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我是好攝農夫,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讚留下你的評論。
導讀
紫藤花的最佳種植季節,是每年2--5月份左右。當然紫藤的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在其他季節也是可以種植的。今年春天的時候(3月),就有花友問我一個問題:下山紫藤樁比較粗,為了確保成活需要截斷(鋸斷),那麼鋸下來的藤段還有什麼用呢?
好攝農夫本著先實驗再說話的原則,歷時兩個多月,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實踐測試,現在就這個問題詳細地與花友們講一下,紫藤樁的藤段是非常有用的。
紫藤無根育苗
紫藤下山樁一般都是比較大的,我每年也會種植一些樁,這種藤本植物成活率非常高,下山樁次年就可以見花。現在也有很多花友在種植下山樁,管理相對蘭花來說容易得太多了。
從年輪上看這些樁大多有幾十年以上了,可畢竟老樁不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老樁,養出更多好看的盆景樁呢?以前我對於紫藤也沒有進行深入地研究過,只不過種了幾棵裝飾院子而已。重點是今年的實驗成果,從這些實例來看,花友們的設想是可行的。
老樁下山肯定是要截短的,不然種植不便也會影響成活率,再說從山上扛下來也不方便啊。老樁截短時就有枝條、藤幹,這些剪下來的基本就丟棄了。那麼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呢?在農村的話,那些粗一些的藤幹曬乾可以燒火。還可以釘籬笆樁。
我的實踐
紫藤生根力很強,那些老藤幹(直徑7公分以上的)釘籬笆樁後居然可以發芽,在環境合適的地方還可以生根成活。所以也有很多朋友用粗幹扦插育苗。一般植物的扦插都是選用兩年內的嫩枝條,這樣扦插的成活率相對較高。但如果用新枝條扦插紫藤,塑成盆景所需的時間就會很長,而用老樹段培育能成功的話,則兩三年就可成盆景了。
下圖是今年4月13號的一棵紫藤下山樁,種植的時候考慮到太高了,會導致根系不穩定而進行鋸斷。鋸下的部分大約在30公分左右,這個鋸下的樹段並沒有及時種植,而是隨手丟在樹蔭下的泥土上。大概過了一周以後。一位花友提議我做一個紫藤樁老乾育苗的實驗,就去樹蔭下又把它找了出來。
用生根水浸泡了一個夜晚(大約12小時),然後用河沙種植在花盆中。事實上我當時也沒有把握它一定會發芽、成活。種植以後基本上是每天都要澆水,因為浸泡它的生根水有幾十公斤,一直盛放在塑料桶中,因此初期的一周澆水就是用的這種生根水。在5月6號的時候,它開始萌芽了(下圖)。
這棵紫藤現在距離下山正好是兩個月,枝葉生長非常旺盛(相對於無根樁來說)。目前感覺它的底部已經生根了,枝葉的養分應該是從根系上來的。當然,種植樹樁最怕的就是假活,很多樹樁在種植的幾個月內可能長勢不錯,但成活的關鍵是新根是否健壯地萌出。下圖是它現在的長勢,可以用枝繁葉茂來形容。
成活關鍵
老樁鋸斷的紫藤如何才能提高成活率?我對自己所做的實驗進行總結,認為以下的這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截取點
老樁在截取的時候,並非所有的位置都適合育苗,也不可能全部都能成活。截取點最好是有側枝條,這樣更容易萌出芽葉來。
二、長度
截取的紫藤段不宜過短,否則它本身所含的養分水分貯備,不足以支持藤段萌出新根和新芽。
三、生根水
種植無根的紫藤段必須要生根水,根據生根水的說明書使用,有泡的、有沾的。在種植以後的半個月內,澆水也可以使用生根水來代替常規水,這樣更利於老樁生根。
四、河沙
參考植物枝條的扦插,植料最好是純河沙,也可以7份河沙配3份腐殖土,保證植料的透氣性與瀝水性,這樣在種植初期才不怕常澆水。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局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