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死悠悠爾,一氣聚散之。 ——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
無論古今中外,人類對於生命的探索從業停止過腳步,更有甚者為追求長生不老而做出一些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事。人作為一個生命體,不可能永恆,生命終究有終結的一天,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在人類歷史上,至今還沒有活過200歲的人,那些年過一百的人在世界範圍內都寥寥可數,成為長壽者已然不易,更別說永恆不朽了。古時候,有的人處心積慮為求長生不老藥,最後年過幾十載便驟然離世;而有的人平淡安穩一生,卻活到了一百多歲,活出了自己的光芒。他是印尼146歲的長壽老人,送走了7代子孫,最後選擇停止進食離開人世。
他是現今歷史記錄上壽命最長的一位老人,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來自印度尼西亞,名為巴馬高索。他的身份證顯示出生日期為1870年,直至去世可以說是跨越了3個世紀,見證過舊時代的變遷與新時代的快速發展,是當之無愧的長壽之人。事實上,老人就是歷史的見證者,在他的國家經歷過許多變革,經歷了磨難,享受過時光,最後安詳離去。
巴馬高索剛出生的時候,印尼正是被荷蘭殖民的時期,自身的發展處處受制,直到七十多年以後才擺脫了被殖民的命運,之後印尼宣布獨立。此時的巴馬高索已是古稀之年,75歲還能見到自己的國家獨立,也算是年老看到了曙光。之後的印尼也和眾多剛成立的國家一樣,並沒有那麼順利,國內還經歷了幾年的混亂時期,直至1950年才徹底地宣布成立了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巴馬高索是高興的,能夠有幸見證國家的自主強大,從落後的殖民國家翻身成為獨立國,這些榮辱與共一直充斥著他的內心,國家的興盛一直牽動著他的心,好在,在他有生之年,他看到了國家的進步,所以他很欣慰。巴馬高索一家的生活十分幸福,這也算是他長壽的一個原因。在他成年以後,他很快便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孩子也長大了,自己也慢慢年老了,開始享受起了三世同堂的快樂。事實上,他的子孫眾多,因為他的一生曾有過4次婚姻史,他似乎很容易便享受到了兒孫滿堂的快樂。
不過,連他自己也沒料想到自己甚至可以享受到7代子孫的快樂,這種快樂背後往往帶著孤獨。是的,就是孤獨感。他的妻子,孩子們,孫子們或是重孫子們都相繼離世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他經歷了好多次,只是時光似乎遺忘了他,帶不走他的生命。這算是長壽所帶來的另一面,時光沉寂後,親人們的離開,唯留自己一人在世忍受孤獨。
送走了7代子孫後,巴馬高索越來越覺得活在世上的痛苦了,生離死別的場景也讓他變得麻木。他感受到了生命過長也是一種痛苦,身邊沒有人可以陪伴,他也希望子孫能夠長壽,但他似乎是個奇蹟,唯獨他活了這麼久。他期盼著脫離這種痛苦,在2012年的時候,他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這場病卻讓他感到十分快樂,因為他似乎終於和死神碰面了,為此他特意沒有看醫生,沒有吃藥,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撐不過的時候,他居然奇蹟般地好了,此時地他已經142歲了。
結語
後來的幾年,他都活在不快樂中,他最後想出了自己折磨自己的方法,在2016年的時候,他決定停止進食,最後活活被餓死,終年146歲,如願離開了人世。事實上,老人並沒有特意地養生,一切都是按照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也許是死神太過眷顧他,讓他如此長壽。如此看來,長壽者也有長壽的痛,所以,人不必為了苛求長壽而做出一些違背常理的事,生命在於其維度而不是長度,自己活得精彩,不遺憾便好。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