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樂視、暴風等廠商陸續退場,但網際網路電視在2019年卻格外熱鬧,繼華為發布首款智慧屏產品後,電商新貴拼多多也宣布加入戰場。8月17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聯合JVC電視推出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以來的首款定製大屏電視。
所謂的「新品牌計劃」,是指拼多多採用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模式,通過與工廠合作直接將產品觸達消費者,減少中間的流通渠道,以省去大量的渠道成本。
拼多多副總裁井然在現場披露的數據顯示,拼多多已於今年推出超過1300款定製化產品,累積訂單量接近7000萬單。此前拼多多宣布,今年上半年平臺訂單數突破70億單,以此計算,C2M佔比已接近10%。
事實上,從拼多多憑藉拼購業務實現上市開始,國內的各大電商平臺已紛紛跟進,與工廠達成C2M合作,為各自的拼購業務提供貨源。據新京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包括淘寶、京東、蘇寧均提出了「拼工廠」項目,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已被像素級模仿。
值得一提的是,C2M是國內工廠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命題,中國傳統製造業在人口紅利逐漸殆盡後正積極擁抱網際網路。不過,根據去年埃森哲與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開發的《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指數》報告顯示,僅有7%的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
埃森哲數字業務執行長麥可·薩克利夫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很多公司已經處於數位化轉型的初始階段,它們在學習如何使用新技術,把這些新工具整合起來運用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轉型。
「在這一點上,我不認為中國和國外市場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所有企業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和實踐。但中國市場的一大特點在於,很多崛起的數字原生企業沒有傳統企業的包袱,可以在短時間內利用最前沿的工具改造公司,這使得很多傳統企業必須進行數位化轉型。」麥可·薩克利夫說。
線上Costco的低毛利與效率
拼多多副總裁井然表示,與兆馳合作是拼多多新品牌計劃第一次試圖在一個大牌林立的領域協助製造企業打造一個強大的新品牌。他披露,截至今年7月,拼多多電視產品累積銷量已突破160萬臺,同比上漲180%。在6•18「百億補貼」的推動下,包括創維、海信、康佳、TCL、小米、長虹在內的各大品牌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超過75%銷往下沉市場。
井然稱,進入電視行業只是開始,拼多多接下來還會布局智能冰箱、移動空調、智能燈飾,再到按摩椅、掃地機器人等3C品類。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成為線上「Costco+Disney」,其中Costco正是以低價+會員制的模式獲得大量美國用戶的認可。財報數據顯示,Costco銷售商品的毛利率平均只有7%,遠低於一般的超市和零售店。
雷軍也認同Costco的模式,因此他去年曾宣布,小米硬體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以保持小米在手機等硬體產品上的出貨量優勢。
招商證券分析師寧浮潔認為,與傳統電商的被動型購物相比,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更多是從需求側發起,通過大規模的訂單實現對供給側的改造,是屬於主動型購物,效率得到根本的改善。
JVC電視中國區負責人鄧祖琴表示,今年7月1號JVC、兆馳與拼多多達成合作後,從電視的備型、選料、整機生產,到產品進入拼多多的倉庫,只用了40天時間就完成整個過程,而在電視行業來說平均要三個月的時間。
代工廠轉型
對於像兆馳這樣的代工廠來說,與拼多多合作也是風險與機會並存。
公開資料顯示,兆馳是全球第四大電視製造企業,長期為國際和國內一線品牌代工,客戶包括日本知名電視品牌JVC,以及小米、海爾等,年產能超過1000萬臺。兆馳方面稱,公司生產線的自動化率超過70%,供應鏈信息化達100%。
但代工廠的利潤微薄,受上下遊供應鏈影響大。兆馳股份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24.7億元,同比下降13.9%,歸母淨利1.9億元,同比增長13.6%,對應淨利潤率只有7.7%。
兆馳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只有出口到海外市場的電視產品才能用得上彩色的包裝箱,國內的電視企業基本採用黑白包裝箱,原因是代工廠的利潤非常微薄,一臺電視的代工費只有十幾元。
這也是為何兆馳這樣的大型代工廠希望發展自有品牌的主要原因。2015年,兆馳以9.67億元從東方明珠手中收購風行在線63%的股份,並與東方明珠共同創立自有電視品牌「風行電視」,希望發展自己的電視品牌。
當時兆馳股份董事長顧偉曾公開表示,風行網際網路電視要達到3年銷售1200萬臺的戰略目標。不過在年報和季報中,兆馳並未公開過風行電視的銷售數據。
電視行業的問題非常明顯,持續多年的價格戰讓業內企業苦不堪言,毛利率之低讓人震驚——以康佳為例,半年報數據顯示,其彩電業務毛利率僅6.46%。
因此,早前發布首款智慧屏的榮耀總裁趙明向記者表示,榮耀希望將智慧屏做成行業的標杆,而不是打價格戰。「傳統電視廠商目前發展方向可能已經帶偏了行業發展方向,不是關注用戶體驗,而是將價格便宜作為最大賣點。」
不過此次拼多多與兆馳合作推出的幾款電視產品仍然以低價為主要賣點。其中,65英寸4K智能大屏電視售價僅1999元,拼多多稱「大幅擊穿行業歷史底價」。
井然表示,隨著商品價格的線性下降,商品的用戶規模一定會指數級增長。「新電商人群有很大很強烈的消費需求。我們有一個責任幫助用戶找到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如果沒有這樣的商品就想辦法跟企業一起造出來。」
下沉市場前哨戰
在拼多多之前,網易嚴選已經開始與優質代工廠合作,以高性價比產品吸引了大量用戶。網易嚴選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正式上線4個月後,嚴選註冊用戶便達到3000萬,月流水6000萬。
不過從財報數據看,網易電商業務的發展前景並未如預期般理想。網易今年二季報顯示,其電商業務實現淨營收52.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2%,但毛利率只有10.9%,略高於一季度的10.2%。
與跨境電商網易考拉相比,作為自有品牌的嚴選毛利率會高一些,但毫無疑問嚴選也已經進入到瓶頸期——自營電商的一大難點是庫存的把控,而網易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度有限,導致電商庫存高企。二季報顯示,網易的存貨金額已達到歷史最低點,但仍高達40億元,嚴選和考拉的問題仍然嚴峻。
因此,電商平臺與各大代工廠合作的關鍵點在於,雙方該如何協調庫存比例。從C2M的合作模式來看,電商企業可以先通過平臺用戶的拼購數量來指導工廠的生產計劃,但如果數據與實際生產有出入,積壓的庫存將成為代工廠的噩夢。
但為了發展拼購業務,各大電商平臺已經迅速跟進,推出各自的工廠對接計劃。今年5月,京東推出「廠直優品」計劃,目標是覆蓋10萬家工廠;蘇寧的「拼拼工廠」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完成與500家製造企業的合作,預計全年銷售額達到100億;淘寶則提出三年改造一萬家工廠的方案,將傳統工廠帶進淘寶。
電商巨頭通過拼購業務打進下沉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早前發布二季報後,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便宣布,京東將在十月一號前後升級與騰訊合作的微信一級入口的資源,打造一個針對微信生態,尤其是女性和低線市場的新模式。他表示,京東將會採用「低扣點」的方式吸引商家的參與和更豐富的商品,去滿足低線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為了增加拼購業務的品類和商家數量,京東拼購已在7月25日對招商政策進行了全面調整,宣布對全類目商家開放招商的同時減免了平臺使用費,並將商家扣點下降到0.6%,大幅度降低了商家入駐門檻。
京東高度重視拼購業務,主要原因是拼購對拉動新用戶的作用非常明顯。據統計,6•18期間,通過京東拼購帶來的京東全站新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3倍,京東拼購3-6線城市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106%。
下沉市場的用戶紅利巨大,是當下所有電商平臺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各大電商企業的最新財報顯示,目前阿里、拼多多和京東的年度活躍買家分別為6.54億、4.185億和3.213億,電商三巨頭的下沉市場大戰已經打響。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編輯 程子姣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