進行的抽檢結果顯示,上海老廟戒指、上海亞一掛件等7組樣品不合格。
工商部門提示消費者,購買黃金珠寶時需索要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質量鑑定證書,核查標籤印記等,切勿抱有「撿漏」心理購買不合理的低價產品。
安徽省工商局依法在池州、安慶、合肥、淮南等地市場上抽檢了黃金珠寶產品共20組,不合格7組,其中6組為飾品標識判定不合格(包括標籤和印記),1組為質量判定不合格。
記者了解到,不合格產品中標籤和其他標識物不合格的現象極為普遍。如合肥百貨大樓集團銅陵合百商廈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品牌為「上海老廟」的商品,標註為「硬足金紅寶石戒指」,實際應標註為「足金合成紅寶石戒指」。安慶市金福緣珠寶專櫃銷售的品牌為「百順緣」的商品,標註為「Au750翡翠掛件」,實際應標註為「金750翡翠掛件」或「金Au750翡翠掛件」。
針對這些問題,工商部門發出消費提示稱,貴金屬珠寶玉石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品牌市場經營戶也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現象,用合成珠寶玉石冒充同類天然珠寶玉石、託帕石冒充碧璽等。而作為特殊商品,貴金屬珠寶玉石具有辨識專業性強,單價金額高,保值增值等特性,其標識標註有別於普通商品,是國家強制性標準,經營者不得經營無印記、無標識物及標識內容不符合以上規定的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
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珠寶飾品時,要注意查看飾品標識是否齊全,標註內容是否規範,並索取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質量鑑定證書。
據悉,針對此次抽檢發現的不合格商品,安徽省工商局已責成相關工商部門依法查處,並監督經營者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