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珠寶檢測方法不靠譜 業內人士稱哈口氣可鑑別鑽石

2020-12-21 東方網

原標題:民間珠寶檢測方法不靠譜 業內人士稱哈口氣可鑑別鑽石

荊楚網訊 記者李曉琴 王曉 實習生韓將軍 鄧涵

  最近幾天,一則《看看玉鐲怎麼慢慢殺死你》的帖子正在微博、微信、論壇熱傳,文章說,你花幾萬元購買的翡翠手鐲可能是普通石料用強酸和化學製劑浸泡而成的,戴在身上會長期釋放毒素及放射性元素,讀來令人觸目驚心。

  現在的市場上是不是假翡翠泛濫?有沒有一些簡便的方法能鑑別出翡翠、鑽石、琥珀等珠寶首飾的真假呢?本報記者聯合央視財經《是真的嗎》,為您現場求證。

  驗鈔燈下不發光的翡翠就是純天然的嗎

  記者從江城多位收藏人士處了解,前些年還偶有純天然翡翠現世,如今已真貨難覓,以假貨、B貨、C貨居多。按行話來講,A貨是指純天然翡翠,B貨是經過人工填充處理的翡翠,C貨是經過人工染色處理的翡翠,B+C貨則是既填充又染色的翡翠。

  一位收藏愛好者胡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翡翠作假手段越來越高明,千元左右的C貨,有商家以上萬元A貨的價格賣給外行。」

  那麼怎樣區分A貨翡翠與B貨、C貨呢?有網友指出,「在驗鈔燈下不發光的翡翠,就是純天然的翡翠」,這是真的嗎?

  實驗過程:C貨翡翠也不發光

  實驗員從專業人士處獲取了A貨翡翠、B貨翡翠、C貨翡翠以及B+C貨翡翠四種樣品,依次將其放到驗鈔燈下進行實驗。

  實驗原理是:驗鈔燈會散發紫外線,在其照射下,某些物質會出現螢光反應,而純粹的石料則不會。

  在驗鈔燈下,A貨並未出現螢光反應,而B貨則通體發亮。奇怪的是,非純天然翡翠的C貨也並未發光,而B+C貨也只是出現零星螢光。

  也就是說,在驗鈔燈下,發光的翡翠=非純天然翡翠,而不發光的翡翠≠純天然翡翠。

  專家釋疑:填充樹脂的翡翠會發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楊明星解釋,因為B貨是經過人工填充處理的,裡面注入了一種名叫環氧樹脂的有機膠,會在紫外線下發生螢光反應。同理,B+C貨裡面有B的成分,所以也會有少許的螢光反應。

  而C貨是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未注射環氧樹脂,因而不會產生螢光反應。可見,驗鈔燈能鑑別出人工填充的翡翠,卻不能鑑別是否為純天然翡翠。

  竅門延伸:聽聲音也可鑑別翡翠

  業內人士介紹,A貨翡翠拿在手裡手感冰涼,感覺較為沉重;B貨或C貨的顏色不自然,手感也偏輕。還可以聽聲音判斷,在無裂的情況下,將一隻手鐲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隻手鐲或其他硬物輕輕敲擊,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A貨聲音清脆、悠長有回音,呈金屬聲;B貨C貨多聲音沉悶、沙啞。

  人工翡翠雖有美麗的外表,但天然結構已經被破壞,再者填充進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不適合長期佩戴。

  紙筆可鑑定天然鑽石與仿鑽嗎

  光谷的張先生從南非歸來,在當地購買了一枚裸鑽想作為向女友求婚的信物。聽說南非也有假鑽,雖然手握國際鑑定證書,但張先生還是忐忑。

  他從網上查得,靠一張紙、一支筆就能輕鬆鑑別天然鑽石和鋯石製成的仿鑽。「如此貴重的鑽石,靠這樣簡單的方法就能鑑別?」張先生將信將疑。

  實驗過程:天然鑽石看不到底部線條鋯石可看到弧線

  實驗員帶來了一枚1克拉的天然鑽石,和一枚「立方氧化鋯石」。僅從外觀來看,兩者都很閃亮,在燈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

  首先,實驗員在白紙上畫下一條黑色直線,將兩顆鑽石從戒託上取下,面朝下、尖朝上地放在直線的上方。隨後,實驗員觀測視角與水平面垂直,從尖部往底部看。

  透過立方氧化鋯石,在底部有一個小弧形,也就是說通過立方氧化鋯石能夠看到底部的線條,只是線條有點變形;而在純天然鑽石下面,並不能看到直線,前後差別非常明顯(如圖)。

  專家釋疑:天然鑽石將光線全部反射

  專家解釋道,純天然鑽石是所有寶石當中折射率最高的,而且要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的切割工藝來切割後才能成為成品鑽石。由於照射到鑽石切面的光線幾乎被全部反射,因此從冠面(指與鑽石尖部相對的平面)向下看鑽石才會璀璨奪目。也正因為幾乎所有光線都被反射了,因此垂直從尖部看底部什麼也看不到。

  而「立方氧化鋯石」的折射率沒那麼好,光線從冠面攝入反射回來時會漏掉一部分,因此我們通過「立方氧化鋯石」,可以看到底部變形的線條。

  記者對張先生的裸鑽也如法試驗,果真從鑽石冠面向下看不到直線,證實這是顆真鑽,張先生也放下心來。

  竅門延伸:哈口氣也能鑑別鑽石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購買的是已經鑲嵌好的鑽石,不可能把鑽石取下來用紙筆試驗,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鑑別成品鑽戒呢?

  昨日,記者走訪了魯磨路珠寶一條街。某珠寶店的導購員表示,因為鑽石的導熱性比立方氧化鋯石要好很多,因此可以通過導熱儀來快速鑑別。該導購員拿了一枚鑽戒和一枚鑲嵌著立方氧化鋯石的飾品。打開導熱儀將尖端放在鑽石上,指示線立刻從黃色攀升至紅色;而當導熱儀尖端放在立方氧化鋯石上時則沒有反應。

  運用同一原理,可以將鑽戒放在冰塊上快速降溫。幾秒鐘後拿起戒指衝著鑽石哈氣。如果哈氣能迅速散去則為純天然鑽石,而立方氧化鋯石散去較慢。

  專家建議,這些分辨鑽石的小竅門消費者可以作為參考,但還是應以專業檢驗機構的結果為準。

  能浮在水面上的琥珀是純天然琥珀嗎

  有網友稱,能浮在水面上的琥珀,就是純天然琥珀,這是真的嗎?

  實驗過程:將同等重量的人造琥珀和純天然琥珀放入清水中,都下沉了。

  但是,若將清水換成飽和食鹽水,不論任何形狀、體積的純天然琥珀能漂浮著,人造琥珀鐲子則下沉了,但是一串壓制琥珀(再造琥珀)卻也能漂浮起來。

  專家解釋:飽和食鹽水密度為1.33g/cm3,純天然琥珀的密度在1.05g/cm3-1.10g/cm3之間,低於飽和食鹽水,因此能夠漂浮起來。由於壓制琥珀是用純天然琥珀的邊角餘料壓制在一起,其密度與純天然琥珀幾乎一樣,所以也能漂浮在飽和食鹽水上。

  磁鐵可鑑別真假銀飾嗎

  市場上常見的銀飾主要有含銀量在99.9%的千足銀、含銀量在99.0%的足銀,還有含銀量在92.5%的標銀。除這三種外,也有不少色澤看起來非常像銀子的仿銀首飾。有網友稱,用小磁鐵就能鑑別出真假銀飾。這是真的麼?

  實驗過程:實驗員準備好四隻手鐲,分別是千足銀、足銀、標銀和仿銀材料,然後用小磁鐵分別去觸碰手鐲。結果,小磁鐵觸碰千足銀、足銀和標銀的手鐲時都沒有感覺到吸引力。但當小磁鐵碰到仿銀手鐲時,兩者一下子就吸上了。

  實驗原理:磁鐵可以吸引鐵、鈷、鎳。仿銀飾品的主要材料又是合金銅鍍鎳和合金鋼鍍鎳,因此仿銀首飾能夠和磁鐵產生吸引力。而銀不是鐵磁性物質,因此不會跟磁鐵發生相互吸引力。

  不過魯磨路珠寶一條街上的金葉珠寶店主也指出,磁鐵吸引力與仿銀首飾中鎳、鐵的含量高低有關。如果仿銀材料添加量不太多的話用磁鐵檢驗效果並不明顯。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深圳計量質檢院珠寶檢測中心26類珠寶檢測儀器需求詳述
    通過定性分析可對寶石樣品進行輔助測試判斷。另外可提供EDX鑑別天然珍珠和海水珍珠、綠松石是否染、紅藍寶是否是天然、貴金屬鍍層厚度等一些珠寶檢測應用的測試方法5.3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工作曲線法、共存元素校正FP法、薄膜FP法、背景FP法等。
  • 新手看翡翠要避免那些不靠譜的「方法」
    這裡有源頭批發價格的天然緬甸a貨翡翠,價格低還有正統機構開具的可查詢證書,七天可退的售後,退換不用愁。有優質的翡翠玉石鑑定服務,翡翠鑑別真假和翡翠保養的小知識分享。玉生煙翡翠不在乎你得到的是以後翻了多少倍的翡翠,在乎的是你是否得到一個真正的翡翠。
  • 珠寶鑑定書亂象:不經檢驗亂發證書 商家造假證
    不經檢驗亂發證書  故意提高鑑定等級  除了少數鑑定人員為了經濟利益違規操作外,正常的珠寶檢測中也存在許多不規範現象,其中最普遍的是人為提高珠寶首飾鑑定等級。  「檢測機構也是為了掙錢嘛,有時候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會故意提高鑑定等級。」
  • 浙江方圓檢測黃金珠寶檢測部加強技術聯合 為新材料發展獻計獻策
    9月22日,浙江方圓檢測集團黃金珠寶檢測部聯合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珠寶研究所組成了技術團隊,調研走訪了杭州超然金剛石有限公司,共同探討合成鑽石技術標準,了解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應用。浙江方圓檢測集團黃金珠寶檢測部主任嚴雪俊,浙江省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陶金波,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柯婕、首席研究員陸太進等研究人員與杭州超然金剛石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度的交流。
  • 那些測鑽石的方法是真的嗎?
    對於很多買鑽石的小夥伴來說,首先考慮的可能不是鑽石的品質如何,而是會非常關心自己買到的是不是真的鑽石,尤其是如今很多「仿鑽」的盛行,如何區別真鑽和「仿鑽」顯得至關重要1哈氣法哈氣法的說法是:在鑽石上哈口氣,如果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則證明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鐘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這個方法的原理,利用的是鑽石的很高的導熱性,簡單講就是散熱快。
  • 「王室」帽子救不了通靈珠寶,沈東軍的鑽石帝國正在淪陷
    對此,萊紳通靈在財報中表示,2018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消費持續疲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7年增速放緩1.2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零售行業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珠寶首飾作為可選消費品,行業增長壓力顯現,競爭更趨激烈。
  • 這是在2019香港珠寶展上,令人驚豔的一種鑽石
    0.1一、合成鑽石是真的鑽石?誕生於幾千年前的天然鑽石,在極端高溫和高壓環境下鍛造而成,每克拉至少可賣到2000美元以上。這本是世界共識的奢侈品,不過,在中國,隨著一些公司掌握了獨門絕技,已經可以在幾周甚至幾天內,生產大量與天然鑽石几乎沒有差別的合成鑽石了(佔全球總量90%以上)。業內不少人認為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就像冰箱裡的冰塊與河水裡的冰塊的一樣,看似不一樣,其實也一樣。這是真的嗎?
  • 「白金」存文字歧義 廣州珠寶抽檢白色合金不含鉑
    7組不合格的鉑飾品中,有4組未檢出鉑,3組含量低於標準要求。根據GB 11887-2012的規定,貴金屬鉑的表示方法有「鉑」、「鉑金」、「白金」三種,4組未檢出鉑的首飾均標稱為「白金」,而實測結果為不含鉑的白色合金。工商部門指出,這種情況會嚴重誤導消費者,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
  • 金六福等珠寶品牌檢出銷售不合格商品 不合格率為12.13%
    7組不合格的鉑飾品中,有4組未檢出鉑,3組含量低於標準要求。根據GB 11887-2012的規定,貴金屬鉑的表示方法有「鉑」、「鉑金」、「白金」三種,4組未檢出鉑的首飾均標稱為「白金」,而實測結果為不含鉑的白色合金。工商部門指出,這種情況會嚴重誤導消費者,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
  • 六福珠寶鑽石重量被訴 稱誤差在允許範圍內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消費者投訴所購六福珠寶鑽石重量不夠,證書信息與網上鑑定信息不一致。對此六福珠寶表示,鑑定數據之所以有差異,是因為兩家鑑定機構的計量精度不同,由國家金銀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南京)出具的證書是保留小數點後兩位,而消費者送往濟南黃金珠寶飾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鑑定結果則保留小數點後第4位,不過兩者都符合國家輕工行業標準,0.004克在法律允許範圍內。
  • 潮人都在用的毒APP鑑別,靠譜看得見
    基於在運動及潮流裝備鑑別領域多年的積累與沉澱,毒APP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鑑別服務」,截至2020年3月8日,毒APP的累計鑑別數已經突破了5000萬大關,成為了潮人心中當之無愧的鑑別神器。其實,毒APP鑑別能夠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格外受到歡迎,也是有原因的。
  • 網上流傳的諸多鑑別葡萄酒真假、品質的辦法,真的靠譜嗎?
    網上流傳的諸多鑑別葡萄酒真假、品質的辦法,真的靠譜嗎?推薦指數4顆星:此方法可用於檢測幹紅或者半乾紅葡萄灑。白葡萄酒、甜葡萄酒、桃紅葡萄酒不適用此方法。檢測方法二:衛生紙檢測法操作方法:將葡萄酒滴在紙巾上,紅色擴散均勻,沒有明顯的水跡擴散是真葡萄酒;水跡不斷往外擴散,紅色區域跟水跡之間分界明顯是假葡萄酒。
  • 你買的玉石珠寶是真的嗎?寧波這個權威機構可免費檢驗
    越想越不對勁,便委託朋友前往寧波市質檢院黃金珠寶檢驗中心對這枚網購的「一克拉鑽戒」進行鑑定。 合成碳矽石,就是我們常說的「莫桑石」,是一種鑽石的仿製品,屬於實驗室合成珠寶。由於其硬度高、光澤強、熱導性強,很容易和鑽石混淆,因此也經常作為鑽石的仿製品流通在市場上。
  • 琥珀與蜜蠟9種方法鑑別
    蜜蠟,有其他珠寶不曾有的傳統貴族的氣質,其潤黃的色澤,溫潤的膚感,停留在皮膚上的記憶,都惹得人們喜歡。蜜蠟市場價格不菲,根據克數與成色,成千上萬的都有。能夠獲得巨大利益的領域,就容易有欺騙,部分黑心商家製作劣等亦或假冒蜜蠟首飾,賺取豪利,即使品牌廠商也不能掉以輕心,用大價錢買假蜜蠟。
  • 球鞋市場中毒APP鑑別靠譜嗎
    球鞋無疑是近年來潮流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隨著球鞋愛好者數量的增多,球鞋交易的問題也不可避免的被人關心起來,而作為球鞋鑑別方面的領頭羊毒APP為行業生態注入了新鮮的力量,然而很多用戶在開始使用毒APP鑑別時,還是會產生「毒APP鑑別靠譜嗎」之類的問題。
  • 球鞋交易中毒app鑑別靠譜嗎
    ,毒APP無疑是大多數潮流愛好者們的第一選擇,很多人在開始使用時會有毒App鑑別靠譜嗎之類的問題。  毒App交易平臺致力於通過專業的鑑別服務,為用戶提供區別於傳統電商平臺的差異化價值。作為「先質檢、後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開創者,毒App利用「多道嚴格鑑別查驗工序」 確保商品品質可靠,解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平臺成立至今,已累計鑑別超1000萬件貨品,解決你所有有關毒APP鑑別靠譜嗎的問題。
  • 珠寶鑑別:祖母綠肉眼鑑定方法一覽
    6、坦尚尼亞祖母綠 坦尚尼亞產祖母綠可與哥倫比亞產祖母綠相媲美,通常為微帶黃或藍色調的綠色,但粒度一般較小,可作為首飾原料的不多。 (二)合成祖母綠合 合成祖母綠已有百年的歷史,比較成熟的方法有助熔劑生長法和水熱法兩種。
  • 珠寶資訊:珠寶飾品化,黃金、鑽石不僅是投資保值的消費了
    珠寶飾品化的珠寶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了。黃金、鑽石不僅是投資保值的消費了。鑽石雖然價格高昂,鑽石投資相對於黃金投資的回報率要低很多,也就是說貶值大吧。「中國大媽」搶金潮的熱度慢慢退去,黃金珠寶作為投資保值的重要性漸漸也明顯回落。
  • 化學方法合成鑽石 經由香港流入內地
    陳鑫(i時代報供稿)一種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的鑽石(簡稱CVD鑽石),不久前經由香港悄悄流入內地;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先後檢出兩個批次,據該中心稱,這種化學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極為相似,在檢測過程中僅憑肉眼難以與天然鑽石區分。
  • 19萬元鑽戒「縮水」買主狀告中江六喜珠寶法院判欺詐獲賠57萬
    價值不菲的鑽石飾品一向深得人們的鐘愛和信任。而鑽石純淨度的鑑別因為專業性很強,一般消費者很難識別和防範。2015年,德陽中江縣的鐘兵豔女士在中江縣凱江鎮六喜珠寶店(簡稱:六喜珠寶)買了枚19萬元的鑽戒,賣家提供的相關證書顯示:鑽戒的顏色級別為H,淨度級別為VVSl。在一次一次聚餐中,鍾女士的一位朋友指出鑽戒光澤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