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電信網絡詐騙又玩新花樣

2020-12-14 陝西網警巡查執法

臨近年關,騙子蠢蠢欲動,網貸、購物等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又呈高發態勢。最近一段時間,市反詐中心發現案件有新變化:從形式上看,影視投資等「熱點」成了詐騙新套路;從目標上說,商家也成為「獵物」;從技術上說,不法分子開始利用人工智慧大規模「釣魚」。

影視投資

一周多人落入圈套

電視劇《慶餘年》在網上熱播,高收視率的背後,讓無數人看到了網劇存在的美好「錢景」。遺憾的是,很多人有心投資分一杯羹,無奈找不到門路。此時,突然有人告訴你,有這樣的投資平臺,眾籌拍劇並分紅,你會不會心動?

去年9月,紹興就發生了這樣一起案件。梁女士添加了一名「微信好友」,兩人斷斷續續聊了一段時間。每次聊天,對方都會向她傳授投資理財的經驗。去年12月22日,對方向梁女士推薦了一款名為「新傳媒影視平臺」的APP,稱這幾年國產影視發展迅猛,平臺裡面有各種影視投資項目,參與眾籌就能賺錢。

謹慎的梁女士架不住對方的「洗腦」,投了2000元試探,很快就有了收益並順利取現。一次成功代表不了什麼,也有可能是對方在放長線「釣魚」,所以接下來的幾回投資梁女士也很謹慎,但都盈利了。去年12月28日,嘗到甜頭的梁女士又在平臺投資了2萬元,沒過多久她就發現APP無法登錄了,聯繫「微信好友」,也發現被拉黑了……

「上月下旬,一周時間有多人落入圈套。去年12月23日,北侖的王女士被騙8000元;24日,海曙的戴女士投了4萬多元,當晚就發現APP登錄不了;26日,海曙陳女士也被騙近5000元……」市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影視投資已成詐騙新套路。近年來隨著國產影視行業的發展,影視投資項目屢獲高額回報,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不法分子也是看到了這一點,蹭上熱點,以此布局挖坑,割了一批又一批的「韭菜」。類似的還有幫你成為「網絡主播」騙局,以「網紅」速成班為餌,伺機詐騙錢財。

防範這類蹭熱點式的詐騙關鍵有三點:不要輕易相信網絡社交好友推薦的不正規的影視投資平臺;投資前一定要對平臺的資質、註冊地、法人等信息進行核實和了解;匯款一定要謹慎,最好採用銀行轉帳方式,這樣會有24小時的凍結期,便於事後採取補救措施。

賣家成「獵物」

理由多是帳戶被凍結

去年12月10日下午,作為電商的餘姚聶先生收到一條來自買家的信息——「輸錯地址,關閉交易後,重新下單下不了……」

顧客是衣食父母,有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他立即詢問對方是怎麼回事。「買家」的一通操作把他搞糊塗了,就在左右為難之際,有一個顯示為平臺「客服」的帳號找上門,並給了他「官方」說法:「系統顯示,由於您強行取消訂單,導致您和買家號一同受限。」按照「客服」的提示,聶先生添加了「專用QQ號」。為了激活帳號,他匯款過去2萬元……

無獨有偶,在去年12月15日和17日,連著發生兩起類似案件。寧海的張女士被「買家」找上門,說地址填寫錯誤,要求取消訂單,接著又告訴她取消不了。接著又是「客服」上線,告訴她是「商品被凍結不能交易」,要解凍就要交「保證金」,結果被騙5.6萬元。還有餘姚的徐先生,也是被同樣的套路騙了1萬元。

「從案例來看,套路是比較簡單的,但這類案件就出在『奇』上。畢竟,以前網購詐騙幾乎都是衝著買家去的,這次『獵物』換成了賣家,思維慣性導致不少電商上當受騙。還有『網絡主播』幫你網推商品,也是以賣家為詐騙對象的。」民警說,防範這類詐騙的關鍵有三點:收到買家發送的凍結帳戶信息,一定要到網購平臺官網進行核實,千萬不能輕易轉帳匯款;不能輕易添加陌生人發送的QQ、微信等用戶號;一旦發現受騙,一定要及時報警,並向警方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詳細信息,如QQ號、微信號、銀行卡號等信息,以便警方及時採取止損措施。

套路玩得溜

背後居然是機器人在操刀

每年這個時候,是部分小企業或者個人急需資金進行周轉之時,因此這段時間也是網貸詐騙的高發期。近日寧海公安破獲的一起案子,值得各方警醒:套路玩得溜的,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人工智慧。

去年11月9日,寧海一市民辦理貸款被騙5000元。他在報警時提到的一個細節引起警方重視——「第一次接到那名『女子』的電話,感覺聲音怪怪的,不像是真人的聲音。」一個多月後,警方在武漢找到了這名「女子」,果然如報警人說的那樣並非真人。

「她」是犯罪嫌疑人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編寫的機器人程序,可以同時向全國各地手機號碼撥號,根據資料庫自動與接電話的人對話交流,然後按照詐騙模版一步步挖坑引人上鉤。

事實上,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從傳統的家庭作坊模式向公司化轉變,專業分工更加精細,詐騙所用的「傢伙」日益呈現科技化趨勢。

除了寧海這起外,鄞州公安接到的一起警情同樣值得警惕。鄞州東郊派出所前不久接到毛先生報警,他下載了一個貸款APP,裡面流程很「正規」,但就是拿不出錢來,還倒貼了一筆借款總額10%的手續費。更可悲的是,沒幾天他又遭遇了類似的騙局……

「不管技術如何進步,騙子要從你口袋掏錢,肯定要先放誘餌。只要你不吃,對方就無能為力。」民警說,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重點在於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文章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焦點

  • 過年腳步臨近電信網絡詐騙又玩新花樣
    臨近年關,騙子蠢蠢欲動,網貸、購物等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又呈高發態勢。最近一段時間,市反詐中心發現案件有新變化:從形式上看,影視投資等「熱點」成了詐騙新套路;從目標上說,商家也成為「獵物」;從技術上說,不法分子開始利用人工智慧大規模「釣魚」。
  • 「網絡詐騙」高發 揭秘中國電信「反詐」背後的技術「咖」
    來源:通信信息報本報訊(記者 葉菁)網絡詐騙是一種遠程非接觸性犯罪,其作案手段頻繁更新、新技術加速迭代、詐騙劇本花樣百出。為此2020年10月10日,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決定在全國開展「斷卡」行動,即斬斷電話卡、銀行卡的黑色買賣鏈條。
  • 「反詐」進行時|「網絡詐騙」高發,揭秘中國電信反「詐騙」背後的...
    網絡詐騙是一種遠程非接觸性犯罪,其作案手段頻繁更新、新技術加速迭代、詐騙劇本花樣百出,如同「九頭蛇」,「砍掉一個頭」後,又不斷冒出新「頭」,屢打不絕。為此2020年10月10日,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斷卡」行動,即斬斷電話卡、銀行卡的黑色買賣鏈條。對此,中國電信多番強調,要把網絡安全作為健康發展的基石,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 電信詐騙又有新花樣 男子使用ATM機英文版被騙5900元
    電信詐騙又有新花樣 男子使用ATM機英文版被騙5900元 來源:紅網 作者:章瀾 編輯:劉惟烜 2016-04-27 15:38:09
  • 大埔舉行大埔縣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揭牌儀式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
    3月9日上午,大埔縣在縣公安局舉行大埔縣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揭牌儀式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會議。  縣長熊鋒松,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宏,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鍾旭東,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新型工作局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鎮鎮長、分管政法副書記,縣公安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各派出所長等參加會議。  會前,熊鋒松、李宏、鍾旭東、古錦鵬共同為縣反電詐中心暨縣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揭牌,並現場觀摩了該中心、聽取了該中心建設情況及簡要功能介紹。
  • 河南重拳打擊中緬邊境電信網絡詐騙 抓獲「背包客」408人
    通報稱,2019年11月1日至20日,在公安部打擊整治中緬邊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案指揮部的統一指揮部署下,河南省公安廳組織11個省轄市公安機關發起「雷霆35號」中緬邊境反詐行動,針對將贓款運出境外,向緬北詐騙團夥「輸血」運送資金的「背包客」嫌疑人開展集中抓捕。圖為涉案贓款、銀行卡等。
  • 電信詐騙真實案例,四種常見電信詐騙手段揭秘!
    電信詐騙真實案例,四種常見電信詐騙手段揭秘!簡訊詐騙,電話詐騙都聽說過,APP詐騙,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今天為大家理了4種常見又真實電信詐騙手段教大家如何識破電信詐騙那些小伎倆
  • 公安部:疫情期間嚴打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邊)境或偷越國(邊)境的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嫌疑人。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日前,公安部發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依法嚴厲打擊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境外賭場、賭博網站加大對我公民招賭力度,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借疫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兩類犯罪組織、人員還相互勾聯,危害突出,必須嚴懲。
  • 江蘇從嚴從重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本報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朱旻 通訊員 許磊)12月1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三年來全省法院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點及審判工作情況,並組織南通、鎮江、徐州、宿遷四個地區的基層法院,對6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進行公開宣判。
  • 打擊網絡電信詐騙 牡丹江公安亮新招!
    ,網絡電信詐騙的案件和手段層出不窮,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為了打擊和防範網絡電信詐騙案件,我市成立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查控中心,並開通了電信詐騙專線(6723456),將有效的預防和打擊網絡電信詐騙案件。
  • 多人遭到自稱「辛巴客服」形式詐騙,媒體:年底謹防電信詐騙
    @半月談 12月17日發表微評指出,臨近年底,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最近,多位網友爆料稱在購買辛巴團隊直播間產品後,個人購物信息被洩露,不少人還遭到自稱「辛巴客服」或「辛選客服」等身份的電信詐騙;還有很多市民的手機持續被所謂的「國際號碼」呼叫,有人曾50分鐘內接到38個騷擾、詐騙電話。網友反映,詐騙分子往往對自己的購物內容、家庭地址等身份信息如數家珍,如不加強防範,很容易落入騙子設置的陷阱之中,讓人防不勝防。
  • 回柬埔寨途中在機場被扣下 被疑從事網絡電信詐騙
    周先生被剪掉作廢的護照讀者周先生稱,自己之前一直在西港做正經工作,回家過年後大年二十九被當地派出所約談,做了指紋、聲音和手機備份,籤了《不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承諾書》。不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承諾書周先生買了昨天(8日)返回柬埔寨的機票,到了機場順利取了登機牌,但出境時被扣留,並被告知被限制出境。
  • 191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從寮國被押解回國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丁小溪、熊豐)記者從公安部獲悉,11日17時許,隨著兩架中國民航包機降落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191名利用網絡刷單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被我公安機關從寮國押解回國,涉及國內多個省區市的800餘起案件成功告破,涉案金額6000餘萬元。
  • 剛察縣公安局青海湖派出所開展嚴厲打擊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
    為有效遏制網絡賭博、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我轄區經濟社會良好秩序。
  • 預防電信網絡詐騙——西大街小學致家長的一封信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欺騙性和再生性極強,部分群眾很容易被犯罪分子蒙蔽、恐嚇、誘騙,特別是當接到陌生的有時卻以熟悉的電話號碼(詐騙犯罪人員往往以任意顯號軟體顯示)出現時,往往不經過與熟人的甄別確認通話內容就轉帳和匯款,造成家庭經濟的直接損失,甚至是傾家蕩產!
  • 233名電信網絡詐騙嫌犯從柬埔寨被押解回中國
    12月6日,233名冒充中國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嫌疑人被中國警方押解回國。當日,廣東省公安廳通報稱,2018年10月,中國公安部派員率由廣東警方組成的工作組赴柬埔寨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執法合作。在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的支持和協調下,經縝密偵查於11月26日聯合柬警方展開統一收網行動,一舉搗毀位於柬埔寨金邊、茶膠等地的3個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33名,初步核破案件2000餘起,涉案金額達6300餘萬元人民幣。
  • 福州警方抓獲166名電信網絡詐騙嫌犯
    (原標題:福州警方抓獲166名電信網絡詐騙嫌犯)
  • 長沙理工大學開展「防電信詐騙」主題特色活動
    原來學習防電信詐騙知識還可以這麼有趣呀!」「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原來這麼容易發生呀,太可怕了!」……自從今年下半年以來,人來人往的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門廳裡,總能聽到同學們傳出的一聲聲驚嘆和議論。新裝的LED大屏幕上每天都循環播放著由學院同學們自編自導的防電信詐騙小短劇。近年來,電信詐騙可謂花樣百出,涉案數目也逐年上升。
  • 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怎樣躲過了「兩卡」實名制?
    手握成百上千張手機卡、銀行卡,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怎樣躲過了「兩卡」實名制?倒賣給詐騙團夥。「卡總」藉助物流快遞公司的「內鬼」,將成套的身份證、電話卡、銀行卡、U盾等實物資料販賣給全國13個電信網絡作案重點地區人員及東南亞、歐洲等境外的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據調查,「卡總」將「四件套」以800元至2000元賣給境內外詐騙團夥,共賣了上千萬元,快遞「內鬼」每筆交易可提成7個百分點。「套卡最終淪為犯罪團夥的洗錢工具。」
  • 渝北區大盛鎮掀起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熱潮
    為切實提升人民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築牢預防電信詐騙的「防火牆」。近日,渝北區大盛鎮多措並舉,立足實際,創新形式,多角度全方位開展反詐宣傳,著力提高群眾防詐「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