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中的二十五法。我曾給"海釣"一詞注釋了一個定義,即"依據海洋中各種魚類生活的海域環境形態,配合其生活習性、棲移狀況、季節與氣候因素、覓食習性等,採取有效的方法,以釣具和餌料誘釣之,謂之海釣。"
至於"釣法"一詞,其定義為"依據海洋中各種魚類的相關因素,人類利用釣具的餌料,以許許多多的釣魚方式,以釣取各種不同的對象魚,這些不同的釣魚方式,則稱之為釣法。"
海釣若以釣者的據點做為分類依據,則可分成兩大類,即岸釣與舟筏釣。所謂岸釣是指釣者在海岸上從事釣魚活動,而舟筏釣則是釣者利用船或筏(動力機筏、人力輕筏)浮遊於海上,從事釣魚活動之意。
基於形態的不同,海岸可粗略的分成兩大類,即磯巖海岸和灘岸。像珊瑚礁岸、巖礁岸、孤礁、人工堤岸等,一概列屬磯巖海岸;如沙灘、礫灘、礁砂混石灘、溪口等,則概稱為灘岸。而釣者在磯巖海岸上釣魚,稱之磯釣;在灘岸上釣魚,則稱之灘釣。
依照釣魚者的習慣,很少人去把海釣區分為岸釣和舟筏釣兩類,而是把岸釣的磯釣、灘釣和舟筏釣等,共列為每釣的三大類別。所以,自然就成了磯釣、灘釣和舟筏釣三大類了。
談到釣法,無論磯釣、灘釣或是舟筏釣,都離不開三種"基本式",因為這三種基本式,是歸納海洋魚類的生活海域和覓食習性為依據而創出的。這三種基本式,釣魚人稱之為"基本釣法",它們的名稱分別為浮遊釣法、沉底釣法和拖曳釣法。為讓釣友有較深入的了解,筆者把這三種基本釣法做概略的注釋。
浮遊釣法:一般海洋中魚類的生活水層各有不同,如生活於表層的星鱵、鶴鱵;生活於亞底層的瓜子^、藍勃舵魚等,釣者必須藉助浮漂的浮力,讓釣餌懸垂於適當的水層來的獲它們,這種釣法概屬浮遊釣法。
沉底釣法:海洋中有許多魚類是底棲性者,也有許多魚類是底域覓食的洄遊魚類。如砂質底域的沙鮻、鰈魚;泥質底域的赤鯮、馬頭魚;礫巖底域的海雞母笛鯛、石班;以底域覓食的洄遊魚類,如白花QE、五絲馬鮁等等。釣者藉助沉子的重量,讓釣餌沉入底域來釣獲它們,這種釣法,概屬沉底釣法。
拖曳釣法:海洋是生物生存的寶庫,其深奧複雜的程度,永遠是自然科學家研究不完的課題。單就魚類而言,就繁如星辰,而在這種物競天擇的環境裡,就有許多強勢的魚種,以獵食為其生活式,我們稱之為"掠食性魚類",像旗魚、鮪魚、鰺、鰆等。釣魚人為適應其獵食的特性,創出一種手拖動釣餌的方法來釣獲它們,這尖釣法稱之拖曳釣法。
從海釣三大類別灘釣、磯釣、舟筏釣,去配合海釣三種基本釣法浮遊釣法、沉底釣法、拖曳釣法,釣者就可以研發出許多不同類型的釣法,以釣取海洋中幾近70%的魚類。至於到底有多少種釣法呢?筆者以三大類別為基礎,分別介紹如下。
灘釣方面
一、 拋投直感釣法又稱之為"灘釣"。
二、 定置竿釣法又稱之為"重灘釣"。
三、 放長線釣法可簡稱為"長線釣"。
四、 浮遊灘釣法。
五、 重浮遊灘釣法。
六、 活餌拖曳釣法俗稱"絞活餌",又名"沉底拖曳釣法"。
七、 擬餌拖曳釣法又稱之"路亞拖曳釣法"。
八、 擬餌灘釣法又稱之"擬餌沉底釣法"。
磯釣方面
一、 輕磯釣法又稱之為"沉底磯釣"。
二、 重磯釣法。
三、 磯長線釣法
四、 浮遊磯釣法
五、 重浮遊磯釣法。
六、 手竿磯釣法。
七、 手竿浮遊釣法。
八、 磯擬餌拖曳釣法。
九、 擬餌輕磯釣法
舟筏釣方面
一、 舟筏拖釣法俗稱"拖釣"。
二、 舟筏拖曳釣法。
三、 定錨沉底釣法即一般人所稱"船釣"。
四、 定錨亞層逗釣法。
五、 標流沉底釣法亦稱之"深海船釣"。
六、 漂流亞層逗釣法。
七、 深海一支釣法漁業名稱"深海一支釣"。
八、 舟筏浮遊釣法。
以上三大類,共計25種釣法,名謂"海釣二十五法",綜合了各種海魚的特性,各種釣法中也各具獨特原理、原則和技巧。在海釣領域中,25法皆能者不少,但25法皆精者,則鳳毛麟角般稀少了。
其實25種釣法之外,尚有數種民俗傳統的釣法,或特殊地域性釣法。惟因普遍性低故未列入。
海釣釣法如此之多,並非名詞而已,而是針對不同的目標魚,設計出來的最佳垂釣方式。以臺灣海域而言,能以目標魚而釣之者,即超過100餘種之多,非目標魚而兼釣之魚類更達數百種之多,釣者必須以最適當之釣法,去釣想釣的魚類。
從海釣25法中,釣友可以看出有數種釣法並非單純以三大類融合三種基本釣法而產生,而是以"餌"之相異而分出之釣法。如活餌拖曳釣法、擬餌拖曳釣法、擬餌灘釣法、磯擬餌拖曳釣法、擬餌輕磯釣法等。其實國外還流行一種"擬餌船釣法",並未列入海釣25法之內。所謂擬餌(又名路亞),它有深奧的理論和技巧,所以凡用擬餌者,皆另立一種釣法的門系,以示不同。
另外,筆者必須特別說明"舟筏釣"一詞。一般人皆以船釣二字來稱呼,筆者並非標新立異創此新詞,因為以臺灣而言,在海上垂釣的工具,並非僅船而已,尚有重機筏、輕機筏和手筏三種工具。而且,筏釣者甚至多於船釣者,故創此詞,想必釣者亦能接受。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漁社區和微信漁友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