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80後碩士夫妻放棄外企高薪工作,回家養起了鵝

2020-12-15 騰訊網

12月8日,在六安市金安區東橋鎮油坊村,代磊和老父親在鵝棚裡給種鵝打防疫針,今年留下的3000多隻種鵝,代磊都一一親手打防疫針!他是村民口中那個「碩士辭職外企回鄉養鵝」的人。

2008年代磊畢業於皖西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當年,他考取了貴州大學的研究生。2011年碩士畢業的他在江蘇一家外企工作了6年,並做到生產主管的職務。但他心中始終懷念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的田園生活,2016年底代磊毅然辭去外資公司高薪職務,一同的,還有同樣在外企工作的陝西鹹陽籍的妻子,跟著他一起返回六安老家創業,立志把父親1998年創辦的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及六安地理標誌產品皖西白鵝產業做大做強!

雖然有老父親經營的「底子」在那,高風險的養殖業每前進一步都很難,2017年冬,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把鵝棚壓塌了,看著被壓死的200多隻種鵝,一家人淚水洗面。好在一切都挺過去了,「走,看看我們的孵化車間吧」代磊轉換了話題,領著我們看他的860平米專業孵化車間和300平米的育雛車間。這裡擁有先進的全自動蛋孵化設備20臺套,「我大學裡學的是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伺候這些設備也算是專業對口了」代磊很慶幸這一點。該孵化育雛基地全年為合作社成員代孵化(代炕)皖西白鵝苗約40萬羽,孔雀苗約2萬羽,大雁苗約5000羽。「我們把賣點放在鵝苗上,養種鵝下蛋,進行孵化然後通過網絡銷售」。目前,該孵化基地成為六安規模最大的鵝苗孵化基地。不僅滿足了合作社成員及周邊縣市鵝苗需求,而且遠銷河北、河南、湖北、江蘇等外地市場。代磊走出了一條以小到大,快速發展的創業之路。

代磊回鄉創業,一直把綠色生態循環作為養殖業的命脈和方向。鵝糞發酵還田種草,草餵鵝魚。他的養殖場裡修起池塘,鵝有了水域活動空間,在池塘裡放養魚,用魚「消滅」鵝在池塘裡的排洩物!現在代磊的養鵝場裡呈現出一幅「水上鵝,水下魚」的局面,「現在我的40畝水面,每年至少可產5000斤魚」!讓魚「消除」水裡糞便和浮遊生物造成的水質變壞難題,這讓代磊喜出望外。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下,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電商進村示範點後,近年代磊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等每年幫助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銷售總額達65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養殖脫貧致富,使農戶靠這項人均增收近8000元,示範性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效益明顯。

代磊還註冊「福天歌」牌商標,由於全程採用青草、玉米、稻穀等綠色方式養殖,採用純手工加秘方醃製生產臘鵝、板鵝、大雁,廣受消費者歡迎。目前,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年銷售活鵝、臘鵝、板鵝一萬餘只,大雁2000多隻。合作社帶動固定用工5人,季節性吸收農村閒餘勞動力用工60餘人次。

自代磊回鄉創業之後,逐步形成了從皖西白鵝良種繁育、種蛋孵化和代孵化、鵝苗銷售到商品鵝養殖銷售等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談及下一步計劃,代磊信心滿懷:以福雲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領頭,以「網際網路+養殖」為模式,以孵化基地為載體,不斷延伸皖西白鵝產業鏈,帶動幫助更多的農民,一起實現致富夢想!

作者:吳明清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碩士夫妻當起「新農人」讓葡萄園裡更加多...
    在茅村鎮有這麼一對夫妻,丈夫叫楊建,妻子叫徐嬌,兩人均是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來到徐州市銅山區茅村鎮梅莊村,投資建起自己的「喬園葡萄採摘園」。 碩士夫妻,回村當起「新農民」 楊建今年35歲,常年的勞動使得他皮膚黝黑,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看不出他是一個擁有研究生學歷的讀書人。
  • ...勇猛精進 最美家庭④】放棄大城市外企工作,回鄉開起餐飲民宿...
    土生土長的山灣人,放棄在大城市安穩的外企工作,回到家鄉經營民宿,一對80後夫妻與這個小漁村的情緣,每天都在延展。在為家鄉振興出力的同時,一家人還用舊漁具等扮靚民宿庭院,將美傳遞給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並且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往來顧客,屬於他們和這個村子的快樂與美好。
  • 程式設計師放棄深圳高薪工作,回家給雞貼上二維碼:讓雞每天跑一萬步
    但是在江西贛州的80後小夥小遙,卻放棄了在深圳大都會的高薪程式設計師工作,反而跑到家裡幹起了農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小遙名叫鍾遙,贛州安遠人。曾經是深圳某家大公司年薪過百萬的程式設計師。因為老家在贛州,所以每年臍橙收穫的時候,小遙都會回家幫幫忙打打下手。但是因為臍橙銷售期短,所以家裡的山地一年時間裡有一大部分時間是空著的。
  • 80後夫妻放棄都市工作 隱居荒郊窯洞制古琴
    80後夫妻放棄都市工作 隱居荒郊窯洞制古琴
  • 嘉興80後小夥放棄高薪工作賣起雞排
    擁有一份收入可觀、舒適穩定的工作,相信是不少年輕人所追求的,但在王安社區卻有這樣一名80後小夥,他放棄了在上海月薪達到2萬元的工作,甚至還賣掉老家的房產,毅然決然地來到南湖區,開始了創業之路。  瘦高個、窄顴骨,臉頰看似還未褪去稚氣,說起話來有條有理,這是80後小夥子葛昊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 放棄高薪賣螃蟹 靠電商平臺5個月賣900多萬元
    放棄高薪賣螃蟹 利用網際網路5個月賣900多萬元   站長之家(Chinaz.com)註:俗話說的好, 360 行,行行出狀元。近年來,不少人才開始從大城市回流二三線城市,放棄高薪回家創業的例子也越來越多。
  • 港大碩士,放棄高薪歸隱山間,住22平米小屋,13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
    就好比這個男子的選擇,作為香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卻選擇了歸隱鄉間,和妻子一同住在22平米的小屋子裡,13年都沒有買過一件新的衣服。多年努力學習最後他也是考取了香港大學,最後還一路念到碩士學位。香港大學作為全國知名學府,含金量自然不容小覷,更何況莫皓光還讀到了碩士,未來可以說是一片光明。但是正在大家以為他會進入不錯的公司,有無限前景的時候,莫皓光卻選擇離開都市,追求最原始的生活。那麼是什麼讓他放棄了高薪又有前途的工作,離開都市去到鄉間呢?
  • 鵝夫妻帶著寶寶回家,一前一後護著寶寶,真是太有愛了!
    鵝夫妻帶著寶寶回家,一前一後護著寶寶,真是太有愛了!12-09 08:48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鵝夫妻帶著寶寶回家
  • 石獅兩個80後一個放棄10萬年薪工作一個捨棄「富二代」生活 當起...
    兩個80後年輕人,為了心中的「農場」夢,一個放棄年薪10萬元的工作,一個捨棄跟隨父輩腳步當廠老闆,走在一起成了「中國合伙人」,開闢農場,養起了土雞,賣起了雞蛋,賣到石獅各地,更遠銷香港、湖北等地。昨日,記者走進恩傑拉生態農場,採訪這兩位不走尋常路的80後年輕人。
  • 她放棄銀行高薪工作開花店 「陶醉在溫情的世界裡,是一種幸福」
    原標題:她放棄銀行高薪工作開花店 「陶醉在溫情的世界裡,是一種幸福」 年輕的花店老闆夏米。  中國江蘇網11月24日訊 在很多人眼裡,海歸應該從事「高端洋氣」的工作。但是對生活在南京的90後姑娘夏米來說,這些都沒有任何吸引力。
  • 80後女孩放棄高薪擺攤賣小吃,父母嫌丟人,看到收入後,瞬間變臉
    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故事,就是80後女孩放棄高薪擺攤賣小吃,父母嫌丟人,看到收入後,瞬間變臉!其實現在很多創業的人群基本上都是90後的那些年輕人,但是也不乏有一些80後的人,只要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和做法做出來的小吃,就能夠受到顧客們的歡迎,漸漸的也會有一種特別不錯的收入。
  • 「80後」「雙獨」夫妻 有多少在生第二胎?
    浙江在線01月26日訊有多少「80後」獨生子女夫妻願意生育二胎?紹興越城區計衛局最新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雙獨」夫妻生二胎的人數在增長,但絕對數並不大。2009年越城區共有31對「雙獨」夫妻申請二胎生育指標。而在2006年,一年裡僅4對「雙獨」夫妻申請二胎生育指標。  要不要再生一個?
  • 一群外國鵝落戶六安霍邱花園鎮,村裡有了「鵝司令」和致富帶頭人
    在安徽六安霍邱縣花園鎮,有一群群外國鵝漫步在田間地頭,它們是怎麼來的呢?又給小鄉村帶來了哪些變化呢?小村裡的「鵝司令」眼前的這群鵝,背部是灰色,腹下是白色,和咱們的中華大白鵝明顯不一樣,有點呆頭呆腦。2015年,一家朗德鵝養殖企業落戶在了天竹村,這讓從傑看到了希望。第一次,從傑從企業拿了1000隻鵝苗,養殖兩個月後,企業就來回收了。政府鼓勵,企業助力,讓從傑從剛開始拿1000隻鵝苗,慢慢發展到拿5000隻,10000隻。
  • 愛在「疫」起——四對「80後」夫妻的「逆行」表白
    新華社天津2月14日電 題:愛在「疫」起——四對「80後」夫妻的「逆行」表白  新華社記者宋瑞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天津四對「80後」夫妻義無反顧地衝上「疫」線。  愛在「疫」起,成了他們最深情的「逆行」表白,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與疫魔戰鬥到底的決心與信心。
  • 秦鴻誼:創出養鵝「循環經」
    秦鴻誼是臨泉縣韋寨鎮秦小寨人,1987年退伍,兩年後,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在商業部門的工作,回鄉養鵝。這一養,可養出了大名堂:他先後組建了臨泉縣大眾養殖公司,成立了臨泉縣無公害鵝協會。
  • 夫妻辭去高薪工作 帶女兒環遊世界1年
    (原標題:夫妻辭去高薪工作 帶女兒環遊世界1年)你會讓孩子整整一年不上學,然後就是帶著他們滿世界旅行嗎?據《每日郵報》8月24日報導,來自英國伯克郡的36歲的Rebekah,以及和她的丈夫Nick Bull雙雙辭職,帶著他們分別為9歲和6歲的兩個女兒到世界各地旅行長達1年的時間。
  • 80後網紅「鵝娘」百鍊美味 一年網售800萬元
    2009年,婆婆經營一輩子的傳統養鵝場陷入經營危機,魯華芳放棄城市白領生活,回鄉養鵝。年輕人的知識、眼界以及對網際網路的敏感,為養鵝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身黑色連衣裙,腳蹬高跟鞋,妝容大方。眼前的魯華芳時尚、精緻,讓人很難跟鄉土氣息十足的「鵝娘」掛上鉤。剛見面,魯華芳便遞上名片還加了記者微信,交友是她的一大樂趣。
  • 唐山:遷安扣莊鄉任莊村養鵝能手的「賺錢經」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李建軍 張玉俠)提起遷安市扣莊鄉任莊村武彥國夫婦,幾乎無人不知,他們夫妻二人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鵝能手,他們共同創辦的「遷安市東輝養殖有限公司」已成為當地養殖龍頭企業,他們靠著養鵝走出一條致富路,念出了「賺錢經」。
  • 碩士去當環衛工 編制內和編制外的工作有啥區別?
    哈爾濱市招聘457個「事業編環衛工」引來1萬餘人報名,其中近三千人擁有本科學歷,25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事業編制」是他們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部分年輕的東北人離開校園後,有人考了9次公務員,有人花了大錢「打通關係」,有人放棄民企的高薪,有人爭破頭只為一個掃大街的事業編。
  • 日本夫妻靠理髮店養起一家14口 媽媽每天工作21小時
    現今父母工作壓力大,生兒育女也成為家庭的負擔,但日本一對平民夫妻因喜歡小朋友,無懼挑戰決定共組大家庭,結婚24年誕下12子女,還揚言身體許可下會繼續生。每日早5時起床準備14人早餐兩夫妻憑著一間理髮店養起12名子女,還將家庭和事業平衡好,沒有請工人幫忙之下,夫妻分工合作,做好時間管理。47歲的漆山亨和42歲的漆山佳月每天都要返理髮店工作,清晨5時便起床,媽媽準備14人的早餐,約6時丈夫負責叫醒孩子分批梳洗準備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