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1995年1月17日清晨5時46分,以日本神戶市為中心的阪神地區發生了芮氏7.3級大地震。許多人還在夢中,就被倒塌的房子壓住,共有6434人遇難。由於日本木結構房子眾多,火災把半個神戶市點著,滾滾濃煙使許多人窒息。
地震發生時,時任首相村山富市還躺在床上,沒有人告訴他發生了這一場大地震。直到40分鐘後起床,打開電視機,看到各大電視臺的現場直播,才看到濃煙滾滾的神戶災區。村山首相還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的,打電話給秘書核實情況,首相秘書居然也不知道。
這不是笑話,而是發生在13年前日本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救災隊第二天才進入災區
那麼,在應對地震方面頗有經驗的日本是如何實施救災的?
阪神大地震發生5個小時後,主災區所在地兵庫縣知事(相當於省長)接到的警察署的災害報告是「死亡4人」。就因為這一個報告,導致自衛隊救災出動延後了整整半天。由於日本自衛隊法規定,地方遇到災害時,沒有首相的命令或縣知事的邀請是不能擅自出動的。而當時村山首相在東京得不到一點的災情消息,縣知事得到的僅僅是4人遇難的情報,所以都沒有請自衛隊出動救災。最後,由一位剛好人在神戶的國會議員用手機打電話到自己的國會辦公室,然後由秘書通知防衛廳,防衛廳才匆匆忙忙地下令自衛隊緊急出動。
但由於集結和準備的需要,自衛隊救災主力在第二天才開始開進災區。要知道,這裡幾乎是平原地區,而且周邊是大阪和名古屋等大城市,救災條件比四川好了幾十倍。
當時有許多國家的救助隊申請前來阪神地區救助,但是都被日本政府拒絕。美軍第7艦隊的艦船都已經停泊在神戶灣,準備出動直升機進行救援,但是始終得不到日本這一同盟國政府的許可。而首相本人,也是在地震後第三天,才到災區視察。「政府麻痺」成了當時日本流行的諷刺語。
與四川大地震不同的是,阪神震災區是都市型地震,受損失最大的是列車顛覆、鐵路中斷。高速公路立交橋斷裂,商店燃燒。而遇難者的80%是被倒塌的房子壓死,還有600餘人,是被倒塌的家具壓死。
最近,日本的地震專家在分析四川大地震時宣稱,四川大地震不但震級比阪神大地震高,而且釋放的能量是阪神大地震的30倍,斷層長達300多公裡,相當於從東京到名古屋的距離,也是阪神大地震斷層的20倍,震源深僅10公裡,比阪神大地震淺一半,應該是歷史上發生在陸地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地震,又是在山谷地帶,救災之難可想而知。
阪神大地震給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心靈留下了許多的創傷,也留下了許多血的教訓。這些教訓也成為日本日後健全全國防災體系的基礎。
建立中央防災指揮系統
阪神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開始建立中央防災指揮系統。剛開始時,確定由內閣官房副長官(類似於總統府副秘書長)負責這一防災工作。2004年的新瀉地震發生後(遇難68人),內閣中設立了由公安委員長兼任的防災大臣,統籌自衛隊、警察、海上保安廳等救災力量。同時,在中央政府內,設立了由地震專家、央行行長、電視放送協會會長、電信公司總裁、全國紅十字會會長和全體內閣成員組成的「中央防災會議」,由首相親自擔任會長。該機構主要負責防災措施和中央各機構應急預案的制定,負責災情信息的預報和發布,以及在災害發生時作出最迅速和最權威的判斷和指揮。
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防災意識,內閣確定每年的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發生日)為全國「防災和志願者日」,前後三天規定為「防災周」。到那一天,日本全國各地都要進行有市民和消防隊參加的防災訓練,電視臺也播放防災知識節目。而在東京,則首相要親自參加消防廳組織的滅火消災訓練,並對消防隊員進行防災訓示。
阪神大地震之後,普通日本人感覺到最大的變化,是政府不定期地發布地震預測報告。這些報告都是由最權威的「中央防災會議」根據地震專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迅速的公布。最近幾年,日本政府不斷提醒日本國民: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內,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芮氏7級左右的地震。該會議更是通過三維圖形描繪出7級地震發生後,整個首都圈的具體受災情況,包括死亡20萬人,600萬公司職員無家可歸。
同時詳細標明了可能發生的海嘯最先淹沒的地區,和火災最容易發生的地區。由於這一些地震預報信息十分的公開,因此各個企業和機構都相應制定了地震發生時職員疏散與救助方案。而有關首都圈避難場所和徒步回家路線圖之類的防災用書十分的暢銷。而內有食品、藥品、飲用水、毛巾和具有手搖式充電功能的收音機的防災包,更成為日本人家庭的必備之物。
提高建築抗震基準
阪神大地震倒塌最多的房子是居民的木結構房子,這也成為這一次震災的最大殺手。因此,日本政府從1996年開始,連續3次修改《建築基準法》,把各類建築的抗震基準提高到最高水準,除木結構住宅外,尤其是商務樓要求能夠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夠超過100年。
2006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位建築設計師和一家房產開發公司社長,揭露了該設計師與房產開發公司勾結,擅自修改設計方案,減少鋼筋用量和粗壯度,導致眾多住宅樓抗震能力下降的罪行。警方曾極力要把他們處以「預謀殺人罪」,雖然最終沒能把這兩人處以重刑,卻因此引起了全國範圍的住宅抗震能力自查運動。結果是富了檢查公司,虧了地方政府,因為不夠抗震基準的住宅的居民搬遷與安置費都要地方政府替房地產商掏腰包,政府負有監督不力之責。
研究警報系統
全世界地震的20%發生在日本。所以,如何預報地震成了日本地震學界一直來精心研究的課題。為了準確預報隨時可能發生的東京直下型地震和東海大地震,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在東京灣和靜岡縣的伊勢灣投放了高精度的地震感知預警儀。同時中央防災會議還和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NTT合作,於今年啟動了全國地震預報系統。該系統在地震初期時,能夠迅即啟動預報系統,並迅速向手機用戶和各大電視臺發出地震警報。
由於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救援滯後,並拒絕海外援助隊,因此在災區出現了許多志願者隊伍。在災後重建時,這些志願者組織得到了政府的肯定,甚至在經費上得到了政府的補助。這些志願者組織憑藉豐富的救災經驗,在此後發生的臺灣大地震、新瀉大地震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神戶地震災害援助協會的負責人表示「正因為我們過去有許多的教訓,所以,我們對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很著急,希望海外的救助隊和醫療隊能夠儘快地參與救災工作」。他表示相信,通過這一次四川大地震,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防災意識一定會更高,並一定能夠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災經驗和措施出來。在防災領域,兩國的合作前景也一定會很好。
(責任編輯:賈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