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北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首批「中國避寒宜居地」廣西·北海新聞發布會在南寧召開,北海榮獲首批「中國避寒宜居地」稱號。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副會長高權恩講話並為北海授牌,廣西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主任陳劍飛、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局長魯性東、北海市氣象局局長陳潤珍分别致辭、發布和答記者問。
2019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聯合主辦首批「中國避寒宜居地」評選活動。北海市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中國避寒宜居地」品牌創建工作,經初評、覆核評估、綜合評定,專家評審組一致認為北海冬季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良好,海濱風光秀麗,文體活動豐富,旅遊居住配套功能完善,是生態旅遊的勝地,是休閒、旅遊、養生的天然福地,是名副其實的避寒宜居地。2020年1月,北海市正式通過中國氣象服務協會 「中國避寒宜居地」的評審。此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協會副會長高權恩為北海授牌,正式授予北海「中國避寒宜居地」稱號,他表示,北海獲此榮譽實至名歸。北海是廣西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該榮譽的城市,同時還是全國獲得該殊榮的唯一設區市。獲評「中國避寒宜居地」,充分肯定了北海的生態宜居優勢和地位,也將在全國進一步提升北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副會長高權恩講話。
▲廣西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主任陳劍飛致辭。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局長魯性東致辭。
南海邊的北海,冬季宛如春天,已成為避寒宜居的明星城市。北海市屬於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氣候溫暖,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6℃,平均相對溼度77%,氣候非常舒適宜人。北海市冬季日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10℃的日數為85天,避寒適宜日數為87天,空氣優良日為76天,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為廣西最低。「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氣候,是上天對北海的青睞和厚愛。」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局長魯性東表示,北海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醫療、文化、旅遊和體育事業的發展,特別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相信北海一定會成為一個宜業、宜遊、宜居、宜養的濱海名城。
北海生態環境優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淨山青,碧海藍天,空氣可以「洗肺」,空氣品質優良率穩居全國前列,負氧離子超出內陸城市近100倍,有「氧吧城市」的美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海時說:「北海有這麼好的空氣品質,是群眾真正的福利。」
近年來,北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舉「生態立市」大旗,像保護眼珠子一樣保護北海的生態,守住生態底線,推動綠色發展,優先布局生態、綠地、水體、公共設施,持續推進海島及海域保護資金支持的岸線修復項目,組織實施了銀灘中區岸線生態整治修復工程、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生態恢復工程、馮家江生態整治改造工程,實現了「天藍、水清、岸綠、灘淨、島靚、灣美」的海洋生態文明目標,著力把北海打造成百裡灘生態花園城市,形成獨特的比較優勢和吸引力。每年有近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居者前來北海避寒過冬,北海成為北方及中南、西南、華東地區遊客冬季旅遊、休閒度假和康養旅居最青睞的城市之一。
北海堅持高質量發展導向,建成「五位一體」立體交通、開展銀灘「6+N」等景區改造提升工程,實施「名醫工程」、教育「三三零」工程和「三名」工程,城市建設及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大力發展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開發生態度假類旅遊產品,正在加快建設北海銀基、國際郵輪母港、海絲首港、高德濱海文旅綜合體、新奧康樂旅遊港等一批大型綜合文旅項目,打造了以濱海休閒、海島度假、海洋運動、康養旅居、體育冬訓為代表的冬季旅遊產品體系,形成以海灘、海島、溼地等為特色的濱海避暑產品和避寒養生品牌,北海旅遊向高端濱海遊、深度休閒遊升級,文旅產業呈現磅礴前行的高質量發展新態勢;充分發揮生態氣候和海洋資源優勢,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自然高爾夫海上絲綢之路探索賽(北海站)、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北海賽段、全國沙灘足球賽、全國風箏板錦標賽、全國城市圍棋聯賽等眾多「現象級」體育賽事,獲評「中國圍棋之鄉」,成為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城市、國家南方體育冬訓基地,北海城市持續煥發時尚、現代、活力新氣息。2019年,北海共遊客接待量超5200萬人次,已成為節假日濱海旅遊和休閒度假的熱門目的地和網紅城市。
北海將充分發揮「中國避寒宜居地」的品牌效應,堅持走「生態立市」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充分發揮生態氣候、海洋資源和海絲文化優勢,推動環境保護、氣象工作和城市產業深度融合,把北海裝扮得更加絢麗爛漫,打造令全國人民嚮往的冬季旅遊目的地和中國避寒宜居第一城。
▍出品:北海市旅遊文體局
▍圖片:僅做分享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客服:旅小妹(cnwzd003),歡迎約稿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