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六安市金安區東橋鎮油坊村,代磊和老父親在鵝棚裡給種鵝打防疫針,今年留下的3000多隻種鵝,代磊都一一親手打防疫針!他是村民口中那個「碩士辭職外企回鄉養鵝」的人。
2008年代磊畢業於皖西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當年,他考取了貴州大學的研究生。2011年碩士畢業的他在江蘇一家外企工作了6年,並做到生產主管的職務。但他心中始終懷念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的田園生活,2016年底代磊毅然辭去外資公司高薪職務,一同的,還有同樣在外企工作的陝西鹹陽籍的妻子,跟著他一起返回六安老家創業,立志把父親1998年創辦的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及六安地理標誌產品皖西白鵝產業做大做強!
雖然有老父親經營的「底子」在那,高風險的養殖業每前進一步都很難,2017年冬,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把鵝棚壓塌了,看著被壓死的200多隻種鵝,一家人淚水洗面。好在一切都挺過去了,「走,看看我們的孵化車間吧」代磊轉換了話題,領著我們看他的860平米專業孵化車間和300平米的育雛車間。這裡擁有先進的全自動蛋孵化設備20臺套,「我大學裡學的是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伺候這些設備也算是專業對口了」代磊很慶幸這一點。該孵化育雛基地全年為合作社成員代孵化(代炕)皖西白鵝苗約40萬羽,孔雀苗約2萬羽,大雁苗約5000羽。「我們把賣點放在鵝苗上,養種鵝下蛋,進行孵化然後通過網絡銷售」。目前,該孵化基地成為六安規模最大的鵝苗孵化基地。不僅滿足了合作社成員及周邊縣市鵝苗需求,而且遠銷河北、河南、湖北、江蘇等外地市場。代磊走出了一條以小到大,快速發展的創業之路。
代磊回鄉創業,一直把綠色生態循環作為養殖業的命脈和方向。鵝糞發酵還田種草,草餵鵝魚。他的養殖場裡修起池塘,鵝有了水域活動空間,在池塘裡放養魚,用魚「消滅」鵝在池塘裡的排洩物!現在代磊的養鵝場裡呈現出一幅「水上鵝,水下魚」的局面,「現在我的40畝水面,每年至少可產5000斤魚」!讓魚「消除」水裡糞便和浮遊生物造成的水質變壞難題,這讓代磊喜出望外。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電商進村示範點後,近年代磊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等每年幫助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銷售總額達65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養殖脫貧致富,使農戶靠這項人均增收近8000元,示範性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效益明顯。
代磊還註冊「福天歌」牌商標,由於全程採用青草、玉米、稻穀等綠色方式養殖,採用純手工加秘方醃製生產臘鵝、板鵝、大雁,廣受消費者歡迎。目前,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年銷售活鵝、臘鵝、板鵝一萬餘只,大雁2000多隻。合作社帶動固定用工5人,季節性吸收農村閒餘勞動力用工60餘人次。
自代磊回鄉創業之後,逐步形成了從皖西白鵝良種繁育、種蛋孵化和代孵化、鵝苗銷售到商品鵝養殖銷售等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談及下一步計劃,代磊信心滿懷:以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領頭,以「網際網路+養殖」為模式,以孵化基地為載體,不斷延伸皖西白鵝產業鏈,帶動幫助更多的農民,一起實現致富夢想!
作者: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