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使用最高頻的APP,就屬「個人所得稅」APP了,大家都陸陸續續在註冊並完善個人信息,填報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附加扣除內容。不過,很多人在完成註冊後,突然發現「被就業」了?稅務部門說,這類情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信息被冒用。
近年來,職場有這麼一種現象,不少企業為了少繳稅,就試圖利用一些私人帳戶或者員工帳戶來「避稅」。那麼,當遇到信息被冒用,我們該怎麼辦呢?來看看筆者接到的這個吐槽。
小編,我今年剛畢業,沒遇到過這事,我會不會擔責出什麼狀況?這是我表姐工作的單位,我表姐說的是公司會把錢轉在我這裡,最後我又轉給公司(本人以為就是那麼簡單)結果今天發現事情並不對,怎麼辦,(我已經把身份證號還有自己的照片發給他們了)如果這件事情對我有影響,我應該怎麼辦?
聽完該職場人的描述,筆者在這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存在法律風險的,不光對你的身份信用不利,而且避稅這行為也是不可取的,建議你向你表姐說清楚,如果你表姐不認同的話,那麼你可以按筆者給的這個合法方式操作,規避自己的風險。下載《個人所得稅》,點擊你表姐用你信息報稅的項目,然後點擊申訴。
還有,遇上這樣的親戚,以後還是不見面的好。
拿你做帳錢又沒給你,這就是拿你偷稅,坑自己親戚還要用這種手段,一言難盡。而且這種漏稅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個人徵信將受到巨大影響,今後貸款申請難度會變得困難,還有可能導致被限制消費。其次,我國有些城市,對於應屆生、還有月收入較低的群體給予政策傾斜,如:失業補助、廉租房、限價房、社區低收入補貼、免費技能培訓等。但是若加上你表姐這份避稅「工資」,很多事情都可能得不償失。
你這表姐的做法,是在用你個人利益補貼她的公司,直接損害你的利益。法盲+利己主義,這種親戚,趁早遠離……
當然,如果個人信息已確認被冒用了,還可以選擇報警。
--- THE END ---
最後,徵個稿
你想與同行分享你的職場經驗、職場困惑、職場趣聞
或只是想單純的吐槽同事和老闆……嗎?
有委屈了,被資本家欺負了?
那就快快加我好友吧,
我們隔著屏幕幫你撕逼、抬槓,
我們的宗旨,不以敲詐為目的,合法維護自己權利。
只要你有想表達的欲望,那就投稿給我們吧~
徵稿要求:
稿件字數以800~1500字左右為宜,多於2000字的文章在手機上閱讀起來比較麻煩,少於800字的文章看起來不過癮;
你有自己拍的適合做文章插圖的照片也可一併附上~如果不方便,小編也會幫你配圖,但小編也是直男審美,也好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