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名畫家趙鑫抗疫作品入藏中國印學博物館展記

2021-01-20 三事堂

個人簡介:

趙鑫,1984年出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密體復背畫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畫家趙鑫畫筆寫大愛,以擔當的情懷定格人間的大愛,每一幅作品都充滿著精氣神和正能量!

著名畫家趙鑫女士有超凡脫俗的丹青技法,獨有復背畫法,可繪丹青秘籍。同時,趙女士還是一位富有社會責任擔當意識的文化活動家,畫畫有暢國運立國魂的主旨塑造,所以她的畫不但有藝術層面的精妙絕倫,還有大國藝術的波瀾壯闊!她用復背畫法創作的一幅作品《守望得繁花開》,有復背畫法極其精彩的表現力,又是搞疫主題作品的靈魂之作。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思想價值都顯得高瞻獨標,與眾不同。這幅畫在搞疫主題繪畫藝術展中脫穎而出,成為期許國運昌盛,繁花依舊開的最佳作品!這幅作品正面畫牡丹,工筆精湛,一絲不苟。渲染色彩,纖塵不染,乾淨完美。牡丹構圖向右縱開,如激流濤湧,極有澎湃的氣勢。背面畫人物,白衣披甲,形神兼備,悲而不糜,鏗鏘玫瑰!兩面復沓,剛柔相濟情景相益,合為一體鑄成精神!獨特的復背畫法,把繪畫語言寓意成美好的期許,畫面感特別強,內涵非常有力量!

藝術家特有的創作氣質與時代特有的歷史經遇,成為《守望得繁花開》可傳春秋的重要資糧。這幅畫與許多傳世的藝術珍品一樣,有其獨特的產生機緣。趙女士就是因緣而作丹青經典的大手筆。如果沒有抗疫的時代背景,不會有這幅作品的產生;如果沒有復背畫法的獨門功夫,也不會有這幅作品的產生!畫壇搞疫作品多如牛毛,泛泛而敘者多,人云亦云者多,唯有《守得繁花開》獨樹一幟,成為藝術家遂心應手歌時代的獨特,這是畫中的蘭亭序,也是畫中的大衛。這幅作品承載著復背畫法的技法傳承,也承載著人文歷史的史詩訊息!這樣一幅精湛而富有文人思想價值的繪畫作品,如若入市當是貴如黃金。趙鑫女士卻慷慨地捐獻給了中國印學博物館!如此,有價值的作品,與有價值的藝術作為完美地匹配在了一起!成為畫壇的一段佳話。趙鑫女士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她選擇了把藝術精品奉獻給大眾,轉變成公共藝術品的高尚做法,這是可貴的文化公益行動,心地無私,畫道為公!

丹青賦國運,佳作鑑春秋。趙女士無私奉獻精品的文化公益行動,本應有一個盛的而榮耀的儀式,但是低調的趙女士卻拒絕了儀式,也拒絕了宣傳,大道無痕,大愛無言。雖然沒有儀式,也沒有宣傳,但是慷慨與低調共同支撐起了大疫當前共克時艱的美德和信念,成為畫題的靈魂!每一幅傳世的繪畫珍品,背後總會有一顆富有德行的修心在加持。羅中立作《父親》如此,徐悲鴻作《田橫五百士》如此,趙鑫作《守望得繁花開》如此。畫因道義成,功因德行鑄!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20年8月17日

相關焦點

  • 杭六中學子書畫作品亮相中國印學博物館
    學校師生們的部分書畫作品在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在這麼高大上的地方展出」「聽說那裡是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印學專業博物館呢」「這麼牛的地方,我三年前想都不敢想」……這份特殊的節日禮物,讓杭六中的學子們驚喜不已。這次書畫展,得到了杭城的高中校長、兄弟學校領導及其他嘉賓們參觀欣賞。
  • 回向西泠——鄭朝陽肖形印作品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
    12月10日上午,由西泠印社主辦,中國印學博物館承辦,西安蘭亭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室協辦的「回向西泠——鄭朝陽肖形印作品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開幕。  西泠印社黨委副書記、西泠印社社委會副主任、西泠印社常務副秘書長王宏偉,西泠印社黨委委員、西泠印社社委會副主任秦陶,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海文,中國印學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顧祥森先生,西泠印社社員、中國印學博物館副館長喬中石先生和遠道而來的陝西省文聯黨組成員
  • 中國印學博物館特展-戎壹軒藏秦系陶文專題展開幕
    11月30日,由西泠印社主辦、中國印學博物館承辦、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協辦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特展——戎壹軒藏秦系陶文專題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開幕。、歷史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古文字研究專家曹錦炎講話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施謝捷講話西泠印社黨委委員、西泠印社社委會副主任秦陶主持開幕式本次展覽展品提供和捐獻者、榆林學院博物館古代璽印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小東先生與中國印學博物館籤訂了捐贈協議。
  • 杭六中這屆畢業生的書畫作品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在這麼高大上的地方展出,還有這種神操作。」「聽說那裡是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印學專業博物館呢。」「這麼牛的地方,我三年前想都不敢想。」杭六中的畢業生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六一兒童節禮物,自己的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印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印學博物館展出,吸引了杭城高中校長、兄弟學校領導及其他嘉賓前來參觀欣賞他們在杭六中三年時間裡的藝術成就。鍾佳君同學連續四個學期獲得優秀學生,前兩天剛被預保送到杭高貢院校區。
  • 「詩畫江山」張華鋒藝術作品展在中國印學博物館開幕
    5月14日,西泠印社啟動「走在前列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展覽的首展,本次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張華鋒「詩畫江山」系列作品38件,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偉大祖國取得的光輝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近百枚銅印現身印學博物館
    2月2日,年度大展「熔山鑄海——西泠朱炳仁銅印篆刻藝術展」將在印學聖地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由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協辦,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承辦,近百枚銅印珍品將亮相,這是西泠印社近百年來第一次舉辦銅印個展,將持續至2月28日。銅印,古亦稱「金印」。銅印源於東周,盛於西漢。較之其他印材耐用、莊重、高貴,多作護佑平安之重器。西泠印社建社百餘年來,朱炳仁是印社用銅治印第一人,也是西泠印社中惟一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入藏美術作品《為了人民》
    畫家們和作品合影 馮智軍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軍隊抗疫題材美術作品《為了人民》收藏儀式1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工筆重彩作品《為了人民》高2.5米,寬4.5米,由郭海榮、範向輝、於理、王亞非、李玉旺5位畫家在疫情期間歷時半年創作完成。
  • 臺灣著名畫家馬白水作品捐贈遼寧本溪博物館
    臺灣著名畫家馬白水作品捐贈遼寧本溪博物館 2010年09月07日 17:2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旅遊:中國印學博物館,讓你理解唯印示信
    中國印學博物館是由西泠印社籌建的我國第一座集文獻收藏、文物展示、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印學專業博物館。濃鬱的學術氛圍和宜人的自然風光相融合,使之成為一座國家級的園林式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位於西泠橋東面。館名由趙樸初題寫。主館前豎有四點二米高的被譽為「天下第一穎的漢白龍印鈕章館標。
  • 中國著名武陵山水畫家童世明作品鑑賞
    童世明,1959年10月生,湘西花垣縣人,號武陵山居,自幼愛好書畫,早年畢業於懷化學院美術系,後入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美院),北京榮寶齋畫院深造,專修中國山水畫專業,先後師從我國著名畫家張仃、李燕和程大利,現為北京武陵山居武陵山水畫研創工作室主任
  • 「藝術中國」——讀畫家楊遠成先生作品
    當 代 藝 術 家楊 遠 成,號潤石,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自幼跟隨父親多次拜訪啟功、黑白龍、柳子谷、關友聲、劉魯生等現代藝術大師。現拜著名藝術大家程大利先生門下,苦心潛修,山水畫,理論上升了一個高度。作品高古靜雅,受到畫界前輩們和書畫收藏家的好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並被國內外美術館、書畫收藏家收藏、「蒼翠凌無圖」在中日邦交四十周年首屆山東書畫邀請展中榮獲一等獎,並在日本野外民族博物館展出,並被博物館收藏,「扁舟詩思圖」在2016年中日書畫篆刻交流展上獲得《中日新聞》大獎,是此次展覽的最高獎。
  • 「藝惠藏」林敦席—當代最具潛力的著名彩墨山水畫畫家
    《水鄉十月》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周年中國書畫名家大展中獲金獎,《江南三月》在慶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六十周年中國著名美術家精品展中獲金獎,《秋高圖》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中獲金獎。有四十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及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丹麥、賽普勒斯、俄羅斯等地的博物館收藏。作品《初雪》被編入大型畫冊《中國美術館藏品選集》。
  • 著名畫家賀偉國國畫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賀偉國字遜之,號繁蔭,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協會員、詩人、書法家從藝五十餘載。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選集》、《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等幾十部大典,廣泛被媒體關注,2011年作品由文化部國禮送朝鮮國家領導人,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避暑山莊博物館等文博單位收藏,其作品被許多國內外政要、實業家﹑鑑賞家、收藏家及館、堂收藏作品並經畫廊及拍賣公司被單位和個人收藏,深受中外人士喜愛,流傳頗廣。
  • 哥斯大黎加畫家見證中國抗疫過程 將創作相關題材作品
    畢業後又回到哥斯大黎加,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並在哥斯大黎加著名肖像畫家Gonzalo Morales Saurez的指導下繼續學習。作為哥斯大黎加視覺藝術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亞洲文化藝術家協會成員,今年33歲的德爾加多已擁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和豐富成就,多次在哥斯大黎加、美國、加拿大舉辦個人和集體展覽,畫作遍布美洲、歐洲、亞洲。
  • 華僑畫家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捐贈抗疫主題系列畫作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前天,滬上著名華僑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陸志德,將自己的「愛與希望——陸志德抗疫主題展」系列畫作《五朵金花》《英雄回家》,捐贈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這是陸志德繼向瑞金醫院捐贈抗疫題材畫作後,再一次開展的富有紀念意義的捐贈活動。
  • 皇家藝術博物館:「展出比利時從古到今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
    著名的皇家藝術博物館位於大廣場區的北方,展出比利時從古到今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如RoberCampin,RogervanderWeyden,PeterBreugheltheElder等。博物館分為古典美術館(Museesd』ArtAncien)和現代藝術美術館(Museesd』ArtModerne)。前者展出公元18世紀以前的古典畫作,以顏色為分區。藍區為15-16世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eterBreughel的「theFallofIcarus」;棕色區則展出17-18世紀的作品。後者一樣以顏色分區。
  • 《鍾南山》入藏中國美術館
    日前,廣東畫院副院長、油畫名家馮少協創作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鍾南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也是繼2006年馮少協油畫《隔離牆》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後的又一次入藏中國美術館。今年8月,由中國美協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馮少協創作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鍾南山》作為特邀作品參加展出,該作品被擺放在展覽中重要位置,畫面的視覺衝擊力以及鍾南山院士敢於擔當的神情催人淚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 銘記抗疫的日日夜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抗疫物證捐贈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其中,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了近400件的抗疫物證。
  • 著名詩書畫家舒淼抗疫畫作被首都博物館評選正式珍藏
    舒淼 | 藝術簡介舒淼,號山水居士,四川江油人,著名書畫家、詩人、編劇、詞曲作者、知名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其外表秀麗,心地善良,有信仰,熱衷慈善。2020年5月,首都博物館面向全國徵集抗疫書畫作品,舒淼的抗疫書畫作品成功入選,經多輪評定後在11月被首都博物館正式珍藏。
  • 作曲家馬可日記手稿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馬可《日記的故事》2019年8月26日下午,作曲家馬可日記手稿入藏儀式舉行,46冊、約280萬字馬可日記手稿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馬可 (1918.6—1976.7) ,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畢生勤奮寫作,創作過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六百多首,其中代表作品如歌曲《呂梁山大合唱》《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白毛女》(主創)、《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評劇《志願軍的未婚妻》、電影音樂《畫中人》《梅蘭芳》《紅河激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